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諾獎得主阿比吉特·班納吉:某些政客指責別國是因為心裡害怕|...

2020-12-24 新浪財經

來源:上海高級金融學院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經濟陷入停擺。值此變局關鍵時刻,鳳凰網財經、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高金/SAIF)、國際金融家論壇(GFLF)等強強聯手,啟動2020財經雲峰會,以「全球經濟與政策選擇」為主題,邀請政商學企界嘉賓通過線上形式解析全球經濟面臨的機遇與挑戰。5月8日,美國著名經濟學家、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的阿比吉特·班納吉接受專訪,圍繞「全球疫情給各國經濟帶來哪些影響?」「是否令社會貧困問題的解決更具挑戰性?」「『全球化』會不會因此走向終結?」等話題展開分享。

作為一名印度裔美國經濟學家,阿比吉特·班納吉與妻子埃絲特·迪弗洛共同發表了大量學術論文;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三位「在減少貧困人口方面做出卓越研究和貢獻」的經濟學家,班納吉和迪費洛便是其中兩位。

班納吉在自己的著作中曾經表達過一個觀點——「社會嚴重撕裂和對立,對話的空間在縮小,兩極分化嚴重」。對此,被提問道,「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這種『撕裂』現象變得越發嚴重,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災難現象?」

班納吉在對話中指出,兩極分化實際上是一直存在的。對於那些想把自己置身事外的政客來說,他們會利用現在這個機會來指責他人;或是為民粹主義吶喊,或是討論優越和低劣,或者指責某些國家來負責。

班納吉將政客這種表現歸因於內心的恐慌。

「當人們感到害怕時,大腦的某一角落總會冒出一些想法,比如,『這個人該對此負責嗎?』『我們該指責這個人嗎?』人們很容易這樣想。」班納吉解釋道。

對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班納吉表示,「我們需要建立信心,堅信我們不會失去,堅信我們可以做到。我們不應該退縮,變成擔心後果的一群人。當我們看到挑釁性的事情時,應該保持平靜。我認為這是對國家、國際社會,對我們共同努力的堅信。這,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以下為與班納吉對話實錄:

阿比吉特·班納吉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問:您十年前的著作《貧窮的本質》,提到了很多貧窮的成因,但我理解書裡講的很多人是天生貧窮。現在的一個問題是,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經濟出現衰退,造成了很多人開始陷入貧困;針對日益加劇的貧困現象,您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

班納吉:我並不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會造成長期貧困,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事實上大多數窮人已然通過工作賺錢而擺脫了貧窮,現在也一樣。誠然,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巨大衝擊,經濟開始出現復甦,並將快速恢復,人們也將再次開始賺錢擺脫貧窮。有些人會因為失去部分積蓄而變成窮人,但他們本就沒有那麼多的存款;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並不是他們長期貧困的根源。

問:在《好的經濟學》一書裡,有一個觀點:社會嚴重撕裂和對立,對話的空間在縮小,兩極分化嚴重;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這種「撕裂」現象越發嚴重,造成這種災難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班納吉:我認為兩極分化是一直存在的。對於那些想把自己置身事外的政客來說,他們會利用現在這個機會來指責他人;或是為民粹主義吶喊,或是討論優越和低劣,或者指責某些國家來負責。當人們感到恐慌時,大腦的某一角落總會冒出一些想法,比如,「這個人該對此負責嗎?」「我們該指責這個人嗎?」人們很容易這樣想。我認為,我們需要建立信心,堅信我們不會失去,堅信我們可以做到。我們不應該退縮,變成擔心後果的一群人。當我們看到挑釁性的事情時,應該保持平靜。我認為這是對國家、國際社會,對我們共同努力的堅信。這,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問:《好的經濟學》裡有一個觀點,讓經濟學再次偉大。我的一個感受,很多對於經濟學家的誤解和批判,其實是因為人們往往容易接受某一種經濟學觀點,但很少有人系統地從經濟史學的角度去驗證經濟學觀點的成敗得失。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我們是不是能更好理解經濟學家觀點的局限和成功之處?如果人們更具備經濟史學的眼光,他們的判斷和認知會不會好一點?

