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著名編劇柯雲騰創作系列談(下)

2021-02-22 編劇夢工廠

從出道到現在沒有學過一點理論,都是實戰。也就是說與其他臺同時段拼收視率拼出來的。所以,現在說的都是實踐工作經驗。

還有一點隨著年齡的增長,加上在許多群裡聽到的理論加以論證。

寫分場好壞參半,因為編劇都很懶,都想說分場通過了,就照著填詞。編劇編寫劇本的過程中,常會有好多靈感出現,但許多編劇擔心通不通過的問題,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照著分場去寫。而且投資方不會因為你有分場就支付全部劇本費。

李思臻(《美人魚》編劇):  香港編劇不論寫電影還是電視劇都會寫分場,而且會花很多時間在分場上,因為做分場會比較容易做商業計算,電影不一定會寫天書,但電視劇一定有,因為是集體創作,避免把人物寫偏了。

思臻老師說的對,先做分場有很多好處,我寫戲前雖不做分場,但在心裡還是有個約略的分場順序,或許只是我個人的經驗使然。在寫一部戲時,要先確認你的題材方向,也就是說你的素材能支撐到多少集數,並不是每個題材都適合用來做長劇,預伏的點和人物的發展性要夠,少集數的電視劇(四十集以內)我都是一個人創作。

分場只是一種脈絡,真正寫作時會因一個詞或一句話而激發其他的靈感,想當編劇不能偷懶,這在寫作之十所激發的靈感往往就是你求之不得的好戲。就算要做大的修改也得去修改,不管電影或是電視劇都是如此。一般開戲之初,我都會設想幾個方案去寫,到時候再確定用哪個來當開頭,不是一拿起來說寫就寫,寫了就用。好編劇都是對自己挑戰很高的,至於好的靈感出現會壓縮到你劇本的時間時,就得再去對自己的劇本做些調整,比較囉嗦不好看的地方就可刪除或集合成一場來演,我覺得這是不能量化的。

分場就是要先想好開頭第一場戲第一個鏡頭後,順著你對戲的思路去拉。編劇寫作時要常問自己,這場寫完後要寫什麼,才是觀眾所喜歡看的,不是你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哪裡不清楚。許多新編劇都犯了這個毛病,只順著寫自己想看的戲。

不過,電影和電視劇道理都是相通的,這要擺第一,但還需要符合戲的邏輯。

許多編劇都有一個缺點,就是順著故事寫大綱,沒去設想開頭戲的重要。尤其是內地的文學大綱,常會用敘述性的寫法,開場文皺皺的。

敘述性的開頭不是不好,但個人的經驗是動手寫戲時,如果在一開始的前幾分鐘拉不住觀眾,沒有能讓觀眾聚焦的地方,大多是失敗的戲。電影,更是如此。

——別以為觀眾買了票就去就好。

——一部戲的成敗會影響到你整個的編劇事業,編劇的地位是一點一滴地積累起來的。

戲劇不分電影或電視劇,第一場戲第一個鏡頭的重要目標就是要讓觀眾聚焦,要讓他跟著你的故事去追去趕,用鏡頭來說話的。敘述性的缺點是只交代了時空背景,但時空背景無灶用故事或畫面去很好地呈現。

第一場戲的目的在哪裡?第一個鏡頭要怎麼拉觀眾?這就是編劇要學習的地方。所謂戲,是用演的而不是用說的,你要給什麼去讓演員有戲,利用他們來作為你進入戲的內容?

大家可以仔細想一下TVB經典劇《大時代》的開場戲,看它是如何吸引觀眾進入到他的故事裡的。

——把全劇最吸引人的地方,找出來當作全劇的開篇,是一種常用的開場戲技巧。

港臺編劇手法表現相似,但由於身處的時代和生活背景,而使得港劇以節奏取勝,臺劇以感情戲處理取勝。

一般我看戲只看三集,甚至只需要一集,就能看出編劇的功力。現在流行的黑幕轉場,常會讓觀眾有斷續感,部分原因在於編劇偷懶,沒能好好去想轉場技巧。

轉場技巧很多,語言、道具、場景等等都可以拿來用做轉場工具。

想好前後銜接的方式,是港臺編劇比較注重的手法。多線路的交接,也只有在注意轉場的情況下,才不會變得零零落落。用他們開心的事件或信物(道具)或景物來串聯,是其中的技法之一。

