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肯過江東的項羽:不是我無能,是上天要亡我!

2020-12-23 小白讀資治通鑑

項羽聽說龍且被韓信斬殺以後,非常震恐,趕緊歸還了太公和呂雉,與劉邦相約,以鴻溝為界,平分天下。可誰能想到,劉邦竟是那樣的人,迎回家眷,就翻臉不認帳。

公元前202年,漢軍包圍壽春,誘降了項羽的大司馬周殷,項羽節節敗退,被圍困在垓下。那天晚上,雪花飄飄,北風蕭蕭,項羽在營帳中借酒澆愁,突然聽到漢軍在唱楚歌,他大驚失色,我楚國亡了嗎?為什麼這麼多楚人啊?

他懷抱虞姬,四目相對,淚如雨下,空氣沉得像比薩斜塔上掉下的鐵球,隨從們紛紛低著頭哭。項羽不服,他用力地抱了一下虞姬,幾乎讓她喘不過氣來。隨後,他憤怒地站起來,騎上烏騅馬,連夜突圍,部下見狀,騎馬相隨的有800多人。只是他太猛了,彈射起步,三秒破百,等他渡過淮河時,能跟上他的僅有100來人。

等太陽曬到屁股時,劉邦才發覺項羽已經逃走。便讓灌嬰率5000騎兵狂追。可憐天要亡項羽,當他逃到陰陵時,迷路了,便向一個農民問路,農民騙他說往左,結果陷入了大沼澤地裡,被漢軍追上。

項羽趕緊回撤,到達東城時,身邊只有28個人了。他覺得該做個了結了,便對兄弟們說,我項羽,從起兵到現在,已經8年了,身經70多次戰鬥,未曾敗過,才得以雄霸天下,如今,被困於此,這是天不助我項羽,並非我項羽用兵有什麼過錯。今天,咱們痛痛快快地打一場,一決生死,突破重圍,斬殺敵將,砍倒漢旗,讓你們看看什麼是西楚霸王。

他把28個人分為四隊,大喝一聲:「且看我為你們斬殺他一員猛將。」隨即縱馬衝向漢軍,果真斬殺一將。漢軍嚇得魂飛魄散,竟無一人敢上前迎戰,郎中騎楊喜有種站出來追,項羽瞪大雙眼大吼一聲,楊喜和他的馬都被嚇尿了,退出好幾裡。

就這樣,項羽來回拼殺,漢軍的包圍圈時大時小,場面猶如翻滾的開水一般,不多時項羽便斬殺了漢軍100多人,而他只死了兩名騎兵。項羽激動地怒吼,兄弟們,如何!騎兵們異口同聲地回應到,霸王牛掰!

項羽突破重圍,準備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早已恭候多時,對項羽說,江東雖小,尚有土地千裡,民眾幾十萬,望大王趕快渡江。項羽笑了笑,罷了,罷了,上天要亡我項羽,我還渡江幹什麼呀,何況我江東子弟8000人西徵,如今卻無一人生還,縱使江東父老憐惜我,我項羽又有什麼面目去見江東父老。

項羽放棄了,他把烏騅馬送給亭長,讓那26個騎兵都下馬迎戰。項羽又斬殺漢軍幾百人,身受十幾處傷,見到呂馬童,便跟他打招呼說,你不是我老朋友嗎?呂馬童根本不敢正眼看他,背過臉去,對王翳說,那就是項羽!

項羽對著漢軍說,我聽說劉邦懸賞1000金要買我的人頭,封萬戶侯,我就留給你們一些恩德吧!隨即自刎而死。漢軍便一窩蜂地去瓜分項羽的遺體,王翳、呂馬童等5人各搶到一塊,平分了1000金和萬戶封地。

項羽傻啊,他太傻了!他還可以回江東的,要天下的人,還要臉幹什麼!即便不渡江,還可以戰鬥啊,殺啊,哪怕殺到只剩最後一點力氣,最後一滴血……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那是一代貴族英雄最後的倔強。

項羽起兵,三年入關稱霸王,原以為天下歸於一統,誰知短短四五年光景,便身首異處,真的是天要亡他項羽嗎?

