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線的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第二季,旨在更深入地挖掘北京特色實體書店,以多維的角度參看書店產業的生長融合,讓更多人看到書店、走進書店並愛上書店。
實體書店的發展折射出城市文化傳統與核心精神,凸顯著城市的文化魅力。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第二季內容在第一季的基礎上,挖掘更多書店的價值,從散落在城市不同角落的點,串起城市的文化脈絡。北京的琉璃廠大家再熟悉不過,作為北京的文化中心,明清時期的琉璃廠受到了全國士人學子的矚目。當前清朝乾隆年間修《四庫全書》,各地書商紛至沓來,以書會友,流通天下,琉璃廠更是聲名鵲起,吸引著無數博雅名流、墨客舉子流連駐足。書林清話之風,至民國時依然長盛不衰,老師傅說,魯迅先生在客居北京的14年間,曾來琉璃廠訪書480餘次,至今仍是書林掌故。藍天野說起這裡,可有的是故事,令他印象最深的,是中國書店讀者服務部,他講到:「1952年,中國書店成立後,先後與111家私營古舊書店合營,以典籍為媒介,延續著北京的文脈,也成為城市文化的記憶載體。」如今走進書店,這樣零距離感受古籍,甚至能親自看著老師傅們修復古籍,這對於熱愛古籍的讀者而言,是難得的體驗。而作為老人藝人,濮存昕最常去的莫過於北京人藝戲劇書店,在他看來,這裡浸潤著一代代戲劇人,也影響著一代代觀眾,在這裡最容易找到戲劇同好。北京團結書社是薩日娜逛了幾十年的書店,她年輕時,想找些民族研究的通俗文本,是不那麼容易的,但在團結書社,寶藏卻很多。團結書社作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其讀者服務部,至今已33年了,薩日娜在這裡看到多元民族文化的融合生長和創新表達,成為讓民族多元一體的新窗口。王斑則推薦了位於王府井大街上的涵芬樓書店。涵芬樓不僅僅是一家書店,更是中國出版業中歷史最悠久的出版機構——商務印書館為讀者構建的一座精神家園。商務印書館今年123 歲了,它1897年創辦於上海,1954年遷北京,標誌著中國現代出版業的開始。2003 年,涵芬樓以現代書店的形式再開業,因襲舊名,是對前人的繼承,也是對未來的瞻望。在名家的引領下,北京的實體書店不僅是一個個獨立有趣的文化空間,更與城市文化和時代背景勾連,引發更多值得探討的內容和故事。在全球化勢不可擋的時代,人類擁有共同的命運和使命。我們不僅要從城市的角度看書店,也要站在世界的角度看書店。從書店自身發展來看,如今,書店正在不斷拓寬自己的邊界,從書店多元複合的經營方式,到不斷地跨界聯動,讓更多行業在書店這個場域進行交匯、碰撞和聯結。同時,這樣的全新視野,也為讀者打開了更廣闊的世界,讓他們更深度地參與到書店的空間建設、文化建設和社群連接中,成為書店的文化元、傳播元和「自來水」,因而不斷生成更多可能性。從城市的角度來看,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北京在全球化文化背景下具有獨特魅力。作為一座擁有著厚重歷史、豐富底蘊和複合型文化的城市,北京擁有多樣的書店文化空間,講述著中國故事,傳播著時代風尚,通過多媒體、多渠道和多角度的傳播,不僅能引領中國的書店發展趨勢,更讓世界真切感受和了解北京城市的文化個性與特色。據悉,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將於2021年初推出第三季,屆時將聯動更多跨界嘉賓,深化內容,讓讀者了解、體驗不一樣的書店。同時,該計劃將持續推動文旅新「聲」態,打造更多的書店主題路線,廣泛聯動,運用線下+線上有機結合的方式,邀請更多作家、大V和跨界人士以聲為錨,引領人們走進書店,以獨特的視角發現書店裡的「大世界」。推薦閱讀:
● 24小時不打烊,48位名家帶你換一種方式逛書店
● 1號線、八通線貫通工程繼續開工!今起5天,這個站停運
● 近期這些「健康寶」使用的問題我們來替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