我沒學過理論,說的都是我當編劇多年的心得,分享大家。

相關焦點

  • 臺灣著名編劇柯雲騰創作系列談(上)
    柯雲騰,入行四十多年,成名作《義薄雲天》(五十二集) ,是臺灣唯一跨越影視戲曲、
  • 臺灣著名編劇吳念真:金馬獎是很可憐的
    以「這些故事﹒那些大師」為主題的大師對談講座,於11月28日在北京舉辦,臺灣著名文化大師吳念真、金像獎最佳編劇「新武俠片代表」徐皓峰、著名編劇史航一起暢談電影,分享戲劇創作的幕後故事。講座現場,徐皓峰和現場觀眾揭秘了他和多名導演的合作故事;吳念真妙語連珠,鼓勵大家回歸本真情感,同時他也發表了自己對金馬獎的看法。臺灣編劇看金馬:這個獎項其實很可憐吳念真作為臺灣電影新浪潮靈魂人物,曾五度獲金馬獎最佳編劇,被譽為「全臺灣最會講故事的人」。
  • 華策杯編劇班邀周智勇親授劇本創作技巧
    華策杯編劇班邀周智勇親授劇本創作技巧(1 /1張)由華策影視攜手中廣聯電視劇編劇工作委員會舉辦的第二期「華策杯」編劇班即將於本月20日開班授課。作為本次編劇班的主講之一,曾經創作過《瘋狂的石頭》、《中國合伙人》的著名編劇周智勇將以詼諧幽默的授課方式,從電影劇本創作技巧的角度為學員講述如何夯實地基提純生活,以產業工人的心態去搞創作,成為編劇中的領軍人物。不斷夯實地基提純生活 以產業工人心態搞創作周智勇是草根出身,他曾這樣形容自己,「以前是waiter,再是writer,現在是director。」
  • 臺灣著名雕塑家朱銘:寫意太極系列作品
    學雕塑 、雕塑家分享、盡在當代雕塑中國雕塑文化領域垂直網際網路推廣平臺   朱銘1938朱銘出生於臺灣苗慄縣1981年,他獨自一人到美國紐約市學習,是他打開國際視野的一個轉折點,這一年後,他所創作的「人間」系列作品,成為他生涯中最受讚譽的經典代表。1989年,他與著名建築師貝聿銘合作,在香港中銀大廈前使用青銅為材質,創作「和諧共處」的人間系列作品。位於大樓入口大門的左側。1999年,朱銘在臺北縣金山鄉西勢湖成立「朱銘美術館」,佔地有11畝,收藏許多現代雕塑作品。
  • 【本周重磅影展】臺灣新浪潮旗手、著名導演、編劇吳念真作品放映及見面活動
  • 斯奈德將參與《蝙蝠俠》新系列的創作,丹尼爾成為幻想系列的編劇
    對於Batman來說,現在又有一位重量級任務加盟了——斯科特·斯奈德將參與《蝙蝠俠》新系列的創作,了解超級英雄系列的影迷們都知道,他原本是網絡漫畫家以及故事家,並不算在任何一個電影劇組的「編制」內。不過他的故事太受歡迎了後,就被DC啟用加入新一個階段的Batman創作。不過說起斯奈德,不少人想起了同樣也是從網絡走出來的編劇託尼·S·丹尼爾。
  • 大陸編劇像賣孩子 臺灣編劇像助產士
    在臺灣,也只有九把刀、徐譽庭這樣的大牌編劇才不用擔心劇本被亂改。不過臺灣電視劇製作人洪銘雅告訴導報記者,兩岸電視劇製作流程有一些差別,臺灣的電視劇強調「話題為王」,編劇會進駐劇組全程參與製作。簡單地說,臺灣編劇的角色更像始終陪在產婦身邊的「助產士」,比起編劇「賣孩子」之後就無能為力的大陸影視生態,臺灣業界更重視現場溝通。
  • 《虎膽龍威6》確定新編劇 曾創作《招魂》系列
    《虎膽龍威6》確定新編劇 曾創作《招魂》系列 時間:2018.03.14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Serko 分享到:
  • 有故事的人—小說創作經驗談 | 單向沙龍
    、高翊峰、童偉格於單向空間,將與讀者談談生活與創作的關係,創作過程的甘苦,透過創作進行生命的反思。【沙龍信息】 時間:2017 年 4 月 8 日  14:00-16:00地點:單向空間‧花家地店座談主題:有故事的人──小說創作經驗談
  • ...跨界」西雙版納,青島編劇孫紅君談參與創作《讓我聽懂你的語言》
    值得一提的是,青島作家、知名編劇孫君紅作為編劇之一參與這部電視劇的創作。4月14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孫君紅透露,在創作這部劇時,她專程去西雙版納採風和體驗生活,對於劉德凱、邱澤兩位「男神」,孫君紅認為,「他們身上有著天生的貴氣」,而且非常接地氣。
