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青人物誌】第二期:盛文仙的藝術人生

2021-02-27 江陰市長青藝術團
       江陰市長青藝術團,多年來,堅持弘揚越劇文化,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博採眾長,改革創新,在一次又一次的藝術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團隊風格!長袖善舞,揮舞出三十載藝術成就,今天,長青人承師之志,以務實、拼搏的團隊精神,活躍在社會各方的舞臺,為豐富江陰戲曲文化做出了較大的貢獻,在傳承與弘揚越劇文化的浪潮中,不負韶華,碩果纍纍!樹高千尺,總不忘根,長青藝術團的前輩們,用他們的藝術目標與奉獻精神,感染並影響著一代又一代長青人。值此建團三十年之際,特推出前輩老師們藝術人生之篇章,感恩她們默默耕耘,為長青的發展作出的貢獻!更以此激勵新生代長青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在繼承、創新、發展的道路上,茁壯成長,開啟新的篇章!

       這期,讓我們走進長青藝術團第二任團長盛文仙的藝術人生。

——長青藝術團第二任團長盛文仙的藝術人生

       盛文仙生於1938年,14歲到上海新民越劇團學戲。因為她扮相好,當時京劇團也選中了她,最終在母親的堅持下選擇了越劇。1955年,她隨劇團遷往江陰定居。此時的她,已經練就了一身唱念做打的硬功夫,有了紮實的舞臺功底,成長為劇團的主要演員之一。

    1956年,盛文仙所在的新民越劇團正式定名為江陰縣越劇團。那時候,江陰老北門有名的「天妃宮」是她的主要舞臺。盛文仙戲路寬廣、做功地道、唱腔動聽,塑造的人物形象形神兼備。她主演的《唐伯虎點秋香》、《金玉奴》、《玉堂春》、《半把剪刀》等,幾乎場場爆滿。1960年,她創新戲路,開始主演《紅色娘子軍》、《李雙雙》、《八女頌》、《南方來信》、《社長女兒》等現代戲,既讓觀眾感受藝術魅力,又激發觀眾的家國情懷。

    盛文仙勤於學習,勇於探索,善於博採眾長。1957年,劇團到武漢演出,她接觸到一些京劇演員,就跟著京劇老師學起靶、趟馬、走鞭。《霸王別姬》中「勸君王」那一段,虞姬載歌載舞,在《夜深沉》的配樂聲中,使用了精美的雙劍,是京劇旦角的典範。盛文仙聽說蘇州京劇團有一位名叫石碧霜的演員,雙劍舞得剛柔並濟,盪氣迴腸,就想跟她去學。舞雙劍是一門難學的絕技,盛文仙為學藝術知難而進,她慕名拜師,一次次登門求教,厚著臉皮,軟泡硬磨,幫著老師幹這幹那,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最終打動了老師。經過老師指點,通過自己的不斷揣摩及反覆演練,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學會了舞雙劍這門絕技。

越劇《李慧娘》中有一場噴火戲,怎麼把松香粉放到嘴裡,怎樣吐出來送火,都是有訣竅的,必須要有老師指點。盛文仙就找到蘇州京劇團的胡芝鳳老師,虛心求教,又學會了噴火。在後來的表演過程中,她充分展示了過硬的做工和唱工,將愛恨分明、剛烈英武的李慧娘表演得栩栩如生。

    劇團每到一個地方演出,未到達之前,海報就早早張貼出去了。演出時間、劇目和主演名單都在宣傳之列。1959年,在江陰人民大會堂演出《半把剪刀》,演出時間已定,但扮演《半把剪刀》的主要花旦突然生病住院,演出時間不能變、劇目不能改,在這臨場救急的關頭,領導把任務交給了盛文仙。因為領導心裡很清楚,盛文仙一貫顧全大局,平時不僅能夠練好、演好自己的角色,而且善於幫助同事,學習別人的長處,對其他角色也認真研究,是劇團裡的多面手,在危急之際勇於擔當。這次她替演的這段戲有一百多句臺詞,準備時間緊迫,從慢板、中板到快板,她用一夜的時間強背劇本,然後拉一下站位就上臺了,把這個角色演得活靈活現。還有一次劇團到蘇州胥門演出《情探》,扮演判官的演員生病了,領導又安排盛文仙救場。讓一個演花旦的扮大花臉,太離譜了,她覺得難以接受。但她深知「救場如救火」的道理,一時還是堅持頂上去。她身材瘦小,因為「調判」這場戲要噴火,要腿功,難度很大,她一邊哭,一邊配合服裝師給她包臀、填肩背——轉身上了臺,她就像模像樣地成功扮演了大花臉。 

