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能打人嗎?——從「每天5分鐘一個月聽懂cnn」說起

2021-02-13 慢學中醫

屈指作為一個傳統拳術的練習者,近幾天經常被人問及MMA運動員徐曉東先生與某太極拳練習者的對戰的的問題。

常見套路是這樣的:

先發個視頻或者文章連結過來,然後問「你怎麼看?」、「你打得過他嗎?」、「你是練什麼拳的?」、「傳統拳術真的不堪一擊嗎?」……

屈指不止一次地表示我比較忙,除了正常的上班、學習之外,還要練功——這幾乎佔據了我全部的業餘時間,這些問題往往無從談起,也索性不回答了。個人倒是覺得這件事其實很值得所謂從事「傳統文化」行業的人進行反思的,所以有了這篇文章——不約架只談感想!

……

1、「每天5min一個月聽懂cnn」的方法

這是某些英語學習機構常見的招生噱頭,不過仔細琢磨一下這也不過就是個噱頭罷了……因為完全不清楚學員初始的水平,如果單單只是每天5min的話很難保證每個人都一定能聽懂cnn的內容。

不過這個跟我們今天的話題有什麼關係呢?

練武也是這樣——任何技能都需要大量的重複練習核心內容才能掌握!

目前的傳統拳術練習者很可憐,首先最常見的問題是:(1)完全不知道需要重複練習的核心內容是什麼;(2)其次是即便知道需要重複練習的核心內容,迫於生活壓力也沒有固定的時間練習;(3)第三技擊能力和其他技能一樣也需要練習,目前傳統拳術的練習者幾乎沒有人有條件按部就班地進行這種訓練。

2、三個問題的解決方法之我見

(1)關於核心內容的問題:

每個拳術流派的核心內容並不相同,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上來就教套路的老師不厚道。這是屈指和一位專門從事武術編輯的朋友說的原話,我自己已經近十年沒有練習完整的拳術套路了。

拳術的核心內容一般是:「內功+外功+常用手法的模擬實戰」的組合。內功一般就是站莊或行莊,「莊」的概念屈指已經不厭其煩地和各位分享過了,所以並不是站著不動就是站「樁」——那僅僅是在培養挨打的木頭罷了!外功則有基礎單操,比如練習重心轉換的活莊、單操手、小拳術動作組合等等。模擬實戰的常用手法則是模擬實戰中最長出現的情況進行雙人對練。

以太極拳為例:

內功是站莊——無極莊或拳術動作的定式(比如抱七星、白鶴亮翅、摟膝拗步等等)

外功基礎包括:起勢單練、摟膝拗步倒攆猴組合單操、雲手和五捶(搬攔捶、撇身捶、指襠捶、栽捶、肘底捶)等,比如搬攔捶是直拳、肘底捶類似勾拳之類。

常用手法組合模擬實戰則是推手——屈指以前曾經在微博上建議,練習太極拳的同道不妨從定步和活步四正手開始練習,會較容易體會雙方肢體接觸時的推搡狀態。

不過太極拳是一個很特殊的拳術,所以她的「常用手法組合模擬實戰」有一個致命的缺陷(但並非先天缺陷,而是傳承失真)。

(2)保證練習時間

這個問題其實不難解決,不少人的健身習慣也很不錯,比如每周固定3-4次,每次60-90min的訓練時間。

不過從行業發展角度而論,專業級別的訓練是最好的——業餘人員在整體素質上絕對無法和專業從業人員相比,這是恐怕是除了中醫和傳統武術行業之外的絕對共識。

傳統拳術目前很難有專業從業人員,因為武術專業的就業實在過於困難——前幾年屈指了解的情況是體大畢業的武術專業本科生去小學教體育都很難找到工作,況且武術專業本科學習中也不都是傳統拳術內容,不知近年來有無好轉?

屈指本人目前思考的解決方法是:武體結合——比如目前蹺引堂的模式,除了被動治療之外,發掘傳統拳術和導引術中的運動康復內容予以適合社會環境和現代人練習習慣的改良,在治療後教給患者並長期指導,讓練武人有事可做。手法治療也是用手和患者交流的過程,拳術技擊也是——傳統推拿手法多配合獨特的功法訓練,以手法促進功法的傳播(治療後通過鍛鍊鞏固療效)和解決練功者的就業問題應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技擊對練與拳術種群發展

技擊(打人)也是一種技能,所以除了部分天才之外,也需要不斷練習,尤其是對練部分。傳統拳術中有很多模擬實戰的訓練,比如所謂練習「鐵臂功」的三靠臂,很多人僅僅將其當做練習小臂部力量和硬度的功法練習——其實這個功法是模擬人在徒手格鬥時上打臉下撩陰的擊打模式、練習雙臂接觸時互相肢體接觸的感覺和接觸瞬間的勁力變化。

三靠臂的上下擊打模式,可對練也可以單練,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個練習中,練習雙方的前臂互相靠擊,重點是感知在靠擊瞬間對方的力量變化——現實打鬥中不會總遇到力量比自己小的對手,靠臂時總把對方前臂「磕」出去的情況其實並不常見,靠臂中「一觸即變」的狀況才是常態。所以目前太極拳訓練中常出現的巨大bug是:很多人以為推手就是模擬實戰!

