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傑克與世界
前天寫了一篇文章,講述了1938年蔣介石几乎同時與汪精衛的對日接觸與和談經過。今天接著說,蔣介石第二次、第三次對日和談的努力嘗試。
蔣介石的一次對日和談,即使是在做出了重大讓步的情況下,由於日方內閣更換了更為強硬的主戰派,整個談判無疾而終。也最終使得中國的抗戰並沒有一年就被迫認輸結束。
1939年1月,日方向蔣介石透露了一個明顯的信號:日本敵人不是國民黨,而是蘇聯和中國共產黨。蔣介石考慮如果國民黨調整一下姿態,可以跟日方達成一個可以接受的和平。
此時廣州失守。失去京廣線的物資支持,中國政府放棄武漢防守。抗戰到此時,國家已經失去了三分之二的領土。由於當時日本與美國還未宣戰,美國還在向日本以現貨自提的方式提供物資。美國的鋼鐵和石油每天都在變成子彈打進中國人的身體裡。中國期待的英美支援完全不存在。英國甚至在日本的壓力下封鎖滇緬公路。到了這個時候,不跟跟日本談一個可以接受的和平,還能怎麼樣?
在汪精衛去了上海搞他的偽國民政府的時候,蔣介石的代表與日本在香港開始了第二次的談判。宋美齡親自到了現場,這時候香港還沒有被日軍攻佔,日軍還沒有對英美動手。談判的代表叫柳雲龍是蔣介石的親戚。中國的條件是:1、平等互讓;2、恢復盧溝橋事變前的狀態。3、領土與主權要完整;4、日軍撤軍。5、籤訂防共協定;6、贊成經濟合作;7、不追究所有漢奸責任;8、滿洲另行協定。之所以中國的談判條件較第一次所有強硬,是因為日軍在中國的傷亡已經達到了三十萬。蔣介石覺得只要堅持,中國一定打的下去,只是會打的更慘。
日方完全反對中方的意見。由於日本此時已經掌握了中國絕大多數精華地區,中國已經是任他宰割的狀態。日方的談判重點在反蘇反共上。也就是希望在日本的導演下立刻搞一場國共內戰。宋美齡的意思是,可以接受。
下面我寫的這段是日方談判代表留下的筆記:
「陳誠派出參謀長向日方代表說明:山西跟陝西兩省有七十萬國軍包圍八路軍、各軍校已經已經驅逐共產黨學員。」
陳誠 蔣介石親信,黃埔軍校成立後蔣介石執政的心腹之一
是的,蔣介石打算出賣中國共產黨,以換取對日本的投降。
5月11日,談判代表小川吉平直接致函蔣介石,說出了以下這段話:「當此艱局毅然不惑,如揮快刀而斬亂麻,此誠真英雄豪傑之所為也」對蔣介石反反共行徑大加讚揚。
不知道此時汪精衛什麼心情,蔣介石賣國比他還徹底。
但是天不亡我中華!
蔣介石有個特點,他的秘密通訊就跟公開的一樣,全世界都知道他談的什麼。此事很快被我黨及國內各派知悉。國民黨內部立即發生嚴重分歧。這時候汪精衛跳出來,說他可以派兵協助日本作戰。日本考慮到蔣介石和汪精衛具有同樣的利用價值,沒有必要向蔣介石進行讓步。於是決定跟汪精衛進行合作。第二次蔣介石的對日和平談判就又終止了。
1939年底,局勢又發生了變化。此時希特勒在歐洲已經發動戰爭。歐戰前期的時候希特勒一路勝利,日本覺得那我還談什麼談。德國會吸引蘇聯的的力量,那麼日本就可以放鬆對蘇聯的關注。這也是第二次和談失敗的原因之一。
隨著歐洲戰場的擴大,蔣介石覺得既然日本德國跟英美鬧翻了,那對中國來說又是一線生機。當時德軍被攔在了英吉利海峽。英國做好了守土抗戰的打算。羅斯福和邱吉爾一直進行秘密通訊,大家都知道美國不會袖手旁觀。日方很想在這個時候結束中國的戰役,去面對接下來的美國。中國負責人此時已經是戴笠。日本人天天在香港尋求與國民政府進行談判。對,日方主動找的。明確表示如果蔣介石接受談判,汪精衛可以棄而不要。日方可以撤兵、板垣徵四郎可以到重慶進行談判。
日本載仁親王 日軍命令都由他籤發、侵華大魔頭
1940年3月在香港,6月在澳門談了兩次,雙方都是持政府代表證書談判。日方的說法:
「今參謀總長載仁批准了停戰條件,重慶政府保證放棄抗日融共政策保證跟汪精衛合作,重新建立中央政府,調整邦交要親善友好、共同防共。」來剖析一下這些廢話什麼意思:
當時中國已經分裂成了偽滿洲、汪偽政權、偽華北自治政府、偽蒙古自治政府,重慶政府。日本想把蔣介石拉進他們的一派,然後共同對付中國共產黨。另外還有一個要求:在海南島建立海軍基地。這時候已經是1940年的6月,蔣介石越打越軟。日本已經開始轟炸四川宜昌,切斷滇緬公路。6月22日,蔣介石同意長沙會談。由他本人、板垣徵四郎、汪精衛本人在長沙進行談判。蔣介石已經覺得完全沒有希望了。
但是,天不亡我中華!同一天,1940年6月22日,希特勒進攻蘇聯。緊接著,長沙會談取消。美國全面介入歐戰。日軍開始南下態勢在太平洋開展與美國對抗。後面,就是我們熟悉的歷史了。
所謂的三次和談本質是什麼?就是國家打到沒有辦法的時候你只能選擇當時看來最好的手段爭取一點生機。談判本來就是互讓,如果你沒有任何可以讓的東西,就不叫談判而叫最後通牒。
中國為什麼委曲求全?因為中國弱。但是也幸而天不亡我中華,至少還有這些很神奇轉折。
歡迎大家關注、點讚、留言。
關注傑克與世界 就是關注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