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夫差謝幕於姑蘇山,越王勾踐鹹魚翻身,這都緣於笠澤之戰

2021-01-18 老王頭說歷史

春秋時期,在我國南方的吳、越兩個諸侯國,一直你搶我奪地爭戰不休。公元前496年,欈李(今浙江嘉興西南)之戰中,入侵越國的吳軍大敗而歸,吳王闔閭也因此戰而喪命。

公元前494年,夫椒(今蘇州西南太湖中的椒山)之戰中,越國一敗塗地,吳王夫差把越王勾踐打得徹底「跪服」。

勾踐(左)兵敗忍辱(劇照)

自此以後,吳國始終碾壓著越國。僥倖存國的越王勾踐,明面上唯吳王夫差是瞻;暗地裡厲兵秣馬,積蓄力量,無時無刻不想著血洗恥辱。

後來,忍辱負重的越國不但一洗前恥,而且並納了吳國,開始稱霸南中國。這一歷史性轉折,始於笠澤之戰。

那麼,吳、越兩國的笠澤之戰是如何發生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夫椒之戰後,在恥辱中煎熬著的越王勾踐,一邊兢兢業業於國家的振興,一邊關注著吳國的一舉一動。終於,勾踐捕獲了一次機會。

公元前482年,欲稱霸華夏的吳王夫差率領吳國的精銳之師,前往黃池(今河南新鄉封丘縣南)會盟諸侯,國內一時為之空虛。於是,勾踐趁機出兵吳國,斬殺了吳國太子友,兵加吳國都城。

會盟後回國的夫差(劇照)

會盟結束後,隨著「盟主」夫差回國的吳軍雖屬精銳,但遠行勞頓,戰鬥力受到影響。於是,吳軍為越軍所敗。如此一來,夫差就派伯嚭求和于越國。

勾踐聽從範蠡的建議,接受了吳國的請降。因為,吳軍雖然一時受挫,但其精銳尚存,相較于越軍來講,仍佔著較大的優勢。於是,勾踐藉機罷兵,見好就收。罷兵回國後,勾踐繼續致力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充實,國防實力的鞏固、提高。

吳國被越國偷襲後,雖說於大局無礙,但損失、影響也不小,亦需要時日恢復。禍不單行的是,接下來的時日裡,吳國連年災荒,導致民困國疲。為此,吳國想報越國偷襲之仇,也是有心無力。因而,吳、越兩國相安無事了多年。

四年後的公元前478年,自認為軍力已有很大提升,完全可以抗衡吳國的越王勾踐,實在不想再等了。

於是,勾踐就與文種、範蠡商議著出兵伐吳。文種、範蠡見勾踐已下定決心對吳國採取軍事行動,就幫著勾踐擬訂行動計劃,整合集結越國軍隊。

接著,越王勾踐親自出面撫慰、鼓舞越國將士,並告知出徵大軍:父子都在軍中的,父親留下;兄弟二人都在軍中的,哥哥留下;家中有父母,但無人贍養者,免於出徵;身體有病,不能參與徵戰者,國家為其提供醫藥。

勾踐在撫慰越軍(劇照)

這樣一來,越軍將士都感恩戴德于越王勾踐。

為了強軍,勾踐不僅恩典于越軍,而且示之以威。在即將離開國境時,勾踐命人斬殺了違反軍紀的兵丁,以明軍法、肅軍紀。隨之,出徵大軍為之肅然。

當吳王勾踐聞知越軍即將犯境,已經屯紮在笠澤江南岸時,立即親自統帥吳軍屯駐笠澤江北岸,準備阻擊越軍於江上。

就在吳王夫差調兵遣將之際,越王勾踐根據與文種、範蠡制定的行動計劃,於出徵後的第二天黃昏,開始調動大軍。

範蠡率領右軍溯笠澤江而上五裡,以待吳軍;文種率領左軍逾笠澤江十裡,屆時配合右軍夾攻吳軍;勾踐親自率領中軍,伺機而動。

範蠡(劇照)

當天夜半,範蠡所率右軍首先擂鼓進軍。吳軍得知越軍前來偷襲後,倉促迎戰。就在吳軍對陣範蠡之軍時,文種率左軍擊鼓而來,夾擊吳軍。夫差聞聽越軍分兩路而來後,就命吳軍分軍迎戰。

當吳軍於黑暗中弄不清越軍虛實,疲於應戰時,勾踐親率中軍,不聲不響地直衝吳國的中軍。毫無防範的吳國中軍遭到越軍攻擊後,使得整個吳軍感覺到處都是越軍,因而恐懼怯戰。隨之,吳軍潰亂,大敗而去。

