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食肉人必沉生死苦海,網友:植物也有生命算殺生麼?

2021-01-13 閱史明心

導語:《楞嚴經》是佛教中一部非常重要的經典,基本上有點佛法常識的人都會知道這部佛經。

在末法時代,善知識稀少,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意思是不懂佛法出來講法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學佛就有了難度。

不多不必擔心,釋迦摩尼佛早在幾千年前,就考慮到了現在的問題,為此佛說要依照佛經進行修行。

總的來說學佛之人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是學佛人最近本的要求。那麼諸惡中,殺生算是很大的惡。

【一】四種清淨明誨

殺心不除,塵不可出。

《楞嚴經》中有很多章節,其中有一部章節叫做四種清淨明誨。有的修行者把四種清淨明誨單獨拿出來作為修行的依據。

這是很正確的做法,學佛就要依據經典而行,但佛經都是文言文,很多人文化水平不高,並不能明白其中的意思。

有的人說讀誦佛經不必理會其中的意思。其實這句話說的對但也不完全對,按理說修習佛法,最重要的是要獲得清淨心。

如果一味的揣摩佛經中的意思,無異於以一顆凡心揣度聖意。但也能完全不明白什麼意思,就忙修苦練。

這樣和讀普通的書又有什麼區別了?所以讀誦佛經的時候,儘量要以一顆清淨心去讀誦,當然平時也要多聽聽法師講經說法。

這樣能夠慢慢體悟佛經中的意趣,對於指導自己的修行更有好處。但大部分的佛經根據字面意思還是很好理解的。

四種清淨明誨中,列出了修行人不能犯的四種錯誤,第一就是不能邪淫,第二是不能殺生,第三是不能偷盜,第四是不能妄語。

這四種惡行,還是很好理解的,和五戒中的前四戒是一一對應的。只不過佛在這裡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下邊我們單獨來說說殺生這一惡行。有的網友說殺生和吃肉是兩回事,因為有五淨肉之說,其實如此說的人大多數是因為自己嘴饞。

確實佛在四種清淨明誨中說到,佛讓出家的比丘吃五淨肉,這個肉食佛用神力化生的。這個肉是沒有命根的。

那麼佛為什麼要用神力化生五淨肉呢?是因為婆羅門一族,土壤惡劣,不能長出來莊稼蔬菜,所以這是佛慈悲救護他們,給他們化現出五淨肉。

才能保證婆羅門一族能活下去,就好比有一些海島上的居民,島上不生長蔬菜糧食,只能以捕魚為生。

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吃就會餓死。我們知道人身難得,今世我們能夠得到人身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既然投胎為人,就要珍惜這個機會,好好修行,早日成佛普度眾生,而不是為了不吃肉,把自己餓死,這樣就捨本逐末了。

