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天要亡我我不得不死,劉邦:沒人能殺死你,除了你自己

2021-01-14 胖子的小黑屋

項羽,大名鼎鼎的西楚霸王。與三國的呂布,唐朝的李元霸等人一樣,都是以武力值冠絕一個時代的英雄人物。可惜最後卻兵敗垓下烏江自刎,只給後世留下一個短暫而又耀眼的傳奇人生,任由後世評判。

與劉邦的出身低賤不同,項羽是正兒八經的名門之後,根正苗紅。從很小的時候,項羽就顯現出與常人不同的軍事天賦和對權欲的野心。在秦始皇到會稽遊玩的時候,項羽見到他的船隊,就大聲的和項梁說:「秦始皇不是不能夠被替代的,以後我也要做這樣的人」使得項梁對他另眼相看。

成年後的項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並且熟讀兵法,是不可多見的帥才。適逢天下大亂,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高舉反抗暴秦的大旗。自小心中懷有大志的項羽也乘勢而起,聚集了自己的部隊,並且攻必克,克比取,積累了很高的威望。後來在巨鹿一戰成名,領兩萬楚兵破釜沉舟,殺得章邯大軍四十多萬人潰不成軍,屁滾尿流。此時項羽的威望達到了巔峰。

常年徵戰勝利使得項羽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性格。而這恰恰也是他日後兵敗烏江自刎而亡的主要原因。秦國被滅亡後,與項羽能有一爭之力的最主要的勢力就是劉邦。然而或許是項羽的光芒太過耀眼,連老天都認為他是未來帝君的最好繼承人。給了他很多能夠輕而易舉統一天下的機會,然而項羽不知道是太過於自信還是造化弄人,每次他都能夠義無反顧的讓這些機會在自己手中溜走,然後在錯誤的道路上一頭撞上南牆。

秦朝剛剛被滅亡時,劉邦最先進入鹹陽打算稱王,但不慎被手下曹無傷洩密,項羽知道這個消息後自然大怒,帶兵駐紮在鴻門,聲稱如果劉邦不來赴宴就立馬帶兵平了劉邦。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鴻門宴。但結果大家都知道,項羽因為婦人之仁被劉邦逃脫,使得範增仰天長嘆:「豎子不與為謀」。這個殺機四溢的飯局也成為了劉邦壓制自己的流氓秉性,勵精圖治的原動力。此後,劉邦的勢力飛速發展,雖還不至於能與項羽比肩,但卻也具備了爭奪天下的資格。

有時候我都懷疑項羽是不是老天爺的親兒子。雖說是失去了殺掉劉邦的機會,但老天爺又把韓信推到了他的面前。韓信我們都知道,能忍常人所不能忍,但有敢做常人所不敢做。在楚漢相爭時期的表現堪稱是一代軍神。韓信仰慕項羽的威名主動來投,對項羽的軍事實力的提升可僅僅是簡簡單單的1+1等於2,而是會使其以幾何倍數增長。但項羽不知是發了什麼昏,對如此人物不屑一顧,僅僅是給韓信安排了一個帳前侍衛的職位,韓信不堪受辱轉投劉邦,為劉邦能夠戰勝項羽奪得天下,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後來,項羽戰敗,在烏江自刎前夕,仰天長嘆:「天要亡我!」但我們都知道,把項羽推進深淵的,正是他自己。

