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韻集》歷代藝術家之大成|聽一曲蘇州評彈,看一場穿越時空的...

2020-12-23 佳旭影視

內附《雅韻集 壹》 9首評彈佳作連結

請君為我傾耳聽

評彈,一門古老、優美的說唱藝術。起源於明末清初的蘇州,又稱蘇州評彈,是蘇州評話和彈詞的總稱。蘇州評話是用蘇州方言講故事的口頭語言藝術,通常一人登臺開講,內容是金戈鐵馬的歷史演義,人物是叱吒風雲的俠義豪傑。彈詞一般兩人說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一般用蘇州方言演唱,內容多為兒女情長的傳奇小說和民間故事。蘇州評彈將兩者結合,有說有唱,經歷代藝人不斷努力,大大豐富和發展了表演手法,被譽為江南明珠。蘇州評彈數百年來流傳於江、浙、滬城鄉,為社會各階層人士所喜愛。2006年5月20日,蘇州評彈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各個歷史時期,彈詞名家們都有流傳深廣的佳作問世,特別是五十年代中期直到「文革」前的十餘年中,評彈事業迅猛發展,出現了一大批膾灸人口、百聽不厭的傳世佳作。由於年代久遠與當時條件的限制,部分珍貴的藝術資料已有不同程度的缺損和散失。懷著搶救祖國優秀文化遺產的責任感,憑藉先進的技術手段,挖掘、整理、收輯前輩藝術家的代表作和部分當代名家名曲,《雅韻集》應運而生。

2020年9月,《雅韻集》(壹)由 蘇州評彈博物館副館長袁小良傾情推薦,在廈門航空機上影視平臺播出。在雲端穿梭間,體驗說書與聽書之樂,吳儂軟語,娓娓道來……

寶玉夜探蔣月泉&楊振言

雅韻集 壹 - 寶玉夜探.mp3

07:31來自佳旭影視

隆冬寒露結成冰,月色迷朦欲斷魂。一陣陣朔風透入骨,烏洞洞的大觀園裡冷清清。賈寶玉一路花街步,腳步輕移緩緩行。他是一盞燈,一個人,黑影憧憧更愁悶。孤單單獨自到瀟湘館,去看那林妹妹的病體她可減輕。行來已到這裡病榻後,只見她氣息奄奄不做聲。一個兒叫林妹妹,一個兒把表兄稱,她是杏眼未開雙淚淋。說道:「哥哥啊,想我此身病體難望好,請你寶哥哥莫管我薄命人。」「妹妹啊,想你有什麼心事儘管說,我與你兩人合一心。我勸你一日三餐多飲食,我勸你衣衫宜添要留神;我勸你養身先養心;你何苦自己把煩惱尋。我勸你秭妹的語言不能聽,因為她們似假又似真;我勸你早早安息莫夜深,可曉得你病中人最不宜磨黃昏。我勸你把一切心事都丟卻,更不要想起楊州這舊牆門。」那黛玉聞言她頻點首,說道:「哥哥言語我記在心。」心暗轉,更傷心,為什麼這冤家為我最留神。淚珠兒滾滾留不住,涓涓溼透了香羅巾;此生未免太飄零。

左:蔣月泉 右:楊振言

演唱者蔣月泉,先後師從張雲亭、周玉泉。借鑑京劇發聲方法,在「周調」和「俞調」的基礎上他創造發展了旋律優美、韻味醇厚的「蔣調」,成為評彈曲調中傳唱最廣,影響最大的彈詞流派唱腔。當時有人贊他的演出「說噱得雲亭之妙,彈唱有玉泉之神」。曾是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中國曲藝協會第二、三屆副主席和上海分會副主席;

演唱者楊振言,出身於評彈世家,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已馳名。其父乃彈詞名家演員楊斌奎 ,胞兄乃彈詞名家「楊調」創始人楊振雄。所唱蔣調有其個人特色,角色生動,說表清楚,鏗鏘有力,節奏感強,富有激情,因其韶味獨特自成一格被聽眾稱為「言調」。