【二】食肉的壞處

食肉人必沉生死苦海。

佛在四種清淨明誨中,說的非常明確,這些食肉的人,縱使修行到心開似三摩地,但依舊是大羅剎,不是正道。

食肉的人修習佛法,只不過是修得了一些福報而已,當福報受盡之後,一定會沉入生死苦海,是無法實現解脫的。

並且佛說食肉的人不是佛弟子。而且不斷殺業的人,修習禪定,佛說就好比是把自己的耳朵堵上,然後大聲叫,自己聽不到以為別人也聽不到。

這就和掩耳盜鈴是一個道理。並且佛在三千年前便告誡佛弟子,在佛滅度之後,末法時代會有很多人說吃肉也能實現菩提路。

這樣的人罪業是很大的,因為不僅自己沒有做到斷除殺心,還蠱惑別人也去吃肉,這種人屬於罪加一等。

有很多在家居士,因為各種原因,沒能做到不食葷腥,其實已經是行為有失偏頗,不僅不發心改正,還在自我麻醉。

這樣的人怎麼能夠脫離生死苦海呢?所以還沒有斷除葷腥的人,要立刻發願吃素。因為人的生命真的是很短暫。

這一世如果不能修成正果,下輩子有不一定投胎成什麼,如果是投胎成為畜生或者鬼道或者下了地獄,那再遇到佛法就遙遙無期了。

只能是自己種下的惡業,自己去承受,這就叫做自食其果。所以不要心存僥倖和惰性,做人尚且要嚴格要求自己,何況是修習佛法更是要嚴於律己。

【三】植物也有生命算殺生麼

萬物皆有生命。

嚴格意義上來說,植物也是有生命的,吃植物也算是殺生。但植物與動物比起來還是有不同的。

動物屬於有情眾生,植物屬於無情眾生,動物是有五蘊的,有一個叫做「識」的東西存在,而植物是沒有靈魂的。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吃動物對對方的傷害程度要遠遠大於吃植物。作為人來說,要想生命得以生存,在你還沒有修成正果之前,是要吃東西的。

那麼就儘量減少,因為自己活命給外部帶來的傷害,所以吃植物是傷害最小,即便是吃植物比如蔬菜糧食這些,也不能無節制的吃。

修行的人吃飯吃個七八分飽就可以了,沒必要遇到可口的飯菜就吃撐。那樣無異於是犯了貪心。學佛的人最重要的是要學會放下。

尤其是自己的欲望,更是要嚴加控制。吃飯不能當做滿足欲望來吃,而是要把飯當做藥來吃,是為了治療自己的餓病。

並且吃了飯生命得以繼續,要抓緊時間,努力精進修行,不能對不起自己吃的這些糧食。否則渾渾噩噩度日,就浪費了自己吃的糧食。

所以網友的疑惑,植物也有生命算殺生麼?嚴格意義來說算,但是你還能不吃麼?正是因為我們吃了糧食,所以才要珍惜眼下的機會,好好修行。

結語:

總之,我們修行的人,在吃素的時候,內心不要糾結於植物也有生命這件事,佛祖當年禁止有天眼的弟子用天眼看水,為什麼呢?因為水中也有很多生命,在沒有成佛之前,如果看見水裡的生命,不忍心殺生不喝水,就會渴死。反而會流轉於生死,無法成佛救渡眾生了。這就好比高考你能考上名校,不要糾結於是否佔用了別人的名額,因為你在學業有成的時候,會造福更多的人呢。