       1962年,劇團到常州大戲院演出《八女頌》,13場戲場場爆滿。這齣戲難度最大的是衝過敵人的封鎖線,採用的是傳統方式,盛文仙要從一張半高臺搶板下來,接連二圈烏龍交珠連翻下場演到最後一天,她的腰實在撐不住了,但她硬是堅持。開場時,醫生就在戲臺下候著,一結束馬上給她打針。13場戲演完,她就進醫院了。

    後來江陰越劇團在「文革」中被解散,盛文仙轉業到工廠上班。她退休後的1991年,江陰市長青藝術團成立。老團長裴壽衡把原江陰越劇團的演員們請到藝術團來,讓她們再次煥發出藝術青春。盛文仙成了藝術團的主要骨幹。她一面登臺演戲,一面協助老團長做好管理工作,很受大家愛戴。

       在老團長的帶領下,長青藝術團主動配合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排演了自創作品《江陰新貌》《扶貧發家》等越劇節目,還演出越劇表演唱《從零起飛》《為啥越活越年輕》,越劇小品《清官難斷家務事》《做壽》《苦口娘心》《巧上加巧》,並演出了感人肺腑的越劇《濠江情》,而且不辭辛苦地下鄉演出,使越劇走進廣大群眾心裡。每次排練,她都親力親為,使大家的演藝水平日益提高。

       2006年,老團長年邁病故,盛文仙被大家推選為長青藝術團第二任團長。擔任團長後,盛文仙不負眾望,在年逾古稀之年,依然熱心公益,無私奉獻。在現任團長吳小君、理事姚蕊華的鼎力相助下,仍積極配合市裡的各項活動演出。2009年,市裡老年文化中心大樓落成,在市老齡會、民政局的關懷及支持下,長青藝術團擁有了團隊自己的排練廳、服裝道具間及辦公室。有了新的活動場所,條件改善了,她就帶領團員們排演大型傳統戲《梁祝》《碧玉簪》《打金枝》《血手印》等,多次參加市裡和省裡組織的越劇會演,屢次載譽而歸。

       盛文仙在重視演出質量的同時,更是關心年輕一代的成長。一直忙到70歲時,她考慮到藝術團的生命力,首先要後繼有人,「生、旦、淨、末、醜」行當要齊全,於是注重招收新團員,重點選擇培養團長接班人。當年一直輔佐於盛文仙身邊,一直承擔著團隊重要任務,在群眾中有著較高威信的吳小君脫穎而出,成為了德才兼備、刻苦耐勞、樂於奉獻的第三任團長。

深厚的藝術造詣之外,盛文仙的人格魅力也令後輩敬仰。長青藝術團副團長陶曉蓉說,盛老師現在是長青藝術團的名譽團長,總是在幕後默默地關心著團隊的發展。只要團裡有重大活動,她總會到場助陣。在藝術的傳授上也是全盤託出,從動作到情感的把控,都會不厭其煩耐心傳授。在學生們的眼中,她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輩。

