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擊上方"悅讀中醫"↑免費訂閱
林黛玉雖是天生聰慧、麗質動人,卻又是年幼喪母,因賈母疼惜她,將她接入賈府,看似風光的生活,卻也是寄人籬下,因而時常鬱鬱寡歡,致使肝火上犯,加上長期誤服補藥,終使她咳嗽咯血,幸好御醫王大夫想了個妙招,讓這位可伶的林妹妹少了幾分病痛的折磨。御醫的妙招到底是什麼呢?下面的文章將給予揭曉!
《紅樓夢》中的御醫王大夫,與賈家是世交,經常出入於寧榮二府,給賈母、寶玉、黛玉、晴雯、襲人等人都看過病,醫術精湛,用藥精當,深得賈府眾人的信賴。然而有一回,賈璉卻質疑他治療黛玉吐血證的一張處方。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在小說後半段,黛玉的癆病越發嚴重。第八十三回中,黛玉噩夢驚醒、神魂俱亂、痰血上湧,吐了滿滿一盒子,面無血色,連說話的氣力兒都微了。王大夫為她把了脈,稱這是由於黛玉素體積鬱而化火,導致肝火上犯於肺,迫使血液不循血道而外溢,隨肺氣一起上湧而咳吐痰血。王大夫擬的治法是先用黑逍遙散疏解黛玉的肝鬱治其本,再用歸肺固金湯治療咳血。黑逍遙散是一張疏肝理氣的古方,方中以柴胡為主藥,配以當歸、白芍、白朮、茯苓、生薑、甘草、薄荷等,用以治療肝脾鬱結所致的抑鬱不樂、頭暈目眩等症,照理說治療黛玉的病證是恰到好處的。方中的柴胡有升發之氣,善於條達肝氣、疏解肝鬱,是治療情緒抑鬱、肝氣不舒的專藥。然而賈璉認為黛玉此時血氣上衝,已經吐血,怎麼還可以再用升提之性的柴胡,這不是火上澆油嗎?王太醫深以為然,但又深知黛玉的病根在於肝鬱不疏,非柴胡不能解。必用之而又忌用之!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這一難題呢?王大夫不愧為御醫,想到了用鱉血去拌炒柴胡可以解此難題。
這裡牽涉到對中藥材在應用前的加工處理問題,在中藥裡俗稱炮製。由於中藥大都是一些原藥材,必須經過一定的加工處理,才能投入使用。有的則是根據病情的需要,為了治療目的,也可以應用一定的方法對藥材進行有目的的加工。正如此處的王大夫選擇用鱉血拌炒柴胡就是屬於此列。柴胡是一味十分重要而常用的中藥,主要有三個用途:
1. 退熱。用於治療多種外感發熱,如感冒發熱。目前就有柴胡退熱注射液、柴胡退熱顆粒。
2. 疏肝。用於肝氣鬱滯的病證,如抑鬱症,或肝膽疾病引起的消化不良,月經不調等,像著名的小柴胡湯、逍遙散等。
3. 升提。用於治療一些中氣下陷的病症,如胃下垂、脫肛、子宮下垂、腎下垂等,常用的補中益氣湯(丸)中就有柴胡。
柴胡的這三個功用都體現出柴胡向上、向外的特性。因此,儘管柴胡作用顯著,但在具體應用時對一些本身表現出向上向外的病證就不宜使用。《紅樓夢》中的林黛玉生性多慮,因自幼喪母,寄人籬下而鬱鬱寡歡,久鬱傷肝,加之長期誤服溫補中藥,致使肝火上犯,灼傷肺絡而至咳嗽咯血。欲解其鬱火必須疏肝,自然需用柴胡;而欲止其血又當清降,即清火降氣,又不可用柴胡,恐其耗陰傷血、加重吐衄,對於久病入絡、氣陰兩傷的黛玉來說,陰血耗傷難免有雪上加霜之嫌。於是王大夫想到了用鱉血來拌炒柴胡以解難題。鱉血為何物?鱉血就是團魚(俗稱甲魚)的血,性味鹹寒,主要作用於肝和腎,具有滋陰潤燥、補血止血的作用,對於一些陰虛內熱、血虛出血的病證用之有效。取新鮮的鱉血拌炒柴胡,使之吸入柴胡之中,用鱉血之陰挫緩柴胡的劫奪、升發之性,還能滋補黛玉的陰血不足,並有一定的止血作用,實在是一舉三得。難怪被王太醫稱作是「假周勃以安劉」(漢高祖時借周勃的力量以安定劉氏天下)的法子,不禁讓人拍案叫絕。
其實鱉血柴胡原本就是一種帶有地區特色的中藥炮製手段。清朝乾隆、嘉慶年間陳修園所著《長沙方歌訣》就有「至於柴胡……每用必以鱉血拌蒸(炒)最多不過二錢」的記載,大多出現在江蘇、浙江、福建一帶。賈府位於金陵城中,自然對鱉血柴胡不會陌生。中藥裡這樣借用一種藥性使另一種藥性發生變化的炮製例子還有很多,如生地的功能為清熱涼血、經過酒炙之後可滋陰補血;生首烏解毒通便,經黑豆汁拌蒸成制首烏後,可滋補肝腎、補益精血;天南星經牛膽汁炮製後稱膽南星,藥性由溫燥變為涼潤,由治療燥痰、風痰變為治療熱痰。這些炮製方法千奇萬象,但目的無一不是為了根據辯證用藥的需要擴大藥物的作用範圍、增強藥物的作用功能、使之在臨床應用中發揮更好的療效。
小貼士:炮製
是藥物在應用前或製成各種劑型以前的必要加工過程,包括對原藥材進行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藥材的特殊處理。
本文選自《藥緣文化——中藥與文化的交融》(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楊柏燦主編)一書,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圖片來源於網絡,轉載請註明出處。
新媒體編輯: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