激戰中的吳、越軍兵(劇照)

隨之,越軍在笠澤(今江蘇吳江一帶)渡江,緊追不捨。在越軍的追逼下,吳軍只得返身對陣越軍。結果,一連幾戰,吳軍都被擊敗。吳國的名將王子姑曹、胥門巢都戰死了。

吳王夫差一看勢頭不好,就在親兵衛隊的護衛下,逃回了國都姑蘇城。隨之,潰敗的吳軍也退入城中,閉門自守。尾追而至的越軍見吳軍龜縮不出,就築城於姑蘇城西門外,不斷進逼、攻打。

到了公元前473年11月,姑蘇城內的軍民已困頓之極,難以堅守。隨之,越軍攻破姑蘇城門,進入了吳國的國都。

城破後,吳王夫差逃往姑蘇山,越軍隨即又圍困了姑蘇山。吳王夫差見大勢已去,於無奈中自刎而亡!

夫差自刎而亡(劇照)

隨之,吳國謝幕了,越國的輝煌開始了!

主要參考文獻:《史記吳太伯世家》、《春秋外傳》

相關焦點

  • 吳王夫差成了中原霸主,但吳國連年饑荒,讓勾踐有機可乘!
    吳王夫差成了中原霸主,但吳國連年饑荒,讓勾踐有機可乘!大家好,我是百家作者,今天小編帶大家來說一說勾踐復仇成功的故事!在黃池的夫差意氣風發,父親的願望終於被自己實現,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中原霸主」。看著殘破的都城,以及越國軍容整齊的五萬軍隊,夫差並沒有被激起鬥志,反而是向越王勾踐求和。夫差這反常的舉動可能有三個原因:第一,自己的終極軍事目標已經達成,其他的一切對於夫差來說已經不再重要。第二,吳軍長途跋涉,又沒有充足的糧餉,此時經過一大番周折終於回到了家鄉,早已經沒有了鬥志,而越軍則是在吳國的地盤大吃大喝,養精蓄銳地等待了好幾個月,此時正是士氣昂揚。
  • 吳王夫差為何捂臉而死? 原來是越王勾踐用了這種「秘密武器」
    隨後,徹底消滅吳國軍隊,把吳王臨時安置到姑蘇(蘇州)郊外一座山上等候發落。已經成為越王刀俎間魚肉的吳王,只得派出自己的心腹之臣公孫雄,代表自己裸露著上身,跪著爬到越王面前哀求:「大王您的——不講信義的臣子——我夫差今天誠懇報告,幾年前我曾在會稽之戰中得罪了大王您,即使那樣我也沒有敢為難您,還是放您回越國了。
  • 英雄與美女,越王勾踐用西施麻痺吳王夫差,一代霸主吳國終成空
    英雄難過美人關,這不假,恩恩怨怨糾纏了幾千年誰也說不清,這就像「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不過是你情我願的事情罷了。英雄煮酒,美女舞劍,像極了愛情。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送給霸主吳王夫差一位名叫西施的美女,三者又將擦出怎樣的火花呢?
  • 春秋時期霸主越王勾踐為了活命有多拼?願將妻子送給吳王夫差做妾
    夫差也是一個有志氣的國君,自己的先父蒙上了恥辱,他肯定不甘罷休,於是整夜操練士兵。當時輔助他的是有名的伍子胥。 聽說這件事後,勾踐便想先發制人,在吳兵發兵前攻打。當時範蠡極力勸阻,告訴越王勾踐不能這樣做,但他還是毅然作出決定,取兵進犯吳國。
  • 吳王夫差、越王勾踐還是範蠡?
    昔讀《紅樓夢》,覺得清代的曹公雪芹借林黛玉之筆寫了《五美吟》,其中題「西施」: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效顰莫笑東村女,頭白溪邊尚浣紗。兵強馬壯的吳國戰敗了越國,把越王勾踐和範蠡押作人質,服侍吳王夫差。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釋歸回越後,臥薪嘗膽,勵精圖治。時刻居安思危。在兩位謀臣文種、範蠡輔佐下,針對夫差淫而好色的弱點,文種向越王勾踐破吳獻計中便有了「遺美女以惑其心志」之計,勾踐為了洗恥復國,已不惜一切手段,他命範蠡等幾經尋覓,得諸暨羅山賣薪女西施。
