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傳統文化 品味戲曲精華

2021-02-19 登封市實驗高級中學

精彩表演

精彩表演

精彩表演

10月17日下午,登封市戲曲進校園活動組來到登封市實驗高級中學,為師生們送來一場豐富多彩的視聽盛宴。      

將近兩個小時的演出贏得了陣陣喝彩。《朝陽溝》、《抬花轎》等經典劇目選段的演唱讓大家耳目一新,演員們地道的唱腔、惟妙惟肖的表演讓現場同學們驚嘆連連。不少第一次看豫劇的同學對表演津津樂道,一下子拉近了與戲曲的距離,廣大師生們聚精會神,全身心沉浸在精妙的戲曲劇情裡。

戲曲作為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精髓,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此次「戲曲進校園」不僅豐富了校園精神文化生活,讓學生們近距離地觀看了戲曲表演,了解了戲曲藝術妝容之美,也切身領略到戲曲的獨特魅力,增進了高中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感知和欣賞,弘揚並傳承了中華經典文化。通過觀看演出、聽專業老師講解這樣的方式,學生們了解到豫劇等很多不同戲曲劇種的知識,也對戲曲這門古老的藝術產生了濃厚興趣。戲曲是意象性的藝術,戲曲中很多劇目都講述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經過多年的實踐,中國戲曲教育已經走上了快車道。的確,利用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孩子的審美觀、價值觀是一項很好的舉措,也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戲曲進校園演出的確是一種很好的方式,那些內容健康、積極向上的曲目,都很好地傳達了中國傳統道德理念,戲曲中講述的故事都承載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

「戲曲進校園」活動的開展,增加了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了課堂生活,還能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進而將地方戲曲文化傳承下來,使學生更加了解地方文化,熱愛地方文化、熱愛祖國,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還可以培養學生對「文化多樣性」的理解能力,增強民族自豪感。

「戲曲進校園」活動是中學生與戲曲彼此互相影響的模式。「戲曲進校園」是推動戲曲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是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中學是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間段給青少年學生注入戲曲文化細胞,使其在學習生活中受到傳統戲曲文化的薰陶,逐漸對戲曲感興趣、喜歡戲曲。這樣,地方戲曲就有了新生一代的觀眾基礎,必將有利於地方戲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相關焦點

