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視為叛逃者的音樂家傅聰,不認為一切是從父親傅雷身上學來的

2021-01-07 網易

2020-12-31 02:43:26 來源: 二狗和奶牛

舉報

  #傅雷之子鋼琴家傅聰因新冠去世#

  12月28日,傅雷之子鋼琴家傅聰,因感染新冠病毒在英國去世,享年86歲。

  即使在傅雷忌辰112周年之際,傅聰也早已不是孩子,大家談到他時,仍會帶上【傅雷之子】的標籤。




  在一次採訪中,傅聰回答了這種身份帶來的動力和壓力,他說:

  

有些朋友說,「你父親對你這種期望,所以你永遠有種壓力」,我家裡人也這麼說過。他們都看到我有時候活得相當苦,活得並不那麼容易。所謂苦,也包括痛苦,或者艱苦,兩者都有,不過也不缺少歡樂。不要以為我永遠在那兒哭哭啼啼,沒有這回事,我笑的時候比誰都笑得痛快。動力嘛,假如一個人自己本身沒有一種生命力在那兒,要靠外在的什麼東西作為一種動力,我看這也是有限的。

  再者,提到著名的《傅雷家書》,他本人非常不建議父母們把它當作聖經來讀,「太危險了。」

  他坦言,他做不到像父親一樣,洋洋灑灑像寫一本書一樣地回一封信,「多苦啊,寫一封信要花幾天,要真是那樣,我也不用練琴了,得放棄了!那樣的話,真是愧對江東父老!所以在《傅雷家書》裡看不到我的回信,因為我不願意發表出來,我覺得那些東西太幼稚了!」

  在我看來,將《傅雷家書》作為初中生的必讀經典書籍,確實難為他們了,大部分學生看到的是一個十分嚴厲的父親,情不自禁發出「這樣的父親怎受得了啊」的感慨,自然對這本書不感冒。它的受眾,更適合那些已經養成獨立人格的年青人、以及渴望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的父母們。


  這本書收錄了傅雷先生在1954年到1966年於兒子傅聰留學期間寫給對方的家信,歷時12年的百封家書,記錄了傅雷父子的情感交流、藝術交流、生活交流,同時道破了教育的真相。

  金庸先生給予了《傅雷家書》高度評價:「傅雷先生的家書,是一位中國君子教他的孩子做一個真正的中國君子。」

  如果你正處於人生迷茫期,或是不知道怎麼教育這群有著奇思妙想的90後00後,不如跟著我一起讀一讀《傅雷家書》。我總結了傅雷先生在信中提到的10條人生信條,其中包括擇偶、理想追求、做人、理財方面,希望也能成為你教育孩子的答案之書。


  

第一,世界上最有力的論證莫如實際行動,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則;自己做不到的事千萬勿要求別人;自己也要犯的毛病先批評自己,先改自己的;第二,永遠不要忘了我教育你的時候犯的許多過嚴的毛病。我過去的錯誤要是能使你避免同樣的錯誤,我的罪過也可以減輕幾分;你受過的痛苦不再施之於他人,你也不算白白吃苦。總的來說,儘管指點別人,可不要給人「好為人師」的感覺。


  

青年人最容易給人一個「忘恩負義」的印象,其實他是眼睛望著前面,饑渴一般地忙著吸收新東西,並不一定是「忘恩負義」;但懂得這心理的人很少;你千萬不要讓人誤會。對客氣的人,或是師長,或是老年人,說話時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一個有才的人也有另外一個危機,就是容易自以為是地走牛角尖。所以才氣越高,越要提防,用solid「紮實」的學識來充實,用冷靜與客觀的批評精神,持續不斷地檢查自己。傅雷:人不知而不慍是人生最高修養,並非一時所能達到。真誠是需要長時期從小培養的。社會上,家庭裡,太多的教訓使我們不敢真誠,真誠是需要很大的勇氣作後盾的。所以做藝術家先要學做人。藝術家一定要比別人更真誠、更敏感、更虛心、更勇敢、更堅韌。總而言之,要比任何人都less imperfect(較少不完美之處)



  

