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以為的間諜工作是怎樣的呢,是電影中那樣帥哥美女的調情套話?是槍林彈雨之中的浴血廝殺?真實情況可能要讓大家失望了,真實的間諜工作實際上和普通人也並沒有什麼區別。
他們也和我們一樣每天做著重複的工作,上班下班。和同事們聊八卦,出門喝兩杯等等。那麼情報是怎麼拿到呢?實際上很簡單,舉個例子。在1964年的時候《中國畫報》上拍攝了一張「鐵人」王進喜在鑽機之上工作的場面。
照片之中的王進喜頭上戴著大狗皮帽子,身上穿著厚棉襖,握著石油鑽機的手柄眺望遠方。就是一張很普通的照片,我們要是看到了,也不會感覺有什麼特別的。但這要是被有心之人看到了,卻可以分辨出許多的信息。
當時的中國工業體系還未能完全建立,大型的機械設備那時候依舊依靠進口來解決。石油開採技術也是一樣,鑽探設備俱都依靠進口。當時的德國,日本,俄羅斯等國都具有鑽探的能力,並且都希望我國能夠進口他們的設備。
日本人自二戰時起就以間諜工作出眾而聞名於世界,而這張照片就被他們當成情報報送了回去。間諜專家根據照片上王進喜穿著的狗皮帽子和棉襖,再加上當時的天氣情況判斷出王進喜應該是在-30°左右的地區。
因此將油田的位置劃定在北緯46°-48°之間,後又派人專門前往中國探查了一番,主要看路上來往的油罐車。而來往的油罐車上基本都有一層厚厚的土,自土的質地和顏色重判斷,油田的位置就在東北。
又根據王進喜手中握著的鑽井手柄判斷出了油井的直徑。且王進喜所站著的位置,與背後油田間的距離和柏油井架的密度。間諜專家也根據這些大致的判斷出了油田的儲量和產量。
並按照王進喜的人與扶手之間的比例,推算出了反應塔的直徑,高度,以及油田的加工能力。于是之後的日本人就根據這些情報,快速的設計出了適合大慶油田開採使用了鑽探設備。並迅速核算出精準的價格,最終擊敗了其他的兩個對手,獲得了我國鑽探設備的供貨權並賺取了大量的財富。
幸而當時的日本僅僅只是出於想向我國高價賣出石油鑽探設備,而出動了情報人員。而不是出於軍事戰略意圖來進行情報分析。而這件事情也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關注,發現了我國在保密工作方面的不足。
於是《關於在報刊出版物上保守國家工業建設秘密的指示》文件隨之出臺,之中明確的將國家哪些工業建設絕不允許刊登的保密範圍明確的劃分出來,也將工業建設項目中的保密範圍。
因此,大家應該清楚了,為何現在許多的軍事基地都不允許民眾靠近,更不允許拍照了吧。而間諜工作,也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難。很多時候,一張照片,一塊材料都可以透露出很多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