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鄉》最大彩蛋曝光:這三人的背後故事,是另一種震撼

2020-10-11 一日一度渡己渡人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一日一度公眾號喲:yryd115

所有的付出都值得被表彰。

截止今天,《我和我的家鄉》總票房破13億,豆瓣評分7.4,算是國慶檔小豐收。假期回老家,跟朋友約看電影,十分應景地刷了一遍。五個單元獨立敘事,五大導演團隊分庭抗禮,在主旋律貫穿下,也有笑中帶淚的發揮。

不過比起電影本身,我更想談談它背後的彩蛋。

01

範偉飾演的老鄉村教師、鄧超飾演的治沙英雄、沈騰飾演的下鄉扶貧幹部,他們都有活生生的原型人物。他們偉大而平凡的一生,從未走入我們的視線。但藉此機會,我想應該還給他們應有的掌聲。

黃沙漠南起,白日隱西隅。毛烏素沙漠,在過去1000多年裡,罪行累累。它吞噬了6座城鎮,412個村莊,120萬畝農田牧場。陝西省榆林市甚至不得不南遷三次,以逃出荒漠的詛咒。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一日一度公眾號喲:yryd115

而如今的毛烏素沙漠正在從陝西版圖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植被盎然的綠洲。

榆林百姓再也不用經受沙塵遮天、田地乾旱之苦,這多虧了一批治沙英雄。《我和我的家鄉》裡鄧超飾演的喬樹林,一副落魄鄉鎮企業家模樣,滿嘴跑火車,整天被催債,人設卻在結尾處催淚反轉。

他欠債,因為治沙。在喬樹林的表彰大會上,臺下坐著的都是真正治沙英雄,第一排便是張炳貴、牛玉琴和石光銀。

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老人,都經歷過呼吸一口、滿嘴沙子的苦日子。不等沙塵暴來襲,哪怕一陣風吹過,黃沙都能打得窗戶上,噼啪作響。上世紀,榆林被稱為「沙漠之都」。它缺水、缺莊稼,卻最不缺滿天的黃沙,貧困程度可想而知。

1983年末,石光銀辭去農場場長,主動承包了3000畝荒地。沒勞力、缺資金,他走家串戶說服村民跟他一起幹,誓要把黃沙治好。往後37年間,他和村民治沙22.8萬畝,栽種2000萬棵樹木,成為中國首位個體治沙面積最大的承包戶。

2003年,張炳貴承包了300畝低產林改造工程,十年耗費200多萬,把荒漠變成了花果園。在這裡栽培出獨特的沙地蘋果。在諸多治沙英雄中,牛玉琴更是巾幗不讓鬚眉。起初為了治理荒漠,她和丈夫變賣全部家產,給6600畝沙地種上了樹苗。可是一場沙塵暴,席捲天地,頃刻之間所有的努力化為烏有,多年積攢的全部身家也殘忍歸零。但她沒有停下治沙的腳步,要跟黃沙一戰到底。

然而禍不單行,1986年,丈夫罹患骨癌,先後7次手術,終究還是撒手人寰。給牛玉琴留下的是,患有精神病的婆婆,和一片寸草不生的荒沙地。那時,她的願望很樸素:吃飽肚子,擺脫貧困,把荒漠變綠,日子才能過好。34年的堅持,牛玉琴栽培下的綠洲由1萬畝,到11萬畝。她經手的2800萬棵樹苗,樹起了毛烏素沙漠的一道綠色屏障。黃沙治好了,小家富裕了,她又照料起村裡的大家。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一日一度公眾號喲:yryd115

30年前,牛玉琴自籌3萬元,給村子裡蓋起了小學,讓60多個學齡兒童擺脫了目不識丁的宿命。20年前,她籌集1100萬資金,給村裡通電、鋪路、搭建自來水管道。後來,她又幫村民裝電話、安電視,給鎮上中學建了兩棟教學樓。村裡、鎮上又往現代化生活邁了一大步,這裡終於不再叫窮鄉僻壤。她把不毛之地變成人造綠洲,也讓黃沙籠罩下的貧困鄉村煥然一新。