--END

【歷史像一壺陳年老酒,需要細細的品,在這裡,靜下心,我帶你穿越那千年往事,回來,你會更加粉嫩。關注你的老朋友:閱史明心】

相關焦點

  • 五戒「不殺生」排在第一,楞嚴經「淫」排在第一,但餘下罪都不輕
    五戒「不殺生」排在第一,楞嚴經「淫」排在第一,但餘下罪都不輕。五戒可以說是做人的基本,嚴持五戒來世還可做人。但是五戒中「不殺生」排在第一位,可見殺生的罪是很重。殺生最重,故首先講殺生。因為眾生最愛惜自己的生命,為了維護生命,甚至願受各種痛苦。《大智度論》云:「世間中惜命為第一。何以知之?一切世人,甘受刑罰、刑殘、考掠以護壽命。」
  • 《楞嚴經》敬畏因果謹潔無犯
    佛講了《楞嚴經》經名後,阿難和法會大眾又蒙佛開示密印,密印指的是《楞嚴咒》,《楞嚴咒》又名般怛羅,佛開示般怛羅義,是為了讓大家明白受持《楞嚴咒》自利利他的深妙意義。阿難和法會大眾在聽了受持《楞嚴咒》的深妙意義後,又聽了《楞嚴經》究竟了義的名稱,由此而「頓悟禪那」。「禪那」譯為「定」:「定」義即佛。「頓悟禪那」意為頓悟成佛之道。
  • 從《楞嚴經》和電影《超體》,來看西遊中滅除「六賊」的佛法真意
    在佛門浩如煙海的三藏十二部經中,有一部經典很特殊、很全面、很重要,甚至連文字都特別優美——就是《楞嚴經》。假設說人一生只能選擇一部佛經來修習的話,我可能會推薦你選擇《楞嚴經》。因為它相對來說最全面,基本概括了全部的佛法精要,特別是在「見性明心」、「修行次第」、「消除魔障」這三方面,講得最為透徹易懂。
  • 楞嚴經四種決定清淨明誨
    「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諸魔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斷心淫,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一決定清淨明誨。
  • 常讀楞嚴經,隨身善知識,阿難作同參
    楞嚴一經,由阿難發起,作我們的模範。經中著重說「淫」字,由這「淫」字,說出很多文章來。以我的愚見,最好能專讀一部楞嚴經,只要熟讀正文,不必看註解,讀到能背,便能以前文解後文,以後文解前文。此經由凡夫直到成佛,由無情到有情,山河大地,四聖六凡,修證迷悟,理事因果戒律,都詳詳細細的說盡了,所以熟讀楞嚴經很有利益。現在是末法時代,你到那裡訪善知識呢?不如熟讀一部楞嚴經,修行就有把握,就能保綏哀救,消息邪緣,令其身心。入佛知見,從此成就,不遭歧路!又全經前後所說,著重在一個「淫」字,說:「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76)| 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
    相關閱讀:  2.憨山大師《楞嚴經懸鏡》(1):初大開修證之門  3.憨山大師《楞嚴經懸鏡》(2):一示三觀之體  4.憨山大師《楞嚴經懸鏡》(3):二示三觀之相之略示觀門  5.憨山大師《楞嚴經懸鏡》(4):二示三觀之相之總示迷悟之根  6.憨山大師《楞嚴經懸鏡》(5)
  • 佛教電影《首楞嚴演義》(佛教百科全書」《楞嚴經》)
    《楞嚴經》是一部怎樣的經典?佛陀宣講的這部《楞嚴經》,曾被印度視為國寶,是禁止外傳,般刺密諦為將此法傳入中國,剖臂藏經,百般周折才傳到中國來,所以古代很多高僧,把它看得比自己得生命還重要。弘一大師一生除了精研律宗,對《華嚴經》、《地藏經》等大乘佛教經典也有精深的研究,弘一大師以藝術為佛事,留下眾多藝術珍品,從中可以看出大師對於《楞嚴經》的極力推崇。
  • 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
    楞嚴經第六卷中四種決定清淨明誨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阿難,云何攝心我名為戒?「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
  • 欲斷邪YIN,請多讀誦《楞嚴經四種決定清淨明誨》
    欲斷邪YIN,請多讀誦《楞嚴經四種決定清淨明誨》楞嚴經四種決定清淨明誨  唐天竺沙門般剌密帝等
  • 楞嚴經講記 第1集
    《楞嚴經》的批註,我們不要說今人的注子,古人的注子將近一百種之多,我曉得的差不多就將近有九十種,還有我不知道的。我所看到的大概有三、四十種,都是古註裡面代表的注子、最好的注子。現在也有幾種注子在臺灣最近幾年翻印流通,便於學習,流通得最普遍的要算是圓瑛法師的《講義》。圓瑛法師是近代人,這位老法師一生的功力都在《楞嚴》上。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90)|太虛大師:楞嚴大意
    民三四、在普陀著《大佛頂首楞嚴經攝論》。民九、在湖北演講,編成《楞嚴研究》。《楞嚴經》對於本人自身修學上,亦有因緣。故今講大意,殊覺深切有味。有情眾生更為顯著,由父母和合而成身命,生命相續。須由二性和合而成或陰或陽之性,再求和合,由矛盾而統合,由統合而矛盾。故欲界特性,即依淫慾。淫慾亦是意欲之一,為人類欲之一種。人類在天性上即有男女、飲食之意欲。欲界眾生,賴食與色生命相續,不斷地造作和享受。 對於欲界人類意欲的發展或制止,中外聖傑賢豪,主張不同。