老好人往往太遷就,遷就世俗,遷就偏狹的家庭願望,遷就自己內心不太高明的因素;不幸真理和藝術需要高度的原則性和永不妥協的良心


  

第一,純客觀事實上是辦不到的。既然是人觀察事物,無論如何帶幾分主觀。即使力求擺脫物質束縛也只能做到一部分,而且為時極短。其次能多少客觀一些,精神上倒是真正獲得鬆弛與休息,也是好事。


  

人沒有苦悶,沒有矛盾,就不會進步。有矛盾才會逼你解決矛盾,解決一次矛盾即往前邁進一步。心中的苦悶不在家信中發洩,又哪裡去發洩呢?孩子不向父親訴苦向誰訴呢?我們不來安慰你,又該誰來安慰你呢?


  傅雷無時無刻不擔心傅聰排得滿滿的行程,擔心他身體吃不消,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家書中提到,一定要將每日行程計劃好,鍛鍊身體,保護自己。

  

無論如何,營養第一,休息睡眠第一。為了藝術,樣樣要多克制自己!我認為生活越緊張越需要這一類的調劑;多親近大自然倒是維持身心平衡最好的辦法。最好做事要有計劃,至少一個季度事先要有打算,定下的程序非萬不得已切勿臨時打亂。


  

「理財」,若作為「生財」解,固是一件難事,作為「不虧空而略有儲蓄」解,卻也容易做到。理財有方法,有系統,並不與重視物質有必然的聯繫,而只是為了不吃物質的虧而採取的預防措施所謂物質保障首先要看你的生活水準,其次要看你會不會安排收支,保持平衡,經常有規律地儲蓄。衣食住行的固定開支,每月要多少,零用要多少,以量入為出的原則全面做一個計劃,然後嚴格執行。若一手來一手去,有多少用多少,即使日進鬥金也不會覺得寬裕的。既然要保持清白,保持人格獨立,又要養家活口,防旦夕禍福,更只有自己緊縮,將「出口」的關口牢牢把住。越是輕視物質越需要控制物質,你既要保持你藝術的尊嚴,人格的獨立,控制物質更成為最迫切最重要的先決條件,孩子,假如你相信我這個論點,就得及早行動。


  

對終身伴侶的要求,正如對人生的一切的要求一樣不能太苛。事情總有正反兩面:追得你太迫切了,你覺得負擔重;追得不緊了,又覺得不夠熱烈。……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本質的善良,天性的溫厚,開闊的胸襟。有了這三樣,其他都可以逐漸培養;而且有了這三樣,將來即使遭到大大小小的風波也不至於變成悲劇。


  

彌拉還是孩子,你更得優容些,多用善言勸導,多多坐下來商量,切勿遇事煩躁你首先不能不以你爸爸的缺點—脾氣暴躁為深誡,其次不能期待彌拉也像你媽媽一樣和順。少女少婦更忌精神上的孤獨。共同的理想、熱情,需要長期不斷地灌溉栽培,不是光靠興奮時說幾句空話所能支持的。你與她有什麼不協和,我們就來解釋,勸說;她與我們之間有什麼不協和,你就來解釋,勸說,這樣才能做到所謂「同舟共濟」。既不要在小地方固執,也不必為了難免的小爭執而鬧脾氣。還有母性特強的妻子,往往會引起丈夫的妒忌,似乎一有孩子,自己在妻子心中的地位縮小了很多——這一點不能不先提醒你。你和彌拉要相依為命,外面的不如意事固然無法避免,家庭的小風波總還可以由自己掌握。處處克制些、冷靜些、多些寬恕,少些苛求,多想自己的缺點,多想別人的長處。你要隨時提醒自己,你的苦悶沒有理由發洩在第三者身上。



  

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是human(人性),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成為xx家xx家以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xx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貢獻。所謂赤子之心,不但指純潔無邪,指清新,而且還指愛。而且這種愛絕不是庸俗的、婆婆媽媽的感情,而是熱烈的、真誠的、潔白的、高尚的、如火如荼的、忘我的愛。

  在《傅雷家書》中,傅雷談到他與兒子寫信的初衷,

  

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 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布給別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無論是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傅雷和兒子傅聰在家中交談

