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結婚:相親角的怪物?誤入邪教的剩女?

2021-03-03 電影導演中心
因為某些原因,小小導也看了這部挺火的紀錄片《剩女》,在查資料的時候看到了片中的Qiu女士的後續,2月份她在社交媒體上回應自己順利從法國學校畢業,後來移居德國,還做著律師的工作,並且嫁了人。她做出了她自己的選擇。沒有其他意思,只是分享一種生活方式,也希望尊重他人生活的人更多、更自由。

2017年,從《奇葩說》走出的選手姜思達做了自己的短視頻節目《透明人》,小範圍的火了。《透明人》第二單元第一期《相親角裡的爸媽不是怪物》讓相親角再一次被「重視」,只不過這期視頻的角度是那些把子女信息寫在牌子上、接受審閱的大爺大媽們。

 

前些日子,一部名為《剩女》的紀錄片忽然出現在大眾視線之內。以色列導演希拉·梅達利亞和肖什·沙赫拉姆歷時四年拍攝完成,記錄了三位中國女性的真實人生。

 

在中國,仍然有很多人認為,結婚是必須的。

 

《剩女》中的三位女性Qiu HauMei,Xu Min,Gai Qi代表了三類不同的中國女性,但真實情況是:現實生活中不只有(紀錄片所展示的三位女性所遭受的)這樣的壓力。

 

Qiu:35歲,北漂律師,農村家庭,姐妹五個,每次回家都要被父母、姐姐質問「還沒找男朋友嗎」「你不結婚就不正常」「是不是上學上傻了」。

 

Xu:28歲,電臺播音員,北京戶口,有一個嚴苛的媽媽(但媽媽自己不這麼認為),媽媽希望女兒的結婚對象「也是北京戶口、工作在體制內」。

 

Gai:(沒注意提到年齡)大學老師,書香門第,父親重病後給家庭帶來不少打擊,業餘組織線下交流會。

 

Gai Qi

Qiu的家人認為人肯定是要結婚的,不然國家的《婚姻法》是用來幹啥的?這問題問其他人可能一時半會還不知道怎麼回答,對於律師Qiu來說「懟」回去一秒鐘都不到:婚姻法解決的是離婚財產分配(當然這只是婚姻法的部分作用)。

 

但家人終歸是家人,在和朋友的對話中Qiu提到父母和姐姐的嫌棄,姐姐讓自己的孩子叫她「光棍姨」,她朋友聽到後怒氣值飆升,說如果自己遇到這種情況一定會「懟得她說不出話」,甚至不排除自己會打人。但Qiu相信家人是為她好,即使不認同家人的觀念,但希望能解決他們的問題。在朋友面前她選擇了維護家人。

 

對於傳統婚戀觀,Qiu選擇了絕大多數年輕人正在踐行的法子——一邊戰鬥,一邊退後。

 

Qiu是個普通如你如我如她的女性,她不是不渴望愛情,也很清楚自己要交往對象所必須的品質——尊重。她積極去相親,清晰說出自己的訴求,但沒能遇上一個讓她感覺到尊重的人。

 

一位同鄉男性認為未來的家庭裡應該是他做主,一位相親會上的男性說「我們已經過了談戀愛的年紀」,這都不是Qiu想要的。

 

上圖男性:侃侃而談希望家庭中由他做主;下圖男性:我們已經過了談戀愛的年紀,Qiu反問他:所以你不打算好好談戀愛了嗎

紀錄片最後,Qiu準備去法國留學,父親告訴她在一個不生兒子就會被嘲笑的農村,Qiu給他增光了、讓他感到驕傲。

 

影片中的另外兩位,Xu和媽媽對抗無果,因為自懂事起一直都是聽媽媽的話,即使她有獨立的人格、獨立的經濟、體面的工作,卻也不忍心和媽媽鬧僵。心理醫生讓她回憶小的時候,強勢的媽媽把她一個人丟在街上,即使是28歲的她也還希望那個兩歲的小女孩跟媽媽說別生氣了。即使那並不是她的錯。

當Xu在相親會上認識了投緣的男孩,在飯桌上跟父母提起時,父親說當心被騙,母親說他是北京的嗎。

筆者試著將自己帶入Xu的生活裡,發現除了無力還是無力,也聽話去積極找對象,也努力找個投緣的條件好的人,可為什麼怎麼做都達不到父母口中的及格呢?