班納吉:我認為經濟學要做的就是傳遞已知的經濟證據本質。這些證據往往不是人們天真以為的東西,你需要思考為什麼這些證據是可靠的,或是不可靠的,並且小心地解讀它。如果我們堅持這樣做,我相信一定會進步。我們這本書的重點是艱難時期的好經濟,是讓我們了解現代經濟學是如何推理的。現代經濟學並不是一個意識形態的領域,也不是發表聲明的領域,而是一個討論邏輯的領域。我們會深入研究一些證據,並思考它們是如何被解讀和誤讀的。

其實我們在書中也試圖讓讀者去理解如何參與到這個過程中,讓他們自己去探尋證據而不是想當然,讓他們對不同的解讀持開放態度,並試著看如何把各種證據整合到一起,形成一個更有力的論據。這也是我們寫這本書的一個目的,希望這能讓人們明白為什麼他們應該更認真地研究經濟學,不要把它作為意識形態對話的來源,而是作為科學態度和科學事實的來源。

問:《好的經濟學》想向公眾傳達的幾個觀點,如果做個排序,會怎麼排?

班納吉:在這本書所列出的原則,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懷疑」原則——不要輕易被看似合理的證據說服,要對其他解釋持開放態度。我們要試著去深究那些可能看起來是這樣、但不一定只能是這樣的數據。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得出錯誤的結論,是因為我們沒有深究這些證據背後所有可能的理論。我想傳達的「懷疑」原則是,對不同解釋持開放態度,本能地不相信簡單公式。要知道世界是複雜的,我們需要獨立思考每一種可能。

問:在全球經濟大衰退的背景下,如何讓經濟繼續向好?

班納吉:我想可以直截了當地說,疫情導致了需求銳減。許多人會喪失收入能力,從而短期內失去消費能力。而如果消費能力得不到恢復,將會出現經濟萎縮。最重要也最簡單的經濟理論(供給需求理論)告訴我們,政府應該採取經濟刺激手段,以使得供給與需求相互匹配。自然的市場經濟運行中,有效供給會創造相應的需求,需求體現收入和購買力,並進一步擴大需求。我認為這個鏈條將會重新啟動,能否做到這一點對經濟向好至關重要。

問:全球化遭遇到重大挑戰,《經濟學人》近期的封面文章是《全球化終結》。全球化終結了嗎?

班納吉:實際上我對全球化並不十分悲觀,但我認為全球化的程度可能會有所變化。目前全球供給鏈對一些國家,比如中國,的依賴程度如此之大,以至於無論如何我都不相信全球化會很快終結。我只是認為,也許匯率會為了適應這一點而有所變動。人們可能會對之前全球化過熱的現象提出質疑和反思,這種質疑是必須的,因為我覺得之前在一些貿易圈內的承諾過於幼稚。但總體而言,我不認為這會是全球化的終結。

問:中國有一位哲學家在臨終時問了一個問題——這個世界會好嗎?對此,您的答案是什麼?

班納吉:到我生命將結束時,我會認為,世界變得更好了。在我的一生中,我看到了世界的巨大進步,當然也看到了巨大的問題——我認為氣候變化是一個潛在的災難,我希望人們能意識到並為此採取行動。這次疫情讓我們知道,輕視自然的力量是危險的。但是另一方面,在全球範圍內貧困問題得到極大的解決,處於極度貧困的人口銳減,包括中國、孟加拉、越南、巴基斯坦、印度、柬埔寨等(都在治理貧窮問題上取得了重要進步)。這些事情有助於建立一個更好的世界。同樣的力量也將為世界帶來更多好的變化。