難道不值得被重視嗎?在張炳貴、石光銀、牛玉琴們的努力下,毛烏素再傳出好消息: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達到93.24%。用不了幾年,這片荒漠便成為過去時。中國人消滅了一塊沙漠,當世界為之震驚時,我們千萬別忘了,曾經有一群樸素的農民:他們掏空積蓄、耗費一生,把荒漠變成綠洲,在貧瘠的命運上種出奇蹟。

他們平凡又偉大,值得被記錄、被看見。

02

範偉在《最後一課》中,貢獻了堪稱完美的一場表演。他飾演一位阿茲海默症的鄉村教師,重返執教過的校園,展開了一段鄉村教師的回憶。

但這個人物的原型其實是兩位女性鄉村教師,她們叫張桂梅和支月英。張桂梅校長創辦雲南麗江華坪女子中學,為上不起學的女孩提供免費教育,全校升學率連年高達百分百。她託起了一個個輟學女孩的未來,卻壓垮了自己的身體。

張校長患有骨瘤、肺氣腫、小腦萎縮等大大小小17種疾病,連起身站立都需要攙扶,儘管如此,她依然堅守在女校。這份壯志豪情怎能不令人動容。另一位鄉村教師一直鮮為人知,她叫支月英。

「你要是去山裡當老師,我一輩子不認你這個女兒。」1980年,頂著家人的反對,19歲的支月英毅然成為一名鄉村教師。宜春市奉新縣泥洋村小學,海拔近千米,離最近的鄉鎮也有45公裡。老師吃飯,只能靠自己種菜。

教學條件更是簡陋至極,一塊舊黑板,一間牆皮脫落的破教室,一張張東拼西湊的桌椅。來這裡支教的老師,待不了幾天,都會被惡劣的環境擊退。支月英一開始也差點被嚇倒。但面對孩子和家長們的期盼,她決定再試試。這一試,便再也離不開大山。

校舍漏風,她去買薄膜和釘子貼好;開學用的課本、粉筆,她用扁擔獨自挑上山。每每有貧困家庭交不少學費,她就用工資墊付;如果哪家不讓女孩上學,她還上門走訪,做思想工作。她和大山裡的孩子感情越來越深,這份羈絆伴隨著她從「支姐姐」成為「支媽媽」。

她執教的學校也從泥洋村小學,到泥洋林業分場子弟學校,再到白洋教學點。一次比一次更偏僻,教學條件越來越艱苦。村民為了留住支月英,隔三差五來送吃的,甚至還有農婦搬來被褥,晚上輪流跟她作伴。學校的學生越來越多,她的扁擔已經挑不動那麼課本,便學會了騎摩託。山路崎嶇,車禍時有發生,三十多年間,她報廢了六輛摩託。

支月英的教學水平高,手頭的工作越來越繁重。2000年之後,她要負責三所學校的教學和管理任務。根本無暇保養身體,就連膽囊結石手術前,她還站在講臺上授課。高血壓造成視網膜出血,她只剩下一隻眼睛,維持視力,處理教學工作。2012年,村民聯名把疾病纏身的支月英,又請回了白洋村執教。她終於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校舍。2016年,支月英榮獲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頒獎詞如是說:你跋涉了許多路,總是圍繞著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給孩子們的都是甜。三十六年,絢爛了兩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辮。

03

開心麻花團隊拍出的《神筆馬亮》,依舊延續了高密度笑點的喜劇特色。馬亮,放棄去理想中美術殿堂留學,紮根農村當扶貧幹部,鬧出了一系列荒誕的笑話。最後利用稻田畫,打造出特色旅遊項目,實現了另一番事業。

這個故事靈感,來源於張渠偉和馮亞珂的真實故事。扶貧幹部張渠偉,苦熬1600多個日夜,走鄉訪村,眼睛瀕臨失明,只能一手拿著眼藥水,一手看文件。但他的付出讓14萬人口摘掉貧困的帽子,130個村子走上致富之路。

籤上名字就立下了軍令狀,沒有硝煙的戰場你負了傷。張渠偉的身上是勤懇踏實的扶貧幹部縮影,而馮亞珂則是新一代的鄉村建設者。他和馬亮一樣,是美術專業出身的畫家。學生時代,馮亞珂跟導師經常外出寫生,去過不少寫生基地。