 

Gai選擇了比她小的男生走向了「世俗」的幸福道路,還有了孩子。Gai在交流會上也坦誠:婚前的生活有趣,婚後的生活是幸福,但和之前比少了些有趣,甚至會無聊。

 

作為旁觀者我們不能去評判當事人的選擇,但當我們作為當事人的時候我們必須要知道:女性可以溫柔可愛也可以勇敢強硬,女性可以選擇戀愛和走入婚姻,女性可以愛男孩或者女孩,女性有權利決定是否生育。

 

片中Gai提到結婚是兩個家庭的事,隨著越來越多相親機構的出現,婚姻開始出現一種市場化的趨勢。父母對於對象家庭條件的嚴苛把關,將子女婚姻當作是自己的任務,好像只有子女結婚、生兒育女之後,這個任務才算完成。這是兩代人婚姻觀念的差異,也是矛盾的根本原因。

 

筆者想起看過的一部日劇,天海佑希、菅野美穗、玉木宏主演的《不結婚》,也是三個不同性格、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人,對於戀愛、結婚、生活中的各種選擇,他們選擇對自己坦誠。

 

現實中很多年輕一代會選擇對自己坦誠,於是剩下老一輩的獨自焦慮擔憂。

 

或許,我們應該給予對方更多(比現在還要多)的理解和尊重,坦誠地告訴他們,結婚的目的是幸福。如果能夠幸福地結婚,那選擇結婚自然沒有問題;如果不結婚也可以幸福,那為什麼非要勉強自己呢。

 

