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人」能否甦醒?讓他們通過語言刺激反應「親自」告訴你答案

2020-12-23 科技日報

岑盼 科技日報記者 王春

據統計,每年我國有近10萬患者因顱腦外傷、腦卒中、缺血缺氧性腦病等病陷入昏迷,繼而進入長期的意識障礙狀態,即傳統意義上的「植物人」狀態,長期治療給家庭和社會都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如何利用神經科學的方式更準確地判斷「植物人」有無清醒的可能,便成為當前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的著眼點。

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靈長類神經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王立平研究組與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毛穎/吳雪海團隊歷時多年,針對意識障礙患者開展了語言加工相關神經表徵的探索性研究,並將相關神經表徵與機器學習方法相結合,成功實現了對患者意識狀態的診斷和康復預測,為意識障礙患者的臨床診療提供了新的參考。相關成果5月25日在《自然-神經科學》期刊在線發表。

圖片來源:中科院腦智卓越中心

從量表評分誤診率40%到評估正確率達80%

意識障礙患者中,以無反應覺醒症候群和最小意識狀態兩類最為常見。相較於無反應覺醒症候群患者,最小意識狀態患者的殘存意識水平更高,康復可能性也更高。然而,現階段對「植物人」患者的狀態鑑定依賴於有經驗醫生的觀察和量表評分,具有一定的主觀性,誤診率高達40%。

據王立平介紹,近年來有研究者利用腦電或磁共振成像記錄患者的腦活動,進而推測其意識障礙程度,但範式較為局限,神經指標也較為匱乏,準確性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間。令人欣喜的是,此次探索性研究不僅在診斷上顯著優於基於行為學量表的臨床評估,而且可以更準確地預測患者個體在腦電記錄100天後的康復,正確率達到80%。

更深度研究或找到更普適評價指標

王立平介紹說,此次研究根據的原理其實很簡單,大腦只有越清醒,才能理解越複雜的句子。

雖然現階段科研人員尚未徹底理解語言層級結構在大腦中的神經基礎和計算機制,但現有的基礎研究結果已經可以為臨床轉化提供借鑑。該研究合作者浙江大學丁鼐研究員在以往的工作中發現,當健康人聆聽按一定頻率呈現的漢語語音序列時,大腦會以對應節律的神經振蕩並行表徵序列中不同層級的語言結構。「當播放『高學山跑』此類無關聯的四字時,正常人大腦會跟著節奏,研究者會觀察到4赫茲/秒的震蕩。」王立平說。如果播放的是「嬰兒哭泣」或「小馬過河」,若能理解詞組,會觀察到2赫茲/秒的震蕩,若理解句子則變為1赫茲/秒。

以此類研究為基礎,臨床中醫生則可以通過患者自身的神經響應獲得更為科學的推論,而不僅僅依靠主觀經驗與量表。

圖片來源:中科院腦智卓越中心

通過初步研究,團隊假設,意識障礙患者的殘存意識水平與語言序列中層級結構的加工深度可能存在關聯,尤其會在高層級語言結構的神經表徵上得到體現。

基於此,研究人員首先設計了3種包含不同層級的語言序列,記錄了無反應覺醒症候群和最小意識狀態患者在接受到語音刺激時的床旁腦電活動,並與健康人進行了對比。群體對比的結果顯示,患者組和健康被試組均表現出了對字層級結構的顯著神經響應,但僅健康被試組的腦電活動顯著體現出對詞和句子結構的追蹤。

更重要的是,在個體分析中,研究人員發現15名患者表現出對詞和句子結構追蹤的神經活動,其中6名患者在腦電記錄的100天後表現出明顯的意識水平康復,正確率達到80%。機器學習進一步顯示,利用詞組序列和句子序列條件下的神經活動對兩類患者的區分更為有效。研究人員進一步引入新一批患者數據,對當前模型進行預測功能的泛化驗證,成功復現了準確的分類和預測效果。

這一系列驗證意味著研究團隊可能找到了一種普適的大腦意識水平的評價指標,在昏迷、睡眠、麻醉等一系列與意識水平相關的大腦狀態評估中有著廣泛的潛在應用價值。研究團隊表示,將在今後的研究中進一步提高研究結果的臨床效果、適應面和自動化程度,最終為研究意識障礙的神經機制、意識活動的神經表徵,以及在意識障礙患者上開展相關科學研究提供實驗依據和理論基礎。