看遍了那些老屋、老樹,他總浮現出家鄉三合村的景象,為什麼不能在家鄉改造一個寫生基地呢?三合村偏遠閉塞,有三分之一的貧困人口。這裡青山秀水,難得一見,可村民們除了務農打工,似乎都忘記了這片大自然的饋贈。作為村裡第一代大學生,馮亞珂畢業後立刻回村,幾乎借遍了所有熟人,湊齊了100多萬才創辦鎮上第一家寫生基地。

他開車四處宣傳,終於把古樸自然的三合村搬到了美術生筆下。兩個月的時間裡,三合村接待了數千名前來寫生的遊客,跟不少美術高校、畫室建立了長期合作。 圍繞這座基地,他又親自搭建賓館,招募村裡的貧困戶,來賓館當服務員、廚師。馮亞珂還帶人修復了老井、舊宅,專門設立了寫生亭、展示牆,寫生基地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村民們不用背井離鄉,也能有所收入,貧困戶的數量日漸減少,這都多虧了馮亞珂當初大膽的設想。如今,這座村莊古典與現代並存,藝術與民俗兼容並蓄。也許馮亞珂會偶感遺憾,沒有在繪畫這條路上深造。但他用自己的理想,換取了家鄉另一片光明的未來。


《我和我的家鄉》整部片子,其實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它讓我們看到了一群普通人耗費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堅持一件小事,也能帶來不凡。我們歌頌偉大,頌揚奇蹟,但常常忘了,英雄一開始也是普通人。無數不起眼的普通人匯聚在一起,才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城市太久,困在一方格子間,面對著電腦處理工作,總有些人會萌生出奇怪的優越感。嫌棄地鐵裡的建築工人,瞧不起奔走的外賣小哥,而恰恰是他們,在疫情最艱難的時候,構成了我們便捷生活的支點。所有勞動者都應該被讚揚,所有的付出都值得被表彰。只有尊重他們,我們的社會才能更光明。

