《巴比倫柏林》:豆瓣9.6分,這部高分德劇不該如此小眾

2020-12-22 晶姐札記

相比英劇和美劇,德劇儘管比較小眾,卻也是不容忽視的存在。近年來湧現出了一些質量上乘、特色鮮明的德劇,比如《我們的父輩》、《暗黑》等劇集就深受觀眾好評。

今天向大家推薦一部口碑炸裂的作品——由Sky出品的德劇《巴比倫柏林》,號稱史上最貴的德劇,據說製作成本高達400萬歐元。

為了真實還原上世紀20年代末期的德國柏林,劇組主創人員本著務實嚴謹的作風和態度,在服裝道具和場景布置上可謂做足了功課。

本劇的導演是德國知名大導湯姆·提克威(Tom Tykwer),他曾執導過《羅拉快跑》、《香水》、《雲圖》和《超感獵殺》等口碑佳作。

至於德劇《巴比倫柏林》,每季的豆瓣評分都在9分以上,最近回歸的第三季更是直接飆升到了9.6分。

風雨飄搖的魏瑪共和國

劇中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正是風雨飄搖的魏瑪共和國。

魏瑪共和國指的是1918年到1933年採用共和憲政政體的德國,通常被視作德國在一戰結束到二戰爆發之間的一個過渡時期。

在帝制垮臺之後,魏瑪共和國迅速上位,然而匆忙之下建立起的民主制度,表面看似繁榮實則脆弱不堪,面臨著內憂外患的處境。

男主拉特·格裡安是名副其實的官二代,他如今從家鄉科隆來到柏林警察局,工作日常可不止掃黃打非,還肩負著銷毀膠捲的重任。

父親說科隆市長因為這卷帶子被人威脅,並且叮囑他必須要在選舉前解決此事。

然而隨著調查的逐步深入,格裡安漸漸發現影像資料背後隱藏的秘密:諸多大人物甚至自己的父親,都有黑料留存在了底片裡。

這樁涉及多位高層的桃色醜聞只是冰山一角,可見當時由上自下盛行著腐敗墮落的風氣。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蘇聯大使館的外交官和德國國務秘書溫特,在私下達成了交易,彼此各取所需。

蘇聯暗中幫助非法組建國防軍,早已默許德國空軍在蘇聯境內的基地秘密受訓。

雖然整個國會都知道此事,也清楚這是違反規定的行為,但還是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他們更願意看到自己的國家能夠組建一支強大的空軍隊伍,畢竟《凡爾賽條約》對於德國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

在一戰中失敗的德國,籤署了苛刻的《凡爾賽條約》,導致他們不得不接受各種制裁,比如領土被瓜分、巨額的戰爭賠款以及一系列限制措施導致軍事力量被削減......於是,一顆仇恨的種子便就此埋在了德國人的心中。

沒有哪個德國人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國家重現昔日的輝煌,即使是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外長施特雷澤曼也不例外。

他似乎並不反對秘密組建空軍的違規操作,面對本達議員的質疑,他是這樣回答的:

「我所謂的和平調解,為的是不讓新的協定建立在道德恥辱以及對我們祖國的經濟壓制上。

歷史上的古斯塔夫·施特雷澤曼,當了百日總理和六年的外交部長。

雖然政敵批判他對《凡爾賽條約》所做出的妥協屈從,但是不可否認他已經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維護德國的利益和脆弱的民主制度。在他當政的時候,更是迎來了一段表面繁榮的時期。

令人唏噓不已的是,他於1929年病逝之後,魏瑪共和國的黃金時代也隨之結束了。

劇中還出現了另一位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高層人物,那就是魏瑪共和國第二任總統保羅·馮·興登堡。