這是一個天大的誤會,因為日常爭鬥並非總是從雙方接觸開始的推搡,很多時候就是類似拳擊的倫拳亂打——比如徐雷比武當中的情況,所以只進行推手訓練而不進行專門的應對拳打腳踢的訓練是無法實戰的,推手中的所向披靡並不代表實戰水平就高。

比太極推手更為重要的訓練是「接手」,即應對對方飛速打來的拳腳的訓練!不過建國後的太極拳術著作中僅有陳太平先生的著作中略有涉及。我看到的比陳太平先生論述更為詳盡的是馬國興先生的《中華傳統拳術明鏡錄》書稿,其中單手打擊的九宮手部分曾經在《武魂》雜誌上刊登。「接手」訓練是通過提煉實戰中常見的打法模式進行專門的訓練,目的是通過程式化的訓練提高練習雙方的距離感、反應速度和在有外力幹擾狀態下完成技術動作的能力(這點尤為重要),切忌將「程式化」理解成為固定模式而刻舟求劍。

據屈指所見,各種優秀的傳統拳術流派其實都不乏這些訓練方法,但是因為傳承問題,目前很多流派不具備這種訓練條件——比如城市化過程中人口流動問題,很多傳統拳術練習者可能來不及完成到進入「模擬實戰」程序的就離開老師,或即便在同一城市也因為各種瑣事或練習條件(比如腿法、擒跌等技術多會跌倒,如果沒有軟墊就無法正常練習)無法保證這種訓練。目前屈指想到的解決辦法是提煉各拳術流派共性的訓練方法進行「俱樂部」式的訓練。

3、並非結尾

本文行文至此,似乎探討的都是恢復傳統拳術實戰能力的「技術問題」,儘管「技術問題」還有很多,但屈指始終覺得回復拳術實戰性的最大阻力是——人的因素。許多傳統拳術練習者始終以沉浸在祖先的事跡和不切實際的意淫當中,以致某位擅長實戰的拳術家聽說徐曉東先生挑戰傳統武術時竟興高採烈地表示:「打得好!不然假的太多了」。

作為傳統拳術習練者,屈指也並不想在此行業揚名立萬甚至唯恐避之而不及,故選擇與中醫行業更加貼近的導引術作為主要傳播內容。因導引術從誕生之日起即用於緩解病痛和維護身體健康,比傳統拳術更有現實社會的應用價值。

許多別有用心的傳統文化行業的從業人員,以「心靈雞湯」兜售者而非以技術傳播者或手藝傳承者面目出現,這是屈指許多時候更加喜歡用所謂「現代醫學」理論講解和闡述導引按蹺技術的原因——唯恐與所謂」傳統文化導師「之流同流合汙。

我不過是一個技術傳播者和手藝傳承者而已!

最後以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先生的一句話作為結尾:「都說我說的是傳統相聲,什麼叫傳統相聲?你現在上臺按朱紹文那會兒那麼演觀眾會笑嗎?」

……

核心訓練你只知道「平板支撐」?!——少林內功推拿探真(一)