相關焦點

  • 項羽不肯過江東,僅僅是因為「無顏見江東父老」?
    被一路追到烏江後,江邊的亭長勸他過江回江東重整旗鼓,他卻一句仰天長嘆:「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然後就在江邊死戰一場,最終愴然自盡。如此悲壯一幕,也引來了後世無數詠嘆。好些歷史愛好者更大膽猜想,假如項羽當時看開一點,渡江回到江東老家,咬牙休養生息後再戰劉邦,中國歷史又會是一個什麼樣的走向?項羽能否翻盤成功?甚至至少與劉邦劃江而治,建立一個與漢王朝分庭抗禮的強大政權。
  •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此江東,是彼江東嗎?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此江東,是彼江東嗎?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的名句讓"江東"一詞家喻戶曉。《三國演義》中,「江東」之稱頻頻出現,與劉備的「西蜀」相對,甚至用來指代孫吳政權。但何為江東?到底包括哪些區域?古代「江東」作為內涵較多、地域寬廣的巨大區域的概念名稱,使用一度極其興盛。
  • 項羽自刎江東為美姬嗎?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 《夏日絕句》宋代 李清照 。 這是李清照對項羽的最高讚賞 ,李清照的態度也是整個中國對項羽的態度 。千百年來人們對 項羽不過江東寧為鬼不為寇的行徑大為推崇 。使項羽固化為中國的一個文化符號 ,成為英雄 豪傑的代言人 。今天我們不討論項羽的功過是非 ,只說說項羽為什麼不肯過江東 ,是不肯亦 或是不能?
  • 震撼人心的項羽遺言:我一生從未打過敗仗 這是天要亡我
    西楚霸王項羽是秦末最著名的將領,他一生徵戰8年,親自打了70多仗,未嘗敗績。然而他卻敗在了劉邦手裡,在烏江岸邊,他本有機會逃跑,但是他寧願戰死,也不願做逃兵!項羽自小就是一個無法無天的人。秦始皇遊覽會稽時,項羽正好路過,直接說了句:「彼可取而代也!」
  • 項羽當年真的無路可走,非要自刎才行嗎?項羽:我想死的體面一點
    詞人李清照對項羽自刎烏江大呼惋惜,為此寫下了千古名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項羽自刎烏江,抒寫了一段氣壯山河的故事,至此項羽走上了神壇。除了自刎,項羽當年真的無路可走了嗎?
  • 孫策打下江東六郡,指的是現在啥地方?和項羽不肯過的江東一樣嗎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杜牧江東子弟今猶在,肯為君王卷土來。---王安石這些詩句裡所提到的江東,是項羽發家致富的地方。那麼它和三國時期東吳孫權所佔領的江東六郡是否是一個地方呢?
  • 項羽臨死前慨嘆「天亡我」,後人不解,劉邦卻在一首詩裡道出真相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被圍垓下城四面楚歌,被迫率800壯士突圍,至東城時只剩下28騎,他自知不得脫身,不禁感嘆:「天亡我,非戰之罪也」。後人通過這句話紛紛指責項羽至死都沒有認清自己失敗的原因,就連司馬遷都說:項羽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徵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然而,後人其實都誤解了項羽,他所說的「天亡我」是另有所指,而他的老對手劉邦已在一首詩裡道出了真相。
  • 如果項羽回到江東,能不能重整旗鼓,繼續跟劉邦爭奪天下?
    要知道,項羽自刎時,才剛剛30歲,正是建功立業最好的時候,因此兩千多年來也一直有無數人在為他惋惜:為什麼不過江東,重整旗鼓,繼續逐鹿天下呢? 至於其他的謀士們,一看項羽連對「亞父」範增都這麼狠,就更不敢給項羽出謀劃策了,而沒有了謀士的項羽,更加一意孤行,最終兵敗烏江,還到死都以為是「天亡我,非戰之罪」!
  • 大開大闔,楚霸王項羽的悲劇人生!
    我們穿越到秦末亂世那個時代,旁觀項羽波瀾壯闊的一生。項羽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關於項羽的詩詞有很多,最雄壯的為以下兩首!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 四面楚歌,西楚霸王項羽的最後一戰:這場仗,是天要亡我!
    諸王並稱,楚漢分界,已經要結束了。 這一晚,是最後的時間了。 這會是他的最後一場仗,也是史書上會記載的關於他的唯一一場敗仗。 ……
  • 「楚霸王項羽」大開大闔 的悲劇人生!