我不把你想像成「相親角的怪物」,你也別把我當作「誤入邪教的剩女」。希望有一天,「不結婚」能成為中國社會的一種選擇,兩代人也不會再為結婚問題不歡而散。

相關焦點

  • 從公關和娛樂的角度吐槽SKII相親角廣告,苦哈哈是美容兇器,幸不幸福是多選題
    公關其實有點像中藥,走的是慢性調理的路子,有一定的洗腦療效(其實是教育,教導成分比較多),但又要洗得順其自然,不讓人覺得突兀。所以劇本的三觀得正~可是,剩女不需要自我救贖呀,剩下的又不是殘缺的,為何要放大「剩女問題」呢? 還記得去年舒淇和彭于晏的《剩者為王》木,裡面那句「為了找到對的你,我選擇剩下自己」非常動人。
  • 《怪物獵人:世界》擴散邪教介紹
    「擴散邪教」是許多哪怕沒玩過《怪物獵人:世界》的玩家也聽說過的詞語,該詞語的含義還有小夥伴不是很清楚,那麼就來看看「獨狼Predator」分享的名詞介紹吧,來看看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流派。《怪物獵人:世界》擴散邪教打法介紹:重弩的擴散彈具有無視怪物肉質,不吃會心,僅和重弩面板攻擊力有關的,傷害極高的特點,加上重弩本身能攜帶很多異常彈種,在猛漢王本體出現了這樣的流派:貓貓帶上麻痺武器,開場讓怪物睡著,落穴與麻痺陷阱放在怪物起身後可能站立的位置,插上治療煙筒和不動衣/轉身衣,擺上大爆桶龍擊炮開炸,然後擴散3輪番轟炸。
  • 那些35歲想要結婚的剩女,是自己談還是去相親?我來告訴你答案!
    2007年,教育部發布《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第一次收錄了#剩女#這個詞。那什麼是剩女呢?剩女,是指已經過了社會一般所認為的適婚年齡,但是仍然未結婚的女性,這些的女性的年齡是在27歲以上,同時,剩女也是近年來爭議最多的話題。爭議的原因分為3點:一、是大家都覺得剩女「高不成低不就」,要求太多。
  • 中國《剩女》:被侮辱與被損害的
    圖片來自《剩女》相親角的阿姨剛聽說華梅的職業,立刻結束了對話:「不談了好嗎?你嚇著我了。」圖片來自《剩女》 而結婚,就是大團圓結局了嗎? 讓我難忘的細節都與時間有關——蓋琪說我必須得在一年內完成這些事(結婚生子);徐敏的媽媽說她再不結婚,自己和丈夫的身體情況就不允許幫忙帶孩子了;華梅的婚姻諮詢師說,你年紀真的很大了。
  • 三個大齡剩女拼命相親,卻屢遭失敗,背後原因不出所料:《剩女》
    在男女比例嚴重失衡,女性在婚戀市場如此緊俏的情況下,依舊有部分女性由於主動或被動的原因遲遲沒有步入婚姻的殿堂,她們被稱為「剩女」。我們的第一個剩女主人公,叫邱華梅,是一名32歲的單身北漂律師。在北京這個人才濟濟的大都市能佔有一隅之地,證明了華梅在事業上的成功。
  • 《剩女》:剩女不應該被嘲笑,她們是迷茫者亦是清醒者
    她們的生活有規律,可就是沒有結婚對象。更有甚者,將剩女戲稱為四個級別。初級剩客,25-27歲的女性。這些人還在尋找伴侶的路上勇往直前,越挫越勇,戲稱為"剩鬥士"。從婚戀公司到相親角,華梅理想中會和她保持平等、互相尊重的人,始終沒有等來。儘管遭受過多次打擊,但在潛意識裡,邱華梅依舊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這與她的老家山東相關。山東的傳統思想根深蒂固在老一代的思維層面,華梅的家人們也毫不列外。家裡五個姐妹,只有她是未婚。
  • 年薪50萬,北京5套房,卻在上海相親角遭嫌棄,家長的眼光不一般
    近日,網絡上一條視頻火了,內容是年薪50萬的北京小夥在上海相親角被嫌棄了,那麼到底發生了什麼呢?原來這名小夥聽聞上海相親角的家長們要求都特別高,於是自己去試了一下,結果搞得自己不自信了。一開始有一位紅衣阿姨上前,問小夥的情況「外地人嗎」「落戶了嗎」「有房嗎」,小夥回答「外地人」「沒落戶」「沒房」。
  • 我們去了相親角6次,收集了這874份徵婚啟事
    另外,在年齡方面比較有趣的是,還有些人會將對生肖和屬相的要求寫在廣告上,比如「81年不考慮」,「屬相最好牛、馬」,「屬龍屬羊不要」,還有「摩羯座、處女座、巨蟹座、雙魚座、金牛座都行」。3、個人優秀還是家庭優秀?那麼,在人民廣場相親角徵婚的人都是什麼樣的?
  • SK2的「剩女」廣告 看得我好尷尬
    雖然從廣告角度來講,挖insight是挖對方向了,是有這樣很多人,有這樣很多臺詞很眼熟,但價值走向很弱雞好嗎,看到最後父母們在相親角紛紛誇讚自己姑娘的時候,尷尬值到達頂峰,聽到「剩男要努力」這句時,呵呵,更是讓整個片子前面的價值搭建白瞎了。
  • 反邪教科教電影《回歸——警惕邪教侵害》
