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那麼一刻,你想撬開渣男的腦袋,看看他究竟在想些什麼?
我認識一個男孩兒,183的個子,長相帥氣、待人寬和。但他有一個壞毛病,那就是經常更換女朋友,和女孩兒處不了多久就會分手。他說他不想結婚,但戀人卻從未斷過,女孩兒也總是前僕後繼地飛向他的懷抱,猶如熱衷於獻祭撲火的飛蛾。然而,不娶何撩?很多時候我都想撬開他的腦袋,看看他究竟在想些什麼。
不久前看了《阿飛正傳》,張國榮出現沒多久我便想起了他。彈幕的走向非常有趣,一開始都在誇阿旭會撩是個高手。看久了大家便得出了一個結論——這是個渣男。
阿飛嘛,指的是青年流氓,所以《阿飛正傳》講的是一個流氓的故事?可是影評裡罵阿旭的並不多,幾乎都在討論這部電影傳達的哲學命題,分析情節的巧思和張國榮的演技。有人說,這個角色如果不是張國榮演肯定會被罵慘,這部片子的藝術效果可能也沒有這麼好。這一點我深以為然。
並不是每一個男人,都能當頻繁更換女友的渣男。他們往往有著超高的話術、不錯的顏值、進攻的意識以及令人著迷的氣質。他們就像一本藏了很多故事的書,而好奇是人的本能,母性存在於每個女人的體內。所以,她們會被吸引,會忍不住想要了解他、愛他、擁有他。與此同時會好奇,他的腦子裡究竟在想些什麼。
電影一開始講述了阿旭和蘇麗珍的邂逅。第一眼看見阿旭,那股危險和迷人的野性便漫出了屏幕。他每天都會出現在蘇麗珍打工的地方,聲稱想和她做朋友,並用一句超級浪漫的話,俘獲了女孩兒的心。那段對話是這樣的——
張國榮:看著我的手錶。張曼玉:幹嘛要看著你的手錶?張國榮:就一分鐘。張曼玉:時間到了,說吧。張國榮:今天幾號了?張曼玉:十六號。張國榮:十六號,四月十六號。一九六零年四月十六號下午三點之前的一分鐘你和我在一起,因為你我會記住這一分鐘。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是一分鐘的朋友,這是事實,你改變不了,因為已經過去了。我明天會再來。張曼玉(獨白):我不知道他有沒有因為我而記住那一分鐘,但我一直都記住這個人。之後他真的每天都來,我們就從一分鐘的朋友變成兩分鐘的朋友,沒多久,我們每天至少見一個小時。
人類不僅是視覺動物也是聽覺動物,更何況眼前的男人又英俊又浪漫?於是,他們順理成章地在一起了。然而,鏡頭一轉,又出現了另一段對話——
張曼玉:我們認識多久了?張國榮:很久了,不記得了。張曼玉:我表姐快要結婚了。張國榮:是嗎?替我去恭喜她。張曼玉:她說結婚以後會搬到家公家婆那邊住。張國榮:那就是說?張曼玉:那就是說我得找地方搬了。張曼玉:我想搬到這裡和你一起住。張國榮:好。張曼玉:那我怎樣跟我爸說呀?張國榮:說什麼?張曼玉:我們的事呀。張國榮:我們的什麼事?張曼玉:你會不會和我結婚?張國榮:不會。張曼玉:我以後不會再回來了。
追求女孩兒的時候,每日蹲點守候,用盡了甜言蜜語。在一起了卻連認識多久都不記得,甚至連彼此的戀人關係都不想承認,似乎只是玩玩而已。那句不會跟你結婚在溫存過後脫口而出,顯得冷漠又無情。
10分鐘,一個渣男的形象便根深蒂固地印在了我的腦海,我相信了他的存在並深深感到氣憤。我習慣了賦予每件事情意義,所以我想了解他如此行徑的原因,這也是我繼續看下去的動力。畢竟,不了解一個人就張口開罵,會顯得有點兒無理取鬧。
電影裡有一句經典的臺詞:「聽人家說這世界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它只可以一直這麼飛啊飛,飛累了就在風裡睡覺……這種鳥一世只可以落地一次,那次就是它死的時候。」這隻鳥究竟是什麼?它代表著阿旭?每一個在塵世掙扎的人?還是在當時即將回歸的香港群體?沒人能給出確切的答案,因為每個人的思考都是獨一無二的。
1、 長久的厭惡
阿旭的養母是一個交際花,不難想像小時候的阿旭過著怎樣的生活。
他眼中的母親,必定周旋在各種男人之間,用廉價的愛情交換著金錢,擁有一顆怎麼也填不滿的心。他對這種行為深深地厭惡著,所以母子關係並不好。但他無力掙脫,被名為親情的東西緊緊束縛。
內心深處他愛著這個令他不恥的養母,看見她喝得酩酊大醉時,會伸手抹去她嘴角的嘔吐物,出面暴揍那個騙她錢的小白臉。這種親情和是非道德摻雜在一起的感覺,最讓人無力了。
張國榮的父親是個風流的男人,經常在外面拈花惹草,對妻子格外冷漠。所以張國榮的母親沒有熱情照顧孩子,轉而對孩子們異常冷漠。但是,張父依舊肩負著一個做父親的責任,供養著一家老小,見到張國榮時也會熱情地招呼他給他零花錢,甚至還送他出國留學。
從道德是非上來看,小時候的張國榮應該是厭惡這種風流習性的,但他掙脫不了,既需要父親的養育,又感激著對方的恩情。做孩子的是不好責備父母的。而對於母親,張國榮的感情也同樣複雜,他一邊同情著母親,一邊又深深怨恨著她,怨恨她的冷漠和無情。
