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珍節目連結:
宮怨|朱慧珍
賞荷|朱慧珍
思凡|朱慧珍
評彈曲調離魂調 迷魂調(朱慧珍)《白蛇傳·端陽》周雲瑞伴奏
《白蛇傳-端陽》唱詞:
演唱:朱慧珍 周雲瑞
白素貞:娘娘漸漸有聲音,
微微睜開俏眼睛。
問小青,何事驚。
青兒,何事驚慌?
小 青:娘娘不好了,
相公被你嚇死了。
白素貞:你但怎講?
小 青:相公被你嚇死了。
白素貞:啊呀!
聞語頓叫失了魂。
見官人嚇死在樓坪,
嚇得我膽破心驚失了魂,
和身撲到許仙身。
叫一聲親夫君,
哭一聲許漢文,
哭出哀哀斷腸聲。
親夫呀!
奴是叫千聲,哭萬聲。
官人啦!
為什麼你緊閉牙關不作聲。
你是換了新衣襟,
欣然便出門,
欲往山塘去,
偷閒散散心,
你為什麼未看龍舟卻已轉門庭,
為什麼你竟把雄黃灌進了我嘴唇。
你若不把雄黃來灌我,
為妻何致現原形,
夫君何致命歸陰。
莫不是你聽了旁人話,
驀地起疑心,
故而欲把雄黃殺害我白素貞。
官人啦!
你若有心將我害,
你是辜負為妻一片心。
為妻錯把夫君怪,
只道夫君變了心,
忘卻恩情起殺心。
如今見藥瓶,
才識夫君心,
夫君待我是有良心。
為了做妻病,
害君一命傾,
奴是痛斷肝腸兩淚淋,
我白素貞為救官人要拼命盜草上崑崙。
《白蛇傳》在中國廣為流傳,開始時是以口頭傳播,後來民間以評話、說書、彈詞等多種形式出現,又逐
漸演變成戲劇表演。後來又有了小說,民國之後,還有歌劇、歌仔戲、漫畫等方式演繹。到了現代也有根
據《白蛇傳》拍成的電影,編排成的現代舞,新編的小說等。這個故事以《白蛇傳》的名字出現大抵出現
在清朝後期,之前並沒有一個固定的名字。
《白蛇傳》不但在國內流傳,在日本也有拍成的電影。法國漢學家儒蓮也曾將《白蛇傳》翻譯成法文。
由於《白蛇傳》的故事早期以口頭相傳為主,因此派生出不同的版本與細節。原來的故事有的到白素貞被
鎮壓到雷峰塔下就結束了,有的版本有白蛇產子的情節,還有版本有後來白蛇之子得中狀元,祭塔救母的
皆大歡喜的結局。但這個故事的基本要素,一般認為在南宋就已經具備了。
目前發現《白蛇傳》的最早的成型故事記載於馮夢龍的《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鎮雷峰塔》。
清代初年黃圖珌的《雷峰塔》(看山閣本),是最早整理的文字創作流傳的戲曲,他只寫到白蛇被鎮壓在
雷峰塔下,並沒有產子祭塔。後來又出現的梨園舊抄本(可能是陳嘉言父女所作,現存本曲譜已不全),
是廣為流傳的本子,有白蛇生子的情節。
清朝乾隆年間,方成培改編了三十四出的《雷峰塔傳奇》(水竹居本),共分四卷,第一卷從《初山》《
收青》到《舟遇》《訂盟》,第二卷是《端陽》《求草》,第三卷有《謁禪》《水門》,第四卷從《斷橋
》到《祭塔》收尾。《白蛇傳》故事的主線綱架自此大體完成。而這齣戲的本子,在乾隆南巡時被獻上,
因此有乾隆皇帝御覽的招牌,使得社會各個階層的人,沒有人不知道《白蛇傳》的故事了。後來在嘉靖十
一年,玉山主人又出版了中篇小說《雷峰塔奇傳》。嘉靖十四年,又出現了彈詞《義妖傳》,至此,蛇精
的故事已經完全由單純迷惑人的妖怪變成了有情有義的女性。
清代中期以後,《白蛇傳》成為常演的戲劇,以同治年間的《菊部群英》來看,當時演出《白蛇傳》是京
劇、崑曲雜糅的,但是還是以崑曲為主,同時可以看出,《白蛇傳》中祭塔的情節產生的時代較晚。
現代,有根據《白蛇傳》拍成的臺灣大陸合拍戲劇《新白娘子傳奇》,基本是按照已經形成的故事再加的
一些內容,風靡整個中國。此外,還有京劇、越劇、川劇等戲曲《白蛇傳》,香港女作家李碧華的小說《
青蛇》亦借鑑了白蛇傳的故事,而後經導演徐克拍攝後搬上銀幕(不過只是借用了白蛇傳的人物名,故事
則和傳統《白蛇傳》沒有多大的聯繫)。臺灣明華園戲劇團的白蛇傳歌仔戲露天表演,常在端午節前後演
出,故事內容無較大的改編,但在舞臺設計上與傳統戲劇表現的設計,有許多突破,其中水淹金山寺的橋
段更出動消防隊的灑水車,還有吊綱絲的設計,製造出白蛇與青蛇騰雲架霧的感覺。另外,本作也被日本
東映動畫改編成同名動畫電影《白蛇傳》(1958年上映),是日本史上第一部彩色長篇動畫電影,堪稱日
本動畫史上的裡程碑(值得注意的是本作中按照了原本故事的設定——小青是青魚而不是青蛇)。
這個故事經過了近千年的演變,除了故事情節不斷豐富外,人物性格也在逐漸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