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79年,越南後黎朝洪德十年,黎聖宗黎思誠自感也要學習中國,給前朝的越南陳朝、胡朝編纂史書。於是,他下令讓後黎朝歷史學家吳士連編修《大越史記全書》。
於是,吳士連學著司馬遷,待《大越史記全書》編修完成後,寫了一個《大越史記外紀全書序》。在這本書中,爆料出一個驚天大秘密,就是此時的越南人自認他們也是炎帝神農氏的後裔了。與北方的北朝中國一樣,越南在天下的南邊統治一方國土。
吳士連在《大越史記外紀全書序》中寫道:「大越居五嶺之南,乃天限南北也。其始祖出於神農氏之後,乃天啟真主也,所以能與北朝各帝一方焉。」
對於這種自認也是炎帝的子孫,在越南胡朝也曾出現過。話說,公元1400年,靠著與越南南部的佔城國打仗,而讓軍事大權在握的胡季犛,藉機篡奪了越南陳朝政權。胡季犛想稱帝用到的辦法,與400年前趙匡胤所用的方法基本一致。胡季犛在群臣的聯名建議下,推辭一番後,廢除了越南陳朝陳少帝,自立為王,建立胡朝。
此時,大明王朝派大臣李錡出使越南。目的就是要質問胡朝為何篡位了陳朝的政權。對此,作為皇帝同時又是漢詩愛好者的胡季犛寫下詩文,名曰《答北人問安南風俗》。在詩文中,胡季犛寫道:「欲問安南事,安南風俗淳。衣冠唐制度,禮樂漢君臣。玉甕開新酒,金刀斫細鱗。年年二三月,桃李一般春。」
意思是說,我們越南並不比中國差,我們也是衣冠唐制、禮樂漢家的文明之邦。為何這麼說?原來,這個胡季犛的祖先也來自中國。據考證胡季犛的祖先名叫胡興逸,是中國的浙江人。因此,胡季犛自立皇帝位後,就改掉此前越南前黎朝給他們胡家賜予的國姓「黎」,而恢復祖先的胡姓。還自稱是虞舜、陳胡公後裔,所以一改以往越南自立為「大越」的國號,將國號改為大虞。而這個陳胡公正是周朝諸侯國陳國的第一任君主。
如此來看,越南跟中國關係親密。其實,越南北部一直是中國直接管轄的領土,曾在這邊設置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等地加以管轄。而駐守的將領都是從中國將領。
然而,這一切隨著938年的一場戰爭,讓越南看到脫離中國統治的機會。這場戰爭就是白藤江之戰。交戰的雙方則是南漢政權下屬的南漢靜海節度使楊廷藝的女婿吳權,與南漢國王劉的兒子劉洪操。
結果在這場戰役中,吳權將劉洪操殺死。吳權在交趾等地完全掌握控制權,成為五代十國時期安南地區軍事獨裁者。此後,越南靠此逐漸脫離中國的統治。而殊不知,越南只是從中國割據出去的政權,很多國王都是來自漢人。
比如,吳朝的建立者吳權,是河北人,丁朝的建立者丁部領則是廣東人,前黎朝的建立者黎桓是四川人,李朝的建立者李公蘊是福建人,陳朝的建立者陳日煚是福建人,胡朝的建立者胡季犛是浙江人,莫朝的建立者莫登庸是廣東人,鄭朝的建立者鄭檢是福建人,阮朝的建立者阮福映是福建人。
如此來看,中原移民逐漸成為越南統治階級中的一部分,他們所代表的是當地的利益。越南的王朝,除後黎朝之外,也多為華裔所創建。越南人說他們是炎帝的後代,也無可非議了吧。當然,這裡的越南人,僅僅指的是越南中北部。而南部的佔婆等地,跟中國關係估計還不是那麼大?
參考文獻:
1. 黎崱,《安南志略五代時僭竊》,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
2. 黎嵩,《越鑑通考總論》(《大越史記全書》卷首),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校合本
3. 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外紀全書南北分爭紀》,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校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