做數學判斷題的時候,我們能夠很輕易地寫下對錯,可現實卻錯綜複雜。所以,長久生活在糜爛、壓抑的家庭,阿旭的內心一定十分糾結。他不願多想,想多了便會多愁。也無法訴說,因為那種情緒,是說不清楚的。以至於他總是沉默,擁有著一雙與所有人疏離的眼睛和一副透著憂鬱的面孔。
2、 宣洩的藉口
有一天養母告訴阿旭,他是她收養的。
這個時候,阿旭看到了希望。他身上終於沒有那層「血緣關係」的枷鎖了,他也終於有機會擺脫現在的生活了。能藉由「不是親生的」這件事,來宣洩對於養母的恨意。有正當地立場,指責這個不是自己生母的女人,在他成長過程中犯下的錯。他對於生母也有著怨恨。怨恨她將自己拋棄,丟給這麼一個不堪的女人。
他要把自己從這兩個女人身上受到的苦,加諸在其他女人身上。所以,阿旭的渣,在他知道自己有一個親生母親之後,終於爆發了。不得不說他繼承了交際花養母的「優良傳統」。對於撩妹,可謂信手拈來。
如果你不認可長輩的人品,你是沒法將他的話聽進心裡的。面對他的時候,總會忍不住挑剔、批判和懷疑。所以,阿旭不會向養母撒嬌。他從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強硬和冷漠。在面對女朋友時,也總是扮演著掌控者。都說男人在面對心愛的女人時,會活得像個小孩,可這一套顯然不適用於阿旭的身上。他已經為女人傷透了心,在戀愛中便只想索要快感,享受被愛,絕不給人拿捏自己的機會。
他光明正大地和養母作對,一直嚷嚷著要去尋找自己的生母。其實對於一個素未謀面的人,他不見得有多深的感情。生母在他的心中更像是一個符號,一個縹緲的意象。他不滿於現在的生活,對未來抱有小小的幻想,希望生母是和養母截然不同的存在,能將他從現實的泥沼中拉出去。
他不想過現在的生活了。
3、矛盾與掙扎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阿旭的夢在找到生母之後碎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不被承認的,母親拋棄了他,甚至連見他一面都不肯。
他,沒有希望了。
阿旭這個人是很矛盾的。
他討厭小白臉,但卻擁有著小白臉的所有特性,帥氣、會撩、讓女人心甘情願為自己花錢。所以他深深地厭惡著自己。當咪咪提出「我養你啊」這句話時,阿旭內心的震動勢必不小,原來他可能變成自己憎惡那一類人,所以狼狽地將咪咪關到了門外。
他是個渣男,但卻沒有泯滅良心。當知道女人有愛上自己的傾向後,便會順手將對方推開。當蘇麗珍找他複合的時候,他明白地告訴對方和他在一起是不會幸福的,他說他不可能結婚。他早就不對婚姻抱有期待了,因為他生長在一個畸形的家庭裡,所謂的天倫之樂究竟應該是什麼樣子,他一概不知。他也不相信自己有足夠的愛陪伴一個女人度過餘生,因為他連愛自己都已經力不能支了。他不是沒有心,只是沒有能力和勇氣。
他想認真活著,可從小接受的教育,養成了他遊手好閒的習慣,他並不知道應該怎麼去認真。要知道,成長在一個人身上打下的烙印並不是那麼好去除的,慣性是一個很可怕的東西,他能腐壞人的靈魂。
觀眾在看完《阿飛正傳》之後,會因為渣男阿旭而感到氣憤,責備他的冷漠、自私和無情。可是,他的世界本就是扭曲的,正常的事情他沒見過,又怎麼可能做得出來?他的所有行為,都在很久以前打下了烙印,那些東西根深蒂固地影響著他,他便自然而然成了我們看到的樣子。
上心理諮詢課的時候,老師給我們講了這樣一句話:「當你了解了一個人的歷史之後,你便能理解他為什麼會變成現在的模樣。」沒有對錯,只有因果。
不學無識、無情無義。如果可以,他也不想這樣,他的內心矛盾而糾結,一邊厭惡自己,一邊渴望改變和拯救。在尋找生母而不被接受後,他知道沒人能拯救自己了。
為什麼不自救呢,非要找個希望和寄託?人有自救的可能,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自救的能力。做任何事都需要能量,如果愛是原動力,那麼阿旭的原動力幾乎是枯竭的。
他不能接受養母的愛,因為他的道德判斷讓他深深厭惡著這個女人,糾結和掙扎消耗了彼此之間存在的溫情;他得不到生母的愛,因為他從小就被拋棄,一個寧願給錢也要拋棄他的女人,就是鐵了心不想要他;他拒絕女友的愛,哪怕能享受片刻的溫存,也會因為無力為繼,而選擇逃離。他找不到認真生活的理由。
心理學上解釋,經常更換女朋友的男人,有著很強的依賴心理。因為沒有感受過正常的親子羈絆,所以渴望在別的女人身上尋找安全。然而,他還不夠獨立、不夠完整、不夠強大,在面對進一步發展的時候往往會生出退意,會將事情想得非常糟糕,害怕踩入一個拔不出的陷阱,害怕給對方更深的傷害……
如果可以,阿旭不想當一個渣男。
如果可以,願你是只有腳的飛鳥,可以停留,可以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