  正如馬伯庸所說:「一個家族的傳承,它看不見摸不到,卻滲透到家族每一個後代的骨血中,成為家族成員的性格乃至命運的一部分。」在溝通工具更為便利的今天,內斂的東方父母更需要學習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教育孩子,培養孩子,而《傅雷家書》,就是一本很好的教育啟蒙書。

  最後,針對標題做一個簡單的解答,傅聰在《群言》中談到《傅雷家書》,他肯定了父親對他的巨大影響,隨後他闡述了他的看法,

  

我當年在父親身邊的時間很短,真正學到的東西其實很少,大部分都是後來自己學的。父親開了一個頭,給我指引了一條路。但如果你們認為我的一切都是從我爸爸那裡學來的,那就把他看得太大,也看得太小了!他不過是中國幾千年優秀傳統文化一個非常突出的代表。

  我是@二狗和奶牛,喜歡讀書的90後姑娘,如若喜歡我的分享,期待看到你的回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鋼琴詩人」傅聰心中音樂的種子,是傅雷播下的
    在葉永烈所著的《傅雷與傅聰》一書中,曾記述了翻譯家傅雷和他鋼琴演奏家兒子傅聰的故事。在此,我們謹以書中的文字,悼念這位「鋼琴詩人」。在這一消息發布的前一日,傅聰的學生、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教授孔嘉寧曾發文透露,「傅先生已經住院兩周,希望他能挺過來。」令人悲痛的是,一日之後,就傳來了傅聰去世的噩耗。▲傅雷長子——「鋼琴詩人」傅聰感染新冠在英去世 享年86歲。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ID:wevideo) 傅聰的父親是著名翻譯家傅雷。
  • 英國鋼琴家傅聰走了,網上評價為何兩極化?
    反感傅聰的網友也是大有人在,認為他是不忠不孝的叛逃者,因此對他的評價也出現了兩極化現象。為了一位86歲的英國鋼琴家去世而在網上爭吵值得嗎?當然是有價值的,否則,到處是雞湯的話,又如何能讓人更全面了解傅聰呢?
  • 「鋼琴詩人」傅聰心中音樂的種子,是傅雷播下的丨逝者
    據多家媒體報導,國際知名鋼琴家傅聰因感染新冠病毒於當地時間12月28日在英國逝世,享年86歲。在這一消息發布的前一日,傅聰的學生、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教授孔嘉寧曾發文透露,「傅先生已經住院兩周,希望他能挺過來。」令人悲痛的是,一日之後,就傳來了傅聰去世的噩耗。傅聰的父親是著名翻譯家傅雷。
  • 逝者 | 作為傅雷兒子的傅聰
    傅聰是著名鋼琴家,有「鋼琴詩人」美譽,其父親是著名翻譯家傅雷。我們熟知的《傅雷家書》即是傅雷夫婦寫給傅聰和兒媳的家信。那一代人的情感處理方式,有太多時代印記。傅雷一家,尤其如此。重讀作為父親的傅雷,少了些年少淺閱時對他淵博學識和精神境界的仰望,多了些同樣為人父母對待生活日常的平視——如今,我們對親子關係的理念已與從前迥異。
  • 傅雷與傅聰 | 父愛的回聲,小樓一夜聽風雨
    至於啟蒙老師,傅雷只能找到老同學雷垣幫忙,雷垣是學數學的,但從小就熱愛音樂,鋼琴彈得不錯。光是啟蒙,勉強夠用。傅雷精通藝術史,對西方古典音樂也頗有研究。為了讓兒子學鋼琴,父親親自為傅聰抄錄了大量的練習曲。問題是,孩子心性,當愛好成了艱苦的課業,就不那麼好玩了。鋼琴枯燥的指法練習,哪裡有那麼賞心悅目。當父親發現兒子偷懶,免不了就是一頓暴打。
  • 鋼琴家傅聰因新冠肺炎在英國去世 他和父親的通信集《傅雷家書...
    都市快報綜合 當地時間28日,據奧地利音樂頻道消息,鋼琴家傅聰因感染新冠病毒於當日在英國逝世,享年86歲。27日,傅聰被媒體報導確診新冠肺炎。他的學生、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教授孔嘉寧發文透露,「傅先生已經住院兩周,希望他能挺過來。」