晴雯補裘徐麗仙

殷勤出入大觀園,侍女娉婷盡一般。只有晴雯嬌怯態,性情和好意綿纏。深得怡紅公子愛,一言一行惹人歡。無如咳嗽成功病,藥石無靈不自然。憔悴不堪常不寐,她病深卻把那主人瞞。她是針線聰明才具巧,孔雀裘衣綻不能穿,她竟一夜工夫織補完。從此郎當成不起,紅顏短命片時捐。公子傷心腸欲斷,臨風對月暗心酸。燈前偷做《芙蓉誄》,一度沉吟兩淚懸。黃土壟中卿薄命,茜紗窗下我無緣。引出瀟湘妃子淚,不言不語隔窗觀。香執一炷花一瓣,孤墳三尺奠杯盤。多情人物多才子,雲雨無情月不圓,長遺生死恨漫漫。

演唱者為「麗調」創始人徐麗仙,初以柔和委婉,清麗深沉為特點。之後,結合譜唱各種歷史、現代題材的唱詞,對唱腔、曲調作了很大的革新和發展,增加了明朗剛健以及流利歡快的一面。她曾任中國曲藝家協會第一、二屆理事。中國音樂家協會第二屆理事。

秦香蓮·攔轎鳴冤張鑑庭

低頭默默細思量,此時如何作主張。想那陳世美他如此行為真可恥,拋妻棄子太荒唐,不養爹娘更是獸心腸。想陳世美他天理人情都不顧,香蓮冤情實可傷。怎奈我告老哪管民間事,我怎能夠袖手旁觀不出場。想那香蓮冤情難伸訴,我只得帶進宮中去見君王,自有君王作主張。倘然君王依法嚴重辦,陳世美欺君之罪罪難當,他不是殺頭定是發配到邊疆。兩敗俱傷非上策,陳世美他的榮華富貴夢一場,香蓮是未亡人只得守空房。倘能成全如我願,一雙兩好免遭殃。只要駙馬回頭能悔過,認下骨肉與糟糠,太后是定能網開一面赦東床。

演唱者張鑑庭,自40年代起,便開始形成自己的表演風格,至50年代初,漸臻成熟。其唱腔稱為「張調」,剛勁挺拔,火爆中見深沉,韻味醇厚,是流傳極廣、影響極大的評彈流派唱腔之一。

武松打虎 楊振雄

星兒俏,月兒姣,良夜迢迢,嶺重重,上山坳,亂樹蕭蕭,透瓶香,出門倒,心底火燒,俺提棍棒,挺胸膛,怕什麼虎豹,耳邊廂,一聲聲,鳥雀喧噪,莫非是,勸武二,上不得山道。風聲疑是虎嘯聲,步履踉蹌上山嶺。一天星鬥千裡色,見亂樹林梢月一輪。聽那夜半烏啼聲聒耳,更使離人有思鄉心。我浪蕩江湖有半載,到處唯聞怨恨聲。一聲長嘯舒懷抱,漫夜狂歌見性情。

演唱者為「楊調」創始人楊振雄。「楊調」表現力極強,高亢處剛勁挺拔,石破天驚;委婉處一唱三嘆,細流涓涓。當代評彈屆的藝術家中,真正將評彈拔高為表演藝術的非楊振雄莫屬。聽楊振雄的評彈,仿佛享受崑劇,京劇,評彈的綜合魅力,完美將這三門藝術之長溶為一體,楊派風味十足。

長生殿·絮閣爭寵 朱慧珍

一見龍顏淚盈眸,兩年宮禁萬千愁。只道今生難見君王面,幸得君王恩重把舊情修。萬歲呀,我在上陽宮寂寞添悽慘,冷落長門春復秋。溼盡羅衣淚常流。你只見新人笑,哪知舊人憂,南宮歌舞北宮愁。

