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以來經歷了非常多次戰爭,每次戰爭中都有無數無辜的人犧牲,而戰爭帶來的傷害不止是這些,即便是在戰爭結束後的幾十年,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還在為戰爭買單。比如說戰爭時期,為了重挫敵軍,兩邊的軍隊都會在許多戰略要點埋下地雷,以阻礙地方行軍。
作戰的時候地雷自然是好東西,能輕鬆地給敵軍造成極大的損傷,許多軍隊行軍的時候都會刻意避開埋了地雷的地方。而在戰爭結束之後,面對這些地雷的就是毫無作戰經驗的普通百姓,這些軍人都害怕的地雷,一旦不小心踩中,那踩到地雷的人非死即傷。
雲南邊境有一個小村莊被稱為地雷村,在越南反擊戰之後,這裡留下了許多地雷,給當地百姓生活造成了極大的不便。王開學是地雷村裡面的一位普通村民,他的父親在1981年不小心踩到地雷,當場死亡,那一年王開學只有十一歲。
父親離開之後,家裡一下子失去了經濟來源,母親被迫改嫁,家裡的財產也被叔叔搶走大半,生活一下子將最猙獰的一面展露在王開學面前。
1985年,王開學的堂叔也因為踩到了地雷,失去了一截腿,後半生都必須靠著拐杖走路。因為周遭人的經歷,所以王開學一直都對地雷的威力有著更多的了解,若是平常人遇到了這樣的情況,也許這輩子都不會靠近地雷田。但王開學不一樣,他反其道而行之,主動去挑戰地雷的威力。
實際上他這樣也是迫不得已的,黑心的叔叔多次來他家佔地,家裡實在沒地種了,王開學只能打那些沒人敢靠近的地雷田的主意。他為此準備了很久,專門花一年的時間學習了拆彈的技能,不過都是靠的自學,專業程度不高。
1990年他第一次走上那塊布滿地雷的土地,第一次拆除地雷的時候,他的雙手一直在無意識顫抖,他用的工具也非常簡單,就是家裡找到的鐮刀和鋤頭。
王開學最需要克服的就是自己內心的恐懼,經歷了長時間的思想鬥爭之後,他勇敢地伸出了自己的手,並且第一次成功拆除了地雷。第一次的成功給予了王開學極大的信心,此後他便開始堅持去排雷,用到的裝備極其簡單——水、鋤頭鐮刀,他每天就是靠著這幾樣東西,完成危險的排雷工作。
經過風雨的侵襲之後,地表下的很多地雷都顯露了出來,但後續的排雷工作依舊需要萬分小心。排雷工作需要的可不止是勇氣,還有耐心與細心,排雷工作中只要有一絲不小心,王開學就可能面臨生命危險。
在長達二十年的排雷工程中,他當然也遇到過危險,有次他用鋤頭鋤地,卻不小心碰到了地底下的地雷,他反應很快,立刻丟下鋤頭向反方向跑開,但還是被爆炸波及,聽力受到了損傷。
每次挖出來的地雷王開學都好好保存,然後將它們集中銷毀,這樣的日子他堅持了二十年,到2009年,他已經排了上萬顆地雷,而排完地雷後的那些地也有將近一百畝。這些地可沒人好意思和他爭,畢竟這都是他用生命換來的。
田中的地雷被排乾淨之後,他就在地裡種上了許多農作物還有果樹,這些作物長出來之後讓田地都恢復了生機,總算不是從前那副荒蕪的樣子了。
大家在敬佩之餘也會發出感慨,王開學將自己的二十年時光全部奉獻給拆彈事業,國家在這方面對他虧欠了許多。實際上當地所有百姓,都是受害者。戰爭給人民造成的創傷絕不只是一時的,就像是深埋在地底下的地雷一樣,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痛苦記憶也紮根在大家心中,無論時間過去多久也無法消散。
王開學是一個勇敢的普通人,他面對前途未卜的排雷事業,能義無反顧地賭上自己的生命,這樣的勇氣和擔當值得我們敬佩。但這不意味著排雷或者是承擔戰爭代價就是百姓的義務或者是責任,像王開學這樣勇敢且有能力的普通人畢竟只是少數,面對這樣的危險,沒有能力的人首先還是應該要先保全自己,這才是能讓損失減到最低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