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正值結婚旺季,14日,中國極具影響力的結婚服務平臺婚禮紀聯合結婚產業觀察發布了《2020年中國結婚消費趨勢洞察》。報告稱,結婚受傳統風俗影響較大,結婚消費呈現一定的地域特徵。北京、廣東、上海、浙江、四川等均是結婚消費排行前十的大省份,但消費呈現明顯差異。在2019年婚品地域消費偏好中,北京市喜糖、喜字和對聯的熱度排名Top3。
婚禮紀大數據中心負責人表示,借著勢頭正盛的國潮中國風,近年來年輕人結婚大有回歸傳統之勢,體現在婚宴、婚紗照、婚品等各個環節上。北京是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就連別稱都有二十多個,北京新人在結婚婚品消費上也「自成一派」,不同於其他地區,消費排名前三的是傳統的喜糖、喜字、對聯,紅紅火火甜甜蜜蜜,多了一點民俗風情、摯誠歸真的味道。
回歸傳統的另一面是傳統習俗的自我解放,結婚變為了個性秀場,各種「反傳統」、風格迥異的結婚消費趨勢盡情彰顯。個性化的結婚消費需求五花八門,在全國婚品地域消費偏好圖中可見一斑。廣東福建人結婚熱衷披金帶銀,金飾消費排名並列第一;江浙滬情侶睡衣、情侶拖鞋、晨袍團扇應有盡有,精緻到骨子裡;四川省消費前三的是乳膠氣球、拉花、跪墊地毯;東北代表隊遼寧省消費前三當屬堵門遊戲、喜糖盒、禮花彩噴,「氣氛裝備」都得整得明明白白。
在結婚消費上,這屆90後結婚「不差錢」,出現一種「結婚也啃老」的消費趨勢。據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平均每對新人結婚消費達22.3萬元,是五年前的3.5倍。在中國人的傳統意識裡,結婚對於很多人來說一生只有一次,不僅僅是一對結婚新人的事,也是兩個家庭的事,父母會樂意為子女們大操大辦,也就有了「4託2」式的消費。婚禮紀新娘說社區數據顯示,90%的父母會願意承擔婚宴費用,這正是結婚開銷支出的大頭。
如今,科技智能已充分融入現代人的生活,就連結婚也不例外。網際網路原住民90後成為結婚消費主力軍,他們更熱衷在線剁手,用「指尖」重塑結婚消費市場格局。在早早布局網際網路的中國首都北京,更是奉行「潮系智能主義」。新人只需要躺在家裡打開手機,就能在線製作電子請帖、婚禮MV、一鍵試婚紗,婚禮紀各種數位化智能結婚工具,滿足結婚一切所需。
在快節奏的時代,很多人活出了「懶系精緻主義」。這屆新人備婚兩極化特徵明顯:備婚時長在「1-3個月」和「12個月以上」的佔比超過六成。總言之就是,要麼拖著不備婚,要麼拖著備不完婚。因而婚禮紀婚禮統籌師受到結婚新人的青睞,他們為新人提供貫穿結婚始終的一站式貼心、專業服務,成為新時代「結婚包辦專業戶」。
此外,90後在婚紗攝影、婚禮、婚戒等各方面消費上更崇尚個性,呈現出多元綻放的局面。新郎不再甘當「人體背景」,「體現兩人之間的故事」成為核心訴求,結婚消費越來越「燒腦」。旅拍婚紗照持續火爆,六千到八千是旅拍最受歡迎的價格區間,四成新娘在婚紗照上的花費過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