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一部優秀的閒暇放鬆電影

2021-02-08 沈薛娛樂屋

《傲慢與偏見》首版於1813年,是英國作家簡·奧斯汀的長篇代表作。

奧斯汀的作品是她本人完美主義愛情的最好體現。她的羅曼蒂克,既是浪漫的,也是現實的——在她眼裡,沒有物質的愛情不是真正的愛情。一場完美的戀愛應該是相互欣賞、相互尊重,同時又不乏較好的物質條件的。從她的作品中便看得出來,無論是《傲慢與偏見》中的達西先生和賓利先生,還是《理智與情感》中的布蘭登上校,都是充分尊重伴侶並擁有良好生活條件的男性。

翻開這部兩百年前寫就的經典英國式作品,我們仿佛可以置身於那個吵吵鬧鬧的社交圈;在那裡,人們騎馬打獵,紳士們風度翩翩,如小鳥般嘰嘰喳喳的少女們奔波於舞會間,以求得「白馬王子「的青睞……

騎馬涉獵的紳士

從上個世紀開始,《傲慢與偏見》的翻拍作品便層出不窮。1940年,美國導演用自己的方式重新表達了原著,用一種美國式的狂熱浪漫塗抹了傳統英式愛情的緘默幽雅。1980年和1995年英國都出現了忠於原著的經典翻拍,其中95年版本的被譽為此書最好的翻拍版本。而本文的主角,也就是2005年喬·賴特的《傲慢與偏見》,則顯然是一個最迎合現代人口味的版本。

1995年版《傲慢與偏見》

傳統意義上的奧斯汀粉絲或許會牴觸這部作品。誠然,與95年BBC的迷你劇版本相比,這款《傲慢與偏見》似乎總有哪裡少了一些奧斯汀的韻味;在重要的情節部分出現了一些原著中經典的臺詞,但顯然導演對原著中角色的言語的拘謹和過於形式化的禮節感到不滿,他要在香甜的蛋糕胚上撒上奶油——如果對原著熟悉的觀者一定看出,導演用他自己的理解對角色們的愛情進行了強調與升華。或許這也是電影比起小說的無力之處——奧斯汀極其擅長利用伊莉莎白的主觀視角與心理對人物進行描述,但是當鏡頭以第三人稱呈現故事時,這種敘事的巧妙便倏忽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如果你剛剛看完95版的迷你劇就來觀看05版的電影——像筆者一樣——你也許會感覺到電影版本敘事的突兀和情節的轉折過快。好像有很多絕妙的地方被導演一筆帶過,或乾脆整個消失不見。這也是電影和迷你劇相比之下天然的不足之處:迷你劇總時長超過五個小時,而電影必須在兩個小時以內講完同樣多的劇情,自然會讓人感覺過渡快速。

但是當你擺脫了將其與95版迷你劇相比較的慣性思維以後再次觀看這部作品,你將會不自覺地讚嘆其精巧性——導演無疑抓緊了原著中扣人心弦的精髓。比起一味地模仿前人——或者完全不尊重原著而是利用原著的熱度來講自己的故事(比如一部叫《傲慢與偏見與殭屍》的奇怪作品),導演的才華讓人驚嘆不已。在對人物形象的把握和對情節的理解上,05版本的電影不亞於上個世紀任何一部經典的翻拍作品。而在畫面的美麗、鏡頭的表現力、音樂的融洽度和恰到好處的現代化改編上,筆者認為這部作品更勝一籌。

浪漫的再升華

05年版本的電影在表現的側重上,也與原著大不相同。

筆者相信,導演的根本心態並不在於像95迷你劇那樣重新敘述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而是在用自己的《傲慢與偏見》向兩百年前這部偉大的作品表現自己的敬意。這部作品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它有和「前輩們」不一樣的魂魄。

毫無疑問,奧斯汀是一位敘事家,而喬·賴特更像是一位藝術家。如果說奧斯汀的魂魄,是她微妙反諷的敘事語言、寥寥幾句就將人物形象立體化的強大速寫能力;那麼,喬·賴特的魂魄,便是「浪漫」二字。這部經典的英式浪漫愛情作品在喬·賴特的手中,被推向了「浪漫」的最高峰。

