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軍基層技術尖子乘上院士專家團隊「科研快車」

2020-12-2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火箭軍基層技術尖子乘上院士專家團隊「科研快車」

來源:解放軍報作者:李永飛 薛利軍責任編輯:劉上靖2020-10-08 06:19

火箭軍聚焦戰鬥力建設需求創新科研攻關機制

基層技術尖子乘上院士專家團隊「科研快車」

解放軍報訊 特約記者李永飛、通訊員薛利軍報導:演兵場上,火箭軍「常規飛彈第一旅」高級工程師陳冰又「牛」了一把——前不久的一場演練中,該旅飛彈「發射」遇到技術難題,他當場連線中國工程院院士肖龍旭,藉助專家團隊的「遠程會診」,很快解決問題。「如果沒有院士專家團隊的支持,單靠旅裡的技術力量,就算我們攻關幾天都未必能解決!」陳冰感慨地說,作為部隊技術骨幹,自己通過層層選拔,成為火箭軍研究院研究員肖龍旭領銜的科研創新團隊的一員。

乘上院士專家團隊「科研快車」的,不止陳冰一個基層技術骨幹。今年以來,46名來自火箭軍一線作戰部隊的技術尖子人才,「嵌入」院士專家科研創新團隊。某旅技術室副主任黃金峰,是一名精通多型武器裝備的「博士高工」。這次,他同時入選火箭軍兩個科技創新團隊並成為骨幹成員。這位「山溝溝」裡的科技人才,與火箭軍工程大學胡昌華教授、中國科協「求是獎」獲得者楊必武等多名專家合力創新攻關,助推大國長劍鳴嘯九天。

基層部隊「土生土長」的技術骨幹,有著多年經驗積累和任務錘鍊,是破解戰鬥力瓶頸難題的一線技術力量。但受限於理論基礎、知識結構、科研平臺、技術資源等諸多因素,他們創新能力拓展有限,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基層部隊戰鬥力提高,難以滿足戰鬥力建設需求。針對這一問題,火箭軍創新科研攻關和人才培養機制,多個業務部門研究出臺相關措施,從研究院、院校和作戰部隊遴選一批科技創新人才,進入由院士和軍隊科技領軍人才等領銜的科技創新團隊,並從項目經費保障、晉職調級待遇、編制運行模式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打通了基層部隊與專家科研團隊合力攻關的路徑。

「現在,我們遇到問題可以隨時請教專家。」陳冰說,許多困擾部隊的技術難題,有了創新團隊的支持迎刃而解。加入肖龍旭院士領銜的某重大項目創新團隊後,陳冰與專家們合力進行關鍵技術攻關,進一步提高了部隊實戰能力。「嵌入」科研創新團隊,黃金峰與來自科研院所的專家和兄弟單位的技術尖子,共同分享最前沿研究成果,推動部隊戰鬥力建設大幅提升。

把作戰部隊技術尖子吸納進院士專家創新團隊,受益的不僅僅是基層一線技術人才。火箭軍指揮學院教授張金成領銜的科研創新團隊,正聚力攻克某實戰化科研課題。加入該團隊的某團高級工程師王亞明,及時帶來一個「見面禮」——一組來自基層一線的戰場建設最新數據。「這正是目前我們科研急需的驗證數據。」飛彈專家張金成說,「基層技術骨幹豐富的一線經驗、長期積累的作戰數據,與科研機構的創新能力和技術資源實現了優勢互補。」

 

