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在侮辱剩女 記錄片《中國剩女》引爭議

2020-09-03 秦嶺夜譚工作室

隨著一部以色列人拍的記錄片《中國剩女》上映,再次引發人們對於剩女問題的熱議。一些自媒體平臺也開始為剩女發聲,出現諸如《請停止侮辱剩女》,《對剩女的侮辱可以停止了》之類文章,稱剩女是「被侮辱與被損害的。」

  那麼,是誰在侮辱剩女呢?這些看似苦大仇深的文章將矛頭直指女方的父母和其它的親友。

  的確,在《中國剩女》中,兩位女主角徐敏、邱華梅兩人老是被父母催婚,被迫參加各種相親活動。父母也總是幫她們篩選各種男人,而華梅的姐姐還開玩笑,讓小孩叫華梅「光棍姨,」並提議讓她和村裡的老光棍在一起。

  除了父母家人外,讓華梅感覺到受侮辱的還有婚介所的顧問,以及與之相親的男生。前者提醒她:「你的年齡已經超標了,34歲還沒結婚就意味著是老女人了,如果現在戀愛到結婚,到生娃,就是36歲高齡產婦了。」華梅表示可以不生,對方流露出驚訝的表情。後者在拒絕她時,說了句:「我不希望女生比我強。」

  那麼,這些話真的是在侮辱剩女嗎?說實話,我沒看出來,雖然有的大齡女生甚至覺得叫自己「剩女」都是在侮辱自己。

  那華梅能證明,父母逼婚是在害自己嗎?能證明36歲不是高齡產婦,不生孩子是對的,能讓世人普遍接受嗎?

  而你讓婚介所幫助介紹對象,人家肯定會要對你的條件做出評估,推薦適合你的對象。說你年齡大怎麼了,這是事實!

  父母為什麼要逼婚?按照徐敏自己的話說,父母是為了讓自己少走點彎路。而華梅也認為,老人家是擔心自己百年後無人照顧子女。

  也許老人們行為方式是不妥,逼迫也過甚,以至於好心並沒換來好報,只得到了女兒強烈的反抗和反感。徐敏母親的絕望也是溢於言表:「我們從小把你養到這麼大,吃得好穿得暖,又給你買房買車,我培養你,完了我現在一無是處。」

  最令華梅等剩女感到氣憤的除了家庭的壓力外,還有整個社會和男人群體對剩女的態度:

  「高薪、高職、高學歷在家裡人眼裡,都抵不過一張結婚證。」

  「不管是什麼人,什麼時候,也不管多大,生兒育女都是每個女人的必修課,一旦抗拒,你就是怪物。」

  「在農村人的思想裡,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結婚是跟孝順直接掛鈎的,不結婚意味著不孝順,不結婚的幸福那不叫真幸福。」

  「高薪厚職又有什麼用,結了婚生了娃才是王道,自己的人生價值是不是只能靠結婚來實現?」

  在父母搬出《婚姻法》時,華梅卻直接回懟:「《婚姻法》是為了讓兩個人在離婚的時候如何分配財產。」

  我想不明白,高薪、高職、高學歷為什麼就不用結婚,兩者有什麼關係?女人生兒育女有什麼不對嗎?不結婚是否幸福另當別論,但《婚姻法》是用於離婚時分配財產這句話倒是第一次聽說。這部法律中任何關於夫妻在婚姻生活中的權利、義務都被這位剩女輕描淡寫地抹殺了,在她眼中, 國家制訂婚姻法只是為了離婚分錢方便。

  在影片中幾位女主和某些自媒體作者的眼中,剩女肯定是被侮辱與被損害的。父母和親戚不該一味催婚,應該任由女性去尋找真愛,就是找不到,一個人也可以過。婚介所的人不應該揭剩女的短,或者抱有偏見,認為她年齡大了,是老女人,得趕緊結婚,應該滿足她們 要求為其介紹高富帥,助其找到真愛,更不應該對她提出的不生孩子的言論表示驚訝。相親的男人也不應該嫌棄女強人。

  一句話,剩女的神經本就高度敏感,說了任何她們不喜歡聽的話,流露出某種表情都會被認為是對她們的侮辱,只有一味順從她們,不去過問婚事才是對的。

  既然害怕父母和家人逼迫、嘲笑,大可不回家了唄;害怕被婚介所和剩男歧視,大可不去相親、徵婚,一個人過唄。

  剩女的遭遇,剩男幾乎都經歷過,甚至可能更嚴重。因為大多數人眼中,剩女是優秀的三高女性,而剩男則是矮窮矬,沒人要,但大多數剩男都已習以為常。以我為例,過年回家,常被親戚們介紹相親,對象都是一些退婚的、離婚的女生和寡婦。不過我從沒抱怨過別人在侮辱自己,畢竟願意介紹對象的,都是為了你好。如果有好的資源介紹,誰會故意和你過不去,期盼你過得不幸福。父母已去世十幾年了,如果他們在世,如果他們肯催婚,為我張羅,我可能會過得比現在好。