演唱者為有「金嗓子」之譽的朱慧珍。由於她秉賦嗓音瀏亮,圓潤甜美,一曲「俞調」歌來如春鶯百囀,嚦嚦之聲換來春早,甚得廣大電臺聽眾青睞。更可貴的是她創造性地運用女聲彈唱「蔣調」。運腔婉轉,鏗鏘有力,為當時專業女彈詞開闢了女聲用「陽面」嗓唱「蔣調」和「馬調」的先例。

蝴蝶夢·夢蝶嚴雪亭

沉吟不語細觀瞧,可憐鄉農犯法條。自古殺人須償命,皇皇律法斷難饒。雖則是三個兒郎多孝順,報父仇,打葛彪,身投法網罪難逃,豈不要綁赴刑場去祭鋼刀。葛彪生前行為惡,仗勢欺人太霸道。橫行不法把鄉農打,死有餘辜禍自招。慷慨仗義來爭死,當堂認罪口供招,叫本府此刻焉能把死罪銷。我鐵面佛心難挽救,無能為力也徒勞。大人是左思右想無良策,反覆公文仔細瞧。頻頻思索頻頻想,萬慮千緒心內焦。關天人命非兒戲,死罪如何一筆銷。大人是理須髯,太陽搔,想不出其中計一條,閉雙睛不住把頭搖。精神疲倦身無力,把案卷拿來順手拋。

演唱者為彈詞流派「嚴調」創始人、「評彈皇帝」嚴雪亭。他擅長演唱敘事與白話開篇以及長篇書目中夾說夾唱的章節,樸實流暢,親切自然,與其清脫勾勒的說表藝術緊密結合,渾然一體。

珍珠塔·搶功勞 周雲瑞

想你千裡迢迢真是難得到,我把那一杯水酒表微情。與你是一別無料有到兩載外,害得我是望穿雙眼杳無音。曾記得面聯姻緣在那松亭上,老糊塗他抵暮回來向我雲, 說道相逢片刻九松亭,把你再三款留爾再四行 ,即使留住你的身軀也留不住你心,故而未煩媒妁訂婚姻。雖則姑父情份薄,總算九松亭依我去訂婚姻,他總算還剩半點小良心。自從你南陽失去了珍珠塔,我把你是南北東西處處尋,累姑娘寢食不安寧,為了你新造佛樓在西園裡, 我是朝香暮燭拜觀音,保佑河南方少君,你逢兇化吉得功名。豈知姑丈他良心喪,倒說懊悔松亭面許親,說道:「窮鬼是中途遇盜喪殘生,女孩兒一世要誤終身。幸而是無媒無妁無憑據,」他是口口聲聲要賴婚。我說道:「我把你這老糊塗,我把你這老牛精,圖賴婚姻我不允,」故而做冤家一直到如今。否則你侄兒今朝名姓顯,只怕已經表姐嫁了人,幸而我好姑娘的大力善調停。到底爭氣的郎君真可愛,今日裡才把我姑娘怨氣伸。為了你一肚皮三載的牢騷氣,至尾從頭說一說明。當作我姑娘勢利姑丈好,哪曉姑娘是好人,姑爹是千刁萬惡害人精。我與你嫡嫡親親乃是姑侄誼,到底一重親上兩重親,這兩姓香菸要你一姓承。萬貫家財唯一女,老夫妻半子要靠收成。假子真孫無別望,到底自家骨肉自家人,好比千朵桃花一樹生。非比格尋常泛泛親,你莫把我姑娘當外人。

演唱者為周雲瑞,一度跟隨畫家謝之光學畫、沈儉安學彈詞,對書藝及彈唱均有較大發展,贏得「小沈薛」之譽。他說表洗鍊、生動,腳色官正恰當,格調雅逸溫文,說噱彈唱俱見功力,尤以彈唱最著。曾創造評彈課堂教育及基礎課程系統教育方法,為評彈教育事業作出卓越貢獻。