清明節一本正經地聊聊「返老還童」的核心技術

「一指禪「臆解(之三)——中醫手法治療學瑣記

「久立傷骨」——談站樁的危害

從指力談起

相關焦點

  • 太極拳是如何打人的?怎樣練?
    點擊上面 藍色字免費訂閱 ↑↑↑ 太極拳究竟能不能打人的問題可是現在練二十四式的人有幾成比例的人能做到呢?  問題出在哪了呢?其實問題就出在了好東西傳走樣了,一群歪嘴和尚念歪了一本好經。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很多人都在宣揚太極拳是「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使很多習拳者深信不疑。這其實本來是宗師在講拳理,他講了很多很多,但是有人偏偏斷章取義,拎出了這麼幾個字,還大肆宣揚,把太極拳搞成了神話。
  • 天下沒有不發勁的拳,太極拳就是打人
    > 天下沒有不打人的拳,更沒有不發力或不發勁的拳。非僅活胯轉腰能為,皆賴腰胯相分相合,分之相系,合之反彈。君可細思,細量,細悟,細驗。「抖翎」發力之訓練,乃太極拳綜合發力之法,亦是高層發力之法,更是武人夢求之力,向秘不外傳,外人只知其形,內人只知其表,今公之於,以慰太極。願求真者有所求。  能發力只是一個方面,太極乃是一整體。無功招法皆空,無招法功無以為用。招不熟無以為巧,功不到無以為好,身心不合無以為妙,機不知無以為奧。
  • 太極拳真的能以柔克剛嗎?
    急忙轉個身或退了步就能化危為安嗎?對方不會緊跟著再上身嗎?誠然搏擊時臨場的變化很多,但瘦弱的小個子,先天體能條件本來就吃虧,儘管有著外在的利落手腳,此時用力抵抗常不管用,光憑著肢體外型動作上訓練出來的技巧,仍然會不濟於事,除非是另有特殊的內在本領才能以弱勝強,那麼這個特殊的內在本領會是什麼?當年,楊式太極拳的創始人楊祿禪,個子並不高大,但號稱「楊無敵」。
  • 鄭曼青:太極拳與體育
    當時只曉得講松、松、松,但究竟什麼叫做松;怎麼能松得很乾淨,這句話很難講明白。前年悟通這個道理,我才想到我老師澄甫先生所講的。他不大會講話。一天到晚坐在哪兒,可以不發一言,不問他他絕不講話;但這個「松」字,每天總要講個幾百回,我甚至連耳朵都灌滿了。他還講了一句話,更是奇怪,就是「不跟你講這句話,你三輩子學不到的」,我就懷疑,難道講一個「松」字,我就三輩子就不到嗎?
  • 堅持「磨耳朵」4年,6歲女兒能聽懂《神奇樹屋》了!
    分級是專門用來學習語言的,簡單易懂,但是有一些比較枯燥。比如海尼曼和牛津樹簡單的部分。在啟蒙階段,要找同時符合這兩點的材料來磨耳朵。我們家的做法是:從讀過的分級裡找有意思的部分。選擇合適的時機高效率的聽,事半功倍。這個時機需要根據自家娃的情況來定。我們家是熄燈之後聽,因為熄燈之後娃沒有別的事情可以做,她又不想睡覺(適合晚睡的娃)。在黑漆漆的夜裡,沒有外界的幹擾,娃的注意力會非常集中。當然,聽的時候還有一些小技巧,一會放在具體例子裡說。
  • 臺灣太極拳大師鄭曼青太極拳心法:陸地遊泳
    你們說太極拳那裡有勁,那裡能打人。抱這種觀念的人很多。比方說,颱風來了,什麼東西都被拿起來,火車那麼重也能飛起來,可見這個風的力量真是大得不得了。同樣水的力量也大極了,圍牆是很堅固的,水深不過是半腰,只要經過它蕩兩蕩,牆也就倒了。運動之最柔者,莫過於遊泳,亦今日各國學術家所公認。以此可知柔即運動之妙法也。
  • 打太極拳必須知道什麼是迭法
    (2)虛實分明,周身相隨,引勁落空,借力打人,如果不能虛實奉命,就不能借力打人。     (3)不進不能引,不引不能空,不空不能擊。遠打一丈不為遠,就是在用發勁時,不要探身打人,如好教師不打跑教師,他跑得很遠,你要追他去打,也是有失敗的。近者只在一寸間,只在一寸之內,發人圈最小最小,發人是最有力的。     (6)我守我疆莫失界,一失界,魂飛魄散。
  • 楊家太極拳練法揭秘
    初習者宜大架子,能使筋骨舒適,血氣充行,搞定方位,表示功夫。到運用時,要快要便,宜小架子也。家先(提供者接:指楊少侯)現在練的,都是打人法則。」其意若曰,倘若在平穩靜水之中,尚不能遊泳,欲涉驚濤駭浪之江海可乎?有如習騎馬,粗淺之慢步未有把握,而欲跳躍障礙物可乎?
  • 當美劇裡的主角說起中文 沒有字幕你能聽懂?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娛樂英語>影視英語>影視資訊>正文當美劇裡的主角說起中文 沒有字幕你能聽懂?
  • 每天運動10分鐘能減肥嗎
    核心提示:每天的時候,如果可以堅持運動的話,對於身體健康來講是非常好的,所以說使很多人都養成了每天運動的好習慣,對於減肥者來講,更是需要進行適當運動的,對於運動的時間,速度等方面都要控制好,那麼每天運動10分鐘能減肥嗎?