  • 弘揚傳統戲曲文化——蒲劇絕活亮相北京大學
    2016年4月29日晚,中國戲曲公開課在北京大學進行專場演出。來自運城、臨汾兩市的11名優秀蒲劇青少年演員,將水袖功、椅子功、帽翅功、哨子功等蒲劇絕活帶進了北大校園,並與京劇、黃梅戲、評劇等戲曲界精英同臺演出,向北大學子弘揚傳統戲曲文化。
  • 感受戲曲魅力 弘揚傳統文化 市藝術中心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
    為展示戲曲魅力,弘揚傳統文化,日前,市藝術中心組織人員到市勝利路學校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
  • 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弘揚,我們能做什麼
    跟啵啵一起品味國粹之美,傳統文化與當紅小生相結合,開闢了弘揚傳統戲曲文化的新途徑,同時也刷新了部分人對傳統文化的刻板印象。那麼,為什麼一定要讓京劇等文化傳承下去?以及我們能做什麼呢?溫馨提示:本文約1400字,閱讀需要兩分鐘左右。曾有人說過,就這個年紀來說,演技值得肯定。他能演繹想得開居士謝允的灑脫,也能詮釋藍二公子的沉穩。他能詮釋陳先生的正義,也能演繹季向空的痞氣。
  • 傳統戲曲進校園 「非遺」文化顯魅力——林州市職業教育中心開展「戲曲進校園」主題活動
    」主題活動,為我校師生帶來了一場盛大的中國傳統文化盛宴。千百年來,戲曲生動傳遞了中國人講仁愛、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平的崇高價值追求,並融合了詩、詞、歌、賦,口頭文學,音樂舞蹈,書法美術,舞美服飾,武術雜技等優秀藝術精華,是中華民族最富有特色的文化形式。
  • 《鬢邊不是海棠紅》弘揚中國傳統戲曲文化
    圍繞著大清朝剛滅亡的時候,中國戲曲發展的一個故事,弘揚中國傳統戲曲文化。裡面的服裝和頭飾都很精緻。前面的34集都是挺好笑的那種,商細蕊非常的可愛,程鳳臺也總是護著他,讓人看著很甜,梨園行裡欺負商細蕊的那些人,雖然也挺讓人生氣,但是我們梨園小辣椒的報復還是很讓人出氣的。
  • 傳承戲曲藝術 弘揚傳統文化——《戲曲進課堂》走進運城市理想學校
    虛弄乾戈原是戲又加裝點便成文中國的戲曲與希臘悲劇和喜劇、印度梵劇並稱為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當戲曲藝術走進校園會帶來怎樣的傳承呢景雪變團長結合自己的藝術生涯為同學們做了精彩的講座。同時,對馬青芳總經理及理想學校給予了高度評價,同時暖心寄語孩子們:時代造就人,新時代需要你們,國家需要你們,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也需要你們。希望孩子們學會感恩,感恩學校、感恩社會、感恩國家。希望大家好好學習,長大成為理想的驕傲,成為中國的驕傲。
  • 「傳承天府文化 弘揚川劇精粹」 成都鹽小錦馨師生共享戲曲魅力
    中國網12月4日訊(鍾傳亮)為保護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川劇藝術,提升學生審美素養、陶冶師生情操、推進校園美育教育。12月3日,「傳承天府文化弘揚川劇精粹」2020年川劇傳承推廣「戲曲動漫進校園」系列活動走進成都市鹽道街小學錦馨分校,學校組織了師生進行觀影、互動活動。
  • 襄州區八一路小學:弘揚傳統文化 傳承國粹經典
    2020年12月12日上午,襄陽市老年大學戲曲身段班走進襄州區八一路小學,讓學生近距離接觸和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活動中,襄陽市老年大學戲曲身段班藝術家趙惠珍老師為全體師生準備了一場饕餮盛宴。她為孩子們展示了生、旦、淨、醜四大角的裝束及分類;介紹了戲曲的四功五法: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
  • 戲曲動漫進校園師資專題培訓助推山西戲曲文化傳承與發展
    為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山西省文化館針對青少年兒童製作了有趣、有味、有料的山西戲曲動漫——《小老醯兒說戲》,成為品味山西戲曲悠久的歷史文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個重要的抓手。同時,也是山西省文化館全面開展「戲曲+動漫+網絡+培訓」的推廣模式,以「戲曲動漫進校園」創新傳統戲曲文化在校園的教學、傳承和發展。
  • 十堰:開設中國戲曲課程 吸收傳統文化養分
    12月15日,在十堰市五堰小學四年級的每間教室裡,學生在本校音樂教師擔任的戲曲老師繪聲繪色的講解下學習戲曲知識,跟著老師的示範和指導饒有興趣地學習中國戲曲的「唱、念、做、打」。     中國戲曲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的美學思想精髓,學習戲曲對培養青少年綜合素養與文化自信有著積極的作用,為使學生在戲曲中吸收傳統文化的養分,同時為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傳承發展戲曲藝術,15日,市五堰小學開啟中國戲曲課程,首節課在四年級開展
  • 弘揚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促進象州彩調全面發展
    弘揚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促進象州彩調全面發展 2020-11-17 18: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加快首善之區建設