瀟湘夜雨朱雪琴

雲煙煙煙雲攏簾房,月朦朦朦月色昏黃。陰霾霾一座瀟湘館,寒悽悽幾扇碧紗窗。呼嘯嘯千個琅杆竹,草青青數枝瘦海棠。病懨懨一位多愁女,冷清清兩個小梅香。只見她薄囂囂囂薄羅衫薄,黃瘦瘦瘦黃花容黃。眼忪忪忪眼愁添懷,眉蹙蹙蹙眉恨滿腔。靜悄悄靜坐湘妃榻,軟綿綿軟靠象牙床。黯淡淡一盞殘淚燭,冷冰冰半杯煎藥湯。可憐她是氣喘喘,心蕩蕩,嗽聲聲,淚汪汪,血斑斑溼透了薄羅裳。情切切切情情忐忑,嘆連連連嘆嘆悽涼。奴是生離離離別故土後,孤棲棲棲寄他方。路迢迢雲程千裡隔,白茫茫總望不到舊家鄉。她是神惚惚百般無聊懶,影單單諸事盡滄桑。見那夜沉沉夜色多慘澹,聲寂寂聲寂愁更長。聽那風颯颯颯風風悽悽,雨霏霏霏雨雨猛猛。滴鈴鈴銅壺漏不盡,嗒啷啷鐵馬響叮噹。篤嚨嚨風緊簾鉤動,淅瀝瀝雨點打寒窗。叮噹當鐘聲敲三下,卜咚咚的譙樓打五更。妃子是冷颼颼冷風禁不起,夜漫漫夜雨愁斷腸,從此是病汪汪病魔入膏肓。

演唱者為朱雪琴,一級演員,建國後加入上海市人民評彈團。在「沈調」的基礎上,兼收「俞調」、「夏調」等流派的唱腔,創立獨特風格的「琴調」。演唱時,精神飽滿,氣勢豪放,感情充沛,雄健明快。她所演唱的《南泥灣》、《好八連》、《遊水出衝山》等,成為深受聽眾歡迎的保留節目。

紫鵑夜嘆 薛筱卿

月黑沉沉夜漫漫,風驚鐵馬隔簾喧。靜悄悄西廂無聲息,有一位多情多義的婢紫鵑。她是獨坐窗前愁不寐,孤燈挑盡未曾安。想起那姑娘臨終情一節,令人兒怎不要暗心酸。一個兒畫堂鼓樂多熱鬧,一個兒病榻呻吟未忍觀。一個兒參天拜祖成眷屬,一個兒玉隕香消一命捐。一個兒洞房花燭開並蒂,一個兒瀟湘風雨泣杜鵑。一個兒夫唱婦隨如膠漆,一個兒受屈含冤在九泉。一個兒樂,一個兒酸,一個兒悲命薄,一個兒喜團圓,一個兒傷心,一個兒歡。說什麼怡紅公子多情種,卻原來往日也是假周全。可恨他不念舊時詩帕意,只戀新婚金玉緣。姑娘啦,可嘆你一生全被痴情誤,今日裡死在黃泉心不甘。可嘆你玲瓏慧質歸何處,變作那黃土壟中的美嬋娟。人生細想有何趣,只要那咽喉氣斷百事完。看他們夫妻樂,兒女歡,享榮華,弄私權,也不過鏡花水月同一般,迅速光陰容易逝,難逃無情七尺棺。這真是曇花泡影終無用,好夢醒時也枉然,何必要勾心鬥角不容寬。

演唱者薛筱卿,系上海評彈團演員。擅長說表和彈唱,時有「塔王」之稱,早已蜚聲書壇。他的薛調和沈儉安創造的流暢、醇厚、富有韻味的沈調,合作演唱,互相襯託、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在聽眾中故也有「沈薛調」之稱。代表作品《紫鵑夜探》,音調鏗鏘,節奏明快,尤其在疊句連唱十四個「一個兒」時,爽朗流暢,吐字清晰,使聽者有飛泉瀉玉的感覺。

蘇州評彈,讓人腦海中不經浮現出一幅幅畫面:穿過一條通向古城的石板街的小巷,來到一個曲徑通幽的古典園林,品上一壺碧螺春茶,對面端坐一位江南清麗女子或俊秀男子,懷抱琵琶淺唱低吟。有著400多年歷史的蘇州評彈作為傳統文化的藝術載體,是在弦索叮咚、吳依軟語中散發出的一種獨特的中國情調,令人體會到穿越時空的永恆與悠長......