這位昔日立下赫赫戰功的德意志帝國將軍,更推崇普魯士的原始精神——軍國主義傳統。他在任職共和國總統期間公開支持保皇派,並努力嘗試復活軍國主義。

隨著納粹黨在國會的席位不斷增加,興登堡開始對希特勒和納粹黨有所顧慮,然而他最終在1933年還是任命了希特勒為總理,直接推動對方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彼時已經80多歲高齡的興登堡,對於很多事情早已力不從心。更何況他本人並不喜歡民主制度,選擇讓希特勒上位或許也是順應形勢和自己內心的無奈之舉了。

魏瑪共和國的民主政治體制本身就並不成熟,尤其在《凡爾賽條約》的壓制之下,民眾普遍出現了不滿情緒,這對於執政的社會民主黨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社會民主黨並非鐵板一塊,內部存在著腐敗問題,對外還要應對民眾和其他政黨的質疑。由於意見不合所導致的政黨鬥爭,致使整個社會呈現出分裂的態勢。

1929年的金融危機加劇了社會矛盾,也令魏瑪共和國的經濟遭受重創。第三季首集的長鏡頭就以男主的視角,展現了金融危機爆發的慘象。

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問題是導致魏瑪共和國衰亡的重要原因。

當破產的民眾連基本的生存需求都無法保障,當民主制度無法帶來美好的生活和平等的地位時,那些數量巨大的失業人群將會何去何從?

在納粹黨別有用心的煽動之下,他們自然會選擇那個能夠改變命運的制度,整個德國社會註定會掀起一場民族主義狂潮。

1929年的柏林,已成為各方勢力博弈的戰場

開篇揭示了故事發生的時間背景:1929年的柏林,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湧動,各方勢力匯聚於此,隨時準備掀起一場聲勢浩大的風暴。

一輛從蘇聯開往伊斯坦堡的火車,攪亂了柏林的局勢,也就此拉開了鬥爭的序幕。

15位德國政府高級軍官秘密組建了「黑色國防軍」,他們對於當前軟弱無能的政府表示不滿,於是便想發動一場國家政變,以此推翻魏瑪共和國政府的統治。

他們想到利用阿爾弗雷德·尼森的生意作為掩護,偷偷把一批特殊武器(毒氣)運過來。

阿爾弗雷德·尼森算是當時資本家的代表,尼森家族或許會讓部分觀眾聯想到克虜伯家族。

劇裡的尼森股份公司,是帝國最大的鋼鐵生產商之一。而真實存在的克虜伯家族,是當時最知名的軍火生產商,旗下製造的武器被廣泛運用於戰爭當中。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克虜伯這個德國工業巨頭的故事,可以觀看之前推薦過的歷史劇《克虜伯:一個德意志家族》。

「黑色國防軍」的高級成員們沒有想到,對這輛火車虎視眈眈的不只有他們。

一群俄國革命者中途在上邊放了一車廂的黃金,他們計劃交給流亡在土耳其的託洛茨基,希望能夠推翻史達林的統治。

以阿列克謝·卡達克夫為首的託洛茨基主義者秘密潛伏在柏林,他們建立了第四國際地下組織「紅色堡壘」

在阿列克謝·卡達克夫身邊的,是神出鬼沒的蘇聯女間諜斯維特蘭娜·索羅金娜。

她女扮男裝在夜店舞臺之上,用獨特嗓音唱著「塵歸塵,土歸土,浮生若夢,徒手隨風」的那一幕令人沉醉。

不過這可是一個狠角色,她成功騙取阿列克謝·卡達克夫的信任,將情報交給了蘇聯大使館,導致地下印刷廠發生了一起大屠殺,「紅色堡壘」組織幾乎全軍覆沒。

「在柏林,這些俄國人無時無刻不在自相殘殺。」對於蘇聯內部的政治鬥爭,柏林警方已經習以為常,他們不想捲入其中,更無意考慮是非對錯。

蘇聯官方一邊對託洛茨基主義者痛下殺手,一邊和德國「黑色國防軍」勾結:不但在境內給德國空軍提供秘密訓練的場地,還開出了一輛裝有毒氣的火車用來幫助國防軍奪權上位。

與此同時,車上有黃金的消息傳到了黑幫團夥那裡,於是一場早有預謀的行動意外演變成了黃金大劫案......

