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勢新增,北京再添一家24小時書店

2020-12-26 騰訊網

4月1日,北京西二旗回龍觀一個書店」復工開業,並正式改為24小時營業。北京又迎來一家24小時書店,同時也是昌平區的首家24小時書店。

▲4月5日晚,會員讀者在「一個書店」靜享閱讀時光。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 李婧璇 攝

4月5日晚8點,《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來到位於昌平區龍域中心西區118號的「一個書店」。書店充盈著溫暖的燈光,玻璃門上七彩的閱讀口號「招貼」引人注目,如「對知識的渴望要立刻滿足——30分鐘內,好書配送到家,可買可借」「結婚前要戀愛 買書前要閱讀——把書借回家,喜歡再買它,三萬本書新上架」……戴著口罩的年輕美術教師吳金振被深深吸引,請店員為他和小夥伴拍照留念。

不管加班到何時 「碼農」可隨時進店閱讀

「一個書店」成立於2018年8月17日,是一個由「前網際網路人」運營的會員制社區書店。作為一家有著網際網路基因的書店,「用戶需求與導向」成為一大特色。

「無論多晚,會員朋友只要在門口刷一下臉,就能進入書店。」書店營運長王文海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伴隨著書店自主研發的刷臉門禁系統的上線,不管加班到何時,「碼農」都可以進來歇歇腳,讀讀想看的書。

「自4月1日開始24小時運營以來,每天都有2—3個人整夜待在店裡看書,一直到早上五六點才離開。」王文海向記者介紹自己輪值夜班守店的情況。

「今天是到店人數最多的一天,截至目前23個。」店長張偉華告訴記者,僅下午就有十幾個人坐在店內看書學習,「因為疫情期間的防控需求,相隔至少一米的書桌,每桌僅坐一人。」採訪中,小會員任思寧來找張偉華辦理圖書借閱業務。「媽媽去年給我辦的書店年卡,有時在店裡讀,如果特別喜歡,就會借回家讀。疫情期間,我讀了不少書。」上四年級的任思寧對記者說道。

「我們期待全方位地滿足用戶城市生活的精神需求。我們提供的不只是線下聚會的空間,更有線上的閱讀服務。」王文海告訴記者,在「一個書店」一年半的成長中,雖然把很多的精力放在了線下,但「提高不到店滿意度」一直是他們的一個目標。

疫情沒有打亂陣腳

始終將目光投注在用戶身上

面對疫情,「一個書店」在產品與服務上進行了升級,如設置了100個主題書單,讓好書與興趣匹配;線上線下均可借閱,在線配送;每周3—5場活動,有主題分享課等,可線下分享,又有線上視頻。「疫情沒有讓我們亂了陣腳,始終將目光投注在用戶身上,思考『用戶在這種大環境下需要什麼』,而不是『我們如何經營下去』。」王文海向記者介紹。

記者漫步店內,發現書架上圖書分類不僅細緻,且選品精當,僅文學分類就多達六七類之多。「很多會員都是大學老師,會對進店圖書品類提出個人建議。」王文海堅持內容永遠是書店的重要部分。

據王文海介紹,為了這次升級開店,他們根據以往的借閱數據,綜合選書委員會的推薦,整理出數十個主題書單,包含文學、商業、社科等領域。「當用戶發現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想要不斷探索的時候,我們將把與之相關的好內容匹配給他們。」王文海表示,期待通過書單互動活動,用戶提供問題、書單、肺腑薦語,把快樂分享給有同樣興趣的朋友。

與此同時,「一個書店」還推出了先看後買服務。對此嘗試,王文海說:「我們希望用戶能先跟這本書『戀愛』,然後再跟它『結婚』。畢竟購買的是內容和智慧,如果讀者不喜歡,大可不必在讀之前就買,我們提倡『把書借回家,喜歡再買它』。」

疫情之下,「一個書店」還將此前的線下活動轉移到了線上,如「線上閱讀馬拉松」活動,「每周日下午3個小時的沉浸式閱讀,大家反饋效果非常不錯」。

沒有消費者 只有共建者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關注社群運營,以書店為載體,建立人和書之間的密切聯繫,可謂是這家獲評北京特色書店的一大特色之一。

4月5日,記者進店採訪當晚,書店晚上8點的「晚清十五講」直播也在線上開啟,「觀看的基本都是書店會員」。此外,張偉華告訴記者,書店這周問讀小組開啟的主題閱讀為「女性主義」,提供的閱讀書單有《第二性》《小婦人》等,「一周的時間裡,參與的成員有對話、有講解、有終極討論,最後大家共同完成一篇文章,在書店微信公眾號推出。我們就是通過這樣的活動,聚焦有共同閱讀興趣的人,通過閱讀相關書籍、相互切磋琢磨,來發現平常生活背後的樂趣」。

「沒有消費者,只有共建者。」在王文海看來,用戶走進「一個書店」的時候,並不是簡單地借閱或購買一本書、參加一次活動、交一個朋友,「他們真正渴望的是開啟一項事業,一項讓自己的精神生活更加豐富、各項技能不斷解鎖的事業」。

