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江影評
影片簡介
1919年11月10日,俄羅斯阿爾泰邊疆區的庫裡亞村,一個男孩呱呱墜地。這個男孩叫做米哈伊爾·卡拉什尼科夫。
卡拉什尼科夫一家兄弟姊妹一共19個,他排行老7。因為孩子太多,家境不好,卡拉什尼科夫讀了十年學校之後,大致相當於中學水平畢業,他就去做了學徒,後來在鐵路部門做技術員。1938年,卡拉什尼科夫加入蘇聯紅軍,3年後,他作為坦克兵上士,迎來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為慘烈的蘇德戰爭。
1941年10月,在布良斯克附近的戰鬥中,卡拉什尼科夫被德軍炮火彈片擊中,多處受傷,尤其是右手終身傷殘,再也無法返回戰場。在卡拉什尼科夫進入醫院養傷期間,讓他有了大把的時間來實現他的某些想法------在同德軍戰鬥期間,卡拉什尼科夫目睹了紅軍戰士在自動槍械方面與德軍的差距,他正好養傷的時間比較長,他可以把一些自己和戰友對於槍枝的理解結合起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卡拉什尼科夫想設計一款適合戰士使用的槍。
卡拉什尼科夫只有中學文化,專業製圖和輕武器設計的知識他根本就沒學過,甚至他連圖都不會畫。當他吃力地用鉛筆在作業本上亂寫亂畫的時候,誰都沒有想到,就是這樣一個門外漢,竟然真的讓他發明了舉世聞名的突擊步槍。
突擊步槍以卡拉什尼科夫的名字命名並沿用至今,這把突擊步槍的名字叫:AK-47!
《卡拉什尼科夫》由康斯坦丁·布羅斯洛夫執導,尤裡·鮑裡索夫 / 奧爾佳·勒曼 / 阿爾圖爾·斯莫利亞尼諾夫 / 謝爾蓋·加扎羅夫主演的歷史傳記戰爭片,於2020-02-21日在俄羅斯上映。影片用非常平實的手法,講述了AK-47的發明人卡拉什尼科夫的生平故事,展現作為一個槍械設計師的卡拉什尼科夫對於產品的執著,對於理想的追隨。拋卻作品帶來的光環,他也只是一個普通的軍人:無法回去的家、溫暖對待愛人的丈夫、友善的朋友。
AK-47自動步槍,全稱1947年式卡拉什尼科夫突擊步槍,(俄文:1947-год Автомат Калашникова;英文:AK-47 Assault rifle),由蘇聯槍械設計師米哈伊爾·季莫費耶維奇·卡拉什尼科夫所設計。絕大多數人提起AK-47的都是認為「AK」的發音是英文字母中的」AK「,數字「47」代表蘇聯軍隊1947年列裝。其實上,」AK「是俄語第一個字母的縮寫,「A」代表俄語中的自動步槍首字母,「K」代表設計者卡拉什尼科夫,「47」則代表1947年研發。因此AK-47的正確讀音應當叫做「阿卡-47」。
AK-47自動步槍是一把真正屬於士兵的槍。按照卡拉什尼科夫的說法,他跟其他槍械大師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出身於一名士兵,他更多是從士兵的角度來設計槍械。所以,AK-47雖然沒有一項特別尖端的性能,但是它特別照顧士兵的戰鬥需求,比如它特別結實耐用,從爛泥還是沙漠等等惡劣環境中拖出來就能開槍,而其他先進的槍械,則需要先清理槍械才能開火。
當卡拉什尼科夫從火車上跳下去的那一刻開始就改變了整個世界武器史、世界陣營博弈中的單兵力量的天平,甚至改變了二戰後反恐戰爭的力量天平。但可笑的是,AK-47的發明者卻沒有從AK上賺到一分錢,卡拉什尼科夫沒有發財,因為蘇聯沒有給他專利。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卡拉什尼科夫也只是一個蘇聯的政府職員。
卡拉什尼科夫曾說:我研發這件武器是為了保家衛國、對抗法西斯,我的一生全部奉獻給了國家。雖然AK-47步槍已經號稱「武裝了整個蘇軍」,但卡拉什尼科夫卻沒有因此多得一分錢,完全靠從工廠領工資生活。不過,他擁有一家德國公司百分之三十的股份,此公司由其孫子運營。這家公司生產並銷售以卡拉什尼科夫為商標的伏特加、雨傘和刀具。
儘管生活並不富裕,但是卡拉什尼科夫卻得到了更能體現人生價值的東西------榮譽。迄今他已獲得了11個獎項和8枚勳章,兩次榮獲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還獲得過列寧和史達林獎章。俄羅斯獨立以後,葉爾欽總統曾親自到卡拉什尼科夫老人家中為他祝壽,並授予他中將軍銜。1999年11月,時任俄羅斯總理的普京也到卡拉什尼科夫家中為他祝賀80歲生日,並於2000年11月16日在莫斯科俄羅斯國家中央音樂廳親自授予他「神奇人物」獎,以表彰他為俄羅斯及整個世界輕武器發展作出的傑出貢獻。
