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新華書店鐘樓店一紙公告,正式宣布,已過花甲之年的鐘樓書店,即將原址回遷。
作為西安易俗文化街區有機更新項目(以下簡稱易俗文化街區)的重要一部分,2020年初啟動了對鐘樓書店舊址的提升改造工作,如今提升改造即將全面完成、回遷在即。
2008年置換至端履門運營的鐘樓書店現址,將於2020年12月31日起暫停營業。
2021年,一座與鐘樓相望的蘇式老建築,新華書店鐘樓書店重裝亮相,以全新的空間規劃和業態布局迎接廣大讀者。
XI'AN
時隔12年,鐘樓書店回遷原址
即便西安如今已經有了很多新業態的書店,但是相信,在很多老西安人的心目中,鐘樓書店依舊是文化地標。
始建於1953年4月6日的鐘樓書店,坐落在鐘樓東北方向,郵政大樓的東側,由戰爭時期新華書店延安西北總店服務科南遷組成,負責西北地區的圖書發行工作。
整個書店,按照蘇聯圖紙設計,充滿了蘇式建築風格,南立面有中國傳統浮雕,門楣上是毛體「新華書店」四字,是承載了西安幾輩人記憶的文化地標。
當時的營業面積達2000多平米,面積最大、書籍最多、書籍種類最全的書店,曾也是西安地區唯一的書店,在那個年代,曾出現排隊購書的讀者一直排到了東大街的壯觀場面。
2007 年,鐘樓書店原址入選西安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名錄(類別: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2014年2月申報第六批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為保護文物,減輕建築物的負載,2008年3月28日,在原址營業54年的老字號「鐘樓書店」置換遷址至端履門十字西南角。
端履門鐘樓書店 圖片來源:長安號
搬遷後仍然稱之為鐘樓書店,營業面積也由原來的2000多平米增加至7000平米,配套設施和經營理念亦與時俱進,更趨於現代化的同時,似乎也少了一絲記憶中的味道。
讓人迷惑的是,2010年,位於鐘樓書店原址北側的鐘樓電影院原址拆除後,原地建起了的新建築緊貼鐘樓書店。而本身為了保護文物,鐘樓書店選擇了搬遷,現在書店舊址卻又轉為了商業用途?多年後再回看歷史,總結東大街改造失敗的原因,恐怕離不了這類混亂的規劃。
2014年,鐘樓書店舊址入選了陝西省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書香散去後,只留下一座蘇式建築和文保單位的石碑。
隨著易俗文化街區的啟動,被納入改造範圍的鐘樓書店原址回遷,也在今年初正式啟動。
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這座充滿年代記憶的地標性建築,時隔12年,即將重新回歸。
斑駁復古的淡褐色牆面上古樸厚重的浮雕,一如過往的毛體「新華書店」素雅耐看。
重裝後的鐘樓書店面積近4000平方米,位於西安易俗文化街區的黃金地段,每一層都有不同主題風格,多業態經營將滿足各類人群的需求。
鐘樓書店原址回歸,改造更新,修舊如舊,樣貌高度還原舊貌,重新打開西安人對鐘樓書店的記憶。
已經擁有60多年歷史的鐘樓書店原址建築,在2008年以後的空置、改用中,12年後回歸書店功能,作為陝西重點保護文物,將以更大的面積服務大眾的文化需求,一改如今混亂的北大街商業規劃。
闊別已久的西安文化地標,再次與鐘樓隔街相望:
「鐘樓書店,歡迎回家。」
XI'
AN
效果圖曝光:
距離鐘樓最近的文旅街區
鐘樓書店提升改造項目是為了配合西安市2020年重點文化工程——西安易俗文化街區有機更新項目而進行的。
擁有鐘樓的城牆內是西安當之無愧的中心城區,但隨著城市的發展,鐘樓商圈正在逐漸失去曾經的人聲鼎沸,改造更新,重振鐘樓商圈已經迫在眉睫。
在此背景下,鐘樓商圈的改造,不止是商業的改造更新,鐘樓東北方向的,易俗文化街區,也是改造重頭戲。
其實早在2017年,原本計劃動工的「易俗社戲曲文化藝術街區」,因資金、拆遷等多種問題,該項目一直處於擱置狀態。
自易俗文化街區被納入西安市2020年重點文化工程後,項目建設邁入正軌,3月10日,項目也已正式開工,進展迅速。
項目位於鐘樓東北角,東起案板街、西至北大街、南起東大街、北至西一路,總佔地86畝。區域內,擁有易俗社劇場、鐘樓郵局辦公樓、鐘樓新華書店舊址等三座近現代文物保護單位。
圖片來源:產業曲江
按照設計規劃方案,易俗文化街區包含秦腔文化博物館和文創展示區、老字號商業聚集區、文化精品酒店區、百年易俗博物館等多個區域。
在功能設施方面,街區計劃搭建秦腔文旅演出、場景化體驗與數位化展示、文化創意產品研發基地,發揮百年易俗社的文化藝術與學術價值,為西安文旅產業快速發展注入新活力。
圖片來源:產業曲江
街區建築設計,以古城規制「街、坊、巷、院」為基礎,以「秦腔之心」作為發想,延續老街肌理,以民國建築立面為基底,穿插現代建築的元素,採取色同形異,新舊交融的設計手法,打造博物館、戲臺、街巷、廣場等多層次的活動空間。
既保留老建築風貌和城市記憶,又實現古老與現代相得益彰,打破「鐘樓只有回民街」的固有格局,形成到西安必去易俗社和回民街的新旅圈。
圖片來源:產業曲江
3月份改造正式啟動以來,短暫停業進行全面提升改造的德髮長、同盛祥等已經重新營業。
易俗大劇院外立面與周邊環境先期完成提升改造,新建秦腔文化博物館主體封頂,整體預計2021年8月建成開放。
待改造整體完成後,佔位鐘樓的頭部文旅的街區——易俗文化街區的區域品質、文化價值將再度提升,為打造秦腔IP,凸顯易俗社「中國第一、世界第三」的金字招牌貢獻力量。同時,增強區域吸引力,引來客流,帶活鐘樓商圈,推動區域繁榮發展。
圖片來源:產業曲江
IXIAN.CN
鐘樓書店,是西安眾多文化歷史符號之一,它的原址回遷,是西安人青蔥記憶的回歸,也是西安振興鐘樓商圈,推動文旅發展的一環。
圍繞鐘樓周邊,除了易俗文化街區,碑林博物館改擴建項目、三學街歷史文化街區均已啟動改造。
今年以來,西安也在下大力氣推動,文旅產業的發展。3月發布的《西安市推動文化旅遊產業快速發展工作方案》,包括易俗文化旅遊片區、小雁塔世界遺產環境提升、碑林歷史文化街區等歷史文化激活,以及文旅基礎設施建設、演藝表演、景區免費開放、資金補貼等方方面面,重振疫情過後的西安文旅產業,推動文旅產業快速發展。
西安最不缺的就是歷史文化,而西安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把文化保護好、開發好、利用好,讓千年古都源源不斷的釋放光彩。
主筆:LLn
審核:CHEN
監製:號稱嬉皮
文章不代表榮耀西安網觀點
素材來源:產業曲江、西安市新華書店鐘樓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