  所以,對於剩女們對父母和親友催婚所流露出的不滿,我表示無法理解。你結不結婚關其它人什麼事啊?有人催婚未必是壞事,即使介紹的不合適,最終選擇權也在你。真到了大家都不看好你了,不管不問時,你也就真沒什麼希望,註定要孤獨終老了。

  剩男們在相親時,也沒少被紅娘們奚落,被剩女們嫌棄個子低、直男癌、沒房沒車、月收入低、小氣等。

  戀愛和婚姻本就是個雙向選擇的過程。年齡、性格、長相都是雙方挑剔的要素。某自媒體作者氣憤地說:「說白了,像華梅這種說話又直,很有個人主見,長得又不算漂亮的女強人,在當今的婚姻市場裡,真的可以說是沒市場。」

  有沒有市場,還是得由市場說了算。即使華梅覺得,婚介說她老女人、高齡產婦是在侮辱自己,別人不應該驚訝她不要孩子的言論。但她應該也會承認這樣一個事實:不管從生理角度,還是世人的思想觀念裡,女人的年齡的確對於婚姻、生育有很大影響。女人們心裡也都明白,男人都喜歡年輕的、溫柔的。除了少數願意丁克的夫妻外,生兒育女仍是每個人妻所應經歷的事,這不是為男人傳宗接代,封建思想,而是為了讓自己有精神寄託,老有所養。

  有些女權者鼓吹,女人只要想結婚,什麼年齡都可以。這句話看似很霸氣,卻經不住推敲。的確,每個年齡段都有大把的單身男女,可供異性選擇。前提是,你想找什麼樣的,你能找到什麼樣的?

  不管什麼人,年齡越大,他(她)在婚姻市場裡的可選擇性就越小。婚姻自由,40歲的女人找二十歲的小鮮肉沒人反對,前提是男人願意娶。但若年齡大了,只有老男人、二婚帶孩子的可供選擇,你願意將就嗎?一味鼓勵女人不顧年齡,挑剔到底,大不了一個人過,不生孩子的人,用心是最險惡的。

  總之,不管剩男剩女,都是時代的產物。每個過得不幸的,各有各的原因。也一定會受到家人親友的催婚,社會和異性的歧視,這也是難以避免的。過於放大剩女所受到的委屈,將她們不幸的根源委之於家人、社會、男人則是一種偏見。