  • 勾踐臥薪嘗膽滅掉吳國,吳王夫差自殺前,為何一定要蒙上雙眼?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去世,他的兒子勾踐繼位。吳王闔閭認為這是伐越的好時機,於是攜伍子胥等將領出兵攻打越國。越王勾踐知道自己不是闔閭的對手,不得不關閉城門。後來,勾踐派了一批敢死隊走到闔閭面前,一聲令下,敢死隊員齊刷刷地舉劍自刎。闔閭雖然貴為一國之主,但也沒有見過這個陣仗,吳國軍隊更是驚得面如死灰,勾踐趁吳軍軍心大亂,開城門閃擊吳軍。
  • 吳王夫差的歷史錯位
    吳之志廣,必輕戰。是我連其權,三國伐之,越承其弊,可克也。」(《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誘使夫差四面出擊,到處樹敵,自陷於孤立無援、顧此失彼的窘境,一腳跌入了勾踐給他預備的萬丈深淵。應該說,這樣來釋讀吳王夫差的敗亡,從邏輯與史實上是講得通的。然而,在我看來,這並沒有能完全說明這一歷史現象發生的歷史內在邏輯性,也沒有能真正揭示夫差之所以犯如此重大戰略抉擇失誤的深層次原因。
  • 越王勾踐的負面示範
    勾踐固然贏了,但說到底贏得並不光彩;夫差的確輸了,但輸得很有尊嚴。勾踐的勝利,說到底是突破人類道德良知的底線,蔑視和毀滅公認的規則為前提的;夫差之所以大敗虧輸,身死國滅,同樣是為他始終按規則出牌而付出慘痛的代價。從這個意義上講,不加分析,不加區別地一味肯定越王勾踐和絕對否定吳王夫差,在歷史的價值取向上是會有問題的。因為它必然會導致價值觀的紊亂和善惡觀的顛倒,造成小人文化的猖獗和君子精神的沉淪。
  •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
    公元前496年,吳國徵討越國,吳王闔閭親率大軍前去徵戰,雙方大軍在今浙江嘉興帶展開決戰。越兵背水一戰,以死相拼,結果大敗吳軍。吳王也被毒箭射傷,闔閭臨死之前,吩咐立太子夫差為王,一定要為父報仇。夫差勵精圖治,經過三年的努力,吳國逐漸強大起來。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為報越國殺父之仇,親率大軍進攻越國。越王勾踐率軍迎戰,在夫椒對陣。
  • 黃樸民 | 越王勾踐的負面示範
    勾踐固然贏了,但說到底贏得並不光彩;夫差的確輸了,但輸得很有尊嚴。勾踐的勝利,說到底是突破人類道德良知的底線,蔑視和毀滅公認的規則為前提的;夫差之所以大敗虧輸,身死國滅,同樣是為他始終按規則出牌而付出慘痛的代價。從這個意義上講,不加分析,不加區別地一味肯定越王勾踐和絕對否定吳王夫差,在歷史的價值取向上是會有問題的。因為它必然會導致價值觀的紊亂和善惡觀的顛倒,造成小人文化的猖獗和君子精神的沉淪。
  • 透過春秋時期的夫差、勾踐之爭,悟解人性中的「忍」與「不忍」
    於是,越王勾踐就想先發制人,率先進攻吳國。越王的重臣範蠡見勾踐欲動兵戈,就竭力勸阻道:「不可,臣聞兵者兇器也,戰者逆德也,爭者事之末也。陰謀逆德,好用兇器,試身於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萬念俱灰的勾踐,忐忑著、等待著。大勝越軍的吳王夫差,見勾踐有如此態度,覺得可以答應勾踐,放他一馬。但是,伍子胥不同意。他對夫差說:這是上天要把越國賜給吳國,若答應了越國的請降,是會遭到天譴的。於是,文種只好失望地回去了。3、夫差放過勾踐。既然吳國不接受投降,那麼就與吳國拼死一戰,以作最後的終結。文種見勾踐有這種魚死網破的想法,就趕緊解勸勾踐:不必如此悲壯,還有一路可走。
  •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背後,隱藏著什麼鮮為人知的秘密?
    在經歷了百餘年戰爭的歷練後,吳國發展成為軍事強國,滅掉楚的屬國徐與舒,吞併楚國大片國土,尤其是柏舉之戰中,在吳王闔廬的指揮下,吳人發揮戰車的靈活機動性,長途迂迴奔襲並快速推進,聯合唐、蔡從淮水流域分三路進軍,五戰五捷,一度佔領了楚國的郢都。此戰之後,「南至江、北至方城,萬三千裡皆服於吳矣。」吳國一躍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 易中天:越王勾踐這人太壞了,臥薪嘗膽的故事我建議不要再講了!
