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夫差成了中原霸主,但吳國連年饑荒,讓勾踐有機可乘!

2021-01-17 黃錦似青史

吳王夫差成了中原霸主,但吳國連年饑荒,讓勾踐有機可乘!

大家好,我是百家作者,今天小編帶大家來說一說勾踐復仇成功的故事!在黃池的夫差意氣風發,父親的願望終於被自己實現,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中原霸主」。可多年的欲望得到滿足的一瞬間,夫差似乎明白了什麼,所謂「霸主」不過是一個虛名,而此時自己所率的十三萬大軍面臨著一個殘酷的現實,就是肚子填不飽了。勾踐耍詐,吳國連年災荒,十三萬大軍每天消耗的糧餉是驚人的,此時大軍從吳國出發已經四個多月,所帶的糧食早已經吃光。迫於無奈,夫差並沒有率部隊立即回援,而是在歸來的途中先滅掉了宋國,這樣做第一是為了搶點糧食給將士們填飽肚子,第二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夫差要在各諸侯國之間耍一耍霸主的威風。

宋國當然不是對手,被夫差的大軍三下五除二就滅掉了,可這樣一來也延誤了戰機。等到夫差的部隊拖著沉重的步伐回到姑蘇城的時候,距離他們出發的日期已經過去了半年多。看著殘破的都城,以及越國軍容整齊的五萬軍隊,夫差並沒有被激起鬥志,反而是向越王勾踐求和。夫差這反常的舉動可能有三個原因:第一,自己的終極軍事目標已經達成,其他的一切對於夫差來說已經不再重要。第二,吳軍長途跋涉,又沒有充足的糧餉,此時經過一大番周折終於回到了家鄉,早已經沒有了鬥志,而越軍則是在吳國的地盤大吃大喝,養精蓄銳地等待了好幾個月,此時正是士氣昂揚。

第三,夫差可能真的打心眼裡把勾踐當成了兄弟,他認為這位兄弟可能只是想報一下當年的仇,圖個心理安慰,並非真想置自己於死地。兄弟既然這麼想,自己又是霸主,應該有老大的氣度,給兄弟一個臺階下。夫差此時甚至還夢想著作為霸主的自己,以後會有機會號令兄弟越王勾踐,與自己一起出兵打天下呢。總之,夫差向勾踐低頭了,派出了太宰伯嚭作為使者,出使越軍的大營。太宰伯嚭在越國人的眼中已經是位老熟人了,事情辦得很順利,勾踐撤兵了。當然,勾踐不可能是單純地給伯嚭一個面子就撤兵了,他考慮來考慮去,自己似乎不應該在此時與吳軍對決,畢竟,人家還有十三萬軍隊,真把夫差逼急了,打起來,鹿死誰手還說不定。但退兵當然也是有條件的,這一下越國反客為主,向吳國索要了一系列戰爭賠償。

此後,越王勾踐又聯合了和自己一樣對吳國有著血海深仇的楚國,一起騷擾、蠶食吳國。根據《左傳》的記載,吳王夫差在稱霸以後,除了歸途中欺負了一下宋國,再也沒有主動發起過任何一場戰爭,反而是接二連三的成為被攻擊的對象。經濟衰敗、戰火不斷,再加上精神上的打擊,吳國從此一蹶不振,夫差這個王二代也沒有勾踐那樣臥薪嘗膽的堅強意志,吳國在被越國和楚國聯手奪去了大量土地、人口之後,已經疲憊不堪,很快,吳國軍隊也不再是當年那支傲視天下的鐵師了。

四年之後,夫差十八年(前478年),越王勾踐覺得對吳國的蠶食已經差不多,自己已經有了十足的把握戰勝吳國,於是,與大夫範蠡、文種傾巢出動,直奔吳都姑蘇。夫差在得到戰報後並沒有選擇死守,而是率兵迎敵,雙方在笠澤兩岸對峙,這便是春秋史上的最後一場大戰役——笠澤之戰。這場大戰勾踐出動士兵六萬多,夫差則出動士兵五萬,雙方旗鼓相當.