相關焦點

  • 【助力創新】杭州億美實業有限公司:聯合院士團隊,加碼智能製造
    專家指導智能加碼自2018年4月成立院士工作站以來,莊院士團隊多次走進杭州億美實業有限公司工廠,不僅分享了技術經驗,還提供了專業指導。另外,雙方在數據共享、經驗互通的基礎上,建立了院士專家-億美研發-設備供應商-億美客戶四方研發團隊項目微信群,方便隨時溝通進程,交流信息。更是在院士團隊的幫助下,聯合上海理工大學圖書館資料庫提供相關自動化機器人、工業視覺、傳感器信息資料的查詢,最終聯合開發自動化檢測包裝線專用數據可視化看板,用於製程改進。
  • 2021年火箭軍工程大學博士學歷文職人員預選公告
    七、發展平臺科研力量:學校擁有一支以院士為代表、專家教授為支撐、優秀中青年教員為主體的師資隊伍。96.4%以上的教員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現有教授、副教授351名,博士生導師66名,碩士生導師235名,火箭軍飛彈專家30名。
  • 中科院地理所與北京聯合大學共建院士科研工作站—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所長、中科院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周成虎院士及其科研團隊,作為首批專家團隊入駐北京聯合大學,雙方共建的院士科研工作站工作全面啟動。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北京市教委、北京聯合大學等單位領導、師生代表共計200多人出席啟動儀式。
  • 王子才院士:「祖國和人民的需要就是我們的科研目標」
    「祖國和人民的需要就是我們的科研目標」  ——訪哈爾濱工業大學自動控制、系統仿真專家王子才院士  王子才院士近照。從畢業留校任教到進行科研攻關,數十年來,王子才院士在系統仿真、現代控制理論及其應用等領域成果斐然。在控制理論研究領域,研究開創了一系列新的方向。由他一手創建的哈爾濱工業大學仿真技術研究中心為我國的國防事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2001年,憑藉在飛行仿真轉臺、複雜大系統仿真技術、現代控制理論與應用三方面的突出貢獻,王子才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 公司院士專家工作站首次參加考核即獲評「優秀」
    11月10日,浙江省科協發文 「關於公布2019年度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績效評價結果的通知」——公司院士專家工作站獲得考核「優秀」。這也是公司省級院士工作站自2017年獲批以來首次參加考核曬出的成績單。據悉,在本次222家院士工作站績效考核中,僅有10家院士工作站獲得考核優秀。
  • 王迎軍院士:搞科研要把「冷板凳」坐熱方晴
    廣東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獲得者王迎軍院士:搞科研要把「冷板凳」坐熱方晴  王迎軍院士長期專心治學治校,在為數不多的採訪中,她總是把焦點放在與自己結緣超過40年的華南理工大學,或是深耕35年的生物材料領域。我們可以從上面這些話語間,來了解這位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獲得者。  獲獎後,王迎軍院士接受了廣州日報的專訪。她說,自己很榮幸在廣州這樣一片熱土上放開手腳做有意義的事情。
  • 李蘭娟院士攜手專家團隊進駐鄭州市三院
    李蘭娟院士攜手專家團隊進駐鄭州市三院 2020-10-11 19: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日照海洋地質院士工作站院士聘任儀式暨學術報告會舉行
    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院士李乃勝,中國海洋大學、泰山學者李廣雪教授以及院士專家團隊成員,日照市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鄭德慶,局黨委常委、副局長趙廣金,日照市政府副秘書長錢建德,日照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書記、局長李仲強出席聘任儀式。鄭德慶、趙廣金分别致辭,向李乃勝院士及專家團隊,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等各位專家學者表示熱烈歡迎和誠摯感謝。
  • 科研團隊首次用熱成像技術空中拍攝到大興安嶺林區野生動物
    新華社呼和浩特1月17日電(記者趙澤輝)近日,東北林業大學科研團隊首次使用無人機遠紅外熱成像系統在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採集到野生動物種群活動畫面。東北林業大學博士翟鵬輝16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首次使用遠紅外熱成像技術拍到的是數十隻鹿科動物。
  • 偉志股份舉行院士團隊研討交流
