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琴者,撥弦樂器也。身豎拔而立,弦直繫於琴。形華而不俗,聲圓而不渾。四十七弦,以色區分,紅為C,藍為 F。七踏板變音,升降自若。高音甜亮,中音溫潤,低音厚暖。琶音如行雲流水,刮奏如風捲殘雲。琴音變化多端,似珠玉之光潔,亦有錚然之聲。斑斕色彩,不絶於耳。
豎琴之始,已不可考。一說遠古,弓弦之聲演變而來。史載,弓形豎琴,溯源至西元前三千年,中東地區。於宗教及宮廷所用。後輾轉流傳,遍及歐亞,至今五千餘載。期間發展,百家爭鳴。由簡入繁,種類多樣。後有踏板,遂成主流。現以踏板豎琴1為尊,悠然於樂團,室內樂及獨奏之間。餘各家種類或沒落,或為自用,少登大堂。
其樂器分派,實難一言以蔽之。一如,亨德爾豎琴協奏曲2,原為三排絃豎琴作。莫札特豎琴長笛協奏曲3,初為雙槽踏板豎琴譜。德彪西神聖世俗舞曲4,本為雙排弦豎琴寫。直至今日,皆為踏板豎琴所用。
生於遠東,揚於西方。昔遠觀不可褻玩,今廣傳而亦親民。「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平常百姓家。」5 原應如此罷!
注釋:
1. 踏板豎琴是現在的官方樂器。豎琴有七個踏板。每個踏板對應三個踏板槽:最上面是降,中間是還原,下面是升。以此來變音。
2.亨德爾這首豎琴協奏曲是為三排絃豎琴寫的 (triple harp)。是他所譜的神劇:『亞歷山大饗宴』當中的間奏曲 (1736)。原本是想給管風琴演奏的,但最後決定給豎琴演。因為作曲家本人覺得效果更好!
3.莫札特這首豎琴長笛雙協奏曲 (1778) ,本為古典時期的雙槽豎琴所寫(現代豎琴是三槽)。一位法國公爵(長笛家)為了能和女兒(豎琴家)同臺演出委約他創作此曲。因為一把雙槽豎琴能彈的調子有限,首演時據說(只是據說啊!) 在演奏第二樂章時另外準備了一把琴彈F調。(土豪呀!!)
4.請參考Harpyology文章:八卦一下~德彪西與拉威爾的豎琴名曲。
5.
唐/劉禹錫 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引用此詩後兩句,不是取原來的寓意 「沒落」 ,而是藉此表達豎琴走出殿堂,進入一般人的生活中。如覺不妥請多多包涵 :)
Harpyology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