勾踐命令左右兩軍在半夜於指定位置鳴鼓渡江,等到渡至江心,則停止前進,等待命令。夫差以為勾踐的部隊要趁夜渡江偷襲,趕緊將部隊一分為二,陳列於江邊,準備抵禦越軍的進攻。可實際上,勾踐真正的殺手鐧是他部隊中的六千「君子」。所謂「君子」,是和當年越軍的死士類似的近戰部隊,區別在於這些人都是王公貴族,素質比普通百姓當中選出的士兵要高得多,而且這些人從小習練近戰武術。所以「君子」這一戰鬥編制雖然人數不多,但戰鬥力是越軍當中最強的。

勾踐趁著吳軍移動,命這六千君子不發出聲響,從吳軍布防空虛的地方偷偷渡江成功,上岸後秘密接近吳軍大營,在吳軍沒有防備的情況下發動突然襲擊。吳軍倉促應戰,原本在江邊布防的軍隊迅速回救,而越軍早已停留在江心的部隊就趁這一空當強行渡江,最終把吳軍打得落荒而逃。吳軍退到沒溪,想集合散兵繼續作戰,沒想到範蠡又率部隊包抄吳軍側背,展開攻擊。吳軍數位將領在戰場上戰死,夫差率殘部一萬多退回姑蘇城。從此以後,夫差再也沒有出過姑蘇城,因為越軍始終有留守部隊對姑蘇城進行圍攻,甚至在姑蘇城外建設越城,以長久地包圍姑蘇城。勾踐的目的很明顯,他想把夫差困死在姑蘇城中。今天小編的故事就先講到這裡吧,最後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認為勾踐會放過夫差嗎?歡迎留言,喜歡本文的話,給小編點個讚哦!

