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源寺
中國從來不缺乏能永留青史的人物,縱然他們的一生在歷史長河裡不過是一朵小小的浪花,卻激起無數中國人的心智,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始終有人擎著火炬,散布火種,光和熱就可以傳承,這可能就是中華民族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吧。
第53節
今日
第54節
第55節
法源寺第54節 平行線 .mp3
13:55來自京彩臺灣
第54節 平行線
譚嗣同平靜地坐在太師椅上。椅背是直角起落的。他的腰身挺直,直得跟椅背成了平行線。燭光照在他臉上,他的氣色不佳,但是臉安詳肅穆,恰似一座從容就義的殉道者的蠟像。殉道者的死亡的臉不止一種,但是安詳肅穆該是最好的。把道殉得從容多於慷慨、殉得不徐不疾、殉得沒有激越之氣,顯然從內心裡發出強大的力量才能辦到。注意那兇死而又死得安詳肅穆的人,他在生的時候能夠那樣,死的時候也才能那樣。帶頭的從譚嗣同的臉上,看到了死亡的投影。看到譚嗣同的頭、脖子,他感到這顆頭自脖子上被砍下來的景象。他感到那時候,這個安詳肅穆的人,有的只是死生之分,而不是不同的臉相。
在安詳肅穆中,譚嗣同開口了:
「老兄說的去做剷除他們的戰士,不做被他們剷除的烈士一點上,我真的感動,並且認為有至理。但是,我所以不走的原因,實在也是因為我認為除了做戰士之外,烈士也是得有人要做的。許多人間的計劃,是要不同形式的人完成的,一起完成的。公孫杵臼的例子就是一個。沒有公孫杵臼做烈士,程嬰也就無法做戰士,保存趙氏孤兒的大計劃,也就不能完成。當然我們今天的處境和趙氏孤兒的例子不一樣,但是我總覺得,做一件大事,總得有所犧牲才對,我們不要怕犧牲,既然犧牲是必然的,我想我倒適合做那個犧牲的人。做這樣的人,是該我做的事……」
公孫杵臼
「譚先生你別說了!」帶頭的打斷了譚嗣同的話,「你譚嗣同,你是什麼才幹、什麼地位的!你怎麼可以做犧牲,要犧牲也不該是你呀!」
「不該是我,又該是誰呢?」譚嗣同笑了一下,靜靜地說,「我想該是我,真該是我。我譚嗣同站出來,帶頭走改良的變法路線,如今這路線錯了,或者說走不通了,難道我譚嗣同不該負責嗎?該負責難道不拿出點行動表示嗎?我帶頭走變法路線,我就該為這種路線活,也就該為這種路線死。這路線不通了,我最該做的事,不是另外換路線,而是死在這路線上,證明它是多麼不通,警告別人另外找路子……」
「可是,就算你言之成理,你也不需要用這種方法來證明、來警告啊?」
「除了死的方法,又有什麼方法呢?如果死的方法最好,又何必吝於一死呢?請轉告黃軫兄,我錯了、我的路線錯了、我譚嗣同的想法錯了,我完全承認我的錯誤。不但承認我的錯誤,我還要對我的錯誤負責任,我願意一死,用一死表明心跡、用一死證明我的錯和你們的對、用一死提醒世人和中國人:對一個病入膏肓的腐敗政權,與它談改良是『與虎謀皮』的、是行不通的。我願意用我的橫屍,來證明這腐敗政權如何橫行;我願用我的一死,提醒人們此路不通,從今以後,大家要死心塌地,去走革命的路線,不要妄想與腐敗政權談改良。我決心一死來證明上面所說的一切。」
房裡一片沉寂,除了譚嗣同的蒼涼聲調與慷慨聲調,沒有任何餘音。最後,王五開口了:「既然譚先生決心留在北京,南邊的朋友也就尊重他的決定吧!」