德國人同樣也在自相殘殺,柏林警察用暴力鎮壓在街頭遊行的無產階級,甚至不惜誤傷平民。

「血腥五月」事件,由此激化了社會民主黨與德國共產黨之間的矛盾,也使得整個社會分化撕裂的局面進一步加劇。

在社民黨與德共黨正面交鋒之際,坐收漁翁之利的納粹黨不斷壯大,甚至不擇手段做下骯髒之事,比如煽動平民去暗殺社會民主黨議員,並趁機嫁禍給德國共產黨......

一戰結束之後,從軍隊退伍的老兵面臨艱難的處境:很多和男主一樣患有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的人,無法得到應有的理解和支持。

他們曾經為了國家榮譽踏上殘酷的戰場,歸來之後卻過著毫無尊嚴的生活,公眾普遍對他們所遭遇的痛苦視而不見。

施密特博士願意在公開場合力挺這些士兵,大量患有PTSD的老兵曾在他那裡接受治療,其中就包括黑幫大佬埃德加。

至於施密特博士的真實身份,這裡就不過多劇透了,只能說出乎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

答案揭曉的那一刻,也留下了諸多懸念:施密特博士是否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呆在他研究所的那些老兵們是否已經被操控了?

他們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或許在將來的某一刻會帶來巨大的殺傷力。

本劇展現了1929年柏林激烈的鬥爭形勢,四年之後的1933年,魏瑪共和國因為希特勒的上臺和納粹黨的執政而宣告終結。

到那時,德國徹底拋棄了民主制度。雖然改善了分裂的局面,卻在極權專制之下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給全世界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在時代洪流裡沉浮掙扎的小人物

「這就是柏林,它是這樣的哭泣與歡笑。」

一邊是夜夜笙歌、紙醉金迷,一邊是貧窮骯髒、痛苦潦倒......這裡是滋生欲望的土壤,也是迷失自我的煉獄。

本劇採用多線敘事的形式,成功塑造了不同階層的人物群像。通過這齣魏瑪共和國浮世繪,我們看到了小人物在時代中的沉浮與掙扎。

住在貧民窟的女主夏洛特,承擔著巨大的經濟壓力:

老年痴呆的外公、身患重病堅持工作的母親、剛剛生下孩子的姐姐、在家吃白食的姐夫、一邊上學一邊打工的妹妹,夏洛特需要賺錢養活這一大家子人。

白天她在警局和幾十位年輕女孩爭搶文書工作,晚上不得不去墮落迷亂的風月之地出賣肉體。

在外討生活已經如此艱難,回家還得忍受混蛋姐夫的蕩婦羞辱......

聰慧迷人的夏洛特,收穫了很多觀眾的喜愛。

她是一個有野心和勇氣的姑娘,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甚至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前去調查案件。

她從臨時的文書到成為正式的警察,這其中既有天賦和運氣,也有個人的努力。

夏洛特也是劇裡比較勵志的存在,要知道女性在那個年代想要獲得相對平等的工作機會並不容易。

然而即便獲得了和男性一起工作的機會,卻也還是會被區別對待。比如夏洛特在法證考試裡明明有著出色的表現,卻因為考官的有意刁難沒能通過,而那些男同事明明表現不如她最終卻順利通過了......

第三季涉及一個電影明星的謀殺案,或許已經到了夏洛特大展拳腳的時候了。

相比同事沃爾特·布魯諾,男主拉特·格裡安並沒有任何政治立場。

他所採取的行動更多是為了服從命令,履行一個警察的職責,比如他聽從父親的指令,從家鄉來到柏林尋找膠捲;不惜冒著生命危險,飛到蘇聯拍攝空軍基地的照片......然而渾渾噩噩的他還是被時代裹挾,捲入了鬥爭的漩渦之中。

為了維護警局的顏面、同事的利益和現有的體制,他甚至在庭上違背良心做偽證。這個行為似乎流露出一個危險的信號:男主在未來會不會僅僅因為履行職責,不知不覺就淪為了納粹的劊子手?