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英雄與美女,越王勾踐用西施麻痺吳王夫差,一代霸主吳國終成空
    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送給霸主吳王夫差一位名叫西施的美女,三者又將擦出怎樣的火花呢?夫差與西施洞房·劇照四大美女之一西施越王勾踐是怎樣的忍辱負重,西施是怎樣的美麗,吳王夫差是怎樣的強大?大家都眾所周知。勾踐和夫差就像兩個極端,前者為進取,後者是墮落,一個未來無限,一個江山不保。
  • 勾踐臥薪嘗膽滅掉吳國,吳王夫差自殺前,為何一定要蒙上雙眼?
    闔閭能夠成為一方霸主,有一個人功不可沒,此人就是伍子胥,為了感謝伍子胥,闔閭願意把吳國的國土分裂一部分給伍子胥,但伍子胥拒絕了。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去世,他的兒子勾踐繼位。吳王闔閭認為這是伐越的好時機,於是攜伍子胥等將領出兵攻打越國。越王勾踐知道自己不是闔閭的對手,不得不關閉城門。後來,勾踐派了一批敢死隊走到闔閭面前,一聲令下,敢死隊員齊刷刷地舉劍自刎。闔閭雖然貴為一國之主,但也沒有見過這個陣仗,吳國軍隊更是驚得面如死灰,勾踐趁吳軍軍心大亂,開城門閃擊吳軍。吳王闔閭在混戰中被射中腳趾,兵敗回到吳國後,不治身亡。
  • 吳王夫差為何捂臉而死? 原來是越王勾踐用了這種「秘密武器」
    現在您抬起了高貴的腳趾來討伐我這個罪臣,我保證完全聽命於您,我懇求您——像當年我在會稽放您回越國一樣,赦免我的罪行,放過我……」聽到吳王使者的哀求,越王勾踐動了惻隱之心……此時,越王的謀臣範蠡在勾踐的耳邊小聲說:「當年吳王夫差在會稽俘獲了大王您,是上天以越國贈送給吳國,而吳國自己不要;今天上天同樣把吳國贈送給越國,越國不取吳國難道是要忤逆天意嗎?
  • 吳王夫差的歷史錯位
    越國地處吳國之南,距離中原更為遙遠,經濟、文化比吳國明顯落後,吳國「戰勝攻取」,翦滅越國,在各諸侯國中也產生不了關鍵性的影響,對吳國爭霸中原助益並不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或許正是有鑑於這樣的認識,吳王夫差才沒有將一舉滅越、根絕後患,作為優先的戰略選擇。吳王夫差之所以會做出這種在今天看來明顯存在著嚴重問題的抉擇,其實也是有其行為邏輯上的必然性的。
  • 吳王夫差為了取得「霸主」稱號竟然......
    (圖)電視劇《英雄》中的夫差,鄭嘉穎(飾)吳夫差十三年(前483年),吳王夫差準備召開「聯合國大會」了!
  • 勾踐復國因夫差貪圖享受?錯,實乃夫差太過進取,才給了勾踐機會
    勾踐臥薪嘗膽,一舉復國的故事,我們已經耳熟能詳。在其中,吳王夫差總是扮演著昏庸無道的形象,就是因為他貪圖享樂,不思進取,才給了勾踐機會然而夫差真的是這樣一個人嗎?在那個諸侯爭霸的年代,也許有些事,和我們所知道的大有出入。夫差和勾踐的故事,還得從吳國和越國之間的恩怨說起越國的強大和吳國基本上是同一時間,在春秋中期的時候。
  • 勾踐臥薪嘗膽,夫差圖霸中原,竟逼死了首席謀臣
    勾踐在吳執賤役三年。 對內,採取尊重人才、發展生產及獎勵生育等措施,以團結內部、增強國力和充裕兵源; 對外,則針對吳王夫差驕傲輕敵和急於求霸的心理,一面佯示忠順,一面暗自「結齊、親楚、附晉」,竭力促使吳與中原大國作戰,企圖俟吳在戰爭中削弱後伺機滅吳。
  • 春秋時期霸主越王勾踐為了活命有多拼?願將妻子送給吳王夫差做妾
    在當時,即使是將家人置置於死地也在所不惜,越王勾踐為了活命,願意將妻子送給吳王夫差做小妾即是證明。 因為戰爭的原因,越國和吳國很早就產生了糾紛。
  • 春秋時期,吳、越圖霸,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後終於滅了吳國
    與此同時,還重用兵法大家孫武,從而大大提升了吳國軍隊的作戰能力。這樣,對楚國派兵襲擾就成了吳國練兵的舉措,這又增強了吳軍的實戰能力。以至於到了楚昭王以後,更是「無歲不有吳師」。這就是在說吳國對楚國的大小戰爭是經常發生的。
  • 吳王闔閭的故事以及吳國的滅亡.
    公元前515年,吳王僚趁楚平王駕崩,國內動蕩之時興兵伐楚。由於國內空虛,闔閭加大了策動政變的步伐,他在吳王僚班師回朝的慶功宴上派勇士專諸將劍藏在魚腹中,趁上菜之機刺殺了吳王僚,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專諸刺王僚」的故事,專諸也成了春秋「四大刺客」之一。由此闔閭奪得吳國王位,史稱吳王闔閭。
  • 吳王夫差謝幕於姑蘇山,越王勾踐鹹魚翻身,這都緣於笠澤之戰
    公元前496年,欈李(今浙江嘉興西南)之戰中,入侵越國的吳軍大敗而歸,吳王闔閭也因此戰而喪命。公元前494年,夫椒(今蘇州西南太湖中的椒山)之戰中,越國一敗塗地,吳王夫差把越王勾踐打得徹底「跪服」。公元前482年,欲稱霸華夏的吳王夫差率領吳國的精銳之師,前往黃池(今河南新鄉封丘縣南)會盟諸侯,國內一時為之空虛。於是,勾踐趁機出兵吳國,斬殺了吳國太子友,兵加吳國都城。