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我和我的家鄉》彩蛋:這三個人的背後故事,是另一種震撼
    度公子截止今天,《我和我的家鄉》總票房破13億,豆瓣評分7.4,算是國慶檔小豐收。假期回老家,跟朋友約看電影,十分應景地刷了一遍。五個單元獨立敘事,五大導演團隊分庭抗禮,在主旋律貫穿下,也有笑中帶淚的發揮。 不過比起電影本身,我更想談談它背後的彩蛋。
  • 《我和我的家鄉》彩蛋曝光:片中三個人背後的故事,因真實而震撼
    國慶期間,《我和我的家鄉》成了假期檔的一個小豐收。五個單元獨立敘事,五大導演團隊分庭抗禮,在主旋律貫穿下,各有笑中帶淚的發揮。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劇照不過比起電影本身,我們今天更想談談背後的彩蛋。《我和我的家鄉》裡鄧超飾演的喬樹林,一副落魄鄉鎮企業家模樣,滿嘴跑火車,整天被催債,人設卻在結尾處催淚反轉。
  • 看懂《我和我的家鄉》背後的5個彩蛋,才真正看懂了中國
    《我和我的家鄉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我和我的家鄉》背後,還隱藏著5個彩蛋。背後的沙地治理故事,更為動人。從1959年起,這裡的人們就開始了與毛烏素沙漠的「戰爭」:「寧可治沙累死,也不能叫沙漠欺負死!」他們用手挖、用肩扛。
  • 影評丨餘澤龍:電影彩蛋在獻禮片《我和我的家鄉》的運用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劇照。圖片來源豆瓣電影彩蛋在獻禮片《我和我的家鄉》的運用文/餘澤龍「彩蛋(Easter-egg)」一詞源於西方復活節彩蛋,原意是基督教傳統節日中一種增添節日氣氛的物品,在彩蛋之中藏入禮品用以製造驚喜。
  • 《我和我的家鄉》17億,看懂背後的5個彩蛋,才是真正看懂中國
    《我和我的家鄉》終於上映了,不到兩天,票房就衝破了3.5億。目前累計票房17.3億。朋友圈在刷屏,微博上口碑已經炸裂。多少人,是今年第一次走進電影院。多少人,壓抑了大半年的情緒,這一次終於能放肆地大笑又大哭著。2020,我們都繃得太緊了,也繃得太久了。
  • 我和我的家鄉原型
    雖然2020年的國慶檔之爭還沒有落下帷幕,但是《我和我的家鄉》票房已經遙遙領先,並且率先突破了15億票房。這些電影中的人物原型你真的知道嗎?原型二:以筆繪夢的扶貧幹部要說《我和我的家鄉》中哪一個故事歡聲笑語最多,那絕對要數
  • 《我和我的家鄉》笑著笑著就哭了,網友:我愛我的家鄉
    一部《我和我的家鄉》讓觀眾笑淚齊飛,收穫了久違的歡樂與感動。故鄉今夜思千裡,華燈璀璨待君歸。《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最後一課》《回鄉之路》《神筆馬亮》——五個單元,五個故事。東西南北中——橫跨祖國大江南北。
  • 21億票房,《我和我的家鄉》,幕後的震撼
    《我和我的家鄉》十一大假期間在各大影院的上映,同《我和我的祖國》一樣是張藝謀主導的,這部影片短短的時間內獲得了21億票房。鄧超主演的影片,講述了家鄉陝北的故事。郭成旺、牛玉琴、石光銀......他們的故事講不完,道不盡。種樹就像養孩子,要有對待孩一樣的耐心才能種好一棵樹。片中出現的石光銀更是厲害,一個人種了寬6公裡的綠化帶,而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治沙過程中,他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兒子......這也是電影最後舞臺熒幕上所出現的人物,是真正的英雄。
  • 《我和我的家鄉》隱藏的彩蛋,你找到了嗎?
    文/小七《我和我的家鄉》上映了,無論是評分還是票房來看,無疑取得成功。該影片分為總共分為五個單元,以祖國東西南北中五個地方為代表,講述這五個地方的風土人情。在大家感慨主演陣容強大、每個故事笑中帶淚的同時,其實,該影片中還有給大家埋下了不少彩蛋,與劇中的主演有關係,不知道你發現了嗎?
  • 《我和我的家鄉》原型曝光,背後故事感人,「最後一課」讓人意外
    《我和我的家鄉》可謂是國慶檔的一匹黑馬,上映6天就突破14億大關,成功反超《姜子牙》,擁有不錯的戰績。作為一部主旋律電影,這樣的成績還算不錯,在喜劇的表面,背後暗藏著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卻是依據現實生活所改編,幾乎每個故事的主人公,生活中都有原型。
  • 《我和我的家鄉》最全彩蛋來了!第一個就驚呆了