編輯:李俊霞

審核:朱麗

相關焦點

  • 「植物人」何時甦醒?更準確判斷標準來了:他們對不同語言刺激反應...
    圖說:高密度腦電記錄系統 新民晚報記者 郜陽 攝你或許曾因為這樣的故事而淚目:親人日復一日的呼喚,終於讓病床上的植物人甦醒。因為車禍、腦卒中等原因,我國每年有10萬患者在昏迷後進入長期的意識障礙狀態,即「植物人」狀態。能否利用神經科學的方式更準確判斷「植物人」有無清醒的可能?
  • 「植物人」能否如願甦醒?
    「植物人」能否如願甦醒?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沈 慧明明近在咫尺,卻被阻隔在不同的世界。對很多遭遇不幸的「植物人」家屬來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或許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卻無法彼此交流。面對親人熱切的呼喚,「沉睡」中的他們有朝一日會否創造甦醒奇蹟?這是認知神經科學面臨的一大挑戰。如今,新型診斷工具問世,讓人們看到了曙光。
  • 「植物人」能否甦醒?中國科學家提出了一種更準確的預測方法
    2014 年,車王舒馬赫滑雪遭遇意外,當時醫生預測他可能會成為永久植物人;好在幾個月之後,舒馬赫脫離昏迷,出現了甦醒的跡象。然而,有的「植物人」患者,卻終其一生只能保持「植物狀態」。如何判斷植物人能否恢復意識,一直以來都是臨床上的一大難題。
  • 婆婆照顧植物人兒媳,5年後甦醒,植物人是否能甦醒主要看兩點
    有時候大家會在電視上看到有些人出車禍成為植物人,然後在家人或者是朋友堅持不懈的呼喚下,最終醒了過來。但是,電視劇終究是電視劇,會營造一個好的結局,讓大家開心。很多人可能會問,植物人到底還能不能甦醒?對於有植物人的家庭來說,付出的可能不只是金錢,還有很大的精力,以及對于堅強意志的考驗。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甦醒,不知道最後能否甦醒,只是抱著一個信念一直在堅持,真的很讓人佩服。其實很多人對植物人是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概念的,基本上頭腦裡的認知都來自於電視劇,插著呼吸機一動不動地躺在那裡。具體來說,植物人是有哪些表現呢?
  • 沉睡了27年的植物人突然甦醒,已經能進行交流
    往前一步是奇蹟,退後一步是倫理植物人狀態的患者通常有三類。要麼是完全沒有意識,眼睛緊閉,對環境完全沒有反應;要麼是眼睛睜開,但沒有意識反應;還有一類則是微弱的意識反應,如果受到刺激可能會移動手指。英國國家醫療服務系統(NHS)的看法是,目前無法預測某人處於意識障礙狀態時情況能否改善,並且恢復意識的人通常會因大腦受損而導致嚴重殘疾。對於大部分多年的植物人而言,他們面對的更多可能是另外一種情形。
  • 植物人甦醒是奇蹟嗎?三個真實案例告訴你
    網絡圖【新民網·獨家報導】昏迷多年的植物人突然醒來的故事,時常見諸報端。他們的甦醒到底是生命創造的奇蹟,還是預示著醫療的不斷進步?日前,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走訪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這裡也是上海市神經外科急救中心,聽醫生們講述一個個真實案例和治療心得。
  • 植物人「陳海」甦醒的背後 是毫無醫學根據的虛構 還是臨床已可實現的現實?
    植物人甦醒並非是瞎掰剛參加完第九屆中國顱腦創傷論壇並載譽而歸的高教授指出:「在如今的醫療條件下,通過治療提高顱腦外傷患者的存活率已非難事,但植物人的促醒治療至今仍是醫學難題。可是,經過精心治療和有效護理,讓植物人甦醒也並非沒有可能,各國已有不少植物人甦醒的成功案例,就在第九屆中國顱腦創傷論壇上,來自哈薩克斯坦的專家就介紹了應用右正中神經電刺激技術成功促醒一位植物人的經驗。因此,陳海最終甦醒並非是無醫學根據的虛構,也不能說是該劇的敗筆。」
  • 植物人是否有意識?他們難道真的是活死人嗎?
    他們用特殊辦法先後與23名植物人進行對話,在對話的同時,通過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術對他們的腦部進行掃描,以觀察他們對於外界語言刺激的反應。上面的對話,就是研究人員與一位幾年前腦部受傷的年輕人的一次對話。這位年輕人在受傷後,已經對任何刺激沒有了知覺和反應,已經被確診為植物人。研究人員每隔30秒向他提出一個問題,大腦掃描儀器隨即記錄下他的答案。
  • 杭州16歲植物人少女神奇甦醒,一個動作讓媽媽潸然淚下