  • 聽力練習路:如何用七個月時間100%無障礙聽懂BBC、CNN及各類演講
    大學畢業,在一家國企的海外(非歐美國家)項目工作兩年後,決定辭職回家,備考上外高翻會口。 在海外呆了兩年後,自己的口語比原來進步力聽力也有進步,但是聽力仍是自己的短板,但離做會議口譯的要求還是有一定距離。 從那年5月份開始,自己開始嚴格按照自己的計劃(6*12,每周六天,早9點到晚9點)進行練習。
  • 每天慢跑40分鐘能減肥嗎?
    對於一個不太懂健身的朋友而言,每天跑步就是對自己來說簡單且最容易堅持的運動方式了。那麼堅持每天慢跑40分鐘(或者其它時長)能成功減肥嗎?接下來我們就簡單聊一下這個比較入門的問題。也就是說,就算你的飲食還是保持之前的老樣子,如果你每天堅持慢跑40分鐘的話,前期你的體重肯定會有所下降,因為你的日常消耗因為跑步要多了一些。如果說你再稍微控制一下飲食,將會獲得更明顯的減重效果,一般來講體重下降個10斤20斤都不在話下。
  • 陳發科先生與太極拳的高層功夫
    陳延熙就是陳發科的父親,陳延熙的太極拳功夫也非常好。陳發科曾講給他的學生洪均生老師(一九O七~一九九六)聽,當陳延熙去教袁世凱的兒子幾年後回家,看到陳發科的太極拳功夫大有進步,非常高興,走到院子中間,身穿皮袍馬褂兩手插在袖子裡,叫他的子侄數人圍攻他。眾人一接觸他的身,他略一轉動,眾人都紛紛跌地。當時陳發科感嘆說,我比不上父親,打人還要用手。但是洪老師說陳發科晚年也達到了這種水平了。
  • 一個臺灣太極拳家的忠告
    我的兩位恩師到老還是每天老老實實的練功,小時候曾問過恩師一個笨問題:師父你的功夫我都打不嬴你了,為什麼你還是每天都練完全的功,恩師拍了拍我的頭,說:傻孩子功夫你只能算是入門而已,一山還有一山高,自己如果不老老實實練功的話,再好的功夫也會變成花拳繡腿,以後你就會知道什麼是「年輕靠身體,老了就得靠功夫」的道理。
  • 探訪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習太極者「上至哼哼下至能能」
    【解說】「習太極者,上至哼哼,下至能能。」這句諺語,在太極拳發源地河南溫縣陳家溝廣為流傳。  【解說】連日來,記者實地探訪,感受最深的就是陳家溝老幼婦孺習拳成風。當記者問正在打掃衛生的黃春英「會打太極拳嗎」?今年62歲的她二話沒說,放下掃把便演練起來。
  • 太極拳如何練腰胯,這個就是訣竅!
    一次練1-2分鐘。開始覺得彆扭,久練就習慣了。很多八字腳的,就是開前襠。 一次練1-2分鐘。開始覺得彆扭,久練就習慣了。尤為練陳氏小架,這是基本身法的要求。沒有後襠,就不是陳氏小架。只能是其他太極拳。 開襠後,骨盆增加了橫向的移動距離,打拳時,開則骨盆向兩邊打開,合則骨盆從兩側往前包合,太極拳講開合,所以骨盆也忙得很。
  • 太極拳如何練腰胯,這個就是訣竅
    一次練1-2分鐘。開始覺得彆扭,久練就習慣了。很多八字腳的,就是開前襠。 一次練1-2分鐘。開始覺得彆扭,久練就習慣了。尤為練陳氏小架,這是基本身法的要求。沒有後襠,就不是陳氏小架。只能是其他太極拳。 開襠後,骨盆增加了橫向的移動距離,打拳時,開則骨盆向兩邊打開,合則骨盆從兩側往前包合,太極拳講開合,所以骨盆也忙得很。
  • 單位額外支付一個月工資後,能不付經濟補償嗎?
    單位額外支付一個月工資後,能不付經濟補償嗎? 公司以「不勝任工作」為由,在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
  • 只有這種人才有可能練好太極拳!
    理論上講,只要一個人各方面正常,都有可能練好太極拳,但實際中真正在太極拳方面有造詣的人寥寥無幾,說明太極拳並不是那麼好練,也不是人人都可以成為高手。什麼樣的人能練好太極拳呢?  這樣的人怎麼能學好拳呢?學好拳又有什麼意義呢?3、對太極拳有宗教般的熱情對一件事有強烈的興趣,自然會深入去研究它。一個在太極拳方面有深厚造詣的人,一定是對太極拳極其熱愛的。如果對太極拳有宗教般的熱情,把它當成一種信仰,那麼一定能學好。如果一個人為了獲取名利而去學拳練拳,期望練出深厚功夫,幾乎是不可能的。
  • 真正的楊家太極拳
    楊澄甫先生還指出:「就太極拳而論,大多數是楊祿禪大師傳下來的,今竟分東西兩派,你說你的拳好,我說我的拳好,究竟那個好,初學人難分清的,知道各姿勢不同,有說長力的,有說長巧的,無論如何,太極拳理不能兩說,不得真傳,不知所以然也。」(見《太極拳使用法》第145頁)。看來,不得真傳就不知其所以然。那麼,太極拳究竟怎樣學,學什麼,才算得到太極拳真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