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亡我中華的神奇轉折:與日本的第二次、第三次和談

2020-12-23 傑克與世界

歡迎關注傑克與世界

前天寫了一篇文章,講述了1938年蔣介石几乎同時與汪精衛的對日接觸與和談經過。今天接著說,蔣介石第二次、第三次對日和談的努力嘗試。

蔣介石的一次對日和談,即使是在做出了重大讓步的情況下,由於日方內閣更換了更為強硬的主戰派,整個談判無疾而終。也最終使得中國的抗戰並沒有一年就被迫認輸結束。

1939年1月,日方向蔣介石透露了一個明顯的信號:日本敵人不是國民黨,而是蘇聯和中國共產黨。蔣介石考慮如果國民黨調整一下姿態,可以跟日方達成一個可以接受的和平。

此時廣州失守。失去京廣線的物資支持,中國政府放棄武漢防守。抗戰到此時,國家已經失去了三分之二的領土。由於當時日本與美國還未宣戰,美國還在向日本以現貨自提的方式提供物資。美國的鋼鐵和石油每天都在變成子彈打進中國人的身體裡。中國期待的英美支援完全不存在。英國甚至在日本的壓力下封鎖滇緬公路。到了這個時候,不跟跟日本談一個可以接受的和平,還能怎麼樣?

在汪精衛去了上海搞他的偽國民政府的時候,蔣介石的代表與日本在香港開始了第二次的談判。宋美齡親自到了現場,這時候香港還沒有被日軍攻佔,日軍還沒有對英美動手。談判的代表叫柳雲龍是蔣介石的親戚。中國的條件是:1、平等互讓;2、恢復盧溝橋事變前的狀態。3、領土與主權要完整;4、日軍撤軍。5、籤訂防共協定;6、贊成經濟合作;7、不追究所有漢奸責任;8、滿洲另行協定。之所以中國的談判條件較第一次所有強硬,是因為日軍在中國的傷亡已經達到了三十萬。蔣介石覺得只要堅持,中國一定打的下去,只是會打的更慘。

日方完全反對中方的意見。由於日本此時已經掌握了中國絕大多數精華地區,中國已經是任他宰割的狀態。日方的談判重點在反蘇反共上。也就是希望在日本的導演下立刻搞一場國共內戰。宋美齡的意思是,可以接受。

下面我寫的這段是日方談判代表留下的筆記:

「陳誠派出參謀長向日方代表說明:山西跟陝西兩省有七十萬國軍包圍八路軍、各軍校已經已經驅逐共產黨學員。」

陳誠 蔣介石親信,黃埔軍校成立後蔣介石執政的心腹之一

是的,蔣介石打算出賣中國共產黨,以換取對日本的投降。

5月11日,談判代表小川吉平直接致函蔣介石,說出了以下這段話:「當此艱局毅然不惑,如揮快刀而斬亂麻,此誠真英雄豪傑之所為也」對蔣介石反反共行徑大加讚揚。

不知道此時汪精衛什麼心情,蔣介石賣國比他還徹底。

但是天不亡我中華!

蔣介石有個特點,他的秘密通訊就跟公開的一樣,全世界都知道他談的什麼。此事很快被我黨及國內各派知悉。國民黨內部立即發生嚴重分歧。這時候汪精衛跳出來,說他可以派兵協助日本作戰。日本考慮到蔣介石和汪精衛具有同樣的利用價值,沒有必要向蔣介石進行讓步。於是決定跟汪精衛進行合作。第二次蔣介石的對日和平談判就又終止了。

1939年底,局勢又發生了變化。此時希特勒在歐洲已經發動戰爭。歐戰前期的時候希特勒一路勝利,日本覺得那我還談什麼談。德國會吸引蘇聯的的力量,那麼日本就可以放鬆對蘇聯的關注。這也是第二次和談失敗的原因之一。

隨著歐洲戰場的擴大,蔣介石覺得既然日本德國跟英美鬧翻了,那對中國來說又是一線生機。當時德軍被攔在了英吉利海峽。英國做好了守土抗戰的打算。羅斯福和邱吉爾一直進行秘密通訊,大家都知道美國不會袖手旁觀。日方很想在這個時候結束中國的戰役,去面對接下來的美國。中國負責人此時已經是戴笠。日本人天天在香港尋求與國民政府進行談判。對,日方主動找的。明確表示如果蔣介石接受談判,汪精衛可以棄而不要。日方可以撤兵、板垣徵四郎可以到重慶進行談判。