在現代文化語境的灌輸下,奧斯汀的浪漫像一首輕柔的愛爾蘭民謠,溫潤緘默,卻在層出不窮的言情文學與影視的誇張浪漫下顯得力量不足。而喬·賴特的手段,就高明在他將現代人的浪漫巧妙地融入了這部經典作品中。達西先生含蓄的表白兩百年來打動了無數讀者的心,但這還不夠,導演要藉助達西先生之口,喊出他自己的浪漫。

比起原著中場景之明朗單調,導演利用了天氣給人帶來的心理上的朦朧感。達西第一次向伊莉莎白求婚時,是在一場蒙蒙的雨裡。兩人的頭髮被雨水打溼,四下除去雨聲寂寥無人。在這種場景下,達西壓抑後爆發的情感和伊莉莎白傾瀉而出的憤怒都顯得尤為真實。

電影臨近結尾處,達西的表白場景也從眾人的散步落單轉變成了清晨的難以入眠。兩人穿過霧氣,任由冥冥中的命運讓他們相見,達西的表白在原著中語焉不詳,而在電影中被導演詳盡地表現出來。

在晨光裡,他們互訴衷情。

「你今晚過得怎麼樣,達西夫人?」電影最後的場景,在夜幕裡,達西對伊莉莎白說。

結尾處導演添加了兩人在夜幕裡含情脈脈的對話。這處錦上添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或許這像是用力過猛,有過於甜膩之嫌,錦上添花也稍稍過度;但不可否認的是,導演安排的這處情節,使得結尾處更加柔和融洽;很多讀者認為原著的情節在結尾過於突兀,認為應當多添加一些敘述。但如果用「浪漫之升華」來理解這部翻拍作品的話,導演的幾處改變卻又顯得如此理所當然。在自我魂魄的體現上,喬·賴特的表現無疑是極其優異的。

場景的再渲染

人物的再刻畫

這部作品中,鏡頭下英國鄉間的美麗和人物性格的活靈活現,都是非常吸引人的特點。

導演對鏡頭的運用非常到位,無論在哪個場景,他都不會忘記對美的追求。在追求風景之美、畫面之美的同時,他對傳統英式鄉間風貌的把握也十分巧妙。他「非常擅長把握英國風韻」,場景、建築的選取恰到好處。

電影開頭不久,從班內特一家和賓利、達西等人初次相互認識的舞會場景中,我們可以領會到當時社交界的繁榮。人們把交際當作生活最重要的部分,而舞會是展示人物百態的最佳契機。第一次舞會,導演將所有人物形象鮮明地鋪開,我們可以看到賓利先生的友好與紳士,看到達西由於不善交際而顯露的傲慢,看到簡穩重大方的美麗,以及伊莉莎白眼裡的狡黠與聰慧。

而第二次舞會,導演利用在舞會場景中穿梭退後的鏡頭,用力度十足的手法凸顯了不同人物最顯著的特寫:班內特夫人粗俗地大聲炫耀著,小腿晃來晃去,不小心將手中的飲料打翻在一位紳士的胸口;莉迪亞和凱蒂若無旁人地肆意大笑,毫無淑女風度;瑪麗拼命地彈奏練習許久的鋼琴曲卻無人欣賞,最後只能在父親的懷抱中哭泣;簡和賓利彼此的眼中只有對方,一直含情脈脈地對視起舞;伊莉莎白冷眼旁觀家人的醜相併向友人夏洛特憤憤不平地訴說,卻迎面碰上了當時她心中最討厭的達西先生。他板著臉,忍耐著內心的悸動,念出了那句讓無數少女尖叫的臺詞:

「我能和你跳下一支舞嗎,伊莉莎白小姐?」

相比是電影形式本身帶來的戲劇感——原著中的語言描寫較少,相對的,敘事成分更多,雖然意思相差不大,但單純的敘事相比銀幕上呈現的富有感情力量的對話,總好像缺少了什麼。導演利用了言語的力量,演員也將神態拿捏地恰到好處——無論是達西初次邀請伊莉莎白跳舞的隱忍含蓄,還是後來在凱薩琳夫人家中達西凝視伊莉莎白的專注,都體現了達西內心情感上的過度,緩解了原著中描寫的僵硬。