王文海認為,好書店能夠長久地與顧客產生聯繫,而這意味著顧客在那裡的每一周都有所收穫,「每一周都比上周獲得更多新知,比上周找到更多感興趣的東西,想要一探究竟,以至回過神來的時候,發現自己脫離了無聊和瑣碎,變得愉悅而滿足」

來源: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我就知道你點了「在看」

相關焦點

  • 以聲為錨,發現書店裡的「大世界」——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書店聲音漫步第二季上線
    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第二季於11月23日在北京實體書店公眾號、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音頻客戶端雲聽APP、新浪讀書、喜馬拉雅、有書上線,該節目旨在挖掘北京優質特色書店空間,立體化、沉浸式講述書店故事,讓聽眾和讀者能在一天時間,探訪不同區域的書店空間,體驗不一樣的書店之旅。
  • 三聯24小時書店開分店
    三聯書店副總經理張作珍介紹,由於書店面積有限,在圖書的選擇上,將以人文社科、學術、藝術類為主,文化創意產品所佔比例要比美術館店大一些。根據人流量和客流量的分析,分店以40歲以下白領和學生為主流人群,「在保留三聯韜奮書店傳統風格的基礎上,新店將進行再升級,外觀更時尚、更有美感。」張作珍說。
  • 徐匯又有實體書店恢復營業!還將新開一家24小時海派書店
    大隱書局武康大樓店今起恢復營業,而在不久之後也將有一家新的大隱書局門店落戶徐匯,大隱書局創始人劉軍表示這是一家主打海派文化和海派音樂類書籍的24小時書店,選址於徐匯區小木橋路。
  • 廣東:汕頭有了唯一一家24小時書店
    4月23日,在暖黃色的燈光下,讀者小林捧著一本歷史故事書,沉浸在歷史長河中,遨遊在中華浩瀚的文明裡,觸摸那石頭上的傳統文化……這是在合勝書店中的一幕。在第25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廣東省汕頭市唯一一家24小時書店正式開業,為市民營造閱讀社會風氣,共同品味書香之氣。
  • 「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5日上線 48位名家帶你雲遊書店
    第18屆北京國際圖書節創新北京特色實體書店體驗,進行跨界合作,聯合故宮博物院、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北京人民廣播電臺、雲圖有聲,將在9月5日推出「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第一季。該項目遴選48家北京特色書店和最美書店,聯動不同領域,如導演、演員、作家、學者、主持人等跨界名人,講述漫步書店故事。
  • 石景山今年將新增90家實體書店 24小時書店每年獲50萬支持資金
    石景山區委宣傳部供圖 人民網北京1月8日電(孟竹)記者今日從石景山區「兩會」上了解到,目前,該區已在北京全市率先印發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相關政策,對實體書店的開設、運營給予資金支持,全區今年計劃新增實體書店90家,到2020年底,實體書店將達到140家,實現每萬人擁有2.3個以上的實體書店目標。
  • 全國24小時書店名單,夜晚好去處~
    當城市進入午夜,書店就是燈火。深夜臺北,因為有了24小時不打烊的誠品書店,讓很多前去臺灣的遊客,再晚也要慕名趕去翻上幾頁書。自從今年4月18日北京三聯韜奮書店實行24小時營業以來,「深夜書房」備受關注,還得到了李克強總理盛讚,「很有創意」,希望把24小時不打烊書店打造成為城市的精神地標。李克強表示,閱讀能使人常思常新。截止目前,全國已經有十多家24小時書店。北京三聯韜奮書店位於東城區美術館東街。
  • 【薦讀】全國24小時書店全名單,夜晚好去處
    深夜臺北,因為有了24小時不打烊的誠品書店,讓很多前去臺灣的遊客,再晚也要慕名趕去翻上幾頁書。  自從今年4月18日北京三聯韜奮書店實行24小時營業以來,「深夜書房」備受關注,還得到了李克強總理盛讚,「很有創意」,希望把24小時不打烊書店打造成為城市的精神地標。李克強表示,閱讀能使人常思常新。  截至目前,全國已經有十多家24小時書店。
  • 鄭州24小時書店調查:多家書店放棄,深夜的燈還能亮嗎?
    難道24小時書店,只是聽上去很美?  ◆多家老牌24小時書店放棄24小時營業  2016年4月,位於鄭州杜嶺街的中原圖書大廈回聲館開業,這座3000多平方米的書店綜合體,很快成為「網紅」。除了功能齊全,一二層圖書區24小時開放也是一大賣點。
  • 廣州這一家24小時書店,是必打卡不踩雷的書店,獨享個人閒適時光