日本載仁親王 日軍命令都由他籤發、侵華大魔頭

1940年3月在香港,6月在澳門談了兩次,雙方都是持政府代表證書談判。日方的說法:

「今參謀總長載仁批准了停戰條件,重慶政府保證放棄抗日融共政策保證跟汪精衛合作,重新建立中央政府,調整邦交要親善友好、共同防共。」來剖析一下這些廢話什麼意思:

當時中國已經分裂成了偽滿洲、汪偽政權、偽華北自治政府、偽蒙古自治政府,重慶政府。日本想把蔣介石拉進他們的一派,然後共同對付中國共產黨。另外還有一個要求:在海南島建立海軍基地。這時候已經是1940年的6月,蔣介石越打越軟。日本已經開始轟炸四川宜昌,切斷滇緬公路。6月22日,蔣介石同意長沙會談。由他本人、板垣徵四郎、汪精衛本人在長沙進行談判。蔣介石已經覺得完全沒有希望了。

但是,天不亡我中華!同一天,1940年6月22日,希特勒進攻蘇聯。緊接著,長沙會談取消。美國全面介入歐戰。日軍開始南下態勢在太平洋開展與美國對抗。後面,就是我們熟悉的歷史了。

所謂的三次和談本質是什麼?就是國家打到沒有辦法的時候你只能選擇當時看來最好的手段爭取一點生機。談判本來就是互讓,如果你沒有任何可以讓的東西,就不叫談判而叫最後通牒。

