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華夏民族中國能夠薪火相傳,代代昌盛。這個和秦始皇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推行郡縣制實現了經濟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大一統。結束了春秋戰國數百年以來諸侯割據的局面,兼併六國,又徵服嶺南,這是我們中國最初的版圖指定的雛形,也是我們華夏最完整,最統一的初期,這個對於華夏來說過是有著深遠的意義,是永不可磨滅的偉大貢獻。
大秦可亡,朕可亡,唯獨華夏不能亡。正是因為這一句我成了秦始皇的鐵桿粉絲,永遠不會背叛的小粉絲。在古今中外的徵服者中,秦始皇的名字永遠不缺席。歷史有功有過,而我認為他沒有。有的只有功。
1:王朝因殘暴而亡
秦二世而亡的下場是所有的歷朝以來的作為反面教材,濫用刑法,大興土木,讓秦朝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然而,從如今看來,秦始皇修建靈渠,馳道,長城等都已經證明了具有遠大的價值。
修建靈渠,方便了南北方的文化交流,政治交流,經濟交流,是促進華夏南北方往來的重要渠道。
修建長城是為了抵禦北方蒙古國匈奴的侵略,是為了更好地維護社會穩定,也為歷朝抵禦蒙古國入寢做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ps:在四大古國中,古巴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國分別對應著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恆河流域和黃河流域。相同的發源地都是在河流源地繁衍生息。然而,唯獨中國能薪火相傳的重要原因不僅是秦始皇的統一華夏,更重要的是抵禦了外強入侵。在歐洲史上我們發現,其他三個文明古國一直是戰亂不斷,不僅沒有統一全國,甚至是入侵頻繁。直至現在一個國家依舊分散著各種小的國家。
2:焚書坑儒
從字面意思上是焚毀經典,活埋儒士。從考古學家發現出土的「秦簡」中,我們發現「焚書」的原因是為了防止人們妄議朝政,「坑儒」根據歷史資料發現,秦始皇后期痴迷長生不老,喜歡各種丹藥,而殺的就是那些江湖術士,行騙在先,後又國家為難之際,讓趙陀南守中國不必回朝勤王,為的是百姓平安,民族大義。
小 結
從秦孝公開始160年,六代領袖堅定不移的努力追求統一華夏。秦始皇13歲進入鹹陽城,剷除呂不韋,廖毒,22歲開始親政,他掌權以後重用王翦,李斯蒙恬。開始統一天下建立不世功勳,不用不到十年時間統一了中國,為了統一華夏老秦人死了何止上百萬。親秦始皇掃六合,虎視何雄哉?蕩平六國,六國國歸一結束了持續百年戰爭。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沒有享樂,他想的是如何讓人民安居樂業,如何讓華夏民族更好。於是我們的始皇帝,開始築長城,打匈奴,吞百越建立豐功偉業。他自稱始皇帝,開啟了中國的封建帝制,在他的領導下,大秦帝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一支統領百萬軍隊的國家。
他廢除分封,行郡縣,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修建鄭國渠,靈渠,興修水利。為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入寢,修建世界上第一條高速公路——秦馳道,北擊匈奴,南徵百越。人們都說他是暴君。可是在位37年,他從未忘殺過任何一位將軍大臣。荊軻向他行刺,他怒火萬丈。可秦軍攻佔燕國卻從未屠城。都說他暴虐無常,可即使淳于越在壽宴上咒他江山不能長久也依然沒有加害。說他苛政如猛虎,卻允許犯人農忙時節放假40天,指定了世界上最早保護人權的法律,這樣的始皇帝愛了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