     時光老,情依舊。如今,盛文仙已83歲高齡,但仍神採奕奕,精神矍鑠,有時唱上幾句經典片段,依然韻味十足,令人回味無窮。

相關焦點

  • 【藥院人物誌】合唱的藝術——記武修文和盛尚書
    「 大家了解合唱這種藝術形式嗎?今天我們一起來走近院裡的兩位合唱實力派——武修文(左三)和盛尚書(左五),看看在他們眼中,合唱的藝術是什麼。
  • 央視綜藝《我的藝術清單》(二)·品讀時代人物的藝術人生
    自從追上這檔綜藝節目,在我的藝術清單裡,也多了一部:《我的藝術清單》由央視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製作的《我的藝術清單》深度訪談+演繹節目,邀請各行各業的重量級嘉賓來到這個舞臺,分享他們與藝術的情愫。(點擊觀看《我的藝術清單》(一))我們聆聽著他們的親身經歷與事跡,在熱淚盈眶與開懷大笑中感知這背後帶給我們的感動、認知與思考。每個嘉賓帶來的精彩節目讓舞臺的藝術包羅萬象。「藝術清單」與傳奇人生故事融合,碰撞出意想不到的驚喜,也生出震蕩人心的感嘆!節目除了精彩內容看點之外,美輪美奐的多媒體藝術創意設計也是一大看點。
  • 2017襄陽名流匯人物誌人物大全
    人物誌001 |  善記,善言且犀利者是也!人物誌003 | 好一個熱心快腸的女子人物誌009  | 他是中國最美男旦人物誌028 |  「襄面女皇」的美麗人生 | 人物誌028 人物誌30 |  看了她的畫,我想靜下來享受人生
  • 【書畫名人名家榜】第二期:西安書畫藝術人物向明春、張子君作品欣賞
    本欄目為粉絲們開設了「最具創新意識的書畫家、最具人氣和影響力的書畫家、最具收藏升值潛力的書畫家、最具實力的著名書畫家」投票功能,等待刊發到100期200名書畫家作品展示結束時,根據得票多少進行分類排名公布,頒發證書。今天是第二期刊登西安書法藝術人物向明春、張子君的書畫藝術作品賞析。
  • 音為愛,樂於琴 杭州市長青小學舉辦浙江省中小學口琴藝術教育聯盟...
    參加本次活動的有來自浙江省口琴聯盟的30所學校的校長和老師100多人,長青小學彭音校長、口琴聯盟王慶才會長、上海中華口琴會會長劉曾源老師分別發表講話。  杭州市長青小學彭音校長致辭。彭音校長對參會的老師們表達了熱烈的歡迎,也表達了長青對口琴普及教育的認同和堅持:孩子們吹奏的樂曲從《小星星》到《追光者》,從《天空之城》到《宮崎駿動漫組曲》,口袋小樂器「口琴」,蘊含了無限的音樂力量,為孩子們編織了多姿多彩的絢麗童年,也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了音樂的種子,希望長青學子能帶著口琴,讓音樂夢想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教育扶貧勸學記丨劍河縣第三中學教師潘文仙
    我叫潘文仙,是劍河縣第三中學的一名教師。我的教育扶貧故事要從一份電子文檔「表揚」信開始講述。2019年仲夏,教師的暑期如約而至,「教師助力脫貧攻堅」工作的使命,讓我們在做好脫貧工作的同時,還需攻破棘手的控輟保學問題。控輟保學工作是脫貧攻堅工作的重點之一,要想真正的脫貧,必須接受教育、擁有文化知識、獲得一份好工作才能夠根治貧困問題。
  • 閱耳·人物誌 Snoop Doggy Dogg
    也許是就此生死看淡,Snoop Dogg後面歌也不好好整了,哪個來錢就來啥,不光沒丟掉做歌這個老本行,還做起了電視節目主持和龍套演員,如果說小老弟Eminem是高開低走又來第二春,狗爺的人生曲線簡直迷幻,飄著飄著就沒了,剛以為飄沒了,遙控器切個臺,咋還是他?
  • 長青贊助李宗偉《敗者為王》電影
    本次發布會有長青大中華區總裁白鏡亮、李宗偉經紀人拿督李宗順(李宗偉的兄長)、執導本片的馬來西亞著名導演馬逸騰、電影製作人詹賢恩以及長青國際集團多名董事和40餘家媒體出席,共同證了這一時刻。  其實,早在2012年長青就與李宗偉就有過合作,當時為全面推廣長青健康理念,邀請李宗偉擔任長青well3保健品系列形象代言人。這次贊助電影《敗者為王》是雙方再度攜手開啟影視界合作的全新嘗試。
  • 2020世界文化藝術人物誌·當代藝術家——黃俊
    中國當代書畫協會副主席、美國亞洲藝術院院士、東方國際書畫藝術研究院院長、東方鍾馗文化藝術研究院院長、西安巨人書畫藝術研究院副院長。黃俊先生畢業於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師從高冠華、劉凌滄、白雪石等書畫大家。他數十年潛心研習書畫,博覽眾家之長,不僅追蹤前賢繼承了中國畫傳統技法,同時不斷創新,形成與時代相扣且墨骨傳神的獨特繪畫風格。作品主要以人物花鳥畫為主,兼修山水。
