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的人—小說創作經驗談 | 單向沙龍

2021-02-10 單向街書店

「文學粒子相互碰撞,故事能量持續延燒」

4 月 8 日,臺灣作家陳玉慧、陳雪、甘耀明、高翊峰、童偉格於單向空間,將與讀者談談生活與創作的關係,創作過程的甘苦,透過創作進行生命的反思。

【沙龍信息】

 

時間:2017 年 4 月 8 日  14:00-16:00

地點:單向空間‧花家地店

座談主題:有故事的人──小說創作經驗談

主持人:楊宗翰

與會作家:陳玉慧、甘耀明、童偉格、陳雪、高翊峰

 

【嘉賓介紹】

 

楊宗翰

 

佛光大學文學系博士。現為淡江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著有評論集《臺灣新詩評論:歷史與轉型》、《臺灣現代詩史:批判的閱讀》、《臺灣文學的當代視野》、《異語:現代詩與文學史論》;主編《淡江詩派的誕生》、《逾越:臺灣跨界詩歌選》、《跨國界詩想:世華新詩評析》。作品入選《中華現代文學大系Ⅱ》(詩卷、評論卷)、《臺灣文學三十年菁英選:評論三十家》、《馬華文學讀本Ⅱ:赤道回聲》等多部選集。曾策畫「林燿德佚文選」、「菲律賓華文風」、「馬華文學獎大系」、「馬森文集」、「臺灣七年級文學金典」等系列出版品。

 

陳玉慧

 

早年在法國學習戲劇,後旅居德國,寫作領域包含小說、散文、劇本和評論。文學創作之外,曾為德國新聞媒體如法蘭克福廣訊報等擔任特約撰述,亦從事戲劇和影視策劃工作。小說作品《徵婚啟事》曾多次改編為電影及舞臺劇和電視影集。帶有自傳色彩的長篇《海神家族》獲選「2001-2015 華文長篇小說 20 部」、「2001-2015 臺灣長篇小說 30 部」、香港浸會大學主辦的第一屆紅樓夢獎決審團獎,以及臺灣文學館金典獎,該小說亦曾由作者本人改編暨導演,在國家戲劇院演出。該書德文譯本 Die Insel der Göttin 於2008 年出版,日文譯《女神の島》於 2011 年出版。同名小說已改編為交響樂曲。以瓷器為題的長篇小說《CHINA》(又名「瓷淚」)德譯本 Die Tränen des Porzellans 已出版,同名音樂劇 2004 年於臺灣巡迴演出。

 

甘耀明

曾任小劇場工作者、記者。現專事寫作,兼任寫作教學工作。曾獲《聯合報》文學獎、《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獎、臺北國際書展大展獎、臺灣文學金典獎圖書類長篇小說獎等。長篇小說《殺鬼》、《邦查女孩》獲選為「2001〜2015 華文長篇小說 20 部」、「2001〜2015 臺灣長篇小說 30 部」。著有短篇小說集《神秘列車》、《水鬼學校和失去媽媽的水獺》、《喪禮上的故事》。

 

童偉格

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碩士。曾獲臺北文學獎短篇小說評審獎、臺灣文學獎圖書類長篇小說金典獎等。長篇小說《西北雨》獲選為「2001〜2015 臺灣長篇小說 30 部」。另著有長篇小說《無傷時代》;短篇小說集《王考》;散文集《童話故事》;舞臺劇劇本《小事》。主編《九歌 104 年小說選》。(照片:丁名慶攝影)

 

陳雪

現專事寫作。多次擔任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臺積電文學獎、臺北文學獎、臺灣小說獎、溫世仁武俠小說獎等評審。曾獲《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獎、入圍臺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臺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類年度之書、金鼎獎。短篇小說〈蝴蝶的記號〉由香港導演麥婉欣改編拍攝成電影《蝴蝶》。部分作品獲得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寫作計劃補助,並翻譯成英文與日文於海外發表。長篇小說《橋上的孩子》於日本發行日文版。著有長篇小說《惡魔的女兒》、《愛情酒店》、《橋上的孩子》、《陳春天》、《無人知曉的我》、《附魔者》、《迷宮中的戀人》、《摩天大樓》;短篇小說集《惡女書》、《夢遊 1994》、《鬼手》;散文集《戀愛課:戀人的五十道習題》、《我們都是千瘡百孔的戀人》等多部。

 

高翊峰

中國文化大學法律系畢業。曾從事雜誌編輯、文案、編劇等工作。曾擔任《Cosmopolitan》副總編輯。2008~2010 年間,移居北京擔任《MAXIM》雜誌中國版編輯總監。返回臺灣之後,2011 年 1 月~2012 年 6 月擔任《GQ》雜誌副總編輯。影像編劇作品《肉身蛾》曾獲臺灣金鐘獎迷你劇集,最佳編劇獎。文字作品曾獲《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中國時報》文學獎。2011 年出版長篇小說《幻艙》,入圍臺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長篇小說《泡沫戰爭》選入「2001〜2015 臺灣長篇小說TOP 101」。著有短篇小說集《家,這個牢籠》、《肉身蛾》、《奔馳在美麗的光裡》、《烏鴉燒》;散文集《傷疤引子》、《一公克的憂傷》

 

