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法國南部,很多人會想起尼斯、坎城。是的,由於工作原因,我曾有過兩次參加法國南部濱海城市坎城國際電影節。2019年第7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是我第二次參加。我不是明星,是為中國明星嘉賓工作組與主辦方之間的銜接,做一點工作。
下面這個就是評審委員主入口,也就是大家俗稱的「評委入場區」。當然晚宴或分會場活動也在從這裡進入。要是沒有兩側的記者頻繁閃亮快門,也許平時你看到會以為是那個地方要搞「舞獅會」。
通常情況下,從初夏開始,我的一年工作安排就開始連軸轉起來,直到次年的春節才能喘口氣。而去參加電影節的接待工作,一方面會衝擊原有的安排,另一方面這個工作也不輕鬆。這樣的國際活動,被邀請者會切身體會到組委會的安排是比較鬆散的,更多是出於「參與者自覺」;而實際上是明星個人的一次「圈內大比拼」,很多細節性工作,稍不留神就出「國際笑話」。
下面的圖裡,就是未經官方邀請、但具備報導資格的各路參訪記者被組委會安排到一個圈定的範圍內,操持各自的長槍短炮的陣地。梯子得自己準備。他們不是組委會指定的攝影記者,但都是各大報專門派來採編的。這樣的記者就更幸苦。有的長途飛機之後直接進入陣地,從凌晨一直到半夜。然後發稿,又迅速趕回去。這個期間的坎城酒店「一鋪難求」。圖中女士是個拍攝助理,在提前探場看角度。
應國內相關機構的邀請,我們從巴黎長途1100公裡進入南法坎城電影節主區陣地。下圖中的法語我就不翻譯了,看來外面等待的「蹭進會場的姑娘」還是有希望的。
2019年第72屆坎城電影節,籌備前期,各項工作包羅萬象,會場組織方溝通常在凌晨3點開始。大量的翻譯協調和會場要求是工作中難度最大的。畢竟坎城組委會是希望我們的溝通工作「優雅而又準確」!
下面這張圖是我們的乾貨,這就是坎城電影節指定機構攝影位置的內部編號位置圖。所以,每一張真正坎城電影節的官方攝影照片全部從這些位置中安排妥當。不出自這些位置的拍攝照片,一律不是組委會官方承認的入場「紅毯照」!
所以,很多國內少男少女來坎城電影節蹭熱度,街頭擺拍什麼的,是容易讓人誤以為是「官照」,其實差「好幾條街」的距離。
平臺搭建好後,紅毯區左右兩側是指定記者站位區,全部是「有價拍攝」。他們是坎城電影節的官方視窗!記住,坎城電影節本身就不是政府行為。這裡的官方是指「組委會指定」的。
下圖就是著名的「坎城紅毯」!
我們確實也像國內的工作人員一樣,在面對國際活動的時候,需要精確控時,要考慮周全,而最重要的是必須確定每一個環節的接洽是否「確認」。下圖是我們的裝備,專業人士都一眼能看懂的。
緊張之餘,我也在會場前後看到許多有趣的事情:那些渴望獲得機會進入主會場,要麼能夠與心中的明星哪怕招呼一下,要麼讓自己趁機「露個臉」,他們首先把自己打扮成一個即將準備入會場的賓客,然後在通往坎城紅地毯的街道上等待著哪位記者「轉贈票」或者「其他事情中途出讓票」,更有甚者希望能有個有票的人,可以把自己帶進去。下面的圖是主會場後面的商業街附近的「明星之路」,明星們的手跡和個人籤名就這樣長久的印刻在坎城的人行路上!
電影情懷、明星夢,是許多人心中一直消退不去的東西。事實上,在國外很多明星都出身於街頭、甚至貧窮區,確實是遇見人生的「伯樂」提攜才有今天。明星的天資是必要條件,但人生的機遇絕對是「不可或缺」的!
坎城電影節的日子前後,整個坎城火車站後面直到海岸線的範圍都是電影節的管制區。需要特殊資質或通行證的車輛才可以進出。10天的時間裡,這裡確實是明星匯集、群星璀璨的地方。這些是能與大家簡單分享的。
有機會再講講我在法國的很多重要活動經歷,這既屬於屬於我個人的,更是在這其中,我深深的感到「中國」這張名片,已經日益出現在法國各種國際活動中,哪能缺了我們的面孔呢?
祝願:祖國更強大!
感謝關注➕藍色視覺BLEUVISION
圖片和文字 作者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