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演員都是一位觀眾,在光影交織的世界裡,他們還記得電影帶來的初次感動。這裡的每位演員都踏上過坎城電影節的紅毯,我們邀請他們走進巴黎的電影院,與我們分享他們的電影小故事,坐在紅色座椅上的他們仿佛又回歸到了電影剛來到這個世界的純真年代。
「查理·卓別林的短片電影」
▼
朱麗葉·比諾什 Juliette Binoche
《Ma Loute》,導演 Bruno Bumont
(布魯諾·布蒙),2016坎城電影節競賽影片。
在電影院中第一次感動的經歷?
那是在觀看查理· 卓別林的短片電影時,自己的情緒一直在歡笑與哭泣中切換。
您和誰一起去電影院?
大部分時間會和我的孩子們一起去,或是和我的愛人,有時是一家人一起。
您對電影院的偏執?
我很喜歡坐在放映廳的正中,因為從音效和視覺上來說那總是最棒的。我不吃爆米花,因為咀嚼時發出的聲響會妨礙我聽覺上對電影的體驗,但我會時常後悔沒有在電影和廣告的間隙吃個冰激凌。
參與坎城電影節競賽單元的最深刻的一段記憶是什麼?
在電影放映時,觀眾臉上的那種關注的神情,一直都是令我陶醉的畫面。
「我會在自己包裡藏一瓶飲料」
▼
安娜·吉拉多特 Ana Girardot
Ana 參演了由導演 Cédric Klapisch(塞德裡克·克拉皮斯)
執導的電影《Le Vin Et Le Vent》 (《酒與風》)。
在電影院中第一次感動的經歷?
電影院中的情感想必比閱讀時要來得更為強烈,因為在熒幕前我會體會到更多內在的感情,能在第一時間汲取到所有的東西。
您和誰一起去電影院?
經常是自己一個人。但我也會常常與親近的朋友一起再去看一遍自己喜歡的電影。有些電影某種程度上能夠改變我自己,所以我也願意看到它能改變身邊的人。
您對電影院的偏執?
我要坐在放映廳的中間位置,並且會提前到場觀看預告片。我總是會在自己包裡藏一瓶飲料,而且我還很喜歡帕瑪森乾酪口味和松露口味的爆米花,我是在杜拜吃到的,希望有一天法國也會有。
參與坎城電影節競賽單元的最深刻的一段記憶是什麼?
我的第一部電影,由導演 Fabrice Gobert 指導的《Simon Werner a Disparu…》(《西蒙威爾納的故事》),被選入電影節的一種關注單元。那是我第一次看這部電影,並且是在熒幕上看到自己。我忍住沒有哭,但同時也感受到了一種巨大的喜悅。我對自己拍攝了這部影片感到滿意,有一種聲音在對自己說「太棒了,我終於拍電影了。」
「70年代的美國電影」
▼
蘭伯特·威爾森 Lambert Wilson
《Tout de Suite Maintenant》(《當機立斷》),
導演 Pascal Bonitzer(帕斯卡·波尼茨),6月22日上映。
《L』Odyssée》(《奧德賽》),
導演 Jérôme Salle(吉勒莫·塞勒), 10月12日上映。
在電影院中第一次感動的經歷?
5 歲的時候,我去看了電影《丁丁歷險記之金毛號寶藏之謎》,在其中我的父親扮演阿道克船長。我當時害怕到尖叫,差點就要被趕出放映廳了。青少年時期,我迷上了70 年代的美國電影,尤其是勞勃·瑞福與達斯汀·霍夫曼的那些電影。
您和誰一起去電影院?
以前因為很容易受到他人影響,所以我更喜歡獨自去看。如今,我發現兩個人一起無論做什麼,只要是和文化相關的活動,都會覺得自在。
您對電影院的偏執?
我唯一的偏執就是對座位和熒幕距離有著特別的要求,簡單說來就是讓自己的視線舒服一些。
參與坎城電影節競賽單元的最深刻的一段記憶是什麼?
連續兩年作為電影節典禮的主持人,對我來說是最無與倫比的饋贈了。能夠站在電影節中心的感覺簡直棒極了,尤其是在頒獎的環節,因為我們已經知道了那些獎項結果。去年,我在整個典禮過程中都在觀察文森特· 林頓,我當時很想去安撫他焦慮和緊張的情緒,因為我事先就知道他會獲獎了。
「我會忘記周遭環境」
▼
加斯帕德·尤利爾 Gaspard Ulliel
《Juste La Fin Du Monde》(《直到世界盡頭》),
導演 Xavier Dolan(哈維爾·多蘭),入圍坎城電影
節競賽單元。《La Danseuse》(《舞女》),導演
Stéphanie Di Giusto(斯蒂凡尼·迪·基烏斯託),
被選入一種關注單元。
在電影院中第一次感動的經歷?