相關焦點

  • 中國《剩女》:被侮辱與被損害的
    《深焦》的採訪中,導演們透露:很多女性只想說說故事,不想被拍攝;有些人願意被拍攝,但家裡人不同意,因為「剩女」對於一些家庭來說是「恥辱」,是一種人生的「失敗」。誰定義了「剩女」想要弄清為何「剩女」一詞天然帶有恥感,就要知道是誰定義了她們。 「剩女」一詞誕生於2006年。 彼時《時尚Cosmopolitan》推出一期雜誌,封面標題為《歡迎來到剩女時代》,用以指代那些對尋找丈夫有過高期待,結果淪為單身的女性。
  • 做一個「剩女」,到底礙了誰的事兒?
    憶起我看到「90後已進入晚婚年齡」的新聞時,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到底多老才能算「剩女」噢?30歲?25歲?——究竟幾歲才可以獲得「剩」字名頭,這都是誰規定的?2013年,新華社報導了上海的萬人相親大會,最小的相親者才21歲,小妹妹說:「明年我就要達到『晚婚』年限,所以為了不像上一代人那樣成為『剩女』,我最好提前參加這一次相親會。」
  • 紀錄片《剩女》:是誰一直在建構這個偽概念?
    不過,很可惜的是,這部拍攝於中國,講述三位中國單身女性故事的作品並不是由中國人所製作,它的導演是來自於以色列的兩位長期關注中國社會議題的女性電影人,在此之前,她們還製作過另一部反映網癮戒除問題的紀錄片《網癮》(Web Junkie),此次的《剩女》已經算是她們第二次拍攝中國故事了。
  • 中國「剩女」的真實生活,被一部老外拍的紀錄片看透——《剩女》
    在中國有個奇怪的現象,雖然目前中國男性比女性要多出三千萬人,但是無論是現實中,「大齡女性」被家長催婚,還是在網絡媒體裡,女性的年齡和婚戀被約束到一個極小的區間,凡30歲以內還沒結婚的,基本都被稱為「剩女」。她們不少人,雖在一二線大城市過著體面的白領生活,可總逃不了社會輿論的調侃和家庭的擔憂。
  • 讓田馥甄怒懟記者、陳喬恩強撐笑容回應,中國剩女怎麼了?
    當時的他正跟陳喬恩合作《放棄我、抓緊我》,因為流出了部分花絮,記者就順帶提問了他對陳喬恩這位娛樂圈黃金剩女的看法。王凱的回答是,剩女是一個褒義詞,因為你足夠優秀,屬於你的感情遲早會來。男主王凱都被問這樣的問題,女主陳喬恩自然也沒能逃過。記者問陳喬恩,被貼上剩女的標籤,會影響你的心情嗎?
  • 「34歲,不結婚,我成了相親角上被嫌棄的'剩女'」......跟拍中國剩女4年後,她發現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
    有一位來到中國的美國姑娘Roseann Lake,曾花了四年多時間採訪了七十多位中國「剩女」,無論是通過親身跟她們攀談,還是在大數據裡找證據,她認為這個群體很重要,代表著未來,「每一個人心裡都住著一位剩女。」Breaking Down Stereotypes「每年春節回老家就特別特別難受。」
  • 紀錄片《中國剩女》
    一部高分紀錄片《中國剩女》由兩位以色列女導演歷時四年拍攝完成,講述了三位未婚成功女性在各種壓力下,如何掙扎、主動爭取、努力平衡,甚至逃離這個社會。殘酷又真實……主人公華梅35歲,是濱州無棣人,大齡女律師,最後她出國留學前回老家的鏡頭讓人深思.....註:本片拍攝於 2015-2017 年。
  • 外國導演拍攝紀錄片《中國剩女》,是否是在諷刺中國女性
    由兩位以色列女導演歷時四年拍攝完成的紀錄片《中國剩女》,講述了三位中國職業女性在各種壓力下,如何掙扎、主動爭取、努力平衡,甚至逃離這個社會的故事。豆瓣評分挺高的「剩女」,這個充滿了不友好意味的詞語,早已不是什麼新鮮詞,一部名為《剩女》的以色列紀錄片,再度挑起「剩女」這個話題,引起大家強烈的關注鏡頭聚焦的是「很中國」的故事:三位生活在北京的大齡未婚女青年,因為沒結婚,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困惑,在一番番掙扎和鬥爭下,最終做出了屬於自己的選擇。
  • 剩女?!
    就是這部,以色列導演花費四年拍攝完成的《剩女》(Leftover Women)。在當下年輕人的語境中,「剩女」已經成了一個人見人嘔的詞,它裡面包含著父權話語體系的傲慢,和人與人之間的漠視、不理解。什麼人會被稱作「剩女」呢?那沒結婚的女人,又被誰剩下了呢?在這部紀錄片裡,首先展示真實嘴臉的,是一位婚介所介紹人。
  • 一位剩女的總結:剩女剩下無非是這6個原因,男人別再瞎猜了
    01剩女為什麼剩下?關於這個話題,一直存在不少爭議,在許多人尤其是男人眼裡,剩女剩下的原因簡直五化八門,比如:「老娘這麼棒,絕不能將就。」「長得不咋地,還一堆高標準。」「被人玩剩下了,沒人接盤。」類似這樣的說法還有很多。其實,男人們想得太片面了,並沒有說到問題的實質上,顯得很膚淺。
  • 剩女是什麼意思?細數六種類型剩女