    小編非常喜歡在書店裡面的感覺,周圍安靜的氛圍,能讓我快速沉浸在閱讀的世界裡,沒有任何人打擾喔,有時候我在書店裡一坐就是一天。相信你們不少人也是這樣子的,所以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家廣州的24小時不打烊書店,它就是12000bookshop。說實話,這不是廣州唯一一家24小時開放的書店,也不是第一家,但是這家書店給小編留下來的印象是最深刻的。這裡到底有什麼魔力吸引著我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 全國24小時書店大盤點,你的城市有嗎? 盤點
    近幾年,書店業從死又生,自從2014年三聯韜奮書店運行24小時不打烊之後,全國各地的24小時書店越來越多。
  • 24小時不打烊,48位名家帶你換一種方式逛書店
    第18屆北京國際圖書節創新北京特色實體書店體驗,進行跨界合作,聯合故宮博物院、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北京人民廣播電臺、雲圖有聲,推出「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第一季。該項目遴選48家北京特色書店和最美書店,聯動不同領域,如導演、演員、作家、學者、主持人等跨界名人,講述漫步書店故事。
  • 誠品第一家24小時書店5月底熄燈 新店6月接棒「不打烊」
    4月23日,誠品書店管理層在誠品書店敦南店舉行的記者會上宣布,新的24小時書店將坐落在現有誠品書店信義店的3樓。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新華社臺北4月23日電(記者傅雙琪、吳濟海)臺灣第一家24小時營業的書店誠品臺北敦南店將於5月31日正式關門,誠品信義店將從6月1日起接棒成為新的24小時書店。
  • 廣州有一家24小時不打烊書店,一定要去打卡
    在廣州,有一家店名稱1200bookshop不打烊書店,愛閱讀的人兒基本都知道這地方。店主劉二囍曾歷時兩個月,在臺灣環島徒步1200km後,被臺灣濃濃的人情味所感動,回到廣州後的他以1200為名,建立了廣州第一家24小時不打烊書店。
  • 昌平有了首家24小時書店!
    疫情之下,實體書店行業遭遇困境,但也有書店在逆境中尋找機遇。位於昌平區回龍觀的「一個書店」,4月1日起,升級為24小時模式,成為昌平區首家24小時書店。進入這家24小時書店,只見讀者們正在間隔一米的桌子上安靜閱讀,沒有人聲沒有音樂,只有偶爾的翻書聲。「一個書店」是一家書店的名字,是一個新興會員制社區書店。在不能營業的兩個月裡,他們開發和內測了許多新服務。4月1日,升級版的「一個書店」重新回歸。正是從這一天開始,這家書店升級為24小時模式,成為昌平區首家24小時書店。
  • 24小時不打烊的深夜書店
    為大家帶來了9間24小時書店,一起遨遊在知識的海洋吧~北京三聯韜奮書店|京城靜土北京三聯韜奮書店是北京文化人的秘密花園。在這裡,你可以找到屬於你自己的文藝。摒棄了傳統的商業模式,在第19個世界讀書日,三聯韜奮成為了京城的「深夜書房」。每到夜深人靜,你會看見大批的年輕人穿過黑暗,走進這個燈火通明的知識殿堂。
  • 誠品創始首店5月熄燈,但24小時書店永不消失
    敦南店是誠品的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24小時營業的門店,對於業界和粉絲們來說,TA是一個獨特的精神角落,很難輕鬆說再見。在4月23日的記者會上,誠品也正式宣布新的「24小時書店」將由信義店正式接棒,於6月1日開始延續「不打烊營業」。
  • 憂鬱的城市周末|首家24小時誠品書店迎來最後的24小時
    書店大廳有了新的藝術裝置,給遊客和讀者打卡;為時一個月「一起說再見」主題系列講座、小型音樂 live,實驗劇場,讀書會,排滿 5 月的每一天,每一天都在道別。不過疫情尚未結束,敦南誠品最終和普通遊客無緣。終於31號,還是來了。敦南誠品將和臺北告別,這座城市將和這座 24 小時的精神記憶載體,說再見。
  • 北京今年新增實體書店639家
    25日,2020年北京實體書店建設現場工作會舉辦。 北京市委宣傳部實體書店建設會議聯席辦公室供圖 攝中新網北京12月26日電 (陳杭)截止11月底,北京市實體書店數量達到1938家,僅2020年就新增實體書店639家。
  • 卓爾書店重啟24小時營業,讀者又可在書店通宵看書了
    今晚開始,讀者又可以在卓爾書店通宵看書了。17日開始,卓爾書店重啟24小時營業,這是武漢市首家恢復24小時營業的書店,也是目前武漢唯一一家實行24小時營業的書店。卓爾書店內,小朋友在看書。記者萬建輝 攝書店4月18日正式恢復營業,今天起恢復24小時營業。卓爾書店經理汪素娟說,24小時營業首先滿足了讀者「深夜讀書」的需求,許多讀者白天生活節奏緊張,「夜讀」成了他們放慢腳步、提升自我,追求生活品質的一種新生活方式。同時,24小時書店也為各種深夜的失意者或不歸人提供一個「心靈棲息地」。讀者在卓爾書店選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