中國為什麼委曲求全?因為中國弱。但是也幸而天不亡我中華,至少還有這些很神奇轉折。

歡迎大家關注、點讚、留言。

關注傑克與世界 就是關注歷史

相關焦點

  • 電影《八佰》之中華不亡
    侯勇所飾的張教授,每天守在陽臺用望遠鏡看著倉庫的動向,日軍不斷地瘋狂轟炸倉庫,他氣憤難耐地跑去柜子裡翻出獵槍,根本就沒有具體的射擊目標,一邊嘟囔著「媽的小日本,太欺負人了!」一邊哆嗦著憤怒地朝日軍的方向連連開槍。 在愛國青年們組織的募捐車經過樓下的時候,張教授直接拿著太太的金項鍊從樓上扔了下去。
  • 【隨筆札記】電影《八佰》:英雄長在,中華不亡!
    觀影過程中,我數次哽咽落淚,回家數小時仍心緒難平,我被深深感動,深深震撼! 我想,電影中的一些鏡頭,必將永遠鐫刻進國人的記憶中 ,激勵著中華兒女不忘歷史,努力向前! 一起來看看這些鏡頭!他們捨生忘死、前赴後繼,用血肉之軀,抵擋住了敵人一次次的進攻。
  • 韓戰的三次轉折
    分別是第一次仁川登陸,第二次二次戰役,第三次五次戰役。五次戰役一階段,從1951年4月22日起到29日結束,正好是7天,為什麼是7天,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後勤能力到此時並沒有改善,反而部隊大量增加,戰線大大推進,難度是越來越大,4月8日,敵機向我三登庫區投擲大量燃燒彈,一次就燒毀了84節火車皮的物資,其中有糧食287萬斤,豆油33萬斤,單衣和襯衣40萬套,膠鞋19萬雙,後方供應的物資只有百分之六七十能到前線,其餘的都在途中被炸毀了。
  • 這裡的碳燒黃金大蝦,讓人還想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蘸點番茄甜醬,便不覺得太寡,當然懂吃的寶寶們一定是一口吞下蠔肉和那汁水享受溜溜的口感。  一家餐廳,去第一次很容易,去第二次可能也不難,但可能讓你為了一道念念不忘的菜來第三次,第四次的,那一定是因為這個味道在別的地方找不到了。這半隻蝦,要登場了。
  • 我亡,而國猶在也;我亡,則中國不亡
    當然我們今天的處境和趙氏孤兒的例子不一樣,但是我總覺得,做一件大事,總得有所犧牲才對,我們不要怕犧牲,既然犧牲是必然的,我想我倒適合做那個犧牲的人。做這樣的人,是該我做的事……」公孫杵臼「譚先生你別說了!」帶頭的打斷了譚嗣同的話,「你譚嗣同,你是什麼才幹、什麼地位的!你怎麼可以做犧牲,要犧牲也不該是你呀!」「不該是我,又該是誰呢?」
  • 在被窩裡笑出聲的沙雕純愛文|看第二次第三次還是會覺得好看呀!
    看完依然意猶未盡,再看第二次第三次還是覺得好看呀!《穿成反派的我靠沙雕苟活》蘇徊意傳成了豪門一心想要搶家產的惡毒養子,美麗皮囊,蛇蠍心腸,而且目前也早已經被三個兄長發現的真是的面目,穿越過去的時候,原身正穿著大哥的襯衣藏在大哥床下意圖不軌,然後一臉懵逼爬出來的蘇徊意,被大哥逮個正著~大哥蘇持,很有商業頭腦,是個霸總。
  • 孟非東京粉絲見面會:期待第二次、第三次緣來非誠日本專場 新報頭條
    第一位通過「緣來非誠日本直通車」推送上臺並成功牽手的女嘉賓陳鈴也來到了現場,並與牽手男嘉賓殷恩智一起為孟爺爺送上了生日禮物。在節目錄製中備受中國觀眾喜愛的日本女嘉賓佐藤愛也來到了現場,活潑熱情的佐藤愛在粉絲見面會上的精彩發言也讓現場氣氛更加熱烈。此外,「中文十級」的日本男嘉賓巖崎元地和中文不太溜卻總是能在關鍵時刻成功搶鏡的可愛女嘉賓佐藤未生也都匯聚一堂,一個濃縮版的「日本專場」瞬間誕生。
  • 章士釗:建國後四次赴港和談,最後一次乘專機前往,他憑什麼?
    第二次是1958年9月,章士釗抵達香港,和臺灣方面的人士會談,將毛澤東提出的和談條件告知:中國共產黨允許臺灣擁有自己的軍隊,前提是臺灣承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第三次是1961年7月,章士釗去香港拜訪老友,在聚會上將中國共產黨對臺灣的最新主張透漏出去,即「臺灣只要和大陸統一,除外交必須統一於中央,所有軍政大權、人事安排大權等均由蔣介石掌握。」
  • 【一七和談】正式啟動全面建設:對往事《沉默是金》是成長裡程中的結局之一
    所有一切以陰差陽錯、天意做良緣的方式,讓我完成了結婚、生子,這都是命運給予我的「與眾不同」安排。回想2006年至2016年的十年,我經歷過太多苦與痛之後,看見了【76920項目】的不易和前無古人的價值,期間有欣喜心,因為「從未遇見」如此神奇的事情;我也曾想過放棄,因為「不喜紛爭」,然而命運的安排最終讓我與【76920項目】彼此不離不棄的共同走過了風雨兼程的十年。
  • 第三次長沙會戰,薛嶽雪恥一戰
    短史記諶旭彬對第三次長沙會戰質疑1941年9月第二次長沙會戰,薛嶽驕兵致慘敗。在第三次南嶽會議後,薛嶽和第9戰區積極備戰,很快就迎來雪恥一戰—第三次長沙會戰,也成就薛嶽軍事生涯最輝煌的篇章。那麼第三次長沙會戰是否與第二次長沙會戰一樣,是真「神劇」?筆者將依據權威史料,講講第三次長沙會戰。歡迎轉載!