結語

《傲慢與偏見》不能說是一部足夠深刻的作品,但它絕對是一副明晰的美麗畫卷。無論是經典作品的粉絲,抑或是單純想要觀賞一部優秀的閒暇放鬆電影,這部05年的優秀翻拍電影都不會是一個錯誤的選擇。不需要竭盡全力的思考,不需要太多的背景知識,你只需要打一杯咖啡,在一個安靜的午後或傍晚享受它給你帶來的美的體驗。

在奧斯汀的作品中,不存在壞人,只存在滑稽者。不必擔心它給你帶來任何心理上的負擔——無論是大笑還是嘲諷,是欣賞是厭惡,是祝福是嘆息,這部電影都將給你帶來內心的平靜滿足。

相關焦點

  • 名著改編電影展播|傲慢與偏見
    賓格來和伊莉莎白的姐姐簡·班納特互生情愫;達西對善良聰明的伊莉莎白產生了好感,而伊莉莎白卻對達西不可一世的傲慢心存偏見,不接受他的感情。然而,世事難料,賓格來和簡·班納特因為誤會,關係危在旦夕;達西的種種作為,展示了性格中和伊莉莎白相同的善良一面,逐漸贏得了伊莉莎白的好感。兩對有情人能否終成眷屬?班納特姐妹們能否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 一部讓人心碎愛情電影《傲慢與偏見》!
    給大家介紹一部經典高分電影,傲慢與偏見,伊莉莎白出生在英國鄉村,自由喜歡讀書,還有一位姐姐,成為妹妹,軍委出家姐妹們。聽聞位名叫賓利的單身富豪,要來興奮的準備起了晚會上的裝扮,不會中賓利被美麗得體的大姐所吸引,他不停地找機會和大姐跳舞,就算是閒暇時也不準視線,而伊莉莎白似乎對賓利的朋友更感興趣,這位不苟言笑的紳士名叫扎心,還要富有,甚至擁有半個德比郡,不過她的態度相當冷淡這時伊莉莎白剛好就在附近聽到了這番談話。
  • 《傲慢與偏見》:一部充滿生氣、優雅、文藝、經典的電影
    對於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電影以精緻的服裝,唯美的鏡頭將英國鄉村的風貌賦予了近乎完美的還原,而在內容上這亦也是一部對原著高度尊崇的電影,令那昔日文字中傲慢與偏見的愛戀,在光影的映畫中變的觸手可及。《傲慢與偏見》一部充滿生氣、優雅、文藝、經典的電影。場景的精心布置給人以光影、色彩、音樂等的美的享受。
  • 《傲慢與偏見》電影鑑賞
    《傲慢與偏見》是英國小說家簡·奧斯汀的一部長篇小說,它於1813年出版,是簡·奧斯汀最早創作的作品,從某種程度來說,也是她最成熟的作品之一。
  • 迪麗熱巴 傲嬌與偏見and傲慢與偏見(非對比)
    哈羅大家好,我是愛看電影的瑞瑞嘻,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兩部名字差不多的電影,分別是《傲嬌與偏見》和《傲慢與偏見》。當"傲嬌"任性撞上"偏見"無理,一場雞飛狗跳的脫線戀情正在襲來,兩人也慢慢產生了感情啦。此片特別特別適合放鬆,熱巴太可愛了,笑點也多。看電影嘛,主要就是為了娛樂娛樂,放鬆一下。Po幾張熱巴的圖片
  • 愛情電影《傲慢與偏見》
    《傲慢與偏見》是一部愛情電影,於2005年9月16日在英國上映。 該片主要講述了19世紀初期英國的鄉紳之女伊莉莎白·班內特五姐妹的愛情與她們的擇偶的故事。該片主要反映了家庭對金錢的追求和社會階級的批判,批判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社會的落後。
  • 電影 | 《傲慢與偏見》:百年經典的絕美呈現,一次現實與理想的愛情碰撞
