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的電影《 霸王別姬》無疑是上個世紀最優秀的中國電影之一,從歷史變成傳說,從傳說演繹成戲劇,最後進入電影「 霸王別姬」是一個幾經傳誦,家喻戶曉的故事,故事的主角,一個是打定主意要為情自盡的美麗女人虞姬,另一個是深陷重圍四面楚歌的西楚霸王項羽。然而,歷史上真時的霸王別姬究竟是怎麼回事,虞姬是否確有其人,項羽究竟是愛江山還是愛美人呢?
坑秦軍,煮賈生,幾度屠城,項羽留下了暴虐的惡名。卻在27歲,就成為分封天下的西楚霸王,巨鹿之戰,破釜沉舟,項羽的膽識與謀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卻在鴻門宴上,優柔寡斷放走了對手,他打了一輩子的勝仗,卻因為唯一一次的敗仗,命喪黃泉,他雖然失去了天下,卻成為傳頌千古的蓋世英雄,在成王敗寇的定見俗規中,為什麼項羽是個例外,這位歷史上最著名的戰神卻只活了31年,是什麼讓兩千年後的人們,依然為之傾倒,西楚霸王究竟是怎樣的人?
公元前99年,一位宮廷吏官被漢武帝召去,徵詢他對降將的看法,結果,這個史官一番誠實的意見,令龍顏不悅,他被打入大牢,並處以殘酷的宮刑,遭此奇恥大辱的史官忍辱負重,最終完成了對過往歷史的整理與著述,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這個史官就是司馬遷,他的這部歷史著作,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史記》中的著名篇章《項羽本紀》也成為我們走進這位兩千年前蓋世英雄最原始的資料。
中國江蘇宿遷,當前流經宿遷有一條叫「相水」的河流,宿遷在相水下遊,因而古稱「下相」。兩千三百年前,下相屬於楚國的疆域,公元前232年,項羽就出生於這裡,據司馬遷記載,項氏家族是楚國的武將世家,項羽的祖父就是戰國末年楚軍的高級將領項燕,項羽十歲時項燕率軍抵抗秦國入侵,不幸戰敗殉國,楚國隨即滅亡,為躲避戰亂,項羽隨叔父項梁離開家鄉,來到了會稽,也就是今天的太湖流域一帶,背負著國讎家恨的項羽,從小就顯示出與常人迥異的特點,他個子比同齡人要高,才華出眾,力氣也特別大。司馬遷在《史記》中形容他力能扛鼎,對於兩千多年前一個男人來說,孔武有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叔叔項梁的影響和督促下,項羽學過武術,尤其喜歡短兵器格鬥,還一度熱衷了解兵法。他是一個天才,就是一個軍事天才,而且從小就高傲自負,他認為他要學萬人敵,也就是說如何在戰場上,衝鋒陷陣,沙場點兵,指揮作戰的這個能力,從後來的項羽的戰爭經歷來看呢,他在戰場的指揮、戰場的控制、戰場的決策,甚至親自帶領將士,在戰場上衝鋒陷陣,這方面的表現都是十分傑出的。
在中原漢民族眼裡,這些南方人的性格和他們是截然不同的。《楚辭》中描述楚人感情豐富,豁達奔放,男女相愛的方式,也比北方歡快熱烈,淋漓酣暢,楚人打仗的習慣和中原人不同,他們身上還保留著蠻性,打起仗來猶如過山爆發,兇悍無比,但戰術缺乏計劃性,一旦形勢陷入艱難境地,就容易士氣低落,人心渙散,楚國的一位國王因為多次中了秦國設下的奸計,而成為其手中的玩偶,最終被秦人扣押,死在秦都鹹陽。為此楚國人怒火中燒,發誓要找秦國復仇。「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句話在當時曾廣為流傳。歷史一語成讖,最終亡秦的正是三位楚人。陳勝,項羽和劉邦。公元前221年,秦國一統中原,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39歲的嬴政,成為君臨天下的始皇帝。當天下百姓慶幸終於可以過上太平日子的時候,嬴政卻仍在持續調動部隊,北伐匈奴,南平百越。興土木,築長城,徭役無度,甚而北遊南巡。當秦始皇由會稽山時,項梁帶了項羽去看熱鬧,項羽脫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他不知道和他同時代的劉邦路過鹹陽,看到秦始皇的排場時,也曾喟然嘆息「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從劉邦和項羽他們第一次見始皇帝,但不同的一種言語表達,可以看出兩人不同的氣度,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追求,劉邦對帝王權勢的一種豔羨、渴望的一種心態,項羽對帝王權威的一種蔑視,也流露出了他對秦國充滿國讎家恨的一種情緒,酷使民力的秦帝國很快從全盛走向危機四伏的衰亡。
公元前209年,就在秦始皇東巡途中楚國遺民陳勝和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起事,公然抗秦,隨後各地百姓紛紛殺掉當地執政官,自立諸侯王,楚、趙、魏、齊等被滅亡的國家相繼復國,在叛亂四起的叛亂中,項梁、項羽叔侄倆在吳中,也就是今天的蘇州起兵造反,而親手殺掉當地執政官殷通的正是項羽。這年他只有24歲,秦國迅速從輝煌的英雄時代滑向飄搖的動蕩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