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平凡少年
公元前232年,項羽出生在今天的江蘇省宿遷市。項羽的父親是楚國的將軍項燕,可惜一次戰爭中被秦國的大將王翦殺害了,項羽小時候只得跟著他的叔父項梁一起生活。
項羽小時候不喜歡學習,他的叔父項梁教導他:羽兒啊,你要努力學習,日後才能興旺楚國。
項羽反駁道:學習只需要會寫名字就夠了,要學就學能領軍打仗的兵法,立足於萬人之上。
於是項梁又教項羽兵法,但是項羽只是粗知大意,不肯鑽研苦學。
項梁帶著項羽去吳中,路上遇到秦始皇遊覽浙江,周邊的人都對這位出行隆重華麗的皇帝低頭避讓,項羽卻指著秦始皇說道:「這個人可以取而代之。」
項梁趕忙捂著項羽的嘴,不讓他講話,說:被聽到了要株連九族。但心中覺得這個少年語出不凡,日後必將有很高的志向。
②起兵反秦
項羽漸漸成長,身高近兩米,勇力過人,能夠舉起千斤重的鼎,吳中地區的年輕人對他甚是敬佩。
秦始皇死後,他的兒子胡亥繼承皇位。公元前209年七月,陳涉、吳廣在今天的安徽省宿州市發動農民起義。這年九月,秦國大部分地區都在反抗秦的統治,有人向項梁進言道:天下大亂,這是反抗秦國復興楚國的機會,可以趁機起勢,請帶領我們推翻秦王朝的暴政。
於是項梁帶領項羽起兵,斬殺郡守,號召受苛政所壓迫的民眾,鼓動起義,在當時的郡縣形成自己的起義勢力,名聲大振。
項梁集結了會稽郡下屬各縣的義兵,共得精兵八千人,帶領他們渡過長江,計劃聯合東陽縣的令史陳嬰,一起向西進兵,攻打鹹陽。
陳嬰的母親聽說自己的兒子被推薦為起義軍的首領,私下對陳嬰勸告說:「兒啊,自從我做了你們陳家的媳婦,還沒聽說過你們陳家祖上有顯貴之人,如今你突然有了這麼大的名聲,恐怕是不祥之兆。依我看,不如歸屬在某位將軍的麾下,起義成功可以封侯,起義失敗也容易逃脫,這樣你就不是官府聚焦追捕的頭號人物了。」
陳嬰聽了母親的話,對自己的部將們說:「項梁是楚國的名門望族,項氏世世代代為楚國的將軍,如今這等起義大事,要跟從一位有謀略有威望的人,我們應該一起加入他們的隊伍,聯合抗秦。」
眾人聽了陳嬰的分析,就盡皆投奔項梁。項梁帥軍渡過淮河,英布與蒲將軍也率領部隊投奔項梁,這時候,項梁的軍隊已經擴展到六七萬人,駐紮在下邳。
秦王朝面對各路起義,制定了鎮壓策略,命景駒為楚王;鎮壓的秦軍在彭城以東安營下寨,打算以此阻擋項梁西進的路線。
項梁召集將士,憤慨的說道:「我們是楚國人,卻由秦國的人來任命我們的君王,這怎麼可以呢?!」
兩軍對壘,廝殺了整整一天,項梁的軍隊大敗秦軍,秦軍統帥秦嘉戰死,景駒逃亡至梁地。
為慶祝勝利,項梁在薛縣召集各路將領聚會,這時劉邦也開始起兵反秦,應召參與了這場集會。
居鄛有一位老者,年齡有七十歲了,平生喜歡琢磨用兵的計策,這老者便是範增。他前去遊說項梁道:「前兩個月陳勝、吳廣起義,但是兵敗了,而如今您帶領義兵開始反秦,聲勢更加浩大,參與的民眾更廣泛,這是因為您的先輩是楚國的將軍,百姓願意跟著楚國的代表一起戰鬥。如果你們想要取得更大的勝利,就要去尋找楚國君王的後代,立他為王才可以有更大的號召力。」
項梁聽從了範增的建議,於是派人去尋找楚懷王的子孫。秦滅楚國以後,楚國的王室成員慌亂逃散,在田間找到了楚懷王的嫡孫熊心,當時他正在給別人牧羊。為了順應楚國民眾的願望,仍奉稱他為楚懷王。