內容來源 | 鳳凰網財經

相關焦點

  • 與諾獎得主面對面
    新華網德國林道7月1日電(記者唐志強)「不要害羞,無論是茶歇還是在其他社交場合,抓住機會去接觸那些諾貝爾獎得主!」德國林道諾貝爾獎論壇委員會主席康特斯特·貝蒂娜·貝納多特1日對數百名來自全球各地的青年學者呼籲。當天,第62屆林道諾貝爾獎得主論壇在德國南部小城林道開幕,來自全球69個國家和地區的約590名青年研究人員將在今後一周裡近距離接觸27名諾獎獲得主。
  • 諾獎得主對話知識網紅 《科學家請回答2020》今日頭條上線
    諾獎得主對話知識網紅,會碰撞出什麼火花?近日上線的《科學家請回答2020》系列視頻嘗試回答了這個問題。該系列由今日頭條科學頻道聯合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推出,頭條科普創作者連線對話科學家,聚焦2020年度科技大事件和科研成果,帶觀眾了解科學家大成就背後的小故事。
  • 華人諾獎得主崔琦的痛哭!
    諾獎得主,成為河南寶豐的榮耀。2008年,崔琦榮歸祖國,與中科院開展學術交流,寶豐縣領導曾先後兩次赴京,與來訪的崔琦教授面談,希望他回家鄉看看。崔琦一直推脫。「他雖然沒有詳細說,但我感覺他之所以不回去,主要因為那裡是傷心地。他父親大躍進期間是在那裡餓死的。他對外的說法是:父母永遠在我的心中,回不回去不重要,不在於形式。」崔琦的外甥說。
  • 中央統戰部就美某些政客汙名化統一戰線發表談話
    近日,針對近期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等宣布對中方統戰部官員實施籤證制裁,發表系列指責中國利用「統戰」對外國實施「滲透」等汙名化統一戰線的言論,中共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新聞發言人發表談話強調,一個時期以來,美國某些政客熱衷炮製和炒作各種反華議題,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統一戰線和統戰工作多次進行污衊詆毀,其言論充斥著謊言、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
  • 多名諾獎得主兒童文學作品首引進 讓孩子親近經典
    多名諾獎得主兒童文學作品首次引進,上海99讀書人布局出版品質童書引發業內關注   讓小孩子親近大經典,還要走多少步 但很少有人知道,許多諾獎得主也為兒童創作了不少佳作,但這些作品往往被忽略。眼下,上海99讀書人童書品牌99kids引進推出了「諾獎童書」系列、「大作家寫小童書」系列,勒克萊齊奧、福克納、艾略特、高爾斯華綏、葉芝等世界文豪為孩子們寫的童書被收入其中,其中大部分都是首次引進譯成中文。   在業內人士看來,讓經典讀物浸潤童年精神世界,是有勇氣、前瞻性的選擇。
  • 抖音「對話諾獎人」直播解讀敘事經濟之謎
    諾獎大師攜金融名家分享經濟乾貨,網友大讚豁然開朗 在這場抖音「對話諾獎人」直播活動中,來自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朱寧教授、春華資本董事長兼創始人胡祖六先生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希勒進行了對話,不僅全新解讀了「敘事經濟」的概念,而且共同探討疫情當前環境下,我們應當如何克服一切困難生存下去,同時抓住復甦機遇,把握投資關鍵趨勢。
  • 電影音劇會《美麗心靈》|諾獎得主約翰納什的天才故事-廣州站
    > 法國數學博士後丶鋼琴家斯柔冰再現奧斯卡獲獎電影《美麗心靈》原型人物諾獎得主約翰
  • 無「叛逆」,不諾獎,那些「叛逆」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們
    2019年10月10日,諾貝爾文學獎揭曉「雙黃蛋」:Olga Tokarczuk(奧爾加·託卡爾丘克),獲了獎卻不能在本國新聞出現姓名;Peter Handke(彼得·漢德克),曾痛斥怒罵諾獎卻戲劇性地拿了這個獎。
  • 2015諾貝爾獎將出爐丨諾獎得主可不像你想的那麼「老古板」
    2015年諾貝爾獎各獎項將於今天起陸續揭曉,誰說諾獎得主都是「老古板」?
  • 諾獎得主小柴昌俊如何成功探測到中微子?
    圖源:http://www-sk.icrr.u-tokyo.ac.jp/sk/library/image-e.html 前面的話 諾獎得主小柴昌俊去世後,出現了一些文章,多是源於他自傳的故事,少有對他科學貢獻的介紹。
  • 中方:美國自身人權狀況罄竹難書,沒有資格指責別國