哥哥阿諾算是他的一塊心病,因為自己沒能把哥哥從戰場上帶回來,他一直對此心懷愧疚甚至患上了嚴重的創傷後應激障礙。

父親更希望看到另一個兒子平安歸來,哥哥阿諾顯然比男主更加閃耀,不但收穫了父母的寵愛,還娶了弟弟最愛的女人。

如今沒有了哥哥的存在,男主終於能和嫂子黑爾嘉保持親密關係,但是並不意味著這段叔嫂戀就能得到家人的支持。

底層民眾、政府官員、黑幫老大、資本家、退伍士兵、德國軍人......劇中人物雖然來自不同的階級,有著不同的身份和信仰,但是每個人物的命運或許都和社會環境與時代背景息息相關。

不管是老油條還是傻白甜,都有被人煽動當槍使的可能。當極端激進的民族主義上頭,個體將無法理智控制自己瘋狂可怕的行為。

《巴比倫柏林》整體製作精良又嚴謹,在服化道方面下足了功夫,鏡頭語言也頗有電影質感。

這部德劇完美呈現了宏大時代背景之下,國家的興衰榮辱與個體的沉淪掙扎。

與此同時也給了觀眾一個了解歷史的機會,當你讀懂了德國二戰之前的歷史,便能深刻體會到這部德劇的魅力。

(本文首發FIX字幕俠)