    於是,王建之團隊一邊為她採用小腦電刺激術、針灸理療等中西醫結合治療幫助患者大腦復甦,一邊開展電動起立床、坐姿訓練等康復被動訓練,讓她的身體能習慣坐著或站著的狀態,四肢關節保持活動,為她的隨時甦醒做好身體的準備工作。
  • 神外醫生花500萬「收養」74個植物人,植物人能甦醒過來嗎?
    2.對剌激無有意義的反應。3.不能接受或表達語言。4.睡眠-覺解周期往返,激奮,其至微笑、皺眉和打哈欠。5.腦幹/下丘腦自動功能保留而得以存活。6.尿、便失禁。7.腦神經和脊髄反射不同程度地保存。  造成植物人死亡的主要原因:1、肺部或泌尿系感染2、呼吸衰竭3、循環衰竭4.多臟器功能衰竭5、不明原因猝死6、其他等。
  • 植物人甦醒的機率多大?
    一旦植物人狀態持續超過數月,很少見有好轉。處於持久植物人狀態中的成年人,大約有50%的機會能在頭部受傷後開始的6個月內重新恢復一定程度的意識對環境能有所反應,通常會發生永久性的腦功能障礙,過了半年以後,愈來愈少的病人能對周圍環境有任何系統性的感知。
  • 兩年六個月,又一例植物人甦醒,喚醒植物人要怎樣的「神操作」?
    而根據2013年美國的數據,對於「植物人」來說,50%的患者會在6個月以內死亡,70%在1年內死亡,平均的生存時間僅為2-5年,腦外傷患者超過1年、非腦外傷患者(腦出血、中毒、代謝障礙等)超過3個月,無感知能力,基本沒有恢復的可能,所以我們會把一年以上「植物人」的甦醒稱為醫學奇蹟。
  • 42歲男子車禍傷後昏迷四個月,「神奇」治療讓植物人成功甦醒
    日前,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危重症神經外科為患者進行了高位脊髓電刺激手術,術後經過近兩個月的時間成功轉醒。植物人甦醒是待解難題「大腦細胞的損傷是不可逆的,目前來說,植物人甦醒仍是世界難題。」汪建軍主任表示,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死亡率在持續下降,但其中部分患者處於持續昏迷狀態,每年新增不少「植物人」,對家庭和社會造成了巨大負擔。
  • 央視紀錄|幹細胞技術幫助植物人恢復甦醒
    本在廣東韶山打工的魏日強卻突發意外成了植物人,經過幹細胞技術的治療後成功甦醒,並且恢復了行動能力。這是CCTV-10報導的真實案例——《植物人重生記》。在醫院躺了兩個月之後,魏日強的情況仍然不見好轉,醫生告訴老魏,能否慢慢恢復只能聽天由命了。輾轉求醫,治療效果收效甚微儘管兒子重生的希望渺茫,但是老魏堅持不願意放棄對兒子的治療,然而帶兒子回到西安之後,老魏跑遍了各大醫院,診斷都是一樣的,像魏日強的情況,只能進行傳統的藥物和物理治療,而且療效也不能保證。
  • 迷走神經刺激喚醒昏迷15年的植物人 這是腦損傷患者的福音or困惑
    除此之外,迷走神經還可以增強藍斑神經元釋放的生物電,而這种放電可以促使大腦通過跟警覺性和戰逃反應有關的神經通路分泌大量去甲腎上腺素。「我對自己以及合作者說,『如果我們通過迷走神經去刺激那些通路,能否提升植物人患者的警覺性呢?」現在看起來,這個問題的答案絕對是肯定的。
  • 激活植物人?迷走神經刺激術有何神奇之處
    植物人經過迷走神經刺激治療後,呈現意識甦醒跡象! 你了解植物人嗎? 昏迷不醒就是植物人?這種說法未免有些片面。
  • 植物人昏迷13年後甦醒,證實期間一直保持清醒,媽媽的話讓他痛心
    碌碌本期介紹:你曾經想過自己會有遇上陷入昏迷的狀況嗎?昏迷是長時間的深度無意識狀態,無法被喚醒。無法正常對疼痛的刺激、光線或者聲音作出反應,並且不能啟動自願性的行為。這些病人被稱為「植物人」,有些植物人甚至在昏迷數年以後,醫生也無法斷定他們的病情,並且都作出了最壞的打算。
  • 昏迷病人甦醒的新希望——脊髓電刺激療法
    在我國,每年因為各種原因導致昏迷的病人有10萬人之多,昏迷給家庭和社會都會帶來沉重的負擔,不僅僅是金錢方面的,更重要的是心理的折磨。
  • 等待植物人甦醒,像一場勝率很小的賭博
    不同於絕大部分身體部位的病變,植物人的癥結在大腦。與腦死亡不一樣的是,作為慢性意識障礙的一種狀態,植物狀態的人雖然可能持續昏迷了四周以上,但能自主呼吸,也有心跳,只是喪失了意識。這導致他們躺在床上,無法對外界的言語、動作等信號作出反應,他人更不可能與之交流。 由於尚且缺乏精準的甦醒概率研判方式,這可能會引出獨特的倫理問題。
  • 植物人可執行安樂死? 他們是活著的人有生存權
    本報記者 申少鐵攝  植物人是活著的人(聚焦·走近植物人群體(上))  植物人是一個常常被遺忘的特殊群體,他們雖然活著,卻如同在沉睡。植物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專人照顧。其治療和護理費用高昂,並且療程曠日持久。植物人群體的生存狀態是什麼樣的?植物人的合法權利何以維護?怎樣才能讓植物人更有尊嚴地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