  • 傅雷長子、鋼琴家傅聰在英國確診感染新冠病毒
    作為國內觀眾最熟悉的一位鋼琴家之一,很多人愛上古典音樂之前,就在《傅雷家書》中,記住了傅聰這個名字。  身為中國著名翻譯家、作家傅雷的長子,傅聰在3、4歲就喜好文藝及西方古典音樂。七歲半時被父親的摯友雷垣發現其極高的音樂天賦,從此傅雷打消了讓傅聰學畫的念頭,轉而拜雷垣為師,學習鋼琴,9歲時,他師從義大利著名指揮家兼鋼琴家、時任工部局樂隊指揮的梅百器為師,並在其門下受教三年。  1954年,20歲的傅聰赴波蘭留學,1955年,傅聰參加第五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獲得第三名和瑪祖卡最優獎,這在當時華人鋼琴家中是了不起的成績。
  • 紀念|葉永烈:傅雷與傅聰_文化課_澎湃新聞-The Paper
    當地時間12月28日,鋼琴家傅聰因感染新冠病毒在英國去世,享年86歲。阿格裡奇基金會轉發了傅聰離世的消息:我們將永遠記住他,他是一位具有偉大人格的偉大音樂家。本文選自作家葉永烈所著《傅雷與傅聰》,謹以此文紀念音樂家傅聰先生。
  • 傅雷夫婦自盡前稱兒子傅聰為叛徒,傅聰到底幹了啥?
    這是便是傅聰的出生地,是中國著名翻譯家傅雷的家。  由於父親的緣故,  傅聰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不論是英語還是數學,傅雷都為他請來專門的老師教授。至於國文教育,則是由傅雷親自授課。因此,培養了傅聰深厚的文化底蘊,也讓他在音樂的理解上異於常人。
  • 86歲傅聰逝世,寫下《傅雷家書》的那對父子,永遠離開了
    奧地利時間12月28日,86歲的著名鋼琴家傅聰去世了,死因是感染新冠病毒。此前,傅聰的學生孔嘉寧曾透露「傅先生已經住院兩周,希望他能挺過來。」誰也沒想到,傅聰逝世的噩耗來得這麼快。在多數中國人心裡,傅聰是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之子,還是那個《傅雷家書》中受父親諄諄教導的青年人。
  • 傅聰的三個身份,傳奇而坎坷的一生,因新冠離世,被罵非我族類
    1959年起為了藝術背井離鄉,轟動一時,此後浪跡五大洲,隻身馳騁於國際音樂舞臺,獲得「鋼琴詩人」之美名。這段經歷實錘了他的鋼琴家身份。他還有一個身份,是那個在運動中被迫自殺的著名作家、翻譯家傅雷的兒子。而他的第三個身份,是「叛逃者」。經過很簡單:1958年傅聰在波蘭留學,畢業後,沒有回國,卻出走英國。
  • 傅聰與胡耀邦
    傅聰1934年3月10日生於上海,1943年開始學鋼琴。1954年到波蘭留學,1955年,獲得第五屆蕭邦國際鋼琴大賽第三名以及「瑪祖卡」最佳演奏獎,成為東方人在這項賽事中的首次獲獎者。1956年,他到歐洲巡演,被譽為「鋼琴詩人」。專家認為,傅聰以中國傳統的哲學、倫理、詩詞和美術等方面的修養,理解和解釋歐洲音樂家的作品,他的演奏富於東方神韻和意境,形成了他鋼琴表演的藝術特色。
  • 傅聰逝世 | 重讀《傅雷家書》
    當地時間12月28日,據奧地利音樂頻道消息,鋼琴家傅聰因感染新冠病毒於當日在英國逝世,享年86歲。27日,傅聰被媒體報導確診新冠肺炎。他的學生、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教授孔嘉寧發文透露,「傅先生已經住院兩周,希望他能挺過來。」據悉,傅聰是著名鋼琴家,有「鋼琴詩人」美譽,為鋼琴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傅聰的父親是著名翻譯家、作家傅雷。
  • 法語翻譯家傅雷之子傅聰因感染新冠不幸離世.父子的傳奇一生...