相關焦點

  • 項羽臨死前慨嘆「天亡我」,後人不解,劉邦卻在一首詩裡道出真相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被圍垓下城四面楚歌,被迫率800壯士突圍,至東城時只剩下28騎,他自知不得脫身,不禁感嘆:「天亡我,非戰之罪也」。後人通過這句話紛紛指責項羽至死都沒有認清自己失敗的原因,就連司馬遷都說:項羽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徵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然而,後人其實都誤解了項羽,他所說的「天亡我」是另有所指,而他的老對手劉邦已在一首詩裡道出了真相。
  • 項羽要烹殺劉邦父親,劉邦:我們是兄弟,煮你爹的時候分我一杯羹
    有點意義的是,讀史記我看出了劉邦的政治素養,不管遇到多大問題,即使自己快死了或者突然中箭了,臨危不懼還能考慮大局,踢孩子也好分一杯羹也好,在這種環境下說出這句話不管是政治素養,還是大局觀,還是對人性的深知或者說對項羽太了解了,吃定他了!難道不是大智慧?結果不能不是最好的證明?即使劉邦想表達「連爸爸我都不要了,你項羽抓不住我把柄」,他會公開說「分我一杯羹」嗎?
  • 不肯過江東的項羽:不是我無能,是上天要亡我!
    項羽聽說龍且被韓信斬殺以後,非常震恐,趕緊歸還了太公和呂雉,與劉邦相約,以鴻溝為界,平分天下。可誰能想到,劉邦竟是那樣的人,迎回家眷,就翻臉不認帳。公元前202年,漢軍包圍壽春,誘降了項羽的大司馬周殷,項羽節節敗退,被圍困在垓下。
  • 劉邦何以打敗了項羽?
    他人生最後的謝幕,堪稱英雄史詩的輝煌高潮:看重名節而放棄渡江逃跑,身陷重圍仍堅持血戰到底,拿劍殺死漢軍數百人,自身也受了十幾處傷,但他仍然沒有力戰而死,他在殘酷的搏殺中,認出了敵軍一個熟人,於是,他喊道:聽說你們賞千金、封萬戶來買我的頭顱,我成全你吧!「乃自刎而死」,年僅30歲。漢軍湧上來搶奪他的遺骸,居然互相殘殺又死了幾十人。
  • 如果陳勝不被車夫殺死,項羽、劉邦還能崛起嗎?劉邦還能稱帝嗎?
    秦末率先挑起反秦大旗的人是陳勝,就是那個選擇在陳縣稱王、後來被劉邦追封為陳隱王的陳勝,陳勝稱王六個月,就被自己車夫殺死了。如果陳勝沒有被自己的車夫殺死,項羽、劉邦還能崛起嗎?劉邦還能稱帝嗎?首先,縱使陳勝不被車夫殺死,也已是強弩之末了。
  • 項羽自刎前說:「天亡我,非戰之罪也」,這話真的靠譜嗎?
    鴻溝之盟是劉邦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提出來的,起初遭到了項羽軍事範增的反對,不過在陳平用計除掉範增後,項羽最終還是接受了這個盟約,並爽快地籤字蓋章,返回西楚了。古代戰爭盟約一般都能維持一段和平時期,或幾年或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鴻溝之盟的壽命卻極為短暫,劉邦頭一天籤下大名,第二天便反悔了,前後還不到48個小時。這種流氓行為,想必只有流氓出身的劉邦能做得出來。
  • 四面楚歌,西楚霸王項羽的最後一戰:這場仗,是天要亡我!
    這位所向睥睨的霸王,在逃至東城的那一刻,開始了自己的決死之戰。 執著於自己最後的倔強的霸王仍是所向無敵,至於無人可當之境地,但仍是絕境。 「這場仗,是天要亡我,並非我的問題。」 說完,還向著部下證明了自己的說法。
  • 項羽失敗原因分析!是天亡我,還是戰之罪?用事實說話不做馬後炮
    《史記》記載,項羽在自殺前,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也,非戰之罪。」翻譯一下就是:今天我困死在這裡,是老天要滅亡我,並不是我不會用兵打仗!客觀來說,項羽這番言論著實有些推脫責任的嫌疑,所以千百年來,很多人都因此嘲笑項羽到死都看清楚自己的錯誤;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項羽的失敗,也的確有一些「天之亡我」的味道!
  • 沒有韓信,劉邦能打敗項羽嗎?
    影視劇《楚漢傳奇》中劉邦與項羽形象圖現代人都認為韓信是決定楚漢之爭戰局的關鍵人物,韓信幫誰誰就贏。那麼沒有韓信,劉邦能打敗項羽嗎?劉邦進關後實行了一系列寬政愛民的措施,博得了秦地百姓的熱烈擁護。有了這個基礎,項羽這位未入關先坑殺秦二十萬降卒的人就不能在鴻門宴上再名正言順地殺害劉邦,項羽也無法再在關中立足。後來劉邦與項羽相持於滎陽,劉邦的軍隊多次被打垮,而蕭何能源源不斷地「興關中卒,輒補缺」,也正是劉邦的政策在關中生了根,使關中成了他可以依靠的根據地。二是能選賢任能,駕馭人才。
  • 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劉邦項羽