聽一曲蘇州評彈,全身心地融入到跌宕起伏、纏綿悱惻的故事中去,想想這情景心就被柔化了……這難道不正是人們嚮往生活方式嗎?

相關焦點

  • 漢服、交響樂、評彈……蘇州「博物館奇妙夜」感受時空跨越
    昨天是國際博物館日,蘇州博物館、蘇州絲綢博物館以及中國蘇州評彈博物館三館聯動,共同推出「博物館奇妙夜」主題活動,帶大家「跨越時空」,觀賞傳統服飾秀,近距離接觸「江南仕女」,聆聽交響樂和蘇州評彈,感受「多元和包容」的博物館文化。
  • 西北民歌碰上江南評彈是什麼味道?「國樂雅韻」邀你線上聽見
    西北民歌碰上江南評彈會產生什麼樣的火花?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國樂雅韻」欄目推出線上「聽·見」特別版,西北鄉土音樂人張尕慫和上海評彈團團長高博文、評彈小花陸錦花、上海知名音樂人王廠長用非遺訪談節目的形式,將西北的秦腔、花兒等西北「非遺音樂」元素與江南的評彈、海派音樂等元素結合,非遺也可以好玩、有趣。
  • 當非洲女孩遇上蘇州評彈,原來藝術真的無國界!
    看了諾貝拉的演出視頻,不少網友表示,蘇州話一句沒聽懂,但突然很想了解一下評彈。在央視的一檔綜藝節目裡,「轉音歌姬」黃齡和高博文的一曲《花好月圓》,也讓蘇州評彈火了一把。黃齡一開口,整個人就酥了,看看視頻,感受一下!
  • 當法國人遇到蘇州評彈
    這是巴黎中國曲藝節自2010年至今的四次評獎比賽中,蘇州彈詞第三次獲大獎。作為這一過程的旁觀者,我覺得非常有趣:法國人這麼喜歡蘇州評彈嗎?蘇州評彈美在哪裡?它的什麼特質吸引了這些金髮碧眼、連中國話都不會說的「老外」?記得姜昆老師曾給我講過一個他的親身經歷。幾年前,他赴法國訪問演出,一位朋友跟他說,在巴黎的一所大學裡,有人在組織蘇州評彈演出。
  • 姑蘇雅韻滋味長
    我自幼居住在蘇州臨頓路肖家巷內,吳儂軟語與絲弦之聲,滋潤了我的心靈,我長大後雖移居滬上,但已養成了一生中最大的嗜好——聽評彈。先從電臺中迷戀徐雲志、王鷹的《三笑》,小學時又每天下午到大華書場聽薛筱卿、郭彬卿的《珍珠塔》,再後來是蔣月泉、朱慧珍的《玉蜻蜓》、嚴雪亭的《楊乃武與小白菜》,楊斌奎、楊振言的《大紅袍》。
  • 蘇州評彈又火了!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路轉粉」!
    而看見君想說,聽一次評彈,更了解姑蘇。如果你不曾聽過一曲蘇州評彈,你就從未來過蘇州! 也許你並不了解評彈,但其實,評彈離我們並不遙遠。
  • 46集的電視劇,蘇大強只說對了一句話:會聽評彈,你上道了
    看第一集《都挺好》就被片頭吸引了,上網一搜,是蘇州評彈。 還有與蘇大強被保姆蔡根花拒絕後配的評彈《長生殿·宮怨》。配合著「小蔡寶貝」刻薄的奚落聲,「西宮夜靜百花香,欲卷珠簾春恨長」,把蘇大強失去愛情的痛苦表現得恰如其分。 用劇中老聶對蘇大強的話說:會聽評彈,你上道了!
  • 一首歌的時間蘇州評彈又火了!「轉音歌姬」黃齡一開口就酥到讓人想喊救命...