    27日,傅聰被媒體報導確診新冠肺炎。他的學生、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教授孔嘉寧發文透露,「傅先生已經住院兩周,希望他能挺過來。」 在十二年間,父親傅雷和他通信數百封,貫穿著傅聰出國學習、演奏成名到結婚生子的成長經歷,也映照著傅雷的翻譯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運起伏。
  • 《傅雷家書》收信人因新冠去世,曹可凡、郎朗憶「鋼琴詩人」傅聰
    父親前腳剛跨出家門,傅聰就帶頭在家裡「大鬧天宮」。 葉永烈所著的《傅雷與傅聰》中提到,有一次父親外出,傅聰就趁機溜出去玩。他正在玩具店逛得入迷,忽然聽見背後有人喊「阿聰」。傅聰回頭一看是父親,嚇得撒腿就往家裡跑。 傅聰小時候最期盼的事情是,父親的藝術家朋友們來家裡坐客聊天。他和傅敏就躲在門外,聽得入神。
  • 傅聰因新冠肺炎去世,重溫傅雷家書:人生的關是過不完的
    在多數中國人心裡,傅聰是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之子,還是那個《傅雷家書》中受父親諄諄教導的青年人。 《傅雷家書》出版於1981年,四十年來被一再加印,這本家書早不止是父子間的私密交談,而是一代又一代中國父母心中的教育聖經。 傅雷先生培養孩子先做人後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言傳身教等教育思想,影響了一代代中國人,至今仍有極大的價值和意義。
  • 86歲傅聰因新冠病逝,寫下《傅雷家書》的那對父子,永遠離開了
    此前,傅聰的學生孔嘉寧曾透露「傅先生已經住院兩周,希望他能挺過來。」在多數中國人心裡,傅聰是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之子,還是那個《傅雷家書》中受父親諄諄教導的青年人。實際上,傅聰已經年至耄耋。作為老人,他遠離《傅雷家書》很久了。除去父親光環,傅聰本人亦是當代著名鋼琴音樂家,在國際比賽上一戰成名,鋼琴方面造詣極深,被譽為「中國蕭邦」和鋼琴詩人。
  • 傅聰今天染新冠去世,《傅雷家書》裡鮮為人知的家事
    此書是傅雷寫給兒子的話,因此沒有什麼高深莫測、賣弄技巧的地方,有的只是如潺潺流水一般的平和、純真、質樸,讀來讓人喜愛。家書出版三十多年以來,對讀者道德、藝術、修養、思想等方面的影響十分深遠,是青年的優秀讀物。例如,在家書裡,傅雷對兒子談人生:「我認為一個人只要真誠,總能打動人的。即使人家一時不了解,日後仍會了解的。」談到藝術:「真誠是第一把藝術的鑰匙。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 傅聰出走英國後,傅雷十個月未與其通信,父子此生未再見面
    這消息如同五雷轟頂,讓他陷入無盡痛苦,久久說不出話來。傅雷欣喜地發現了兒子的音樂潛質,他在《傅聰的成長》一書中這樣寫道:「不管他將來學哪一科,能有一個在藝術園地裡耕種,他一輩子都受用不盡。」圖 | 傅聰半周歲與母親合影傅聰7歲時,傅雷就讓他學鋼琴。鋼琴老師請的是雷垣,傅雷的至交。那時傅雷家還沒有鋼琴,每個周末,都是保姆領著小傅聰到紹興路雷垣家上課。
  • 傅聰逝去《傅雷家書》成絕唱,父子情深離散歸屬成往事!
    86歲「鋼琴詩人」傅聰28日因新冠肺炎在倫敦離世的消息,牽動了無數人的心弦。這位享譽世界的中國鋼琴家背後,站著對他影響至深的父親。或許,與傅聰的音樂一樣動人的,是父子倆在複雜歷史背景下的離散,以及對藝術人生的共同追求與歸屬。如今,傅聰逝去《傅雷家書》成絕唱,父子情深離散歸屬成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