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導演喬·賴特拍攝的《傲慢與偏見》一舉入圍了包括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最佳配樂、最佳服裝以及最佳藝術指導在內的四大獎項,可謂是風頭強勁。
影片改編自英國現實主義作家簡·奧斯汀的著名作品《傲慢與偏見》,值得一提的是,2005版的《傲慢與偏見》,以其精彩的鏡頭語言和敘事風格成為了眾多改編影視作品中的優秀作品,也成為了至今為止廣受觀眾喜愛的一個經典版本。
該片全部在英國外景地拍攝,計劃用11周完成。這種規模的電影完全在外景地拍攝非比尋常,喬是想創造一個真實的環境,以讓演員放鬆,並能充分感知周圍的一切。
事實證明,這種方法很可行,在拍攝休息期間,演員們沒有像往常一樣回到拖車裡,而是走進片中各自角色的臥室, 並採用了大量的特寫鏡頭。
在原本就以被世人所耳熟能詳巨作的《傲慢與偏見》中,電影以精緻的服裝,唯美的鏡頭將英國鄉村的風貌賦予了近乎完美的還原,那讓人難以釋懷的田園美色,大雨之中經典的表白,無不讓感受到了藝術的氣息。
而在內容上這亦也是一部對原著高度尊崇的電影,他和所有堪為經典的改編電影一樣,有著導演自我對電影更為契合時代審美的改動,美好的景色中不失現代氣息的愛情,令那昔日僅只能止戈於文字傲慢與偏見的愛戀,在光影的映畫中變的觸手可及。
說實話,就角色來說,我不佩服伊莉莎白的理智,卻佩服她對自己理智的信任,她至少是一個清楚自己轉變的人。要是換成很多人,比如珍,大概都要為自己四月剛出口的「就算世上男人死光我也不會嫁你」糾結不已吧。
當然她的小妹妹們在移情別戀轉變立場方面會更為爽快些,但伊莉莎白還是不同,因為她有過彷徨無助痛苦失落,她的愛與不愛都緣自內心。正如「不存在不通過蔑視而自我超越的命運」,加繆這話實在精闢,也不存在不通過掙扎而自我肯定的愛情。
對自我的認同感,加繆會說「自我的意識」,很大程度就是生命強度的代名詞,很不幸這種感受一不小心就會變成自戀。現代人很少自我認同,太多自以為是的水仙,或稱芙蓉姐姐。
優秀是能力,敢於優秀是勇氣,遇到能欣賞你的人是運氣,對於古今中外的女人來說都是一樣。伊莉莎白最讓我感動的地方在於,她從未委屈過自己的優秀。她使自己的優秀超脫了家世,超越了時代。
簡·傲斯丁以同樣的原因不俗。但也大可不必因此替張愛玲抱恨,遇人不淑也是種運氣,固然不能和林妹妹比。愛玲必是懂得的,俗世人自有民間的清嘉運道,切不可妄擬仙境。
我極喜歡伊莉莎白佇立湖畔的身影伶俐,有所思而又無所待。「我已亭亭,無憂亦無懼」。她父親的話真是對,我擔心世上沒有人能配上你。他的話又不太對,別擔心世上沒有人能配上你。
老規矩,公眾號內發送片名【傲慢與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