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讀《紅樓夢》,覺得清代的曹公雪芹借林黛玉之筆寫了《五美吟》,其中題「西施」:
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效顰莫笑東村女,頭白溪邊尚浣紗。
西施本只是是薴蘿山麓薴蘿村的浣紗女,生於一個貧寒山村的家庭中,奈何粉面桃花,天生麗質,青山秀水滋養的西施清新淳樸,稟賦絕倫。其一顰一笑,風情萬千,連皺眉撫胸的病態,亦為鄰女所仿效。
直到吳越春秋的烽火硝煙,從歷史的雲煙深處席捲而來。兵強馬壯的吳國戰敗了越國,把越王勾踐和範蠡押作人質,服侍吳王夫差。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釋歸回越後,臥薪嘗膽,勵精圖治。時刻居安思危。在兩位謀臣文種、範蠡輔佐下,針對夫差淫而好色的弱點,文種向越王勾踐破吳獻計中便有了「遺美女以惑其心志」之計,勾踐為了洗恥復國,已不惜一切手段,他命範蠡等幾經尋覓,得諸暨羅山賣薪女西施。
範蠡本也是風流才子,怎能對西施不動心,在民間廣泛流傳的故事中,西施與範蠡一見鍾情的,但是兩個相愛的人因為復國大計而無緣共結連理。迫不得已的範蠡奉命把西施進獻給了敵國的吳王夫差。
羅緞錦衣、眉黛含春的西施在跨入吳宮大門的一瞬間,是充滿了哀傷絕望的疼痛、還是義無反顧的決絕?後人已無法猜詳得知,只知道西施與範蠡的愛情從此劃上了永遠的句號。
吳王夫差得了西施,龍顏大悅,在姑蘇臺建春宵宮,又在靈巖山築館娃宮,與西施飲酒戲水,朝擁夕陪,不亦樂乎。可以棄江山而不顧,傾一國之財力,博美人於一笑。美人一笑,傾國傾城,縱是錯愛,又有何妨?重情重義的一國之君,就這樣心甘情願地為一個負有特殊使命的美人付出了所有,甚至萬裡江山。
夫差應是無悔,西施應是有恨。幾度春秋,千百晝夜,夫差對西施款款深情,讓美人享盡了人間寵愛,在西施幽怨的心靈深處,曾否泛起動情的漣漪?
國色天香的西施;浣江水畔的古薴蘿村負重赴吳的西施;為國家大義奉獻自我的西施,對於範蠡和吳王,一個是一眼相中的情郎;一個是為她願捨棄天下的天子,多情動人的西施又怎能說對這二人的愛與不愛做出分別呢?
文中配圖來自網絡,本文出自百家號作者無風起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