    不知你們是否記得2016年央視春晚上劉濤林心如梁詠琪三位女神共同出現與評彈藝術家演繹的《山水中國美》長衫旗袍琵琶三弦、吳儂軟語,至今餘音繚繞在最近央視的一檔綜藝節目中「轉音歌姬」黃齡和高博文的一曲《花好月圓》再次讓有「中國最美聲音」之稱的蘇州評彈火遍全國先看視頻,再講《「轉音歌姬」學評彈》
  • 說文化,唱古今,名家帶你賞蘇州評彈之韻
    中國江蘇網訊 提起蘇州評彈,不少人都會想到吳儂軟語的清麗與吳文化的雅致,但卻很少有人了解蘇州評彈的流派與其藝術文化特點。11月24日,蘇州評彈流派的藝術特色講座在蘇州花卉植物園舉行,通過說唱結合的形式吸引了不少喜愛蘇州評彈藝術的觀眾前來。
  • 大師名篇線上看!盛小雲將帶來蘇州評彈之美
    叩開藝術之門,品賞蘇州古韻評彈之音。本周日(11月29日)下午2:00,由蘇州評彈世家、評彈領軍人物、國家一級演員盛小雲帶來的「藝往情深——小雲說書蘇州評彈之美」 將在蘇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劇院開演。演出活動將由盛小雲通過講授、演繹等形式,給觀眾帶來一場高水準、高質量的評彈演出。作為蘇州評彈的領軍人物,盛小雲出身評彈世家,擅說《啼笑因緣》《遊龍傳》等長篇;代表作有中篇彈詞《大腳皇后》《雷雨》《繡神》和彈詞開篇《鶯鶯拜月》《姑蘇水巷》《楓橋夜泊》等。她在長期的舞臺實踐中形成了自己鮮明的風格特色,曾獲全國德藝雙馨中青年文藝工作者、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培養對象等榮譽。
  • 蘇州評彈,中國最美的聲音
    評彈之美語言表演之美:精雅細膩評彈有的是金戈鐵馬的歷史演義和叱吒風雲的俠義豪傑,有的是兒女情長的傳奇小說和民間故事,娓娓動聽的軟語,好似唱入了心坎,每每回味,滋味萬千。  彈詞腔調之美:流派紛呈 彈詞是一個很大的概念,除了蘇州彈詞外,還有四明南詞、長沙彈詞、廣東木魚書等地方彈詞。而就狹義的蘇州彈詞來說,南不出浙江嘉興,西不過常州,北不越常熟,東也超不過上海松江。
  • 一聽評彈終身迷
    評彈人手中娓娓道來的秦淮景與情,和著纏綿的琴聲咿咿呀呀到如今。「蘇州人有這麼一個習慣,吃飯過後喝一杯茶,聽一回書,就非常滿足,感覺今天的溫飽也解決了,精神食糧也有了,要是今天沒有聽回書的話,就會感覺好像有什麼事兒沒做。」 形容評彈之於蘇州人,評彈藝術家盛小雲的這句話似乎恰如其分。
  • 聽小雲說書,賞評彈之美
    盛小雲在現場講述、展示蘇州評彈。記者 張健攝「藝往情深」藝術普及演出贏得贊聲一片本報訊(記者 姜鋒)叩開藝術之門,品賞評彈之音。昨天下午,藝往情深——小雲說書·蘇「州評彈之美」在蘇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劇院開演,著名蘇州評彈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盛小雲現場講述、展示蘇州評彈之美,贏得贊聲一片。本次活動還通過引力播App進行直播,近20萬名觀眾線上同步感受蘇州評彈的魅力。本次活動由蘇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主辦,蘇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蘇州市文化館承辦,姑蘇文化名家盛小雲工作室協辦。