  • 為什麼魯迅先生會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
    中國的近代史是屈辱的一段歷史,但同時也是各大愛國文人展露頭面的時代,國之將亡時各位文人志士也在用自己手中的筆桿奉為祖國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作為近代最有名的思想家、民主戰士的魯迅就是這些愛國人士中的一員,魯迅先生可以說時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他用他手中的筆桿點醒了很多沉睡的人,雖然言辭非常犀利,但是當時的人們卻非常推崇他,然而在
  • 「轉折期」、「關鍵期」、「危機期」傻傻分不清楚?
    在招教考試中「轉折期」、「關鍵期」、「危機期」這幾個詞彙經常讓考生傻傻分不清楚,在做題時也是易混知識點,接下來就幫大家區分一下,希望能夠給大家幫助。一、關鍵期奧地利生態學家勞倫茲提出的概念。所謂關鍵期,是指個體發展過程中環境影響能起最大作用的時期。在關鍵期中,在適宜的環境影響下,行為習得比較容易,心理發展的速度也比較快。
  • 是枝裕和談《第三度嫌疑人》
    《第三度嫌疑人》圍繞有兩次犯罪前科的殺人犯三隅(役所廣司)展開故事,他因為被指控謀殺了前老闆而再度接受審訊。《第三度嫌疑人》(2017)然而在審問的過程中,他的供詞不斷變化,他的律師重盛(福山雅治)開始懷疑他在撒謊。是枝裕和抽空與我們討論了他片中表現出的對日本政府及司法系統的看法。
  • 以巴在華盛頓重啟和談
    新華網華盛頓7月29日電(記者易愛軍)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中斷近3年的和談
  • 五部玄幻:天讓我亡,我偏不亡 逆天而行,人定勝天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推薦五部玄幻:天讓我亡,我偏不亡。逆天而行,人定勝天希望愛看小說的你能喜歡。1《一世之尊》作者:愛潛水的烏賊小說簡介:我這一生,不問前塵,不求來世,只轟轟烈烈,快意恩仇,敗盡各族英傑,傲笑六道神魔! 萬年之後,大劫再啟,如來金身,元始道體,孰強孰弱,如來神掌,截天七式,誰領風騷?
  • 《天耀中華》原唱為徐千雅 與姚貝娜版不同
    「而第三點,從歌曲伴奏上來聽,可以感覺兩個版本是同一個伴奏,但姚貝娜版本是在徐千雅的版本上面升高了半個調」。《天耀中華》這首感恩佳作經過春晚的黃金展現,又在網絡上持續傳播發酵,已然成為2014開年最紅的歌曲之一。無論是原唱徐千雅還是春晚演繹的姚貝娜都將借勢在自己的歌唱事業裡登上一個新的臺階。
  • 郭德綱的北漂史:第一次夢碎了,第二次老婆跑了,第三次他哭了
    他曾經有過3次北漂經歷。第一次北漂,夢碎了,第二次北漂,老婆跑了,第三次北漂,他哭了。第二次北漂,老婆沒了 1994年,不甘心的郭德綱揣著100多塊錢二次入京,求各個劇團師傅能收留自己拜師學藝。三次北漂,他哭了 婚姻失敗,事業無望,雙重打擊下的郭德綱四處借錢,再次來到北京。 他每天早出晚歸,找到一個小評戲團唱戲。和老闆說好一千一月,唱了兩月,一分錢都沒拿到。 沒錢的日子裡,他發明了一份扛餓食譜,把掛麵煮成糨糊,拌上大醬,再放點蔥吃。這種吃法,一包掛麵省著吃能吃一禮拜。
  • 《心迷宮》:轉折轉折再轉折,淺析170成本的結構藝術
    有這麼一部國產片,170萬成本,拍攝26天完成,省去了電影美術要求,卻用一個故事,通過複雜的結構,把人物所在的時代與生活背景極致呈現,將人性剖析的淋漓盡致。第三次轉折同樣出現在本次時間線中,暗戀麗琴的大壯主動幫助處理陳自立後事,但在購物回程卻偶遇了「被害人」陳自立,便有了電影開始片頭的一幕,隨後在同伴而行的過程中陳自立卻在解手途中跌入懸崖!即是轉折又是新的懸疑點。
  • 《心迷宮》:轉折轉折再轉折,淺析170成本的結構藝術!
    有這麼一部國產片,170萬成本,拍攝26天完成,省去了電影美術要求,卻用一個故事,通過複雜的結構,把人物所在的時代與生活背景極致呈現,將人性剖析的淋漓盡致。這部電影就是中國著名獨立電影人忻鈺坤的處女作——心迷宮Deep in the Heart簡單的成本、不知名的演員、廉價的道具,但絲毫沒有影響電影在故事上的精心布局。
  • 視頻 | 開了第三眼後,我看到了神奇的世界……
    視頻 | 開了第三眼後,我看到了神奇的世界……希望更多的人能通過學習中華文化,從而提高家庭、通過網際網路的力量傳播,幫助13億中華兒女學習聖賢教育;感恩您加入中華文化學習,從今天開始讓我們一起同修,一起覺醒,找到人生的終極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