  • 勾踐和夫差鬥了23年,200多年後,二人的後代合作,共反秦朝
    作為兩國的核心人物,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都是那個時代的風雲人物,二人鬥了23年之久,最終勾踐通過臥薪嘗膽滅掉了吳國,吳王夫差含恨自刎。讓人們沒有想到的是,在200多年後,勾踐和夫差的後代握手言和,共同反抗秦朝,協助劉邦建立了巍巍漢朝。吳越兩國的歷史都非常悠久,兩國相鄰,本沒有什麼仇恨。
  •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背後,隱藏著什麼鮮為人知的秘密?
    就在吳王厲兵秣馬籌備報復之時,越王勾踐卻主動打上門來,夫差率軍大敗越王勾踐於夫椒(今江蘇吳縣西南太湖中),越軍只剩餘五千餘人,退守會山(浙江紹興南)負隅頑抗。文種與範蠡是越王勾踐手下的重要謀士,許多人不知道他們並不是越人,而是楚人。原來,楚人在戰敗後,開始了亡羊補牢:一面主動與同被中原諸侯視為蠻夷的秦人結好,一面暗中「聯越擾吳」,從國中派遣了大量謀士潛往越國。其中最為著名者,就是範蠡和文種了。《史記》中記載,勾踐聽從了文種建議,以美女、珠帛等物賄賂吳國太宰嚭,請他勸說吳王同意放越王一馬,而夫差居然同意了。
  • 勾踐滅掉吳國,吳王自殺前用白布蒙上雙眼,只因死後羞於見一個人
    失敗的人不僅會失去權力財富,甚至連性命都難以保存,春秋戰國時期尤其如此,在當時勾踐滅掉吳國,吳王在自殺之前用白布蒙上了自己的雙眼,只因死後羞於見一個人,這個人就是伍子胥。吳王夫差蠟像輔佐吳國成就霸業伍子胥輔佐吳國兩代國君,尤其是闔閭,他在後來還成為了春秋五霸之一,之所以有這樣的成就,也有著伍子胥巨大的貢獻。
  • 勾踐復國當霸主後,為何與他患難與共的髮妻卻在那時自殺了?
    在勾踐縱情聲色的日子裡,新任吳王夫差卻日夜秣兵厲馬,計劃報殺父之仇。心高氣傲的勾踐不顧範蠡的勸阻,決定率軍先發制人討伐吳國。由於勾踐輕敵,他和夫差這一役大敗,敗得很慘。為了不至於國家被滅,勾踐匍匐在吳王夫差面前求和,表示願意「躬親為孥,妻親為妾」。儘管伍子胥一再堅持要夫差殺死勾踐,攻佔越國。但夫差見勾踐已是手下敗將,於是同意了他的議和。此時的勾踐很狼狽,但雅魚絲毫沒有抱怨,她身負沉重的枷鎖,陪伴勾踐入吳國為奴,從此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 今天不談勾踐與夫差,只說說江湖傳奇,那個聚財與把妹的高手範蠡
    歷史上關于越王勾踐與吳王夫差的事跡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就屬勾踐的「臥薪嘗膽」了吧!提到這兩個人,今天就順便說一下,夫差,姬姓,吳氏,是春秋時期吳國末代國君闔閭之子,他在夫椒之戰中大敗了越國,攻破越國的都城使越國屈服了。
  • 吳王夫差的復仇之路
    吳王夫差的復仇之路吳王闔閭在這次戰鬥結束後,他就去世了。    或許是因為他年紀大了,傷了一個腳趾後,忍不住疼痛,疼死了;又或許是胸中咽不下這口氣,氣死了。    反正這筆帳,是鐵定算在勾踐身上了!必須該勾踐賠償。    夫差即位,成為了吳國的新國王后,他把闔閭埋葬在了虎丘山。
  • 越王勾踐的負面示範
    於是乎,數千年來,勾踐就成了不屈服於命運,能夠將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上的永遠象徵,所謂的「膽劍精神」也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文化資源而被謳歌,嘉許至今天。甚至於成了人們寄託憂國情懷賦予恢復中原追求的文化象徵與精神符號:像南宋人柴望的《越王勾踐墓》一詩,就很典型地反映了這樣的意識:「秦望山頭自夕陽,傷心誰復賦悽涼。今人不見亡吳事,故墓猶傳霸越鄉。雨打亂花迷復道,鳥翻黃葉下宮牆。
  • 夫差並非昏君,為何始終相信勾踐,伍子胥又為何一直篤定勾踐必反
    前言吳王夫差是一個性情中人,也算是一代雄主,大敗勾踐,為父報仇,黃池會盟,稱霸中原,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夫差都算是一個不錯的國君,絕非昏庸無能之輩。只是夫差一生唯獨在對勾踐的判斷上從頭到尾一錯到底,最終禍起蕭牆,身死國滅引人嘆息!
  • 勾踐臥薪嘗膽,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夫差自盡而亡
    勾踐,春秋戰國時期最後一個主宰,是那個時期最知名的政治家和戰略家。他會兵敗給吳,跪地求饒,任人當牛做馬。經過後來的臥薪嘗膽,發憤圖強,最終成為一方霸主,公元473年滅了吳。勾踐,生卒不祥,姓姒(大禹的子孫後代),名勾踐,別名菼執,秋春末越國君主。公元496年,越王勾踐繼位。吳王闔閭乘越國喪亂之時興兵伐越,勾踐率軍抵禦,戰於攜李(今浙江嘉興市)。吳軍兵敗,闔閭喪生回國中途。他的兒子夫差繼位後,勤奮整訓,欲報弒父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