相關焦點

  • 《巴比倫柏林》:豆瓣9.5分,這部高分德劇是我心目中的年度最佳
    》和《瘋子》,也不是《梅爾羅斯》、《貼身保鏢》和《利器》,而是這部高分德劇《巴比倫柏林》。這部劇由網飛投資拍攝,第一季和第二季的拍攝只相差20天,豆瓣評分第一季9.0分,第二季9.5分。第一二季改編自第一部小說:《潮溼的魚》,拍攝成電視劇時則改成了更為突出的名字《巴比倫柏林》,這名字寓意深遠,讓人浮想連翩。
  • 一集拿下9.6分,這才是最有逼格的大尺度德劇
    而今天安利的這部《巴比倫柏林》,更是號稱是迄今為止最昂貴的德劇,據說僅前兩季的製作費用便高達4000萬歐元。當年一經播出便拿下了多項大獎,後來被Netflix籤下並續訂了第三季。再等了兩年多後,這部劇終於回歸了——《巴比倫柏林》第三季 Babylon Berlin院長看的德劇不多,但從這僅有的幾部劇中可以看出來德劇是什麼樣的存在。
  • 開播拿下9.6分,最有逼格的大尺度德劇,這麼冷門有點可惜
    而今天安利的這部《巴比倫柏林》,更是號稱是迄今為止最昂貴的德劇,據說僅前兩季的製作費用便高達4000萬歐元。當年一經播出便拿下了多項大獎,後來被Netflix籤下並續訂了第三季。再等了兩年多後,這部劇終於回歸了——《巴比倫柏林》第三季 Babylon Berlin
  • 巴比倫柏林 | 9.4分的大尺度神劇,再不看就晚了
    >9.4分的大尺度神劇——《巴比倫柏林》看點:黃暴大尺度,號稱是德國史上最燒錢的一部劇。集數:8這是一部德劇,於2017年10月在德國播出,今年的1月30日才在網飛上線。目前已經出到第二季了。第一季豆瓣評分8.9;
  • 豆瓣才8.4分?這部僅817人評價的大尺度德劇明明這麼好看!
    我建議你,在打開這篇推文時,你就可以點收藏了,因為今天我要推薦給你的,是一部在豆瓣上僅有817人打分的超冷門神劇,大概率你絕對沒看過——《柏林之狗》德劇,對內地觀眾來說,本身就是非常小眾的劇集,很多人近兩年聽說過的德劇,大概只有一部《巴比倫柏林》和一部《暗黑》了,很大程度上,這兩部劇還是搭上流媒體大佬奈飛的「順風車」,才得以火了一把,前者登錄奈飛平臺,後者則直接由奈飛出品
  • 一口氣看完三集,這部德劇太精彩了
    精彩的德劇,推薦過好多部了。例如超級燒腦系列的爽劇《暗黑》,環環相扣的劇情,大出天際的腦洞,可能很長時間內我們都沒辦法再看到同款題材如此優秀的劇了……還有經典中的經典《我們的父輩》,戰爭題材裡最優秀的作品之一;以及小眾劇《選帝侯大街》《巴比倫柏林》等……全是值得一看的好作品
  • 9.4高分大尺度神劇《巴比倫柏林》,再不看就晚了
    犯罪年代劇《巴比倫柏林》由湯姆·提克威自編自導,背景設置在上世紀二十年代的柏林,故事聚焦社會大環境下的生活百態。可與《柏林亞歷山大廣場》對照,相同的社會背景——一戰戰後創傷對個體與民眾心理的影響,各方勢力與國內外諸政黨盤根錯節、錯綜複雜的利益制掣關係;湯姆·提克威拿手的多線敘事傾力運用,描摹政治狂潮風雨欲來前夕的全景圖,群像相當考驗腦力與劇本
  • 2018德系巨製《巴比倫柏林》丨「掃黃打非」牽動大歷史
    該劇製作費達到4000萬歐,是目前非英語類劇集投資最高的。《巴比倫柏林》中的「巴比倫」(Babylon)一詞,無疑完美的總結了這部影片的主題。有人說,德劇的演員外型非常好,有著歐洲人的精緻與細膩。德劇在風格上,區別與美劇和英劇,似乎更為現實和嚴謹一些... 追該劇最大的忌諱,就是急。《巴比倫柏林》需要慢慢的去品。一定會被其中的人物、情節深深吸引。
  • 剛播出3集,豆瓣評分飆至9.6,這部劇才是2020年第一部爆款神劇
    《巴比倫柏林》 由Sky出品的德劇《巴比倫柏林》,不僅是德國迄今為止製作成本最高 不得不承認,在不受限電影時長之後,電視劇看起來明顯過癮很多。 《巴比倫柏林》講述了1929年到1933年魏瑪共和國時期,發生在德國柏林的眾生往事。
  • 豆瓣9.5,Netflix斥巨資打造,迄今為止最昂貴的頂級德劇
    「中間的空檔期,我們該怎麼度過?」美劇、日劇、韓劇、英劇,相信大家也看了不少,是時候該換換口味。今天的這部頂級德劇,號稱「十年最佳」!由Netflix斥巨資打造,絕對夠硬夠性感。不僅能讓你漲知識,還能讓你漲姿勢:《巴比倫柏林》丨2017IMDB8.5,爛番茄新鮮度100,豆瓣9.5一經播出,口碑炸裂。