南邊的朋友走後,王五開口了:「三哥,你一離開鏢局,大家就眾口一聲,決定遵照你的話去做,除了另派弟兄去打聽皇上囚在瀛臺的情況與地形外,並決定也保護你三哥,所以暗中跟著你,沒想到在會館卻碰到南邊的朋友,只好打照面。我跟來,要跟三哥說的是:我們弟兄同意去救皇上了,暗號為『崑崙』計劃,細節你三哥不必操心。問題是萬一我們成功了,皇上又有機會執政了,搞變法維新了,而你三哥卻可以不犧牲而犧牲了,豈不誤了大局。所以,我們還是勸你躲一躲,固然不必躲到外國公使館,但至少不要留在會館裡等人來抓,務請三哥看在我們弟兄的共同希望上,不要再堅持了。」
東交民巷使館區
王五的聲音很沉重,那種聲音,從虯髯厚唇的造型發出來,更增加了力量與誠懇。譚嗣同被說得為之動容。可是,他內心的主意已定。為了不願使這些弟兄們當面失望,他緩慢地點了點頭,說:
「給我點時間,我願靜靜考慮五爺的話。這樣吧,你們各位先請,先去籌劃救皇上,我這邊,要把一些雜務料理一下,料理定了,我就去鏢局找你們。」
「要料理多少時間?」胡七問。「要料理三四個小時。」
「這樣好不好?不晚於清早五點前,你就過來。」胡七逼問。「好吧!不晚於清早五點前。」譚嗣同心裡敷衍著。
「一言為定啊!」 「一言為定。」
王五他們走後,譚嗣同囑咐老家人先睡一下,就開始料理,接續上午的工作。最後,該燒的燒了,該保存的保存了。他伏案寫了五封信。
第一封是寫給王五、胡七他們的:
五爺、七哥及各位兄弟:變法維新本未期其能成,弟之加入,目的本在以敗為成,叫醒世人。真正以為能成功者,大概只有康先生一人而已。皇上是滿人中大覺悟者,受我等漢人影響,不以富貴自足而思救國,以至今日命陷險地,弟義不苟生;兄等崑崙探穴,弟義不後死。特留書以為絕筆,願來生重為兄弟,以續前緣。嗣同頓首。戊戌八月九日。
救亡圖存
第二封信是寫給他父親的:
父親大人膝下:不聽訓誨,致有今日,兒死矣!望大人寬恕。臨潁依依,不盡欲白。嗣兒叩稟。戊戌八月九日。
第三封信是寫給他夫人李閏的:
閏妻如面:結縭十五年,原約相守以死,我今背盟矣!手寫此信,我尚為世間一人;君看此信,我已成陰曹一鬼,死生契闊,亦復何言。惟念此身雖去、此情不渝,小我雖滅、大我常存。生生世世,同住蓮花,如比迦陵毗迦同命鳥,比翼雙飛,亦可互嘲。願君視榮華如夢幻、視死辱為常事,無喜無悲,聽其自然。我與殤兒,同在西方極樂世界相偕待君,他年重逢,再聚團圓。殤兒與我,靈魂不遠、與君魂夢相依,望君遣懷。戊戌八月九日,嗣同。
第四封是寫給他佛學老師楊文會的:
仁翁大人函文:金陵聽法,明月中庭,此心有得,不勝感念。梁卓如言:「佛門止有世間出世間二法。出世間者,當代處深山,運水搬柴,終日止食一粒米,以苦其身,修成善果,再來投胎人世,以普度眾生。若不能忍此苦,便當修世間法,五倫五常,無一不要做到極處;不問如何極繁極瑣極困苦之事,皆當為之,不使有頃刻安逸。二者之間,更無立足之地,有之,即地獄也。」此蓋得於其師康長素者也。嗣同深昧斯義,於世間出世間兩無所處。苟有所悟,其惟地藏乎?「一王發願:早成佛道,當度是輩,今使無餘;一王發願: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樂,得至菩提,我終未願成佛。」「一王發願: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來是;一王發願:永度罪苦眾生,未願成佛者,即地藏菩薩是。」
嗣同誦佛經,觀其千言萬語,究以真旨,自覺無過此二願者。竊以從事變法維新,本意或在「早成佛道,當度是輩」;今事不成,轉以「未願成佛」,「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自度不為人後,赴死敢為天下先,丈夫發願,得失之際,執此兩端以謀所處,當無世間出世間二法之惑矣!吾師其許我乎?戊戌八月九日,受業譚嗣同合十
第五封是寫給老同學唐才常的:
常兄大鑑:弟衝決網羅,著《仁學》以付卓如,朝布道,夕死可矣!《仁學》題以「臺灣人所著書」,假臺人抒憤,意在亡國之民,不忘宗周之隕。前致書我兄,勉以「吾黨其努力為亡後之圖」,意謂「國亡,而人猶在也」。今轉而思之,我亡,而國猶在也。我亡,則中國不亡。嗣同死矣!改良之道,當隨我以去;吾兄宜約軫兄東渡,以革命策來茲也。臨潁神馳,復生絕筆。
戊戌八月九日,於莽蒼蒼齋。
信寫完了,一一封好,已是三更。譚嗣同叫醒老家人胡理臣:
「給老太爺的信、給太太的信、給楊老師的信,都留在你身邊,由你轉送。老大爺給我的信,給太太的一些禮品,以及我包好的一些紀念品,也都由你保管。帶回家鄉去。其他大的物件,由你整理。現在,你把給五爺的信立刻送到鏢局,把給唐先生的信也帶去,託五爺轉給唐先生。這兩封信不能留在這裡,要立刻帶出會館,就麻煩你現在就跑一趟。並告訴五爺,我不能去鏢局了,不要來找我,因為我大概不在了……」
「老爺!您不在了?您去哪兒?」
「我去哪兒?」譚嗣同笑了一下,拍著老家人的肩膀,「我定會讓你知道。你先去吧!」
——————
往期回顧
神秘的棺材......
唐太宗因為此事,更加痛心魏徵之死......
從憫忠寺到法源寺,這裡蘊藏怎樣悲愴的故事?
法源寺的前世今生
憫忠寺裡談禪心
憫忠寺裡憶先祖,一盞青燈話古今
談近代官場,看看法師都說了啥?
當廣東青年康有為來到北京法源寺……
小試牛刀,康有為在北京的雄心壯志......
是忠是奸如何能辨?康有為這樣說......
「忠臣是時間造出來的」,康有為這樣認為......
法師眼中,因緣與救國的關係是怎樣的?
從袁崇煥的往世看康有為的今生
走進康有為與法師之間的敬詩與讚美
行走歷史的「長河」,才離萬壽寺,又訪圓明園!
回顧火燒圓明園的黑暗歲月
西太后的權力攀登之路
清末之變,起於外患,加重於內憂
頤和園的美輪美奐和清王朝的內憂外患
晚清維新變法的前夜
甲午之敗喚醒救國之魂
鴉片戰爭揭開中國士大夫守舊的老毛病
光緒皇帝背後的垂簾聽政
太后大權下的「傀儡皇帝」
晚清的中國走到了「十字路口」
皇帝的老師帶著遺憾走了......
一長談,皇帝豁然開朗
梁啓超眼中的老北京城
捨身為民才是真正的佛法所向
救國大業,乃代代繼承之
衝決網羅,獻身報國,就在今朝
粉身碎骨為大目標而奮鬥
非讀萬國之書,則不能讀一國之書
各行各業皆為友,志向相投即為同志
志向相投以信任為基礎
好聚好散,各走一方
中華大地上,各族同胞都是一家人
所謂中原夷狄之分,意義並不大
無論做百姓還是做官,我們都是兄弟
戊戌變法之大業
戊戌變法宣告失敗
所有將會犧牲的人,都在做積極的事
從晏子的故事中讀懂道理
改良理念與革命理念之間的碰撞
北京是一個古城,到處是歷史、是傳說、是神話和掌故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彼此撻伐,兩敗俱傷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自強:支撐起全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
真正能夠幫助中華民族前進的,只有我們中華兒女自己
變法如烹飪,正確的時機才能有美好的結局
失敗,是成功的第一步
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開始
主播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主播
朱樂
京彩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