  • 有一種記憶叫《雪山飛狐》,有一個聲音叫蘇州評彈……
    點擊聽音頻           這段音頻是蘇州評彈版《雪山飛狐》中的一個片段,表演者是蘇州著名的評彈表演藝術家邢晏春、邢晏芝兄妹。        隨後,一封書信踏上了從蘇州到香港的路程——「蘇州評彈的經典書目,廣大百姓百聽不厭,但現代的書目卻少之又少,蘇州評彈的發展步履已經徘徊了數十年了,而金庸小說的傳奇色彩,情節的跌宕起伏,情感的濃鬱豐沛,以及人生哲理的深邃,是蘇州評彈開採不盡的富礦。
  • 漫遊蘇州 姑蘇城裡聽評彈
    舉報 撐著油紙傘,聽婉轉深巷傳來評彈
  • 酥到骨子裡的10首蘇州評彈
    在蘇州評彈歌曲中,《蘇州好風光》也展現了蘇杭的魅力。評彈曲牌《大九連環》是有著悠久歷史的蘇州傳統民歌,演唱內容為蘇州十二月花季和風俗民情,委婉動聽,地方味道很濃。不過,因曲式大而長,一首唱完需要近十分鐘,不適合在會議上表演。
  • 我為什麼願意把《雪山飛狐》無償改編成蘇州評彈版——聽金庸先生生前在開播儀式上的答記者問
    在眾多作品中,唯有蘇州廣電總臺擁有47回的評彈版《雪山飛狐》為此蘇州廣電總臺成為「評彈金庸武俠」的獨家播出單位,相聲大師姜昆先生送來了題字——「弦上飛狐落江南」讓我們聽聽評《雪山飛狐》評彈版的改編者和演出者:非遺傳承人邢晏春、邢晏芝氏兄妹在「蘇州電視書場」特別節目「黃蕾訪談」時,說起該書改編、演出的酸甜苦辣。為何金庸先生唯獨青睞蘇州評彈呢?
  • 蘇州評彈名段《賞中秋》
    蘇,就是指的蘇州。前段時間電視劇《都挺好》又讓蘇州火了一把。包括同德裡、平江路再一次成為網紅打卡地。劇中多次出現的蘇州評彈,讓這個古老而現代的城市更加充滿歷史文化氣息,雅的周正。蘇州評彈是蘇州評話和蘇州彈詞的總稱,是採用吳語徒口講說表演的傳統曲藝說書戲劇形式。它產生並流行於蘇州,以及江、浙、滬一帶。    劇中多次出現評彈名篇《賞中秋》。是長篇彈詞《白蛇》中的著名唱段。
  • 聽評彈宗師留下的「上海聲音」
    作為第20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江南韻·上海情」板塊的重頭戲,原創中篇評彈《蔣月泉》自11月11日起,在上海大劇院連演6天。評彈界老中青三代名家用蔣月泉所開創的中篇評彈形式展現了這位評彈宗師的藝術人生。   起源於蘇州的評彈藝術,在上海這座文化大碼頭實現了長足的發展。
  • 穿越時空,遇見貝聿銘,邂逅丁香一樣芬芳的姑娘……
    「西洋鏡」裡看蘇博是如何懸浮的這次特展,李喆特地邀請了幾位藝術家,在小小的方寸之地,完美地詮釋貝老設計精髓。可有人知道,他曾經手植一株紫藤,讓蘇州小巷裡滿目春光?舊瓶裝著新酒這次李喆帶來了文徵明種下的紫藤的種子,他希望在同是江南繁華地的上海世紀匯開出花朵,讓商業與文化完美對話。而跨界藝術家朱敬一、花植藝術家羊頭則用自己的方式,再現了文徵明當年的浪漫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