  • 巔峰巨作《巴比倫柏林》真不想你們漏看
    德劇——毒!最近在追看德劇《巴比倫柏林》,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 豆瓣9.6!德國最燒錢的劇,只要花45分鐘看完一集就出不去了
    等了2年多,終於等來了《巴比倫柏林》的第三季。《巴比倫柏林》由Sky出品的德劇《巴比倫柏林》,不僅是德國迄今為止製作成本最高,最燒錢的一部電視劇(據悉製作費高達400萬歐元),也是近年來最優質、紮實、耐看的德劇。
  • 豆瓣9.4!這部火遍德網的燒腦神劇90%的人都沒看懂...(附資源)
    那一定要看看正在熱映的德國燒腦神劇《暗黑(Dark)》第二季!這部集幻想、驚悚、懸疑於一體的Netflix德劇到底有哪些看點呢?自從2017年《暗黑》第一季播出以來,這部劇在各大網站上的評分就一直高居不下。第一季豆瓣評分達8.7分,爛番茄新鮮度88%,而今年6月21號開始在德國播出的第二季豆瓣評分更是高達9.4分,爛番茄新鮮度100%!所以,這部劇集到底特別在哪裡?
  • 2018又一巔峰巨製:《巴比倫柏林》黑暗時期德國的生活百態
    相比英劇和美劇,德劇的數量雖然不算多,但是劇集風格多樣而且質量絲毫不遜於美劇英劇,比如前幾年讓人捧腹大笑的喜劇《屌絲女士》,還有以五個年輕人的視角反思戰爭的佳作《我們的父輩》等等。去年我們也推薦過FIX德語社翻譯的兩部德劇:以寫實手法講述克虜伯家族百年沉浮的歷史劇《克虜伯:一個德意志家族》以及去年大火的懸疑劇《暗黑》,《暗黑》甚至可以和《怪奇物語》相提並論。
  • 2018又一巔峰巨製:《巴比倫柏林》 黑暗時期德國的生活百態
    相比英劇和美劇,德劇的數量雖然不算多,但是劇集風格多樣而且質量絲毫不遜於美劇英劇,比如前幾年讓人捧腹大笑的喜劇《屌絲女士》,還有以五個年輕人的視角反思戰爭的佳作《我們的父輩》等等。這部德劇就是——《巴比倫柏林》Babylon Berlin《巴比倫柏林》這部劇在IMDb的評分為8.5分,目前在Sky已經播出兩季,該劇也在Netflix(網飛)上線,目前已經續訂了第三季。
  • 這部冷門大尺度德劇,比你覺得的要猛
    熱門的美劇、英劇太多了,一說,人人都看過,但德劇,除了《巴比倫柏林》和《暗黑》,其他的大多數算不上熱門,下面這一部,不但算不上熱門,而且是冷門中的冷門,相信在座的,幾乎沒有人看過,看過的,那一定是影視愛好者中的高手!
  • 史上最貴的大尺度德劇,第一個鏡頭就移不開眼!
    貼心的派爺今天就為寶寶們介紹一部新出的德劇——《巴比倫柏林》Babylon Berlin Season 1 (2017)熟悉德劇的人不多,但看過一兩部德劇的,不在少數。就算拋開劇情,單看製作和口碑,這部劇也足以被冠上「神劇」的頭銜。這部劇的成本,接近4000萬歐元;成為有史以來,最昂貴的德劇。
  • 豆瓣9.6,至今不曾被超越的二戰片
    精彩的德劇推過不少了。同時,它還是豆瓣上評分最高的德劇。9.6分,六萬人參與評價,超過83%的人給它五星。要說為什麼對它評價如此之高,或許因為這部劇深深地擊中了我們的心。這部劇雖然是德國所拍,但它徹底站在普通人的立場,去反思,贖罪。整個過程沒有美化,也沒有誇張,它用真實戳人心扉。
  • 評分9.0,史上最貴的德劇真厲害
    Netflix繼打造了自家的首部德劇後,又將一部新的德劇納入了它的資源庫。《巴比倫柏林》這部劇是於去年10月在德國播出的,今年的1月30日才在網飛上線。它是德國歷史上最貴的一部劇,近4000萬歐元的製作成本,也讓它成了非英語類電視劇中最燒錢的作品。
  • 豆瓣9.6,史上最頂級的歷史劇之一,被稱為「德國電視劇的轉折點」
    或是堪稱德國史上最貴的劇《巴比倫柏林》; 亦或是狂撒狗血卻三觀超正的《選帝侯大街》。 而今天小編要安利的這部德劇,更是經典中的經典—— 《我們的父輩》 Unsere Mütter, unsere Vä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