  • 楞嚴經釋疑:淨界法師楞嚴經修行法要
    這時候你跟妄想慢慢慢慢分開了,它再也不影響你了,這時候你就安住在真如本性了,這時候我們講返妄歸真或者講逆流造性,你的心已經開始抗拒那生死流。我們一個妄想起來我們就隨順它,把這生死的業力越弄越堅固,就是順生死流。
  • 《楞嚴經》白話大意第四卷之四
    見者增慧,轉載多福——跟我讀藏經,白話寫大意 第128篇《楞嚴經》白話大意第四卷之四唐中天竺沙門般剌密諦譯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羅浮山南樓寺沙門懷迪證譯菩薩戒弟子前正議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筆受第四卷之四 原文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87)| 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
    回向偈  究竟堅固最勝法 如佛所說隨分釋  見聞隨喜作正因 銷我億劫顛倒罪  2.憨山大師《楞嚴經懸鏡》(1):初大開修證之門  3.憨山大師《楞嚴經懸鏡》(2):一示三觀之體  4.憨山大師《楞嚴經懸鏡》(3):二示三觀之相之略示觀門  5.憨山大師《楞嚴經懸鏡》
  • 楞嚴經解釋:楞嚴經功德不可思議
    楞嚴經這部經文也是作為佛學著作中重要的經文,且也是使很多的人去以楞嚴經修行的,所以這部經文也是能使更多的人可以去開悟的經文,讓自己能夠找到內心的答案,從而也是能夠使自己有好的功德。1、楞嚴經也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經文,所以其中的修行也是非常的難,只要我們肯去以此堅持內心的話,就能夠讓我們有著更好的理解,這樣也是能夠使我們有著更多的功德,讓我們可以更好的以楞嚴經思考自身,也是能夠使我們對此有著好的體悟,能夠讓自己有著好的悟性,使自己的內心可以更加的明淨,可以確保自己的心不會被妖魔給侵佔。
  • 殺生-極其可怕的真實因果報應事例
    殺生的報應真是非常可怕!030 身邊殺生因果故事四則,望世人戒殺放生!031 殺生惡報案例之:千萬別殺貓狗案例集精選!145 聖空法師:讀經讀咒,每天都要上香和回向嗎?146 聖空法師:每次誦完楞嚴咒都要回向嗎?147 聖空法師:誦楞嚴咒身心將發生什麼樣的變化?148 聖空法師:父母身體不好,戴楞嚴咒有用嗎?
  • 壽宴、喜宴中殺生的罪過,全由壽星、新郎、新娘承擔!
    楞嚴咒讀本楞嚴咒吊墜楞嚴咒手鐲楞嚴咒牆畫楞嚴咒播放日用養生品然而,殺生就是令眾生恐懼、眷屬分離、失去生命,直接對應的當生的報應就是折福折壽、遭遇橫禍、恐懼難安、家人分離、多病短命,來生的果報更是墮落三途,長劫受苦! 在我身邊就有無數真實的案例驗證了這一說法,我老家有個百歲老人, 身體一直很硬朗,那麼大年紀了頭腦清晰,思維正常,還能勉強幹一些簡單的活兒。
  • 楞嚴經賞析:楞嚴經義貫全文
    師兄在修行楞嚴經的過程中,是要用心的去體會經文中的內容是什麼,這樣師兄的修行功效才會更加的好,而且師兄也會知道楞嚴經全文講什麼,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簡單的了解楞嚴經義貫全文吧!【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注釋】「大佛頂」:「大」為形容詞,修飾「佛頂」,用以表示如來所證之功德。如何才能真正稱之「大」呢?
  • 《楞嚴經講記》 第二次修訂版
    楞嚴經講記第六卷若有男子,好學出家,持諸戒律,我於彼前,現比丘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有女人,好學出家,持諸禁戒,我於彼前,現比丘尼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楞嚴經》是不是又一次講出這個無想眾生?樂脫其倫:那無想眾生有沒有靈知性啊?如果沒有,它怎麼還能「樂脫其倫」?所以這個「無想」是佛恆順眾生的一個假名而已。十方三世沒有一塊死東西,都是活東西,都是活寶。你以為這個泥巴瓦塊、蘋果不是活寶啊?它也有嗔恨心,只是比較輕微。水果、蔬菜都是有情,許多人會以此來問難佛法:吃大米、蔬菜是不是也是殺生啊?回答:是殺生。
  • 《楞嚴經》常識:楞嚴咒回向文有哪些
    修持《楞嚴咒》也是如此,但有的時候我們並不知道回向文該怎麼寫,學會寫回向文也是《楞嚴經》學習方法中的必學項目。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楞嚴咒》的回向文有哪些。回向偈一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