    我們穿越到秦末亂世那個時代,旁觀項羽波瀾壯闊的一生。項羽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關於項羽的詩詞有很多,最雄壯的為以下兩首!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 杜牧:江東子弟多才俊;項羽:無顏見江東父老,江東,到底在哪?
    也就是說,項羽只要過了烏江,就到了江蘇境地。所以,項羽說的江東父老,指的就是江蘇的父老啊。「江東子弟多才俊」這裡的江東指的是哪裡?杜牧的這首詩就寫在烏江邊上的烏江亭上。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的這首詩據說是在諷刺貪生怕死,棄城而逃的丈夫趙明誠。詩裡說:做人就應該做一個頂天立地的豪傑。即便是死了,也不能做個貪生怕死的膽小鬼。
  • 項羽自刎前說:「天亡我,非戰之罪也」,這話真的靠譜嗎?
    項羽頭腦簡單,盟約籤訂後馬上率軍東歸。一個盟約能夠得到遵守,只有定約雙方自己心中明白。對於劉邦這樣的對手,按說項羽是吃過虧的,應該多加防範才是。可是他卻釋放了劉邦的父親和妻兒,在劉邦沒有撤退的情況下主動撤軍,而且,數十萬楚軍連相互掩護都沒有。定約的第二天,劉邦便採取了張良、陳平的建議,調集兵馬準備追擊項羽了。
  • 項羽的最後一戰,虞姬並沒有自殺,他們還有一個兒子叫項隆
    英雄自有英雄的本色,項羽沒有絲毫的驚懼,他對剩下的那二十八個騎兵說:"我帶兵起義已經八年,親自打了七十多仗,我所抵擋的敵人都被打垮,我所攻擊的敵人也無不降服,從來沒有失敗過,所以我能夠稱霸而所有天下。今天我被漢軍困於此地,這是上天要滅亡我,並不是我作戰上的錯誤。"
  • 項羽叔侄為何帶八千子弟過江東?召平害怕章邯,借陳勝之名騙項梁
    項羽一句「無顏面對江東父老」,為八千子弟兵的犧牲劃上了句號。當大家的目光都在項羽身上的時候,我想問一句,當初的項羽叔侄為何帶著八千子弟過江東?先不要急著下結論,也許你認為的並不完整。那麼項羽叔侄最初是如何收攏八千子弟兵呢?又為何會有八千子弟過江東這個轉折呢?一、項梁、項羽與秦朝的恩怨其實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天下並沒有徹底穩定,很多六國後裔都有重新復國的想法。
  • 西楚霸王:項羽的故事
    於是項梁又教項羽兵法,但是項羽只是粗知大意,不肯鑽研苦學。項梁帶著項羽去吳中,路上遇到秦始皇遊覽浙江,周邊的人都對這位出行隆重華麗的皇帝低頭避讓,項羽卻指著秦始皇說道:「這個人可以取而代之。」項梁趕忙捂著項羽的嘴,不讓他講話,說:被聽到了要株連九族。但心中覺得這個少年語出不凡,日後必將有很高的志向。
  • 項羽為什麼不過江東?
    對於楚霸王項羽烏江自刎,杜牧是這樣評價的:「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這首詩充滿了對項羽的惋惜之情,同時也指出了他性格之中的弱點,之所以項羽兵敗之後不過江東,真香君認為主要是因為性格方面的原因。
  • 項羽:天要亡我我不得不死,劉邦:沒人能殺死你,除了你自己
    從很小的時候,項羽就顯現出與常人不同的軍事天賦和對權欲的野心。在秦始皇到會稽遊玩的時候,項羽見到他的船隊,就大聲的和項梁說:「秦始皇不是不能夠被替代的,以後我也要做這樣的人」使得項梁對他另眼相看。成年後的項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並且熟讀兵法,是不可多見的帥才。適逢天下大亂,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高舉反抗暴秦的大旗。
  • 項羽為何要烏江自刎?因為他知道渡江也是死
    項羽,歷來被人們視為悲劇英雄的代表,尤其是最後兵敗烏江自刎時,更是將故事推向了高潮。李清照曾作過一首詩,「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說的就是項羽至死也不肯過江東的英雄氣概,這也正是大多數人,對項羽不肯過江東的態度。另外杜牧也做過一首《題烏江亭》,其中耳熟能詳的一句是「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他是認為,項羽應該渡江,以圖東山再起。總而言之一句話,大家都認為項羽其實是有條件渡江的,只是受不了心裡那個落差。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 朱曉軍作品 | 至今思項羽
    英雄項羽,其短暫的一生可圈可點,可贊可嘆!儘管他離我們是那麼得遙遠,可是歷史大轉盤上的悲歌,仍然在震撼著我們的心,讓我們去感悟,去思索,去奮發,去仰天長嘆……為了追尋這位悲劇英雄的故事,我先後去過和他相關的三個地方,宿遷項羽故裡,固鎮縣濠城垓下之戰遺址,和縣烏江邊霸王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