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羋月從小精靈古怪,聰穎過人。楚王商非常喜歡,竟試圖培養羋月將來輔佐太子羋槐。所以,便想讓屈子教授羋月王御之術。
但屈子對羋月卻不以為然,他認為:羋月應該像其他公主那樣,學一下針線女紅、歌舞禮儀就夠了。一個女孩子,實在沒有學那些「用不著的知識」,無異於自尋煩惱。
儘管楚王商十分震怒,並試圖以帝王之威令屈子妥協,然,在這件事情上,屈子卻寧折不彎,不肯讓步。楚王商也只得作罷。
然而,楚威王死後,眼看著羋月生母向氏被楚威後迫害,楚威後又虎視眈眈總想置羋月於死地;而羋月對於他的課程又求知若渴,甚至偷偷在窗外聽講,屈子終於繃不住了。心懷惻隱,答應受羋月為徒。
此時羋槐繼位大局已定,羋月是不存在任何威脅了。於是,十歲的羋月正式拜屈子為師。
1、放鷹臺上的視野。
在原著中,小羋月的精彩表現更加讓屈子刮目相看,大為震撼。
某日,屈子帶領羋月與黃歇登上放鷹臺。羋月問這是什麼地方?屈原道:「此處是放鷹臺,為先靈王所建行宮,昔年靈王之臣,曾在此處放鷹行獵賽馬。」
羋月詫異地左右看著,這一片斷垣殘壁中,實難想像當年這是靈王的高臺,問道:「那怎麼會變成這樣子呢?」
黃歇已有所領悟,道:「是不是因為太子建之亂?」屈原沉重地點了點頭。
羋月迷惑不解地問道:「太子建之亂?」
黃歇轉過頭來對羋月解釋道:「先平王之時,為太子建娶秦景公之女伯嬴,嬖人費無忌遊說平王納了伯嬴,生下先昭王。
平王猜忌太子建心藏怨恨,聽信費無忌讒言,認為伍奢和太子建謀反,殺死伍奢全族,伍奢之子伍子胥出逃入吳國,後來伍子胥帶著吳人攻入郢都,將平王鞭屍三百,我楚國許多舊宮被毀,這放鷹臺也是其中之一吧。夫子,我說得對嗎?」
屈原點頭道:「事情的經過大致如此,不過有些內情,你們未必清楚。當日平王殺伍奢,並不僅僅為了對付太子建,而是自晉國權力落入大族之後,我大楚歷代君王,都對權臣十分猜忌。
平王雖然父納子媳禮法有虧,但伍氏、伯氏等久掌兵權,早在君王剷除之列,只是沒想到吳國虎視眈眈,收納了伍奢之子伍子胥、伯郤宛之子伯嚭等人引路,以致於楚國蒙難,郢都遭劫,生靈塗炭……」
這是楚國歷史中十分不光彩的一段,羋月卻是不曾聽過的,便問道:「那後來呢,吳國人佔著郢都,是被誰打敗的呢?」
屈原道:「伍子胥昔年在楚國時有個好友申包胥,兩人相交莫逆。伍子胥出逃的時候,是申包胥送他走的。伍子胥對申包胥說,父仇不共戴天,我必滅楚。申包胥卻對他說,你若滅楚。我必興楚。伍子胥帶著吳人將郢都摧為白地,申包胥直奔秦國,在秦庭號哭七天七夜,終於打動了秦哀公出兵救楚。終將吳國驅出楚地,保住了楚國。」
羋月失望地道:「原來還不是靠自己的力量,還是要讓秦國幫忙啊。」
黃歇勸慰道:「列國之間合縱連橫,不管是一個人還是一個國家都不能單打獨鬥,能夠利用國與國的爭鬥。使自己得利和強盛,才是最重要的。」
屈原嘆息道:「這是我們楚國歷史上最大的災難之一,所以我要你們來這裡好好看著,以史為鑑,避免將來的禍亂。」
黃歇道:「這伍子胥真可惡,我將來一定要做申包胥那樣的救國名臣。」
羋月卻低著頭沉思著,黃歇推了推他。羋月抬頭道:「怎麼了?」
2、羋月的言論令屈子大為震驚
黃歇道:「你在想什麼?」羋月看了屈原一眼,有些猶豫。
屈原道:「月公主,你想說什麼只管說吧。」
羋月脫口而出道:「伍家權勢過大,那也是因為伍家憑才能和戰功。在沙場浴血,為楚國作出貢獻後得到的。大王自己若是文治武功上失去了權力,只能倚仗公族為他效力,那便沒有辦法把握住權力。
若王者不能憑著才德服人,卻只是以藉故生事而以權術剷除功臣,豈不令人心寒。伍家有仇,伍子胥豈能不報。大丈夫在世,當快意恩仇,先是君不君,才會臣不臣。申包胥固然可敬,可也沒有誰說伍子胥報仇錯了啊。這個世界有申包胥,自然也有伍子胥,否則君王為所欲為而沒有警示。天地的法則不就亂了嗎?」
屈原看著羋月,有些震驚,似乎想重新認識她一樣。羋月低下了頭,有些懊惱自己說錯了話。怯怯地道:「夫子,我說錯話了嗎?」
屈原心情沉重地拍了拍她的肩頭:「不,你沒有說錯話。」
見羋月低頭不語,屈原忽然心中升起一個念頭來,又問:「公主,若一座宮殿之中,年久失修,棟梁俱朽,當如何?」
羋月抬頭,不解地道:「那便要換啊!」
屈原長嘆:「只是若將棟梁俱換,恐更換棟梁之時,宮殿不能支撐而倒塌。」
羋月笑了:「夫子,若是不換,宮殿也會倒塌啊!」
屈原撫須點頭:「說得是啊。」
羋月忽然輕嘆:「只是那些棟梁用了這麼久,忽然換掉了,棟梁一定會不開心的。」
屈原看著羋月:「你聽懂了?」
羋月卻問道:「夫子,伍奢家族便是要被換掉的棟梁嗎?」
屈原長嘆一聲:「你說得對,棟梁是會不開心的,甚至是會製造倒塌的。可變法之事,殊為不易啊!也許,有些事,我是應該再想一想了。」
羋月的一番話,令屈原茅塞頓開、陷入沉思。內心裡也不由得為羋月的政治見地感到震撼:怪不得當初楚王商會聽信唐昧的「霸星」預言,並非要自己教授羋月帝王之術,這羋月簡直就是個政治天才!天生有王者之風,王者之智!
一個年僅十歲的孩子,而且還是個女孩兒,剖析如此複雜的政治問題居然能一針見血、直擊要害,並指出綱常制度中的弊端與腐朽。
屈原不由得暗暗信了那個關乎「霸星」的傳言。如果說唐昧當初的天象之說,只是信口雌黃、無根無據的話,那他眼前的羋月可是實實在在站立在眼前的!可是……如果羋月真的是「橫掃六國的霸星」轉世,那麼,她到底是楚國的福——還是楚國的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