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加入「維權騎士」(rightknights.com)的版權保護計劃——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在上篇報導中,我們了解到了頭寸管理的團隊背景的不可驗證性,以及數字貨幣不受法律保護的風險性,在本篇報導中,我們將著重關注的是桂林和桐城的公安部門為何會因頭寸管理的出現,而發布《風險提醒》,頭寸管理與號稱是刷單模式鼻祖的九九社區有著怎樣的關聯。
刷單模式,新瓶舊酒
像頭寸管理這樣的刷單騙局,近年來層出疊現。所謂保本刷單模式,其本質上都是空中樓宇、水月鏡花,在去年之前,市面上就曾出現過不少的刷單交易所,比較知名的有ETF交易所、qbtc的火牛計劃、exx的火炬計劃等等。
但刷單界的鼻祖之名,還是要歸屬於曾名盛一時的「九九社區」。九九社區一經問世,就帶著其頗具吸引力的宣傳臺詞——「每個月百分之十五到二十收益,只賺不虧」席捲大江南北。日後的什麼火炬計劃、群星計劃,也都是這個模式的效仿者。
說到九九社區的運作形式,也和如今的頭寸管理的操作流程堪稱是如出一轍。據悉,最開始,九九社區通過一款名為蘇格的聊天軟體發布指令(頭寸管理也是蘇格),由各自團隊的群主接受到指令後發布給會員買入。每次交易四天一輪,百分之三十的收益作為紅包交給群主,其中百分之十群主交給社區推薦人。也就是說會員賺一百,其中三十給群主,其中十塊給到社區作為佣金。
再說交易所,九九社區在交易時使用的是AZURE交易所,據知情人士透露,AZURE交易所前身發行過平臺幣凱撒幣(CAC),搞私募、花錢買礦機忽悠投資者挖幣。而且還上線了多個空氣幣,當時割了不少投資者,之前叫csscac縱域交易所。改頭換面,也無非是想再圈一波錢而已。況且,眾所周知的是,刷單是為了提升交易所流量,維護市值,那麼在像AZURE交易所,還有頭寸管理所推崇的MARK交易所上的這種毫無搜索熱度的交易,也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外圍流量可言,刷單的意義並不大。
(圖片來源:頭寸管理貼吧)
歸根結底,這些所謂的刷單、聯合坐莊的模式都是通過群主建群,然後其他人通過指揮統一去購買他們所說的某個幣,然後放在手上幾天,再進行交易賺取差價。在過去這些年間,這種刷單模式崩盤的次數已然多如牛毛。據報導稱,九九社區現已被立案調查,創始人已經被刑拘,上下級領導都已相繼失聯。
現如今,人們把頭寸管理理解為是刷單模式的「遺孤」或「變種」,其實也很好理解。拋開前文所總結的相似之處外,還另有所謂的公告顯示,「頭寸就是刷單」的這種說法就連項目的實際運營方都是認可過的,或者說是經過認可的,據所謂的《關於規範行業屬性和市場理念的規定》顯示: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如何與全球金融行業和不同國家、地區的法律、法規順利接軌,是行業全球化穩定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也是行業不斷規範、成熟的必經之路。鑑於此,現將行業屬性及市場理念規範如下:
一、行業屬性:廢止「刷單引流和市值維護」一說,定義為「頭寸管理」,「周轉金」定義為「頭寸」;二、市場理念:社員以個人「頭寸」眾籌抱團的形式建群,以群為單位聽從項目方指令(項目方指令釋義為「調頭寸」)進行頭寸管理,從而提高項目方幣種的活躍度、交易量、人氣指數,不斷吸引外圍眾多的「空頭」建倉進場,同時由於流量和市值的不斷攀升,為項目方引進機構、基金方進駐提供可靠依據;三、盈利原理:社員抱團以群為單位,為約定的項目方在一家或者多家交易所進行頭寸管理,根據項目方「調頭寸」指令買入所持有的頭寸簡稱為「多頭」,再根據項目方「調頭寸」指令賣出所持有的頭寸簡稱「空頭」,再買入和賣出,即「多頭」和「空頭」的過程中獲取的差額部分即為盈利,簡稱「淨頭寸」;四、團隊命名:「社區」更名為「頭寸管委會」,即原「XXX社區」更名為「XXX頭寸管委會」。上述規定,自2020年5月1日起全面施行,望各團隊所有文字推廣和口頭宣講的相關術語,遵照上述規定予以全面更改。