    發言人表示,克拉夫特的言論是少數美國政客撒謊欺騙本性的真實寫照。這種毫無理智、毫無底線的瘋狂行徑掩蓋不了美國自身存在的嚴重問題。事實上,應該對自身人權狀況感到羞恥的恰恰是美國。美國自身人權狀況罄竹難書,根本沒有資格對別國人權進行無端指責,根本沒有權利借人權幹涉別國內政。美國違背科學建議,排擠醫學專家,導致這個醫療技術最先進的國家淪為疫情最嚴重的國家。
  • 諾獎得主小柴昌俊如何成功探測到中微子
    圖源:http://www-sk.icrr.u-tokyo.ac.jp/sk/library/image-e.html前面的話諾獎得主小柴昌俊去世後,出現了一些文章,多是源於他自傳的故事,少有對他科學貢獻的介紹。本文研究了小柴昌俊的科學貢獻,並從中總結了若干成功經驗。最近,中國大亞灣核電站的中微子實驗裝置在實現原定科學目標後退役,本文也有助於理解相關的科學問題。
  • 美國某些政客汙名化統一戰線,中央統戰部:純屬捏造事實
    近日,針對近期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等宣布對中方統戰部官員實施籤證制裁,發表系列指責中國利用「統戰」對外國實施「滲透」等汙名化統一戰線的言論,中共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新聞發言人發表談話強調,一個時期以來,美國某些政客熱衷炮製和炒作各種反華議題,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統一戰線和統戰工作多次進行污衊詆毀
  • 73歲諾獎得主、WLA副主席萊維特:我智慧型手機玩得很溜
    73歲諾獎得主、WLA副主席萊維特:我智慧型手機玩得很溜 2020-10-22 0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福利 |電影音劇會《美麗心靈》,共享諾獎得主約翰納什的天才故事
    匯演,洞察文藝的慧眼再現奧斯卡獲獎電影《美麗心靈》原型人物諾獎得主約翰
  • 77諾獎得主聯名譴責抗議政府停止資助新冠科研機構
    77諾獎得主聯名譴責抗議政府停止資助新冠科研機構 2020-05-25 15:24:21 來源:人民網  |  作者:譚晶晶| 字號:A+ | A- 【77諾獎得主聯名譴責】77名美國諾貝爾獎得主日前聯名發表公開信,抗議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近期停止資助從事冠狀病毒傳播研究的、曾與中國科研機構開展合作的非政府組織「生態健康聯盟
  • 2015諾貝爾獎揭曉在即,盤點那些諾獎得主的爆笑之「最」
    大家都知道科學家很忙,但下面這位「鬍子哥」,居然忙到連諾貝爾獎領獎都要省掉。諾獎小知識:諾貝爾獎授獎儀式後,還要在市政大廳舉行晚宴和舞會,獲獎者則需要在晚宴上做3分鐘的即席演講。然而,早在1989年她的前妻就已經預測到他會獲得諾獎,於是在他們辦理離婚手續時,他的前妻提出「若盧卡斯在1995年前獲得諾獎,她應該分得一半的獎金」。
  • 《新聞聯播》痛批某些美國政客
    」5月13日晚,《新聞聯播》播發《國際銳評丨面對全球疫情大流行 執迷不悟的美國政客難辭其咎》,一口氣說出這17個四字詞語,再度痛批某些美國政客在抗疫中的種種惡行。以下是銳評全文:「美國領導人不僅(要對本國人民的死亡負責),還應該為世界上其他國家民眾的死亡負責。」近日,美國著名學者諾姆·喬姆斯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對美國行政當局進行痛斥。
  • 「直播預告」對話諾獎得主——日常世界真的服從量子力學嗎?
    本期《科學連線》主題是對話諾獎:日常世界真的服從量子力學嗎?量子力學從原子層面描述自然界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大多數物理學家認為原則上從日常層面也可以描述關於世界的「全部真相」。數十年來,這一難題一直被認為是「純哲學的」,因為沒有可以在實驗中用於檢驗的後果。但是,最近十多年來這一情況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本期對話諾獎我們將討論這一難題,以及一些流行的「解決」方案。本期主講人為20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安東尼·萊格特教授。
  • 數十名諾獎得主晚節不保,大神的歸宿都是大神棍? | 雜·讀
    他用後來斬獲諾獎的基因技術,放大了一些過世名人的DNA,然後向廣大群眾兜售含有名人DNA的珠寶,瑪麗蓮·夢露、愛因斯坦什麼的,一個也沒落下。他還沒事兒搞搞「非虛構寫作」,堅信自己的人生曾有個「真·高光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