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SK2前段時間那支剩女的片子在坎城拿了一頭玻璃獅子,即使在最權威的廣告節上得到了認可,我仍然討厭這支片子。
沒看過的可以先看看:
我不知道你們的感覺如何,我看的過程都在用手搓腿,因為太尷尬了。特別是最後那個女孩的媽媽含淚看著海報說:剩女很光榮啊!我覺得我下一秒就要爆炸了。
但我首先得承認,這條片子大概會給一些搖擺不定,對自己身份不自信的大齡單身女孩一些力量和溫暖。但他傳遞的價值觀真的合格嗎?這種「感人」的方式真的對嗎?
打動人心的廣告有很多,我經常會被許多廣告片感動,最近最喜歡的是奧迪R8在超級碗上的廣告,感興趣地可以去搜一下。但用刻奇、自我感動以及矯情的方式來打動人,是最不高級的那一種方式。
我先問了我幾個朋友對這支廣告的看法,有人很喜歡,覺得受鼓舞了,也有人覺得很成功,達到了品牌傳播的目的,但大多數的說法說:
「感覺她們明明想嫁想瘋了啊!」
「矯情得要死,至於嗎?」
為什麼這麼說?
首先,預設了「剩女」這個詞的合理性:剩女這個詞的存在本身就是不正常的,是對女性的侮辱——為什麼我在某個年齡還是單身就是剩女?雖然這條片子是在鼓勵女性做自己啊改變命運啊去抗爭啊做獨立女性啊,可是無形中或者是默認地把處於這個狀態的女性推倒了弱勢群體的位置上,那我只好拿腔拿調地問一句:
REALLY?
就像我不喜歡大家在街上舉個牌子說「撐同志,反歧視」一樣,默認把同性戀放到了弱勢群體的地位,然後去撐他們,真的大丈夫?我內心不覺得同志以及到了一定年齡的女性低人一等,生活方式和個人選擇問題,為什麼要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去撐他們?
你撐他們,代表他們,他們同意了嗎?還是只為了感動自己?就像如果有人現在說「異性戀不要害怕!我撐你們!」我就會給他們一巴掌,老子要你撐?我哪裡弱勢了?
中國社會歧視所謂「剩女」的現象的確存在,那麼消弭這種現象的最好方法是把她們當正常人,因為:
聽好了,
她們本來就是正常人。
其次,片子裡的每個女孩,看起來都單身得不快樂:鼓勵女性不在意別人的看法,過自己的生活的方式有很多,很多國外的廣告哪怕是sk2之前海外的廣告片裡都做得很好——它們展現了處於這個狀態的女孩的自信、美麗以及胸有成足。而這條片子裡我看到的,是單身的她們並不快樂,她們也不勇敢和堅強,就好像成為所謂「剩女」不是她們的選擇,而是被迫接受,而最後站出來發出自己的宣言,看起來也是一種軟弱的妥協,絲毫看不出對於自己生活狀態的堅定。
最後,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敵人,可看起來她們並沒有打敗這個敵人,只是虛張聲勢告訴別人:誰說我不幸福?我超幸福的。
認同自己的身份和狀態,並不是靠大張旗鼓告訴所有人「我超自豪的」來達成的。而是發自內心堅定地接受自己,與不認同自己的外界和解。
生活裡當然會有各種歧視和judge,可是我們要做的真的是像這個廣告片裡一樣用不自信的姿態去宣告「我真的很幸福」嗎?如此宣告後,內心就和解了嗎?並不。我們要做的,是直面自己的問題,然後披襟斬棘,去解決問題。如果對自己目前的狀態不夠自信,那麼就去改變,如果喜歡自己的狀態,就抬起頭來,不要哭哭啼啼。
這才是我認可的「獨立女性」。
獨家供稿人:西瓜姑娘,資淺廣告人。用寫字對抗虛無,哪怕寫出來的字能讓自己和看的人高興那麼一點,哪怕一點,都很好。運營公眾號:西瓜姑娘(larvicenuts)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