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蕪湖作為一座濱江城市,襟江帶水,它的興衰與長江緊密相連。追求經濟發展,需要堅持生態優先。自2018年籤訂《共抓長江大保護共建綠色發展示範區合作框架協議》以來,三峽集團與蕪湖市政府一道共抓長江大保護,積極開展水汙染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工作,為蕪湖市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生態保障。
毫髮級技術
「超標準」出水
11月24日,朱家橋汙水處理廠三期擴建項目順利完成出水。與一期、二期不同,朱家橋三期項目採用全新處理工藝,在汙水廠最高排放標準(一級A)基礎上,進一步削減汙染物指標,最大限度減少汙水廠出水對環境的影響。
朱家橋三期項目出水到底提升到了什麼程度?親眼看過才知道。
蕪湖朱家橋汙水處理廠三期擴建工程項目負責人來到出水取樣點,接上一瓶水,對著強光仔細觀察,「你看,這就是經過處理後的汙水,完全是清澈透明的,異味也得到了消除。」
三峽集團所屬長江環保集團安徽省區域公司負責人介紹,三期項目的「核心科技」是 「A-A-O+MBR」工藝,透水孔徑相當於頭髮絲直徑的兩千分之一,出水水質優於設計標準,自然是不在話下了。
三峽集團參與建設的朱家橋汙水處理廠是安徽省環保督察重點項目,也是蕪湖市城區水環境綜合治理中的重要一環,服務總面積約99平方公裡,服務人口約90萬人。三峽集團通過一、二期提標改造工程,提升了該廠汙水處理能力,並將出水標準從一級B提升至一級A。正在建設中的三期擴建項目在一、二期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了出水水質,完成後將解決片區內汙水處理能力不足的問題,同時,通過生態補水,將對保興垾和板城垾的黑臭治理起到顯著作用。
目前,三峽集團在蕪湖市城區已完成汙水廠提標改造規模35萬噸/天,新增3萬噸每天處理量,另有24.5萬噸每天新增汙水處理規模正在加緊建設中,預計可在今年年內實現投產。
是公園,也是生態「雙腎」
為提升地表水質量,三峽集團綜合運用生態手段,在城市空地打造人工溼地——江東水生態公園,利用其生態淨化功能進一步提升水質,同時也為城市居民提供了親近大自然的休閒空間。
公園距離朱家橋汙水處理廠不到1公裡,每天可以接收朱家橋汙水處理廠輸送過來的4萬噸尾水,這些水通過潛流人工溼地、強化處理溼地、生態穩定塘的生態淨化後,水中的氮磷物質得到進一步削減,水質可以達到地表Ⅳ類水的標準。最後,匯入蕪湖板城垾和保興垾,為城市內河水系提供源頭活水,進一步改善城市水環境,達到水汙染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三水共治」的目標。
水滋養了生物,生物淨化了水質。如今,江東水生態公園成了蕪湖市民爭相前來打卡的「網紅」景點。
因為上班的地方就在附近,市民王女士成了公園裡的常客,幾乎每天中午都要跟同事到這裡來散步,尤其讓她讚不絕口的就是落羽杉林:「那些樹種在水裡,還有水上步道,在裡面走一下覺得整個人跟大自然融為一體了。」
公園還沒建成之前,王女士記得這裡有一塊空地,但卻是髒亂不堪的汙泥灘,水都是黑的,到處堆滿建築垃圾,與現在的美景相比,有如雲泥。
一座公園既裝點了城市景觀,又具有淨化功能,同時還能為城市水系補充活水,形成了一個良好的生態循環系統。
重「面子」,更重「裡子」
治水最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三峽集團經過調研認為,城市水汙染「問題在水裡,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網」。長江環保集團安徽省區域公司副總工程師張浩說,汙水處理廠和生態溼地還只能算是「面上」工程,要實現長治久清更需要在「裡子」上下功夫,而「裡子」就是遍布城市地下的管網。
長期以來,城市地下管網存在著滲漏、錯接混接的問題,而有些區域更是存在管網設施不到位的問題。為此,長江環保集團投入大量人力、財力開展蕪湖城市管網新建和改造工程,截至目前,累計完成新建管網130多公裡,消除混接點近1100處,整治和修復管道缺陷7100個,修復改造老舊管網約1000公裡。
在「裡子」工程上發力,效果立竿見影。
三峽集團所屬長江環保集團安徽省區域公司通過廠網系統提質增效和補短板,蕪湖六大片區汙水處理廠進水COD濃度顯著提升,蕪湖城區汙水直排大幅減少。在朱家橋汙水處理廠,連續8個月的運行數據顯示,該廠進水COD濃度指標穩定在200mg/L。
其實,管網改造的意義還不止於此。從汙水處理廠往前推,進水COD濃度偏低,就意味著這些汙水可能滲入了土壤,或者流進了自然水體,最終都會破壞環境。
「我們在蕪湖實施的『廠網一體』不僅包括建設,還有28年運維工作,通過運維確保汙水收集、處理設施發揮應有的作用,最終實現城市水環境的根本性改善。」張浩說。
十裡美景在江邊
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如今,蕪湖市民已經可以真切感受到長江大保護帶來的變化,十裡江灣美景就是最好的證明。
2019年,圍繞長江岸線整治,三峽集團參與打造了蕪湖十裡江灣人民公園,通過建設江堤生態活動區、濱江灘涂風貌區、林間溼地風貌區等三大生態分區,十裡江灣成為了蕪湖一條最美麗的風景線。
十裡江灣全長10.4公裡,曾經是船隻停靠、黃砂裝卸、船舶交易的地方,附近居民則在岸邊養雞種菜,隨意堆放物料和垃圾,較為混亂。
2017年,蕪湖啟動長江幹流岸線集中專項整治工作。肩負著在共抓長江大保護中發揮骨幹主力作用的三峽集團,主動出資參與蕪湖市濱江岸線綜合整治二期工程。
整治後的十裡江灣,以自然生長的綠地、恢復了自然生態江灘風貌的示範林地,和蕪湖長江文化生態長廊的形象,重新出現在蕪湖市民眼前。
蕪湖市民孫平就住在十裡江灣附近,臨近退休年齡的他幾乎每天都要到這裡來散散步,他笑稱,十裡江灣絕對是自己退休之後常來的地方。「十裡江灣確實打造得不錯,這裡應該是蕪湖最美的地方了,江景、綠地、步道樣樣都有,我覺得跟上海外灘差不多。」
在這裡做保潔工作的姚桂萍告訴記者,環境好了之後,來這裡遊玩的人明顯增多了,而她感覺自己比遊人更幸福,「我工作的地方就像景區一樣,能不幸福嗎!」
保護美景,也享受美景,也許這就是保護環境的最大意義。
真抓實幹、成效初顯,汙水直排河道消除了,水清岸綠的美好環境回來了。三峽集團參與蕪湖市共抓長江大保護工作獲得了當地政府和市民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蕪湖治水實踐探索也為長江沿線城市提供了成功案例,蕪湖的成功經驗已逐步向安徽全省推廣。
編輯: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