可見,刷單模式也好,頭寸管理也好,完全就是狼狽為奸的一丘之貉,看似改朝換代,實則還是新瓶裝舊酒。
多地預警,朝不保夕
在最近幾個月裡,頭寸管理正逐漸從投資人們的心頭好和香餑餑淪為被各家媒體紛紛撻伐的眾矢之的,頭寸管理也正逐漸變成了非法組織的代名詞。
對於頭寸管理,公眾號「桂林警訊」已明確指出:頭寸管理所謂的「只需要動動手指頭,四天就發一次工資,收益在10%-20%之間,躺在家裡玩玩手機就能賺錢的工作」,只不過是一起以數字貨幣為幌子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行為。近幾年以來,桂林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已經偵破多起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其中就有LCC幣(影視文化數字幣)、PTO柏拉圖原始幣等以數字貨幣為誘餌的案件,要知道,天上不會掉餡餅,只會有陷阱,希望廣大群眾能夠擦亮眼睛,不要被蠅頭小利矇騙。
無獨有偶,「桐城公安」在7月1日也已通過其官方公眾號發布了《緊急提醒:關於數字貨幣頭寸管理重大風險提醒》。該風險提醒表示,近期,桐城市公安局在工作中發現,有市民組織或參與數字貨幣頭寸管理多層級團隊,在虛擬貨幣交易平臺投資。
時間來到8月份,公眾號「大靖江」接到群眾爆料後發布消息稱:靖江人緊急擴散!數字貨幣頭寸管理騙局曝光,沾上血本無歸!
在了解到有關頭寸管理與MARK交易所的相關信息後,來自河南的李律師表示:上述所謂某某虛擬貨幣交易,違反金融常規,違背匯兌常識,交易手法存在隱瞞事實、弄虛作假的重大嫌疑,很大程度上是以虛擬貨幣交易為名,行網絡詐騙之實,觸犯《刑法》第224條、第266條之規定,具有不能控制、不可規避、無法轉移的合規、財務和法律風險。因此,李律師認為公安機關經過對涉案線索的審查,可以刑事立案;投資人要做的,首先是趕快止付,止損,其次是力所能及的搜集、整理證據然後提交給公安機關,積極配合公安機關調查,最後就是做好最終資金不能追回的風險自擔的準備。
如今,在由聚優傳媒輿情監測中心與防傳管家共同推出的《投訴舉報統計》(統計來源於反傳銷網旗下各網絡諮詢平臺及反傳銷網諮詢部接到的關於對各類疑似資金盤、網絡傳銷、非法直銷、非法集資等情況登記)當中,「頭寸管理」已然榜上有名。
在一些自媒體發布的《8月份221個資金盤與交易所,別碰!》的名單當中,頭寸管理這四個字也赫然在列。
眼下,在騰訊靈鯤金融風險監管平臺上,「MARK交易所」這個關鍵詞也已被標記了266次,雖然標記類型是「暫未發現定性的相關報導」,不過主要標籤有「宣稱高收益」和「山寨虛擬幣區塊鏈」的字樣。
在評論專區中,有小程序用戶表示:「MARK交易所是內盤,所謂的項目方是編造,高利息誘惑人,最近到處拉人頭入會,具體位置在西山牛仔俱樂部裡」。
後 記
最近幾年,各種各樣的以「投資」、「眾籌」、「新資本」、「原始股」、「致富夢想」為噱頭的金融騙局在網際網路上此起彼伏地出現,這些「糖衣炮彈」總是讓人應接不暇,「操作簡單,穩穩躺賺」的字眼也變得隨處可見。在這些項目推廣人員的鼓吹與渲染下,全民投資的浪潮是一浪高過一浪,被割下來的韭菜也是一茬接著一茬。但無論這些項目的名目如何繁多不同,這些騙局的本質無非都是抓住了人們「不勞而獲」的心態。總而言之,不輕信不法分子所承諾給予的高額回報,認清「你貪圖的是別人的利息,別人想要的是你的本金」的現實,才能避免上當受騙,才能守護好自己的錢袋子,才能不成為被不法分子隨意刈割的韭菜。只有如此,如頭寸管理這樣打著刷單旗號的騙局才會在黔驢技窮之後不再死灰復燃。
至於頭寸管理最後會迎來怎樣的終局?距離頭寸管理暴雷的日子還有多久?相關部門會在何時採取行動?隱匿在網際網路中的刷單模式到什麼時候才會被徹底連根拔起?對此,頭條資訊平臺將繼續保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