  • 我院研究生周宗嶽、陸吳佳榮獲首屆長青國畫新人獎
    4月20日上午10時,首屆長青出版、國畫新人獎頒獎典禮暨長青國畫新人作品觀摩展在徐匯區天鑰橋路合諾大廈舉行。
  • 變態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而藝術是公開的示愛 | 周末薦影第七期
    那段關於《第二性》的臺詞也不是隨隨便便的梗,是有所指。她不是受害者,她成了共謀。她也不是施害者,因為她就像電影開頭出現的那隻貓一樣,她對性根本就不感興趣。她的靈魂既受苦,又在自我防禦。看到於佩爾,你就覺得,變態其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 NBA人物誌——Z字型的曲折人生:伊爾戈斯卡斯
    在他之前他的同鄉薩博尼茨給美國人民看到了歐洲的中鋒藝術和五號位上的無限可能,所以在1996年這屆群星璀璨的選秀大會上被克利夫蘭騎士在首輪第二十順位選中。在此之後他披上了克城的11號戰袍,而由於他的歐洲名字對於美國人民們念起來過於拗口,人們稱他叫做:「大Z」。Part 1.
  • 咖啡人物誌 Vol.02—James Hoffmann
    咖啡人物誌 Vol.01—Sasa Sestic第二期的咖啡人物誌就到這裡了,期待第三期的小夥伴記得評論,點讚和轉發喲
  • 用音樂詮釋人生——對話鋼琴家盛原(史青嶽)
    著名音樂作家大衛·杜保爾說:「聽盛原的音樂會,你將會被吸引,被感動!」盛原對巴赫作品的研究和演奏頗受國際樂壇的矚目,英國《國際鋼琴雜誌》稱:「盛原是中國詮釋巴赫的領軍人物。」著名鋼琴家安德烈·瓦茲在聽了盛原的演奏後,稱他可與霍夫曼的演奏媲美。2003年,由他翻譯的《巴赫演奏指南》(羅薩琳·圖雷克編著)在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發行。
  • ​《女兒志》(第2期)雨水專輯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但願初相遇,不負有心人。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路上有很多曼妙的風景,還有什麼比微笑著去生活,更讓人愜意的呢?下雨天最幸福的,莫過於靜坐讀書。>【巴南·詩風詞韻】(第11期)【每月曬優詩】第4期 ║《巴地詩語》總第19期◄巴南新詩學會【巴南·詩風詞韻】(第10期)詩,不一定在遠方:生活的轉角處,我們相遇狄金森陶斯亮:
  • 碎片化閱讀時代,百花文學獎緣何長青?
    中新網天津11月17日電 題:碎片化閱讀時代,百花文學獎緣何長青?  中新網記者 張道正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興起的碎片化閱讀,文學不再是唯一精神的產品,有評論家認為,文學作為社會文化中心的時代已經過去。
  • 致票友|廣東潮劇院推出潮劇精品《松柏長青》
    由廣東潮劇院傾力打造潮劇精品《松柏長青》近日舉行公演。該劇塑造了「革命母親」李梨英的光輝形象。將爭取參加第十三屆廣東省藝術節展演。
  • 「藝展中國」聖君(盛軍)新當代藝術作品欣賞
    聖君簡介聖君(盛軍)1962年2月出生,1985年畢業於南師大美術學院,並在師範院校任教多年,82年開始發表作品,創立了漢字幾何抽象藝術,超寫實大水墨中國畫,對比色油畫,體驗與感應藝術,方案藝術, 後當代藝術等等,成為85新潮美術發起人參與者和代表人物之一,改變並創造了中國當代藝術的歷史,其作品發表於美術雜誌 中國美術報 美術思潮 畫刊 北京文學 電影文學 師大學報 書法報 新觀察等等。
  • 長青微報(第10期)
    加入長青詩社感賦徐官威中華國粹史悠悠,唐宋詩詞譽九州。久仰方家書大作,今登大雅啟宏猷。名師引路迷津解,壯志抒懷雅韻留。盛世春風添錦繡,情牽深莞寫春秋。【飛絮評析】聯題為「自題」,多以此來自況,表達自己的胸懷見解。
  • 懷念小提琴家盛中國:一曲《梁祝》成絕響
    他的音樂生涯曾多次被搬上銀幕、螢屏,其中既有紀實性的電視片《東方之子》、《藝術人生》、《時代人物》、《盛中國獨奏音樂會》,也有舞臺藝術影片《春天》和以他為生活原型的故事影片《生活的顫音》等。  在許多中國人的記憶中,小提琴這個樂器都是和盛中國這個名字聯繫在一起的,其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發行的唱片、錄像和演出影響了中國近四十年,整整幾代琴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