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這讓我們很難想像的到,在這個校園的某一個角落到底發生著怎樣的令人髮指的事情。
性格膽小懦弱的約瑟,在學校經常受人欺凌。一次他們把球隊失利怪罪約瑟,把約瑟扒光衣服扔進了女更衣室,而他卻忍氣吞聲不敢告訴老師和家人。
某天作為欺凌者的賈斯帕看不下去了,出手幫助約瑟,而這一舉動卻使得二人遭到全班人的排擠。
約瑟的父親是一名退役士兵,得知孩子在班裡受到傷害,並沒有有效的幹預,一味的給約瑟施壓,告訴孩子應該反擊。
約瑟的媽媽發現兒子身上有傷,於是致電學校。校長去那個班級問話,發現是欺負約瑟的卻是整個班級。
施暴的同學們沒有因為校長過問此事而認識的行為的錯誤,卻變本加厲。設計將兩個人在海灘見面,用刀威脅做出同性戀的舉動並拍了照片。
他們內心的憤怒和不滿達到了頂峰,決定奮起反抗,以暴制暴。
約瑟偷了他父親的槍,兩人開始了屠殺式的報復。
在影片的最後,報復的鏡頭長達8分鐘,讓每個人的內心受到衝擊。
雖然知道他們的行為是犯罪,但是又能真切的感受到他們內心的憤怒,他們本應是懦弱善良的孩子,卻在這個黑暗的空間中被逼上絕路。
是什麼讓一個懦弱的受害者,變成了施暴者,殺人狂魔?
研究校園暴力,還要從人類的大腦說起。
美國的腦科學學者,保羅•麥克蘭,認為人類的大腦是「三位一體腦」每個位置的腦,都各自負責不同的功能。第一部分的腦稱作「爬蟲類腦」,第二部分的腦為「哺乳類腦」,第三部分腦則是「靈長類腦」。
第一部分爬蟲類腦,主要負責呼吸心跳,血壓,體溫調節等,維持生命相關的工作。第二部分哺乳類腦負責情感食慾、性慾、短期記憶,第三部分靈長類腦則是用來控制衝動。假如爬蟲類腦與哺乳類腦發達的話,人就會成為野獸,所以第三部分腦對學習和人性方面非常重要。
靈長類腦像哺乳類腦一樣,從小學四年級到高三為止成長速度最快。男性大約30歲左右發育成熟,女性在24歲左右就會發育成熟。
所以男性在30歲之前,爬行動物腦相對發達,頑皮好動,容易衝動被別人蠱惑做出極端的行為。
女性靈長類腦發育成熟比較早,所以相對於男性表現的更加沉穩。
平常的時候,血液均勻地流到三部分腦中,這時候孩子聽話,也喜歡學習。
可是一旦感受到壓力,不想做的事,還要去做。感受到壓力時,刺激到哺乳類腦中的「杏仁核」是心跳加速。孩子感到憤怒時,心跳也變快,控制心臟的爬蟲類腦便會積極活動,血液就會聚集在爬蟲類腦,使血管膨脹。學業往爬蟲類腦集中時,靈長類腦的額葉就缺血了,導致理解判斷力下降,使腦袋無法思考。自律神經系統與荷爾蒙系統受到損傷,腦部狀態被爬蟲腦支配,就形成了如「禽獸一般的人」。
這種情況的孩子,在家庭或學校裡,老師或者媽媽都會讓孩子的腦部會處於高度緊張狀態。其實孩子勉強坐在書桌前學習,也不能集中注意力。如果連爸爸變得可怕,情況會變得更糟。
這種情況時間久了,大腦中持續使用的,爬蟲類腦變得發達,不使用的靈長類腦逐漸退化。通往爬蟲類腦的渠道變得寬闊順暢,不管家受到什麼樣的刺激,靈長類腦也難以發揮功能,出現任何情況,習慣用爬蟲類腦來反應。
爬蟲類腦變得活躍,使人的腦成為動物狀態。在動物世界中,認為自己力氣大的就進行攻擊,覺得力氣小的就逃跑。
一般力氣大的孩子,個性積極外向,身材高大且擅長打架。力氣小的孩子較為消極內向,身材小不善於打架。
力氣大的孩子,持續欺負力氣小的孩子,就形成了「校園暴力」。遭受到暴力的孩子,覺得像誰求助都沒用,甚至還擔心被父母責罵,只能選擇忍氣吞聲。如果施加暴力的人加以威脅,孩子就更不敢表現出來。
校園暴力的受害者,如果沒有得到幫助而繼續忍耐,會議演變成兩種情況。第一種用偏激的行為表達憤怒,可能會變成實施暴力者。第二種選擇逃避或自殺。
電影中的約瑟和賈斯帕,在多重壓力下,成為了可怕的第一種人。
校長知道約瑟被欺負後,沒有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對校園暴力也沒有足夠重視,沒能及時制止施暴者的暴力行為。對遭受欺負的孩子,缺少心靈上撫慰。也是導致孩子走向極端行為的重要因素。
約瑟的父親對孩子遭受到欺負,沒有為孩子有效解決這樣的問題 ,反而給孩子施加更大壓力。在遭到極度的侮辱後,兩個孩子選擇了瘋狂的報復。
近年來我們國家校園暴力事件頻發,應當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如何防止校園暴力的發生,讓我們的孩子遠離傷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兒童成長的第一所學校。如果一味的填滿孩子的大腦,會使孩子感到有壓力。
我們應該嘗試提升孩子的腦容量,讓孩子參與更多的社會活動。與同學共同參與,更好的融入集體。
孩子在遊戲中釋放學習的壓力,專注的玩耍會使額葉變得活躍,分泌血清素、多巴胺、腦內啡及感動荷爾蒙而感到幸福。
與孩子保持融洽的關係,當孩子在學校出現問題時,會主動願意跟家長溝通和交流。家長應聽取孩子的想法和意見,共同商量面對在學校所發生的事情,孩子願意把快樂的事和傷心的事,分享給父母。這樣父母可以及時了解孩子的遭遇,在校園暴力發生前與學校溝通解決問題。
作為班主任,是班級的第一責任人,應該及時了解班內學生的動向。尤其對那些調皮的孩子,多加以關注。
也應該從多方面了解孩子,在班級也要營造溫馨的氣氛,創設團結的班集體,讓歪風邪氣沒有滋生的土壤。
讓膽小的孩子願意接近老師,有心裡話願意跟老師分享和溝通。只有這樣當孩子遭受傷害和潛在的傷害時,老師能及時出面幹預,或者及時上報學校。學校也要加大宣傳和保護力度,有效制止校園暴力的發生。
完善懲戒校園暴力的法規,保護弱者,加強學校周邊的治安管理。社區工作人員也要做好宣傳工作,配合公安機關維護社區治安。社區居民發現校外出現暴力事件,立即報警,讓校園暴力無處藏身。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國家的未來。全社會共同努力,制止校園暴力事件發生,讓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