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在閱兵式上手持AK-103突擊步槍
AK-47本身的內涵,已經超出了一把自動步槍,甚至是武器的範圍。他已經成為一種象徵和符號,甚至被繪在了非洲國家莫三比克的國旗,在這面旗幟上,AK-47和鋤頭象徵廣大勞動者和武裝部隊的團結及其共同保衛、建設祖國。
電影中,很少有像AK-47這樣同樣能黑白兩道通吃,正派反派都使用的東西。不論是戰爭影片還是科幻電影,只要有槍戰,就少不了AK-47出場。史泰龍和施瓦辛格這類肌肉男在影片中一般都扛著機槍和火箭筒作戰,雖然是美國主旋律影片下的英雄好漢,但總也少不了AK-47突擊步槍常伴左右。至於反派,拋去戰爭片,從007電影中的軍人、各種國際恐怖組織,再到香港警匪片裡面的銀行劫匪,AK-47那肯定都是人手一把。
阿諾德-施瓦辛格在影片《魔鬼司令》中手持AK突擊步槍
自從遊戲《反恐精英》流行以來,。玩家們對遊戲裡面的各種槍械都會有各種簡稱,比如M4突擊步槍叫做B43,MP5衝鋒鎗則叫B31,AWP狙擊步槍是「大狙」。唯獨AK-47,玩家們都是直呼其名,或是叫做AK,其人氣可見一斑。在時下最流行的《使命召喚》等射擊遊戲裡,不少扮演英國或美國精銳特種兵的玩家,更是學了把越戰美軍,放下自己的美國槍,拋去撿起敵人的AK-47「奮勇殺敵」。在他們眼裡,只有用AK-47才叫有「範」,才是英雄應該配的槍。
史泰龍在影片《第一滴血3》中手持AK與「侵阿蘇軍」作戰
AK-47誕生65年來,比它更先進更可靠的槍械層出不窮,但AK-47卻沒有被埋沒在歷史長河中,反而成為了一種象徵和戰爭文化。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有反抗的地方,你就一定會看到AK-47的身影。但作為一款殺人武器,已經有700萬人倒在AK47槍口之下,遠遠高於二戰末期美軍使用原子彈轟炸廣島和長崎所殺傷的人數!
電影《戰爭之王》中AK-47用來從非洲軍閥手中換取鑽石,導致輕武器在非洲泛濫
這值得我們人類深刻反思。即便到如今,無論是維持和平還是野蠻殺戮,我們依然能夠看到AK-47的身影。AK-47是一件工業精品,同時也是一件絕世兇器。不過:兵非兇煞,戾在人心!畢竟殺人的不是武器,而是操縱武器的人。
普京在卡拉什尼科夫陪同下視察軍工廠,手持一支AK-74突擊步槍
「硬核」戰鬥民族在《卡拉什尼科夫》這部電影上走的是溫情路線,淡化了戰爭本質的血腥和殘酷。電影用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來講述卡拉什尼科夫發明第一把AK-47突擊步槍的過程,對卡拉什尼科夫人物本身的刻畫略顯扁平和淡薄,讓人物傳記變成了一部戰爭爽片,略顯遺憾。
不過本片攝影師非常善於使用不同角度的機位和不同景別的畫面,為電影的敘事張力增加想像空間。除了傳統的三分、黃金分割、對稱、對角線等構圖風格外,攝影師對於前景和透視的使用也是令人眼前一亮。電影配色如油畫般考究,令觀看極其舒適。
加之使用俄羅斯音樂的完美使用, 從《三套車》《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到《白樺林》《往日時光》,有非常鮮明的地域風格,旋律悠揚浪漫,像極了一個勇猛戰士在吟唱的家國情懷與兒女情長。巴揚(手風琴)是俄羅斯特有的樂器,聲音柔美又不失律動,在這部影片中多次使用。交響樂配樂恢弘大氣,弦樂部分尤為出彩,好聽,不搶戲不減分,恰到好處。
全片最讓人動容的就是最後電影結尾的幾幀畫面:有國才有家,有媽才有家!卡拉什尼科夫已多時沒有回家了,怕母親已經不認得自己的模樣,如今戰爭結束,榮歸故裡,這份喜悅,是最動容最震撼的。
2013年12月23日,米哈伊爾-卡拉什尼科夫病逝,享年94歲。卡拉什尼科夫在1947年設計出AK-47步槍,在之後的65年裡,上億支AK47步槍源源不斷被造出,又進入世界各個角落的人手中,上至蘇聯精銳部隊,下至恐怖分子、索馬利亞海盜,手中都有大把的AK-47及其子嗣。65年裡,AK-47參與了全球90%的戰爭,既伸張正義,也助力邪惡;它是廉價槍枝的代名詞,卻被各類硬漢,甚至位高權重者奉為至愛。在AK47的槍口下,演繹出一種獨特的戰爭亞文化!作為一款人類工業時代的代表作,AK47以及卡拉什尼科夫,仍足以在輕武器發展史上留下裡程碑級的印記。
欲知更多引人入勝之電影評論和最新電影推薦,請關注微信號:zhongjiangyingping。原創文章,未經作者同意,嚴禁轉載!(小編:自由的射手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