    晉江新聞網9月21日訊  近日,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與偉志股份公司院士團隊舉行了研討交流會。  研討交流會上,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許厚澤院士團隊成員帶來了《InSAR和LiDAR數據處理——關鍵技術及示範應用》《北鬥精密定位技術與應用》《精密重力測量技術研發》《無人機攝影測量與遙感應用》等多個科研技術成果。
  • 鍾院士衝鴨!快走領獎、快樂奔跑、快速科研!
    這是2016年由鍾南山院士與白雲山和黃中藥合作出品的公益微電影《白雲山板藍根·快樂奔跑》中的一幕。該公益微電影講述了鍾南山院士健康的一天,從快樂奔跑開始。他的健康快樂精神還感染了奔跑沿途上的形形色色的各類民眾,由心而發地一起加入到「快樂奔跑」的隊伍中,讓奔跑更快樂,讓快樂更健康。鍾南山院士曾說過:「最好的醫生就是自己。」
  • 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工程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網_中國人民解放軍...
    學校現有工學、軍事學、管理學3大學科門類,擁有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其中「導航、制導與控制」、「兵器發射理論與技術」為原國家重點學科。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被評為「A-」, 「兵器科學與技術」學科位列全國第四。擁有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有8個軍隊「2110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專業領域和5個碩士專業類別。
  • 鍾南山院士與哈佛大學合作成立新冠肺炎科研攻堅小組
    鍾南山院士與哈佛大學合作成立新冠肺炎科研攻堅小組 陳旭婷 黃東旭/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0-02-19 13:41
  • 年逾九十院士潘際鑾:身背千億科研價值身居鬥室
    僅從技術層面而言,潘際鑾團隊研發的無軌爬行焊接機器人,事實上早在十幾年前就攻克了這一難題。在垂直或彎曲的金屬板上,這些聰明的傢伙自己尋找焊縫,自主計算焊縫中央位置,最後完成精確「縫合」。然而,在這項價值上千億元的科研成果和產業化之間,還存在另外一道「縫」。「焊」上這道縫,對於這個團隊來說,是另外一種挑戰。
  • 28個科研團隊一起上,華中科技大學研發一批「抗疫神器」
    3月2日上午,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元元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學校發揮自身優勢,注重科研攻關與臨床、防控實踐相結合,一批批專家學者積極投身科學研究,在科學防控、應急研發、專家解讀中獻智獻策。媒體採訪會現場5000萬資金用於疫情科研,按需所用上不封頂中國工程院院士、華科校長李元元介紹,該校緊緊抓住前方醫院和後方校園兩個戰場,全力以赴收治病人,發揮抗疫中流砥柱作用;全力抓好校園防控,建設牢固的抗疫後方;全力加強科研攻關,寫好祖國大地上的論文。
  • 浙江帥鋒精密機械製造有限公司院士專家工作站紀實
    公司致力於高品質衝壓設備研發、生產、銷售,以先進的衝壓技術、可靠的質量控制體系、完善的售後服務及靈活的融資方案,躋身於世界高端衝壓行列,贏得了業界廣泛好評與信任。  公司主要設計、製造、銷售超高速、超精密壓力機及生產線、自動化設備、節能環保設備等產品,現有員工52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佔比43%。公司注重產品研發與創新,積極與科研院所合作。
  • 海智專家張祥成院士應邀訪問省科協
    海智專家張祥成院士應邀訪問省科協 2020-12-21 17: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是「千裡眼」也是「順風耳」:院士專家齊聚共議我國雷達技術發展
    新華社北京11月16日電 題:是「千裡眼」也是「順風耳」:院士專家齊聚共議我國雷達技術發展  新華社記者胡喆  雷達作為人類觀風雲、知天象的「千裡眼和順風耳」,在幫助人類感知外界態勢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國雷達發展經歷了怎樣的歷程?面向未來,雷達何去何從?
  • 西方專家強詞奪理,馬偉明院士一聲厲喝,讓中國人深感揚眉吐氣
    上世紀90年代,雖然中國已經具備自主研發新型常規潛艇的實力,但仍舊受限於有限的技術水平,還得花高價向海外進購高效能的發動機系統。當時,馬偉明院士代表中國和賣家談判期間,發現對方的電機系統存在著固有震蕩的毛病就希望對方能予以改進,可誰知賣家根本不將馬偉明院士的話放在心上還強詞奪理說中國不懂。面對海外對華如此輕蔑的態度,馬偉明院士心中的怒火被徹底點燃。
  • 蔣洪德院士逝世 長期從事能源與動力領域的科研應用工作
    蔣洪德院士逝世 長期從事能源與動力領域的科研應用工作  Evelyn Zhang • 2020-01-06 16:18:42 來源:前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