    2005年,導演喬·賴特拍攝的《傲慢與偏見》一舉入圍了包括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最佳配樂、最佳服裝以及最佳藝術指導在內的四大獎項,可謂是風頭強勁。影片改編自英國現實主義作家簡·奧斯汀的著名作品《傲慢與偏見》,值得一提的是,2005版的《傲慢與偏見》,以其精彩的鏡頭語言和敘事風格成為了眾多改編影視作品中的優秀作品,也成為了至今為止廣受觀眾喜愛的一個經典版本。該片全部在英國外景地拍攝,計劃用11周完成。這種規模的電影完全在外景地拍攝非比尋常,喬是想創造一個真實的環境,以讓演員放鬆,並能充分感知周圍的一切。
  • 電影《傲慢與偏見》:你其實沒有那麼優秀,不要高估自己
    眾所周知,《傲慢與偏見》是簡·奧斯汀蜚聲文壇的佳作,裡面的故事情節起伏,頗有可讀性。2005年上映於法國的同名電影,正是由該小說改編而成。《傲慢與偏見》劇照看完這部電影,娛評君腦海裡突然冒出一句話:不要高估自己,你其實沒有想像的那麼優秀。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念頭呢?我們先來看電影。
  • 分享電影/《傲慢與偏見》
    ✨今天小編想給大家分享一部電影——《傲慢與偏見》。我在高二的時候讀過這部小說,從那以後,便喜歡上了奧斯丁。喜歡上了他的諷刺藝術,喜歡上了他的現實主義。他那不矯揉造作的語言風格讓我酣暢淋漓,對現世的感慨,對人物的抨擊,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為之傾倒。我也喜歡《傲慢與偏見》裡的伊莉莎白,喜歡她的直率,她的才情、她的人生態度、她的生活理念都令我折服。
  • 傲慢易改,偏見難改︱電影《傲慢與偏見》
    電影:《傲慢與偏見》導演: 喬·賴特演員: 凱拉·奈特莉 / 馬修·麥克費登 / 唐納德·薩瑟蘭 / 布蘭達·布萊斯
  • 一部關於愛情的電影,上升到人格層面,品讀《傲慢與偏見》的內涵
    《傲慢與偏見》是我最喜歡的一部愛情片,真正的愛情是超乎愛情之外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意義深刻的,看一部的好電影,就像發現一件美好的事物,它能帶給我們愉悅的感受,而那種感受是發自心靈最深處的,在我看完整部影片的時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文藝氣息,整部影片的節奏是比較緩慢的,這也正如英國文藝電影的一大特色
  • 《傲慢與偏見》能讓你看的不亦樂乎的一部電影
    今天又重刷了一遍《傲慢與偏見》的電影版,已然記不得是第幾遍。不管是因為覺得畫面感太美,還是因為劇情極其符合我對於一段美好愛情的設想,所以即便對於劇情都可以倒背如流,我依舊看得不亦樂乎。我很喜歡電影版的《傲慢與偏見》,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電影版的劇情並沒有走樣,高度還原了故事情節,以及還原了那個年代的全貌。如果要說劇情概括,其實真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一個小地主家有五個女兒,女主伊莉莎白就是其中一個女兒。她們的母親最大的生活目標就是為自己的女兒們物色稱心如意的丈夫。有一天,彬格萊先生和朋友達西來到了她們生活的鄉村,伊莉莎白的姐姐吉安和彬格萊先生互生情愫。
  • 傲慢與偏見的關係,《傲慢與偏見》讀後感
    幾次接觸之後達西漸漸的喜歡上了坦率而美麗的伊莉莎白,起初伊莉莎白認為自己絕不會愛上這樣一個傲慢粗魯的人,她也數次在與他的對話中懟的他下不來臺。但隨著情節的推進伊莉莎白卻漸漸發現達西是一個很高尚的人,他有能力,有修養,甚至非常體恤窮人,他有思想,愛讀書,是一個很靠譜的青年。最後經過幾次誤會與意外之後他們終於修成正果,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傲慢與偏見是相伴而生的。