    國慶期間,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正在熱映中。目前為止,某影評網站已經超過7萬人評價,並且給出了7.5分的高分。作為一部主旋律電影,能拿到這樣的分數,除了愛國情懷之外,不得不承認電影本身也是足夠優秀。範老師用十年的青春改變了孩子們的命運,讓那些曾經二加二都不知道等於四的娃娃們,變成了如今的建築師、畫家、科學家,把家鄉建設的越來越美好。整個故事,從頭到尾幾乎都是哭著看完的。範偉老師在裡面貢獻出了教科書般的演技,把一個眼裡心裡只有學生的好老師表演的淋漓盡致,這才是真正的影帝。
  • 《我和我的家鄉》單元故事《天上掉下個UFO》預告曝光
    8月11日,《我和我的家鄉》單元故事《天上掉下個UFO》預告和海報曝光。《我和我的家鄉》是由張藝謀擔任總監製,寧浩擔任總導演,張一白擔任總策劃,寧浩、徐崢、陳思誠、閆非和彭大魔、鄧超和俞白眉分別執導五個故事。
  • 陳思誠在《我和我的家鄉》裡居然藏了9個彩蛋,你都發現了嗎?
    9月30日陳可辛導演帶著時代的記憶《奪冠》 率先回歸,張藝謀監製,寧浩總導演的《我和我的家鄉》緊隨其後。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是「我和我的」系列第二部。3天票房突破8億,《我和我的家鄉》成績實在亮眼! 第一個故事是寧浩導演的《北京好人》,第二個故事是陳思誠導演的《天上掉下一個UFO》,第三個故事是徐崢的《最後一課》,第四個故事是鄧超和俞白眉的《回鄉之路》,最後一個故事是閆非和彭大魔的《神筆馬良》 。
  • 彩蛋:我發現了《我和我的家鄉》的第六個故事
    身體上的疾病、精神上的擔憂沉悶、對時間和數字的無措……這些憋悶了將近一年的情緒,在疫情得以控制時,勢必要找到一個出口。好在這個時候,全民喜劇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帶著歡笑和感動,在國慶檔上映了。因為這兩位的加持,《北京好人》的整個故事顯然比預期還精彩。誇它是「猜到了故事的開頭,但處處有驚喜」一點都不過分。
  • 《我和我的家鄉》:情感觸發的「騙局」,背後是回得去的家鄉
    去年《我和我的祖國》上映時,我曾說它"並不是一部我們傳統印象中,老套、刻板的假大空式主旋律電影;而是一部充滿細節、能夠引發觀眾內心中真切共鳴的作品"。今年,它的姊妹篇《我和我的家鄉》上映,看完後一方面是發覺這句話可以再說一遍,另一方面又意識到,這部電影和去年的《祖國》所想要突出的主題與敘事風格上全然不同,其實有著另一種優勢。
  • 後來居上,《我和我的家鄉》做到了與觀眾共情
    去年的《哪吒》如此,今年的《我和我的家鄉》也是如此!經過前兩天的口碑發酵,《我和我的家鄉》後來居上,3號、4號連續兩天獲得單日票房冠軍!《我和我的家鄉》能後來居上,有影片自身質量上乘的原因。而以下三點也至關重要。一、天時國慶+中秋,家家團圓,氛圍到位。二、地利全世界範圍內說到故鄉情結,中國第一不接受反駁,處處是地利。三、人和14億中國人,就是最大潛在觀影人數。
  • 《我和我的家鄉之天上掉下個UFO》隱藏彩蛋大揭秘
    從疫情肆虐再到復工復產的大背景之下,國慶檔是第一個復工之後的大檔期,也必將將迎來最大的影院人流。小編就和家人一起去看了《我和我的家鄉》。《我和我的家鄉》的故事由五個單元組成,每個單元的故事相對獨立,以喜劇形式從不同的角度講述家鄉故事,五個故事單元中都有很多令人捧腹的笑點,其中由陳思誠執導的《天上掉下個UFO》單元被觀眾評價最具時代感、有梗好玩、彩蛋也非常有趣!
  • ​《我和我的家鄉》背後的紀實故事
    時隔一年,《我和我的祖國》的姊妹篇《我和我的家鄉》登上銀幕,觀眾們笑中帶淚,紛紛致以好評。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這片幅員遼闊的中華大地上,每時每刻都發生著可歌可泣的故事,《我和我的家鄉》的火爆引發我們的思索:時常被遺忘的鄉土以及大地上的人們,如何賦予電影以生動的紀實性呢?膠片之外,他們又留下了怎樣的傳奇?
  • 看懂這些彩蛋,才算真的看了《我和我的家鄉》,也太快樂了
    隨著中秋國慶假期的結束,每年最大電影檔期之一的國慶檔也圓滿落幕。今年的國慶檔最終取得了39.5億票房的優異成績,《我和我的家鄉》以18.69億的票房成績成為今年國慶檔的票房冠軍,《姜子牙》以13.77億的成績位居第二。
  • 嘉寶莉應援鼓勁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以「告白家鄉」
    據悉,本次嘉寶莉作為國慶檔電影《我和我的家鄉》聯合推廣合作夥伴,在上海虹橋機場、武漢天河機場、深圳寶安機場、成都雙流機場、瀋陽桃仙機場、西安鹹陽機場、廈門高崎機場、青島流亭機場、海口美蘭機場、福州長樂機場10座客流量名列前茅的機場,以吸睛的品牌廣告震撼出現在大眾眼前,實現全方位覆蓋;不僅有大型LED大屏搶眼,更有矩陣燈箱刷屏式吸睛,以持續高強度的品牌曝光,彰顯嘉寶莉年輕化的「國潮」品牌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