    男人在電話中哭訴,自己的妻子加入了邪教,請求民警的幫助。 原來,打電話的男人叫劉某,劉某和妻子王某原本也有一個幸福的小家,但後來妻子王某卻被娘家姐姐拉入了邪教,從此家中再無寧日。王某不僅把家中所有的錢都拿去貢獻給「神」,還經常離家出走,跑去外面「傳福音」。眼看妻子執迷不悟久勸不改,心如死灰的劉某隻好打電話向民警求助。在民警和眾人的幫助...
  • 少女誤入美國邪教被洗腦 真實事件改編電影《雙面瑪莎》
    影片講述了一個年輕的「問題女孩」瑪莎(伊莉莎白·奧爾森 Elizabeth Olsen 飾)曾誤入邪教。教主帕裡克(約翰·哈克斯 John Hawkes 飾)給她洗腦,並以宗教儀式的名義強姦了她。瑪莎好不容易才逃脫邪教控制,得以脫身。
  • 中國為什麼會有「相親角」?
    上海人民公園相親角。 劉雲攝在鄭州綠城廣場西遊園相親角,王阿姨向記者坦言,「孩子忙工作,我們就來幫忙看看,看上就聊聊,看不上也沒關係。」父母們希望相親角能拓寬子女交友渠道,更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在擴大的「朋友圈」中為孩子找到幸福的歸宿。據了解,相親角最早出現在2004年北京的龍潭公園。
  • 是誰在侮辱剩女 記錄片《中國剩女》引爭議
    前者提醒她:「你的年齡已經超標了,34歲還沒結婚就意味著是老女人了,如果現在戀愛到結婚,到生娃,就是36歲高齡產婦了。」華梅表示可以不生,對方流露出驚訝的表情。後者在拒絕她時,說了句:「我不希望女生比我強。」  那麼,這些話真的是在侮辱剩女嗎?說實話,我沒看出來,雖然有的大齡女生甚至覺得叫自己「剩女」都是在侮辱自己。
  • 豆瓣評分7.0《誰說我結不了婚》:為什麼男生不喜歡優質剩女
    為什麼到了中國,就成了非常受關注的社會問題,並且產生「剩女」這個專屬詞。那是因為,在幾乎所有人的觀念中,都把「婚姻」當做人生的一個「必經」階段,這讓婚姻成了一個必考題,而不是選擇題。 《誰說我結不了婚》正是藉由三位女性的情感故事,上演一出「反剩女」現實大戲。
  • 北京天壇相親角裡,不敢有女博士
    」女兒已經34了,她自己倒是不著急,可阿姨早就急成了熱鍋上的螞蟻,基本上每天都要來相親角轉一轉。她說:「不是,中山公園才是最大的相親角,但是那邊外地人太多了,我還是想找個本地的,但是本地的男孩優秀的太少了。」臨了,阿姨還在念叨自己把裙子退了的原因:「剛才我看到一個女的,她穿了一條一樣的,實在是太難看了!」3.
  • 廣州市民最愛地方,是全國首座愛心公園,周末父母相親角最熱鬧!
    不僅是因為周末放假的人多,而是這邊雷打不動的相親角。就在公園內翠湖邊上,有很多叔叔阿姨正拿著自家兒女的簡歷來替子女相親。現代忙碌的生活早就都市剩男剩女日漸增多,年輕人不急,做父母的心急,在廣州據說有好幾處周末相親角,天河公園就是其中最知名的一處了。
  • 《誰說我結不了婚》:被挑三揀四了一生,「剩女」的春天在哪裡?
    因為我是個不太成功的文字工作者,看到程璐的成功多多少少有些鼓舞。 03 於是,三十好幾還沒有對象、還沒有嫁出去的女人可以貼上「剩女」的標籤。很尷尬啊,明明是自己還不想結婚。
  • 豆瓣熱搜,B站爆火 有時間可以看看紀錄片《剩女》
    她性格不錯,要求也不高,而且年齡也不算大,更不是獨身主義者。找不到對象的原因只有一個——她的媽媽。     她媽媽也是她家最著急催著她結婚的一個。     原因說起來也很常見,「你不算大齡,但你要是太晚結婚生孩子,我們年紀大了沒法幫你帶。」
  • 紀錄片《中國剩女》揭露殘酷現實:女人不結婚就是原罪嗎?
    面對家人的不理解和質疑,華梅說:「為什么女人一定要結婚?結婚到底有什麼好處?」華梅的父親果斷地說:「有啥好處不好處的,女人到了年齡,就該結婚!」其他姐妹也跟著幫腔說:「你不結婚,其他人怎麼看我們家?」「一個女人三四十歲不結婚想幹嘛?」 「女人不結婚就是不正常,單身,再幸福都是不幸福!」家人的話,句句如刀,狠狠地刺痛了華梅的心。一個女人不結婚,不是她自己一個人的事情,是整個家庭的事情。
  • 《咱們結婚吧》—剩女是好還是壞?
    閨蜜32歲,一不小心就成了父母眼中的剩女。她說,有一次媽媽甚至說她,別再挑了,是個男生就行,呵呵,弄得她哭笑不得。剩女成了一個專有名詞,專指到了適婚年齡一直沒有成家的女生。《咱們結婚吧》中的桃子三十三歲,四星級酒店的大堂經理,相貌清秀,端莊大方,單親家庭,各方麵條件不錯,一直沒有遇到合適的對象,把媽媽愁的直跳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