  • 電影《傲慢與偏見》:愛能打破的,不止是傲慢和偏見
    《傲慢與偏見》是一部愛情片,根據簡·奧斯汀同名小說改編,講述的是19世紀初期英國的鄉紳之女伊莉莎白·班納特五姐妹的愛情與擇偶的故事。這部影片我看了很多遍,其中男女主的愛情經歷格外打動我。顯而易見,女主伊莉莎白是位善良活潑、愛恨分明且極其愛笑的姑娘,她出生在英國鄉鎮中資產階級家庭,但她對愛情以及婚姻有自己的觀點,她沒有受母親的影響,她反對因為金錢而結婚。
  • 《傲慢與偏見》二刷傲慢與偏見
    「傲慢使別人無法靠近我,偏見使我無法愛上別人」昨天下午把我心心念念最愛的一部電影二刷了一遍。模模糊糊印象裡面只記得最後伊莉莎白和達西先生好了,模模糊糊也只記得傲慢與偏見二詞正好對應兩個人的個性特徵,二刷後更加讓我清晰地認識到了每個角色獨特的人格魅力。場景一:舞會開始,吉英在媽媽班納特的安排下順利與賓利對話且結成了舞伴,兩人對彼此都一見傾心。
  • 《傲慢與偏見》——淺談
    偏見讓你無法接受我,傲慢讓你無法愛你。有多少愛情毀於傲慢與偏見凡是有錢的單身漢,總想娶位太太,這已經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傲慢與偏見》的第一句話。 這是喬·賴特的新電影《傲慢與偏見》的開篇之作,這是奧斯汀或其他任何人改編的最令人愉快、最感人的電影之一。
  • 95年電視劇版《傲慢與偏見》
    》的影視版本,大家第一反應是05年的電影版本,但是95年電視劇版的《傲慢與偏見》也是一部十分優秀的作品,今天在這篇文章中就來給大家介紹它。95版的《傲慢與偏見》相對於05的電影更加忠於原作,作為一部電視劇,它的情節更加完整,看過原著的同學都能在這部電視劇中找到熟悉的片段。像伊莉莎白去內瑟菲爾德看望生病的姐姐那段時間,有天晚上,大家一起坐在客廳,賓利小姐坐在一旁看達西先生寫信。賓利小姐對達西不斷地恭維,一會兒誇他字寫得好,又誇他一行行寫得整齊,又讚嘆他寫的信好長,而達西對此無動於衷。讓坐在一旁的伊莉莎白感到十分好笑。
  • 《傲慢與偏見》:電影、迷你劇及原著
    2013年是《傲慢與偏見》出版200周年,繼英國皇家郵政專門發行郵票紀念之後,英國中央銀行(Bank of England)宣布,簡·奧斯汀的頭像將被印製在新版10英鎊紙幣上,以此向這位譽滿全球的女作家致敬。奧斯汀也是繼邱吉爾後登上紙幣的一位新人像。看行長怎麼說:
  • 《傲慢與偏見》,愛是摒棄了傲慢與偏見之後的曙光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這部電影是我非常喜歡的《傲慢與偏見》。毫不誇張的說,我曾經在一周內把它翻來覆去的看了三遍,然後它就直接進入了我的電影最愛榜單,並且在看完了整個電影之後,我還心血來潮的把小說也找來閱讀,這足以看出我對這部電影的熱情和喜愛了吧。
  • 電影<傲慢與偏見>如何詮釋愛的價值!
    人們說電影是光影神話 一部好電影是以一個好故事為基礎的,就像「傲慢與偏見」一樣,它的前身是簡·奧斯汀同名小說,19世紀初,它講述了英國農村的生活和社會的故事。,這更能說明達西先生和伊莉莎白之間的衝突 事實上,我認為這部電影應該更多地是關於不同社會地位的人之間的愛情,毫無恐懼地歌頌偉大的愛情,當然,不僅是關於愛情的浪漫,而且還要探討那個時代的年輕男女對婚姻的看法,當然,更多的是了男女主人公達西先生與伊莉莎白性格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