  • 現代化經濟體系下我國電影編劇的創作現狀
    現代化經濟體系下,我國電影產業獲得了迅速發展,在銀幕數量的不斷增加以及人們觀影需求不斷提高的情形下,電影產業發展下的編劇質量高低也受到了很大關注。在電影產業蓬勃發展下,影視作品層出不窮,但隨著各種情節低俗、敘事結構混亂、故事邏輯不清以及創作拜金化傾向越來越嚴重的所謂「爛片」越來越多,觀眾們也認識到了電影編劇對影視作品以及電影發展的重要影響。
  • 創作談 | 實力派美劇編劇:美劇蓬勃大發展的奧秘?
    喬伊魯斯科曾經是《火線》的特約撰稿人和編劇,她在劇集開始製作前的兩三個月裡無數次說到這實在是太費精力了。  魯斯科解釋說:通常來說,電視臺的編劇會給整季作品定下劇情發展主線,而特約撰稿人則承擔著為每一集作品確定舞臺基調、人物角色和劇情發展的責任。上至電視臺、編劇、製作人,下到劇中演員,各個環節的負責人都齊聚一堂,劇集拍攝的前期準備工作也必須完成。
  • 青立方會客室 網絡、雜誌、影視三棲創作,《怒道怒潮》編劇高陽的非典型創作道路
    不久,高陽進軍影視圈,成為一名職業編劇。2015年,由他創作的《漁島怒潮》在山東衛視熱播,高陽完成了從網絡小說作家到影視編劇的華麗轉身。青立方(以下簡稱「青」):您原名高陽,與臺灣歷史小說作家高陽同名。為什麼會取「瘋流財子」這樣一個名字呢?
  • 她出身顯赫,是著名編劇,沒有宋丹丹美貌,靠才華讓英達移情別戀
    在80年代嚴苛的文藝創作環境下,他力主積極發聲,引導文藝創作破除思想禁錮,推動文藝前行的步伐。母親諶容,作家、編劇,最著名的作品是小說《人到中年》,1982年,根據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上映。在當時的創作環境下,尖銳的主題使得影片一度不能過審。
  • 恐怖不恐怖:《幽靈人間》創作談
    恐怖不恐怖:《幽靈人間》創作談2001年06月13日12:08:44 南方周末 雙雙 《幽靈人間》嚇人心得   這個世界上本沒有鬼,但作為恐怖劇情片的一種,講鬼故事的電影也常有人拍,近期由香港著名女導演許鞍華執導的《幽靈人間》也是這樣一部電影,該片上映後即取得兩周票房冠軍。
  • 為周星馳寫劇本的李思臻來了——揭秘「喜劇背後」的編劇創作
    李思臻,著名編劇,中國編劇社群頂級會員。
  • 創作回顧:編劇德文·格雷森女士談兩位「黑寡婦」娜塔莎·羅曼諾夫與葉蓮娜·貝洛娃
    格雷森第一卷《黑寡婦》迷你系列屬於1999年的「漫威騎士」系列,由畫師J·G·瓊斯繪製,其中介紹了一個介於盟友和敵人之間的新角色:葉蓮娜·貝洛娃。這個女間諜此前於《異人族》中首秀,之後與娜塔莎一道出現在了自己的漫畫中,與她爭奪「黑寡婦」的名號。
  • 廈門衛視實景歌仔戲系列劇開拍 臺灣編劇助陣
    不同於以往專攻一個故事的拍攝方法,今年廈門衛視實景戲計劃翻拍《一門三進士》、《皇帝告狀》、《路遙知馬力》等五部經典,將形成一個民間系列,討論家庭倫理,以展現人性的真善美,弘揚社會的正能量。鑑於此,主創人員採用了以劇團為單位的創作方式,挑選經驗豐富、實力強勁的民間劇團,採用其常演常新的劇本版本;在演員熟悉角色和劇情的基礎上,對演員表演和場景設計精細化、實景化。
  • 楊照:談生命中的小說創作 蘇州沙龍
    楊照:談生命中的小說創作
  • 導師創作經驗、編劇創作法律權益,青年編劇高級研習班第二天乾貨滿滿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趙業超 濟南報導9月22日,中國電影基金會吳天明青年電影專項基金第五屆「大師之光」青年編劇高級研習班繼續在雪野湖畔舉行,現場邀請了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會長劉浩良,天馳君泰律所合伙人、國家文化影視立法研討特邀專家鄭小強,分別為來自全國各地200多名青年編劇講述電影劇本的創作技巧和編劇創作中的法律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