    越王勾踐是歷史上著名的君王,他臥薪嘗膽的故事一直為世人所熟知。有句很經典的名言是: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說的就是越王勾踐在兵敗後,被吳王夫差俘虜,然後一直韜光養晦,忍辱負重。一直以來,越王勾踐的故事為世人所傳頌。但是以研究歷史著稱的易中天教授,卻認為不能拿勾踐當典型。他曾在一個講座上說:越王勾踐這人太壞了,臥薪嘗膽的故事,我建議不要再講了!越王勾踐哪裡做得不對,導致易中天十分反感?
  • 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細說吳越的血海深仇與越王勾踐的臥薪嘗膽之志
    「攘外必先安內」,既然弟弟的謀反平定了,於是闔閭又命兒子夫差伐楚,攻取番邑,楚王大恐,將國都從郢遷到鄀。秦國尚遠,是報復不了的,然而越國近在咫尺,面對這個幾次壞了自己好事的鄰居,闔閭決定不再心慈手軟,秣兵歷馬的同時等待時機。周敬王二十四年(前496),越王允常死,其子勾踐即位,吳王闔閭興兵伐越,「越王句踐(「勾踐」亦作「句踐」,在古代通用,現在一般寫作「勾踐」。)迎擊之槜李。
  • 誘陳恆、勸夫差、導勾踐,奔走三國,盡展辯才,都是為了完成師命
    齊悼公因枉殺無辜,引惹戰端,被鴆殺後,主持朝政的陳恆就擁立了齊悼公之子壬,是為齊簡公。 齊簡公繼位後,欲弱化陳恆的「獨霸」之勢,就重用闞止、國書、高無平等臣子。
  • 勾踐復國因夫差貪圖享受?錯,實乃夫差太過進取,才給了勾踐機會
    只是和吳國根正苗紅的周王室宗親身份比起來,越國則顯得毫無可取之處而且比之吳國的地理位置,越國則更加的偏遠。是以越國要想北進爭霸,吳國,就是他們不得不邁過的一道坎吳國北上爭霸,越國卻並不是他們的當務之急,是以吳國的目光,都重點放在楚國之上。而這也給了越國機會吳國滅楚,而此時越國在位的君王是允常,這也是一位野心極強的君主。
  • 越王勾踐劍:歷經千年,仍寒光逼人
    古文字專家唐蘭認為,「鳩淺」這兩個字是「勾踐」的通假字,並得到了其他專家的認同。這說明此劍是「越王勾踐自作用劍」,即大名鼎鼎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親自督造(製作)並自己使用的劍。這件國之重寶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據了解,越王勾踐劍出土之後,僅於1965年底及「文革」初期,在湖北有過短期展出;在九十年代末之前的三十多年間,該劍在國內一直是「藏而不展」的。
  • 勾踐臥薪嘗膽,夫差圖霸中原,竟逼死了首席謀臣
    勾踐在吳執賤役三年。文種受命留守主持越國政,他「內修封疆之役,外修耕戰之備,荒無遺土,百姓親附」。 周敬王二十九年(前491年),勾踐被釋放回國。他「臥薪嘗膽」,勵精圖治。
  • 吳王夫差的復仇之路
    吳王夫差的復仇之路吳王闔閭在這次戰鬥結束後,他就去世了。    或許是因為他年紀大了,傷了一個腳趾後,忍不住疼痛,疼死了;又或許是胸中咽不下這口氣,氣死了。    反正這筆帳,是鐵定算在勾踐身上了!必須該勾踐賠償。    夫差即位,成為了吳國的新國王后,他把闔閭埋葬在了虎丘山。
  • 評越王勾踐:臥薪嘗膽!
    勾踐被吳國打敗了嘛,就給人家當牛做馬去了。後來因為表現不錯,夫差心情一好一感動,就把人給放回國了。奇恥大辱啊,一般人都咽不下這口氣,但是勾踐不是一般人啊,所以他就咽下去了。可是勾踐不是聖人啊,他肯定會記得這個奇恥大辱的。他怕回去之後生活太安逸了把事情給忘了,不想報仇了,就開始了自虐行為。  他住在了一個特別簡陋的小屋子裡面,在房梁上吊了一個苦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