    項梁要算,殷通來找我,叫我幫他帶兵,我要接受還是不接受。項梁當下知道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機會,但這個機會不是我來幫助你,而是我可以藉由這個機會,把你手上的資源跟你的人馬搶奪過來,我可以自己起兵。那他憑藉的是什麼?憑藉的是他有一個能夠當場殺了殷通,而且還能夠鎮壓局面的這個武勇的侄子,項羽。叔侄兩個人配對,配成了一個既有謀又有勇的一個特別的團隊,因而能夠快速地崛起。
  • 楚霸王項羽為何輸給一介流氓劉邦,最後窮途末路烏江自刎死無全屍
    比如說鴻門宴上,項羽明明可以殺掉劉邦,他去把對手給放跑了。而項羽自己,則把失敗這口鍋丟給老天爺來背。按《史記》裡的說法,項羽自殺前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是「天亡我非戰之罪也」。項羽認為這一切都是天命,不是他不能打,不是他不勇猛,是上天不幫助他。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毛主席讀《二十四史》,看到楚漢之爭這段的時候,留下了這樣的批註。
  • 韓信是怎麼死的?一向欣賞信任韓信的劉邦,為什麼非要殺死他?
    當年楚漢決戰垓下之巔的時候,項羽還特意派了個人叫武涉來找韓信,跟他說:現在天下這個樣,你快別跟著劉邦幹了,你,我,劉邦,咱三個把天下分分得了,都當皇帝多自在啊。韓信搖了搖頭,沒同意這個事,後來韓信的謀士也跟韓信說:項羽說的對啊,把天下分分,你當老闆多好啊,不用給別人打工了。
  • 楚漢之爭,劉邦和項羽的你儂我儂
    陳勝、吳廣掀起農民起義,各地紛紛響應,或投奔或建立自己的隊伍,轟轟烈烈的對抗秦王朝。這其中,猶以項羽、劉邦的隊伍出眾。當時,劉邦先項羽一步,殺到了鹹陽。按照之前約定,誰先到鹹陽誰稱王。項羽一看:你個屌絲,憑啥比我這個高富帥先到,不行,得弄死你。於是,雖然後到,項羽還是氣勢洶洶的找劉邦理論。劉邦是啥貨色?
  • 當老闆學劉邦,混江湖學項羽;劉邦如何用一個「好」字定天下
    即便垓下大敗,身邊只剩 28 騎,他依然覺得自己是最牛的,如今落到這步田地,是天亡我也,並非我項羽不能打仗。他連像劉邦那樣讓大家知無不言的復盤都不願意做。項羽恰恰相反,覺得自己最能,誰都不如自己,你們都得聽我的,不聽就把你烹了。所以,原本跟著項羽的韓信、陳平等,都跑去劉邦那裡了。
  • 如果項羽回到江東,能不能重整旗鼓,繼續跟劉邦爭奪天下?
    要知道,項羽自刎時,才剛剛30歲,正是建功立業最好的時候,因此兩千多年來也一直有無數人在為他惋惜:為什麼不過江東,重整旗鼓,繼續逐鹿天下呢? 至於其他的謀士們,一看項羽連對「亞父」範增都這麼狠,就更不敢給項羽出謀劃策了,而沒有了謀士的項羽,更加一意孤行,最終兵敗烏江,還到死都以為是「天亡我,非戰之罪」!
  • 用人我天下第一-劉邦
    呂公這個人,喜歡給人相面,看見劉邦的相貌,就非常敬重他。劉邦乾脆就坐到上座去,一點兒也不謙讓。酒喝盡興了,呂公於是向劉邦遞眼色,讓他一定留下來。 散席後,呂公說:「我從年輕的時候就喜歡相面,相面多了,沒有誰能比得上你的面相,希望你好自珍愛。我有一女願意許給你做妻妾。」
  • 秦王子嬰怎麼死的?為何死於項羽手中
    子嬰就是秦三世,秦朝最後一位統治者,在位四十六天,就投降於劉邦,秦朝滅亡。那麼,子嬰怎麼死的呢?這個問題一直是很多人所好奇的問題,接下來為你揭秘子嬰怎麼死的。子嬰殺死趙高之後,劉邦的大軍就兵臨鹹陽了。子嬰見大勢已去,就帶著一家人,身著白服素服,還帶上了皇帝的玉璽、兵符這些東西,出城迎接劉邦,投降於劉邦。雖然當時樊噲執意要求把子嬰給殺了,但是劉邦一時仁慈,就沒要了他的性命。
  • 劉邦被項羽射了一箭,因沒有死,象棋從此多了一個不成文規定
    在佔領彭城後,劉邦得意忘形,整日與諸侯們在此地飲酒作樂。在他看來,項羽已經被齊國拖住,一時半會兒回不來。等項羽帶著人馬殺回來,他與諸侯聯軍以逸待勞,同樣能打得項羽丟盔棄甲。劉邦但令劉邦沒有想到的是,僅僅數天時間,項羽便帶著3萬輕騎兵從齊國緊急回援。由於諸侯聯軍沒有防備,一戰便損失數十萬人。其中被殺者十萬,溺水淹死者十萬。
  • 你一定看過《十面埋伏》,那你知道項羽和劉邦之間的故事嗎?
    對項羽來說,秦國對他不僅有著滅國之仇,更重要的是秦國殺死了他最親的兩個親人,祖父項燕和叔父項梁,所以滅秦成了項羽眼下最重要的事。當他得知楚軍主帥宋義率領五萬大軍在離巨鹿不遠的安陽停留了46天並且還想殺他的時候,項羽怒了,以滯留大軍多日不發,出賣楚國利益的名義殺掉了宋義,迫使楚王封他為上將軍。
  • 劉邦:大哥,我想跟你混!王陵:嘁,你誰啊?
    王陵,沛縣人也,劉邦仇敵雍齒的鐵哥們。劉邦起義之前,王陵曾是沛縣一豪,劉邦待他就像待自家的兄長一樣恭敬。儘管如此,王陵對劉邦卻心存芥蒂,所以劉邦起義後他誰都不投靠,自己拉了一班人馬獨幹。王母這種行動,對於買賣雙方來說,正等於無情的阻礙的破壞,這是項羽最不願意看到的!項羽抓狂了。真是個不識抬舉的老東西,前世與你無仇,今世還伺候你一回,竟然還被她反算一個惡卦!老東西,你咒我死,老子也讓你死不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