項梁自吳中起兵徵戰,多次擊敗秦軍,認定此次起義必將成功,為加快戰爭的勝利,他分撥項羽去攻取城邑,自己率兵攻打定陶。定陶守將章邯堅守城池,項梁久攻不下。夜間,秦國的援軍趕到,城裡城外的士兵一起出擊,圍攻項梁,楚軍白天進攻,夜晚疏於防備,項梁不幸戰死。
得知項梁戰死,劉邦與項羽商量道:「如今我們失去一位大將,軍隊的士氣衰落,不如先向東後撤,擇日再謀出擊。」
③破釜沉舟
楚將宋義,佔據首要官職卻飲酒作樂,項羽屢次進諫而不被採納,一連多日陰雨,楚軍士兵消沉懈怠。項羽斬殺宋義,請軍進攻,命英布、蒲江軍率領二萬軍馬渡過漳河,支援巨鹿。戰爭雖偶有勝利,但沒有取得絕對的優勢,陳餘又來請求增援。於是項羽率領全軍出擊,部隊渡過漳河以後,所有過岸的船隻全部砸沉,攜帶的鍋碗盡數投河,每位士兵只準攜帶三天的乾糧,以此斷絕迴路,只能勝利。
楚軍士兵人人奮勇殺敵,迅速包圍了王離,與秦軍多次對戰,大敗秦軍,斬殺蘇角,俘虜王離,涉間不投降,自焚殉國。楚軍成為各路諸侯的首領,前來援救巨鹿的各路人馬在軍營觀看,無人敢參與這場兇狠的戰鬥,楚軍士兵無不以一當十,戰鼓喊殺的聲音震耳欲聾。等到項羽擊敗秦軍,召見諸侯將領,各諸侯人人心中惴慄不安,只敢跪著爬著向前走,無一人敢抬頭仰視。自此以後,項羽成為反秦起義中最強大的將領,各路諸侯盡皆在他的掌控之下,人人敬服,尊稱為「西楚霸王」。
④四面楚歌
鴻門宴之後,項羽不聽範增的計謀,失策放走了劉邦,後又失去韓信,兵力不比往昔。楚軍連年徵戰,士卒多有對家鄉的思念,深夜聽聞劉邦的軍中唱起了楚國的歌謠,楚士兵哀傷嘆息,毫無戰心。
項羽夜晚巡查,眼看士氣衰落,心中更加悲痛,一人獨自在軍帳中沉吟道: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項羽有一匹駿馬,名為烏騅;身邊常陪伴的一位侍妾叫虞姬。項羽連續多次的吟誦,不覺掉下眼淚,虞姬也悲傷的哭倒在旁邊。
天空昏昏暗暗,劉邦的陣營中靜悄悄的飄著「漢」字大旗,項羽騎上馬,率領八百名騎士趁夜突圍。等到漢軍發覺之際,楚軍已經逃出了包圍圈。
⑤烏江自刎
項羽的軍隊來到烏江,身邊能騎馬打仗的只剩下二十八人,而遠處煙塵滾滾,追趕而來的漢軍至少有幾千人。項羽自忖這次沒有再逃脫的機會了,於是向士兵們說道:「我自起兵以來,至今已有八年之久。親身參與的戰役有七十多次,凡是我要進攻的地方,沒有不被擊敗的。然而今天困在這裡,這是上天想要我滅亡吧。今日做最後的決戰,我必將為各位展現自己的勇力,為你們突圍、斬殺漢軍大將、砍到漢軍大旗,讓各位知道,我項羽是亡於天命,而非敗於眼前的這些漢軍。」
項羽把士兵分為四隊,親自率領一支隊伍為先鋒,衝入漢軍,勇猛的氣力無人可以抵擋。身邊的士兵盡皆拜服,感動的向項羽說道:「果真如大王所言。」
於是有人勸誡道:「請大王快速渡江過岸,我們為你守護,大王可回江東重整旗鼓,以圖東山再起。」
項羽說道:「不必了,我初過江時,帶領著江東八千英勇好漢,今天怎能一人獨自回去呢?」
「你們可以把我殺了獻給漢王,他們想要的只是我死,不會殘害你們,」說完拔劍自刎,血液流向了那靜靜的烏江河水。
⑥英雄豪傑
宋代著名的女才人李清照,寫下了一首讚揚項羽的詩篇——《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