    兩年來,濟寧深入貫徹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積極主動作為,大膽探索實踐,圍繞打造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首善之區,探索實施了優秀傳統文化「六進」普及、儒學研究傳播、道德提升、文化惠民、文明創建、遺產保護、曲阜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範區建設等七大工程,取得明顯成效,走出了一條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新路。深入研究、梳理濟寧市在弘揚傳統文化方面的做法,將為全國各地提供有參考價值的樣本。
  • 李玉剛受邀亮相全國青聯換屆直播,傳遞正能量,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近日,全國青聯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主題網絡直播節目落下帷幕,李玉剛受邀參與了此次活動,結合自身經歷,表達了當代青年應對民族文化的自信態度,鼓勵不斷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李玉剛還表示,願意以一個踐行者、一個引路人的身份,鼓勵青少年們勇敢追逐自己心中的夢想,將中國傳統文化不斷發揚光大,
  • 「戲曲進校園」星星實驗學校: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增強青少年文化自信
    為了更好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青少年學生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7月13日,「戲曲進校園活動」教師專場走進婁底市星星實驗學校。婁底市花鼓戲劇團給全體教師展示了一場精彩的花鼓戲《榮喜歸》。一板一眼、舉手投足間盡顯戲曲演員的風採,精彩的表演、極富感染力的唱腔贏得在場老師們的陣陣掌聲……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推動戲曲進校園工作是繼承、繁榮、發展戲曲藝術的重要舉措。教師專場活動,讓老師們近距離接觸戲曲、了解戲曲、領略戲曲的魅力,引導教師們做傳統文化的使者,在廣大中小學生中推廣戲曲文化,更大程度上倡導學生們自覺地成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學習者、傳承者和弘揚者。
  • 認識傳統藝術文化,戲曲名家進入晉源這所學校!(圖)
    認識傳統藝術文化,感受藝術教育魅力——記太原市晉源區第二實驗小學「戲曲進校園—中華傳統文化藝術教育課堂活動」戲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為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響應國家關於藝術教育的號召,拓寬學生學習藝術空間,打造校園文化教育特色,讓傳統文化浸潤每一位莘莘學子的心田,2020年12月1日,由晉源區影視行業工會聯合會、晉源區新的階層人士聯誼會及太原市昊宇心羽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手太原市晉源區第二實驗小學,一起舉辦了「戲曲進校園、梨園伴書香」——中華傳統文化藝術教育課堂活動。
  • 為弘揚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 彭州市開展川劇坐唱志願服務活動
    活動現場為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營造文明和諧氛圍,彭州市社區志願服務站組織傳統川劇戲曲團,為群眾開展川劇座唱活動,傳播中華傳統文化,蜀地傳統民俗文化,此次活動豐富了社區老年人的業餘生活,也更好的滿足社區居民的文化需求
  • 誰弄丟了戲曲傳統?
    許多人並不了解中國戲曲(主要以京劇為例)最基本的「傳統」有哪些,也未必認真進行過思考與梳理。因而,弄清中國戲曲「傳統」、對認識中國戲曲藝術特質,堅守戲曲文化底線,弘揚中國戲曲文化並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有著重要的意義。
  • 臺灣傳統戲曲的文化創意,值得我們認真借鑑
    它們都鼓足勁頭、粉墨登場以圖抓住人們的眼球,面對激烈競爭的眾多注意力誘惑,如何使被分散化的受眾對傳統的表演藝術青眼有加?如何直面嚴峻的生存危機考驗,既妥善保存同時又積極延續傳統戲曲?臺灣業界走出了一條產業化的道路,他們文化創意的諸多經驗值得我們認真借鑑。一、紮根傳統基礎上的現代化創新 戲曲產業化的重要途徑是現代化,而現代化既是戲曲本身的內在要求,更是產業化的要求。
  • 德州陵城區義渡口鎮:弘揚傳統文化 打造新時代文明劇團
    據悉,果園村就有組織文藝表演的傳統,在結合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該村村民自行組織成立了莊戶劇團大秧歌隊,主要排演以河北梆子為劇種的傳統戲劇。幾十年來劇團產生了大量的優秀文藝節目,其中不乏大量的自編劇目,大大豐富了果園群眾的文化生活。
  • 既能入得「大宅門」也能倚「鬢邊」,品味那些電視劇裡的戲曲之美
    如今,不少熱播電視劇裡,常能聽到中國傳統戲曲之音。比如重播了好幾回的電視劇《大宅門》,聽到那一句字正腔圓、中氣十足的「由來一聲笑」,就知道劇開始了;去年的爆款《都挺好》中,幾乎每集都能聽到,瀰漫在蘇州弄堂裡的單詞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