我11 歲時,父親帶我去看了麥可· 曼導演的電影《Heat》,那天我們還遲到了,最後只剩下了第一排的座位,我看了一整場有著巨大人像的電影。
您和誰一起去電影院?
即便是我和他人一起去看電影,在電影院裡的感受對我而言還是很個人化的。我會忘記周遭的環境,電影可以帶給我一些極致的屬於內在的東西。
您對電影院的偏執?
很長一段時間,我喜歡坐在放映廳的最後一排,這樣能夠有一個完整的視角。如今我開始越來越喜歡靠近熒幕,這樣能夠更容易進入電影為我營造的氛圍中。
參與坎城電影節競賽單元的最深刻的一段記憶是什麼?
我的第一部入圍電影是由導演 André Téchiné ( 安德烈· 泰西內) 執導的電影《les Egarés》(《迷路人》)。當時我十七八歲,在坎城的時候幾乎一直在工作,直到放映吉爾·馬爾相導演的電影《Qui a tué Bambi?》(《誰殺死了班比》)的時候,我對自己說,我該在團隊身後昏睡一下了。
「和愛人在一起」
▼
貝熱尼絲·貝喬 Bérénice Bejo
《L』Economie du Couple》(《夫妻財產》),導演
Joachim Lafosse(約阿希姆·拉弗塞),入圍導演雙周
單元。《Eternité》,導演陳英雄, 8月24日上映。
在電影院中第一次感動的經歷?
是斯蒂夫· 史匹柏導演的電影《E.T.》,那時我大概六七歲,和電影裡的小男孩一般大,我記得那就像是經歷了一場特別的故事,與我的生活是那麼不同。對我而言這實在是令人高興的事情,而我那當時13 歲的姐姐卻一直在哭。
您和誰一起去電影院?
最常和我的愛人一起,也會和我兩個4 歲和7 歲的孩子一起看動畫片,因為他們很愛去電影院。
您對電影院的偏執?
我不喜歡看電影預告片,通常我喜歡坐在第6 排,靠近中間的位置,離熒幕也比較近。
參與坎城電影節競賽單元的最深刻的一段記憶是什麼?
電影《藝術家》放映結束的時候,觀眾在15 分鐘裡連續鼓掌都不帶停。當時我為 Michel (麥可· 哈扎納維希烏斯)和我自己感到自豪和幸運。我在2013 年,Asghar Farhadi ( 阿斯哈· 法哈蒂) 導演的電影《le Passé》中已經得過獎,當時我一個人站在舞臺上。而這一次,當兩個人一起站在臺上的時候,幸福和美好感來得更加強烈。
「就像一場彌撒」
▼
席琳·薩萊特 Céline Sallette
坎城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評委。
在電影院中第一次感動的經歷?
我第一次去電影院看電影,是由學校組織去看《白雪公主》,那時候非常害怕。青少年時期,我在看保羅· 格林格拉斯導演的電影《血腥星期天》的時候哭了,因為電影所呈現的張力被很好地詮釋了出來。在我20 歲到巴黎的時候,那些經典電影深深吸引住了我:弗蘭克· 卡普拉導演的《美麗人生》十分打動我。另外,Louis de Funès(路易· 德· 菲奈斯)和 Michel Simon(米歇爾·西蒙)的電影都令我著迷。
您和誰一起去電影院?
雖然我去得不多,但我非常樂意去電影院。經常是自己一個人去,因為必須要有時間才能去看電影,就像是一場散步一樣。
您對電影院的偏執?
坐在中間,被周圍的人包圍。就像是在一場彌撒或是在劇院那樣,要的就是所有人在一起聽一場故事。
參與坎城電影節競賽單元的最深刻的一段記憶是什麼?
我在坎城有非常美好的回憶,特別是和貝特朗· 波尼洛導演的電影《巴黎妓院回憶錄》一起來坎城的時候。當時對我的影響非常大,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參與入圍競賽單元的電影。我不知道對於坎城電影節的恐懼來自哪裡:就像是有一
場儀式,一場會產生特別情緒的儀式。
「喜歡一大早的電影院」
▼
艾瑪紐爾·貝克特 Emmanuelle Bercot
目前正在拍攝《la Fille de Brest》
(《布勒斯特之女》)。
在電影院中第一次感動的經歷?
