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城市裡湧現出越來越多的網紅書店,寬大的空間,華麗的裝修,豐富的藏書,眾多的衍生文創產品,迅速吸引了一批愛追求時尚潮流的年輕人的目光,紛紛拿起手機相機去有著「網紅」噱頭的書店打卡。
然而,去網紅書店打卡的年輕人真的是衝著書香氣去的嗎?他們真的是為了汲取知識而去的嗎?我想大部分去網紅書店的他們都只是去看看熱鬧,為了拍拍照片,好讓他們發到社交平臺去獲得別人的點讚吧。
但是,在網紅書店賺足了人們眼球的同時,有沒有人把目光投向城市路邊不起眼的24小時書店呢?每當城市裡華燈褪去,大部分商場和街邊小店關門的時候,矗立在街角的24小時書店迎接著從城市各個方向趕來的各色各樣的人。
24小時書店裡,有為了考研而來的學子,打開自己帶來的考研資料,便默默背起書刷起題來了;有在家靜不下心來學習的中學生,把手機放在一邊,便開始認真學起習來;也有外來務工人員工作了一天,太過於勞累,便走進這裡看看喜歡的書,用精神上的滿足來消除身體的疲憊。
前段時間,一位在東莞打工的農民工,在他即將離開東莞這座城市時候,他走進自己曾常常去看書的東莞圖書館,留下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話:
我來東莞十七年,其中來圖書館看書有十二年,書能明理,對人百益無一害的唯書也。今年疫情讓好多產業倒閉,農民工也無事可做了,選擇了回鄉,想起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圖書館了,雖萬般不舍,然生活所迫,餘生永不忘你,東莞圖書館。
這段留言被人放上網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大家都被這樸實的語言打動,覺得圖書館真是一個很暖心的地方,容納了外來務工人員在那裡看書看了那麼多年。在東莞人社局的幫助下,他重新在東莞找到了工作,於是他又去圖書館辦理了讀者證。
可見讀書確實能給人帶來精神上的愉悅,連外來務工人員沒事兒都喜歡去看書,而圖書館的營業時間畢竟有時間限制,24小時書店的出現就彌補了圖書館的這個缺陷。
去年跨年的時候,我跟同在一起城市打拼的兩個初中同學一起相約去鐘樓看新年倒計時儀式,然而12點過後,我們還意猶未盡,想聊的話題還有很多,便想著要不找個KTV或者私人影院呆一起,聊一整夜,結果我們太低估那天這種場所的火爆程度了,根本訂不到。
於是一個朋友便上網搜周圍哪裡是24小時營業的,一搜便看到了24小時書店,我們一拍即合,一邊聊天一邊朝不遠處的24小時書店走去,本來是想著這會兒24小時書店應該沒有人,那我們就可以在那裡輕聲聊天了。
結果走進一看,有個中學生在那裡寫作業,還有個兩個女孩坐在那裡看書,我們仨也便歇了聊天的心思,各自挑了一本書坐在一起看書起來。
不知不覺看了幾個小時的書,瞌睡便襲來了,抬頭一看,那個中學生已經不再寫作業,而是蓋著薄毯在書店的休憩處躺下來了,他蜷縮著身體,睡得很香甜。
我下樓買了一壺綠茶,在等店員泡茶的期間,我輕聲跟他聊著天,問他怎麼想著在這裡工作,他說他是剛剛大學畢業的學生,來到這個城市找工作不太順利,偶然間看到這家書店在招店員,他便來了。
老闆看他挺樸實一個小夥子,便把他留了下來,也告訴他,等他找到了更好的工作就放他走,他很感恩老闆的照顧,就一心一意留了下來,準備先幹滿一年再說,在這期間,他也沉澱下心來,買了很多專業的書看起來,充實自己。
我拿起茶壺,上樓去找我的小夥伴,結果他們已經撐不住,也去了休憩處睡覺了。我一個人喝了幾口綠茶提提神,繼續打開書看起來。
思緒也隨著書籍的內容而飄向遠方,徜徉在知識的海洋裡,並不在意自己記住了多少內容,也不在意這本書能否給我帶來什麼實質性的好處,只是想讓自己的心靜下來,跟這個世界獲得對話的機會。
捫心自問,在這個碎片化閱讀、電子化閱讀、娛樂化閱讀和淺層次閱讀盛行的時代,我有多久沒有靜下心來完整地讀完一本紙質書了,每次回家都是拿著手機刷短視頻看電視劇,就算偶爾想起看書,也是抱著平板看小說。書的墨香氣,翻書的手感,我都快忘了是什麼樣的。
在24小時書店裡,滿屋子的書香氣,恬靜的讀書氛圍,會使你暫時放下生活中的一切煩惱,投入到書海中徜徉,收留你無處安放的靈魂,使你踏實安然。
在24小時書店裡,讀者身份有差異,但知識沒有門檻,每個人都可以按需汲取。即使古人所說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你暫時感受不到,但只要你讀書了,書的獨有魅力你總有一天會體會到的,書給你帶來的改變你總有一天會深有感觸的。
那一天在24小時書店,是我畢業後第一次靜下心來讀完了一本書,讀完書後,深深感受到原來我還是可以放下手機,放下雜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書籍當中去的。
那之後,我便常常在周末的時候一個人去24小時書店,順便找一本書,點一壺綠茶,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直到把書看完了才離去,就這樣,我每周都能看完一本書,大大充實了自己,也拂去了自己內心的浮躁不安。
可以說,24小時書店讓我浮躁的心有了一個安靜的避風港,讓我沉澱下來,使我不僅獲得了知識,更是有了難得的獨處時光,與自己來一場促膝長談,與孤獨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