    剩女是什麼意思剩女是對社會中年齡偏大,還沒有結婚的女性一種統稱。這裡要澄清一個偏見,從字面理解,似乎剩女是剩下的,嫁不出去的女性。在上一代人的年代,是沒有剩女這個稱謂的,那時候再醜的姑娘也是可以找到婆家的。而現在的社會,女性也越來越具有獨立的經濟能力,和思考能力了。經常在酒吧裡看到一堆女人扎堆喝酒聊天,大街上三五個女孩手牽手的逛街,在人們的身邊也越來越多的出現三十歲以上的未婚女性,她們過著自己的生活,也沒有很急迫嫁人的樣子,剩女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時代一個主流群體之一。
  • 老外看中國「剩女」:聰明可愛又迷人
    隨著海外媒體的廣泛報導,中國「剩女」名揚世界。不過從論壇(bbs.chinadaily.com.cn)上海外網友的評價看,外國人真沒把30歲不結婚當回事,對父母催婚更是不能理解。美國網友Querist說:「我有幸結識了一些被稱為『剩女』的中國女人,她們都令人難以置信的可愛、聰明、迷人。她們大多都受過高等教育,這一點容易讓男人敬而遠之。
  • 譚天麗|西西筆下的剩女
    剩女這個名稱在五年前由內地輸入香港。剩女的意思是年過三十,還未嫁出的女性。很多人說,香港未婚男女數字的失衡是歸咎於男的北上娶妻,女的教育水平以及經濟能力提升有關。鄧小樺在〈像我這樣的一個剩女〉一文中,提到從西西的小說《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中的主角中找到剩女的形象。[1]文中女主角的形象是孤獨(她沒有朋友)、剛強(她不接受自殺這種軟弱的行為)、相信宿命、自怨自艾。
  • 大齡剩女自救指南
    📝自從寫了《大齡剩男自救指南》之後,好多女嫡系就開始萬人血書《大齡剩女自救指南》。不僅如此我的微博在一夜有幸成為「考研佳緣」引無數單身狗日夜苦蹲只想蹲一個男(女)朋友從此走上幸福的脫單之路誰又曾去思考,為什麼初見永遠是最美的呢?實際情況是,初見之時你其實並不完全了解這個人。但在你的內心深處,又渴望著與這個貌似一見鍾情的人產生靈魂上的碰撞和精神上的火花,於是我們在潛意識裡會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精神上需要補完的特質強加給這個「初見」的人。也就是說,絕大多數人在愛情中首先愛上的是一個自己幻想出來的人設。
  • 中國式「剩女」羞辱,何時才能休?
    紀錄片出自兩位土耳其的女性導演之手,她們不辭千裡,趕赴中國。眼看女兒態度堅決,家人又換了一種「攻堅」策略:「家裡除了你,還有誰沒結婚的啊?」「你太任性了,想咋樣就咋樣,這讓人家鄰居咋看嘛!」言下之意,無非是想強調「家裡有個待嫁閨女」這件事,遲早會傳成笑柄。
  • 《剩女》:剩女不應該被嘲笑,她們是迷茫者亦是清醒者
    最近,經過四年籌備與拍攝的《中國剩女》正式上線,鏡頭向我們對準了以邱華梅、許敏、蓋琦為代表的三位中國單身女性。紀錄片殘酷卻又真實地扯下了婚戀市場的遮羞布,以平等客觀的視角為我們展現中國知識女性在婚戀市場上的掙扎,盡顯心酸與無奈。何為剩女?"剩"者為王。初聞剩女,恐怕幾乎所有人都會聞者色變。剩女,在當代社會就被等同於被人挑剩下的,被人選擇後的結果。
  • 為什麼剩女大多只能找二婚男?原因說出了剩女的痛處!
    原標題:為什麼剩女大多只能找二婚男?原因說出了剩女的痛處!心比天高,命比紙薄。什麼都想要,什麼都沒有,這就是大齡剩女。為什麼大齡剩女只能嫁給二婚男,因為男人不傻,不會聽那些大齡剩女在那裡「忽悠」:因為優秀而剩下,女人年齡越大越成熟越有氣質,比年輕女孩還要搶手。
  • SK2的剩女廣告拿了坎城小獅子,可我還是討厭它.
    但我首先得承認,這條片子大概會給一些搖擺不定,對自己身份不自信的大齡單身女孩一些力量和溫暖。但他傳遞的價值觀真的合格嗎?這種「感人」的方式真的對嗎?打動人心的廣告有很多,我經常會被許多廣告片感動,最近最喜歡的是奧迪R8在超級碗上的廣告,感興趣地可以去搜一下。
  • 嘲諷剩女?你無知的樣子真醜
    在經典剩女劇《BJ單身日記》中,布麗吉特作為一個大齡剩女,她遭遇的問題更是一言難盡,個人生活邋遢、被年輕的女上司碾壓、到了一定年紀必須面臨的生育問題等等,一個人的生活並不是自由自在,而是壓力不斷。從這些影視劇中可以窺見一斑,「剩女」的形象已經被「妖魔化」了,普通大眾自然而然對於這個人群沒有太好的印象。
  • 《三十而已》王漫妮與梁正賢開房被罵「太髒」:大齡剩女的愛與性
    引爭議的王漫妮最近《三十而已》在網上討論得熱火朝天,幾個中年女性的家庭與愛情訴盡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其中江疏影扮演的王漫妮受到了許多網友的喜愛,她代表了大部分的普通大齡女性,獨自在上海努力奮鬥著。但在最新的第11集中,王漫妮的一些戲碼引起了網友的爭議:她與剛認識沒幾天的富豪梁正賢發生了X關係。王漫妮在公司銷售了一個百萬級別的大單,公司獎勵了她一次豪華歐洲遊輪,不過只能住在普通的客艙。為了可以看到海景,王漫妮就自費升了艙,遇到了同在海景艙的富豪梁正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