聽上去有點不太真實,但我記憶中的那部電影是佛朗哥· 澤菲雷裡導演的《拿撒勒的耶穌》。仿佛是一次教理的講授,把自己以往聽到的故事通過畫面轉化出來後是如此發人深省。此外,我也陪我父親看了很多戰爭電影。
您和誰一起去電影院?
我幾乎總是一個人去電影院,而且我喜歡一大早電影院裡的那種熱烈的氣氛,沒有其他地方比電影院更讓我感到舒服自在的了。電影院是一個讓我能夠與世隔絕的地方。
您對電影院的偏執?
如果不是電影院最最正中間的那個位子,我不會坐下來看電影。也正因為如此,我總是會提前很久到電影院。
參與坎城電影節競賽單元的最深刻的一段記憶是什麼?
阿巴斯· 基亞羅斯塔米導演的電影《草莓的味道》讓我印象深刻,這是第一部我在坎城電影節裡看的電影。當然還有是我去年在麥溫導演的電影《我的王》中得獎的時刻。當時仿佛暈眩了一般,我感到自己凌駕於肉體之上,有某些說不清道不明的不真實感。
「我對爆米花有一種恐懼感」
▼
勞倫特·拉菲特 Laurent Lafitte
第69屆坎城電影節典禮主持人。
電影《Elle》(《她》),導演
Paul Verhoeven(保羅·范霍文),
坎城電影節競賽單元。
在電影院中第一次感動的經歷?
我在5 歲看電影《小鹿斑比》的時候受到了不小的打擊,但後來差不多在8 歲時看電影《E.T.》又完全地沉浸其中。
您和誰一起去電影院?
Jean Yanne(讓· 雅南)曾說過:「若要我對一個女人做出最好的讚美,那莫過於告訴她『和你在一起相處的時光,就如同我自己一個人獨處一般自在美好』。」和陪伴我們的人一同去電影院的時候,也要尋找到這種相似的平衡。
您對電影院的偏執?
我無法忍受任何電影以外的東西進入我的視線,而且我對爆米花是真的有一種恐懼感。
參與坎城電影節競賽單元的最深刻的一段記憶是什麼?
一直以來我都是電影節的忠實觀眾。今年,我會穿上禮服成為典禮的主持人,一個在我看來是和演員的工作一樣的角色。我會嘗試著讓大家感到高興的同時也秉承坎城電影節一貫的精神。因為這真的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地方。這就像是一臺我們不希望它停下來的機器一般。
「錯過前10秒就不會進場」
▼
基婭拉·馬斯特洛亞尼 Chiara Mastroianni
Sandrine Kiberlain(桑德琳娜·基貝蘭)
導演的電影《Bonne Figure》,
參與本屆坎城電影節的國際影評人周。
在電影院中第一次感動的經歷?
8 歲的時候,媽媽帶我去看羅曼· 波蘭斯基導演的《吸血鬼之舞》,這部電影其實對兒童禁映,我們差點要收買櫃檯才能進去。我非常喜歡那些讓人感到害怕的電影。我在那天知道了原來法國的電影院是可以不遵守禁令的。
您和誰一起去電影院?
那得看那天的狀態怎麼樣。
您對電影院的偏執?
即便錯過哪怕電影開場的前10 秒鐘,我也會不進場的。所以通常我會到得很早,也為了避免坐在太靠邊上的位置。
參與坎城電影節競賽單元的最深刻的一段記憶是什麼?
我第一次到坎城是和導演安德烈·泰西內合作的電影《我最愛的季節》。我當時非常興奮。在和導演阿爾諾· 德帕拉欣的電影《聖誕節的傳說》一起來到坎城的經歷也是一段美妙的記憶,還有瑪嘉· 莎塔碧導演的電影《我在伊朗長大》,這些都是我參與過的電影中最喜歡的。但即便有了這些經歷,我總是害怕來到電影節,更不用說是走紅毯了!
編輯 / 計煒瓊 撰文 / MARION GELIOT
攝影 / MARCEL HARTMANN / MADAME FIGARO
場地 / Elysées Biarritz 電影院(www.moma-selection.com)
巴黎 L』ARLEQUIN 電影院(lesecransdeparis.fr)
巴黎 Studio des Ursulines 電影院( studiodesursulines.com)
社交媒體責編 / Zac & 謝寧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