相關焦點

  • 楊照:談生命中的小說創作 蘇州沙龍
    楊照:談生命中的小說創作
  • 陳璽話劇《榕樹下》劇本創作分享沙龍舉行
    12月10日下午,由東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與東莞市文聯聯合主辦的「藝起來」東莞文藝名家推廣計劃之陳璽《榕樹下》劇本創編推廣分享沙龍在市文聯舉行。市文聯文藝創作部主任胡磊主持創作分享沙龍「藝起來——東莞文藝名家推廣計劃」,是由東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實施的文藝品牌項目,旨在為藝術家搭建廣闊的舞臺,為傳播東莞城市形象贏得美譽。目前,共有26位藝術家入選,陳璽是入選該項目的文藝名家之一。
  • 「單向歷」10 月 21 日,Live in the moment
    他創作了一些世界上最著名的小說人物,並被許多人認為是維多利亞時代最偉大的小說家,他的小說和短篇小說今天仍然廣為閱讀。▼ 點擊封面購買為什麼狄更斯可以擁有如此多的讀者?有書評家認為,最重要的原因也許是狄更斯與時代的緊密關係。
  • 單向樂隊成同志小說主角
    在粉絲寫的同人小說裡,單向樂隊的路易斯
  • 音樂沙龍 華語實力創作女歌手曹方攜全新創作大碟登陸華理
    ◎她被小柯老師稱為「天上掉下的彩虹餡餡餅」◎她是曹方◎來自西雙版納的南國清風 △輕點,聆聽來自南國的聲音◇華語樂壇最值得期待的創作女歌手曹方,將攜其2015年全新創作大碟《Wanderlust·流浪癖》展開樂童音樂校園音樂沙龍計劃-全國唱遊巡迴音樂會
  • 一片葉的故事,一座城的理想
    單向空間帶著這樣的好奇於秋色中去往揚州,開啟我們在這座古城的第一場沙龍。在今年 6 月,單向空間與遠洋地產開啟了戰略合作,共同探索對於良好生活的嚮往,陸續在住宅項目上落地單向書房,為社區居民帶來高品質的人文閱讀氛圍。
  • 集團動態 | 集團舉辦特發學堂 · 司歌歌詞創作文化沙龍
    為搭建企業文化交流賦能平臺,集眾智慧探討、交流特發司歌歌詞創作,12月28日,特發學堂(第四期)開展了特發司歌歌詞創作文化沙龍。集團張俊林董事長、高天亮總裁、童慶火副書記,以及系統參與特發司歌歌詞創作人員、企業文化工作者共70餘人參加了沙龍。司歌是企業的有聲名片。
  • 尹燕忠文存:作家莫小談老師談小小說創作
    著名作家莫小談老師談小小說創作 尹燕忠整理 第一部分,就是作者在下筆之前,是以寫故事為主,還是寫思想為主。我們經常說小小說好寫,但也不好寫,好寫在哪兒,不好寫在哪兒?其實我們經常看到了這個笑話,說的大獎,我在想有很出名的這個寫作的老師。我們寫作之前,是寫故事還是寫思想,其實這就是,決定了你這一篇作品的故事性和文學性的問題。
  • 當代華語電影中的文學與影像 | 電影人系列沙龍
    編輯 黃昕老舍先生的《不成問題的問題》,小說本身帶有諷刺意味,且文中三個人物對應了三個階層,形成符號化的隱喻。這對於小說來講是成立的,可是改編為電影以後要將他們變成三個活生生的人。「有一些項目劇本完成度很高,但是影片最後呈現上有一個弱化的角度;還有的項目可能它的劇本文字很簡單,但是後來影片完成度是遠超當時看劇本時的預期。」假如把目光投在當下整體青年電影人宏觀的創作狀態,他們從文字走到影像的創作過程當中有什麼共性的問題?
  • 資本湧入加速挖掘IP價值 幫助小說母本走向長線開發
    以往「先有作品再談衍生產品開發」的操作慣例,已經被與文本創作幾乎同步的前置開發打破。資本市場搶先跑馬圈地,對產業源頭的寫作者究竟是激勵多,還是破壞力更大?有業內人士提醒,前置「轉碼」對小說及作家的品牌維護升值有一定推動力,但小說、影視、遊戲畢竟各有創作規律,需警惕一味迎合市場的短視粗放,否則最終損害的還是文學本身的藝術生命力。
  • 「單向歷」10 月 19 日,Put yourself in others' shoes
    《殺死一隻知更鳥》(To Kill a Mockingbird)是哈珀·李( Harper Lee )的第一本小說,講述的是阿拉巴馬州一座小城裡的種族不公,共賣出 1000 多萬冊,成為最受喜愛、最多用作教材的美國小說之一。
  • 黃易:我是怎樣寫小說的?(《尋秦記》作者親述創作經驗)
    我並沒有蓄意把當下的事物寫進小說去,想到便寫,創作的動力實令人難以節制和保留,有時小說自身的生命張力會反過來控制創作它的人6、讀者對作品的評價您會關注嗎?如何看待讀者對作品的批評?聽說《邊荒傳說》裡面,您把卓狂生寫成自己,反擊全世界攻擊自己的人。當初怎麼想設置這樣一個角色,是發洩自己對一些人錯誤批評的不滿嗎?
  • 奧斯卡最佳影片《馬爾他之鷹》 | 純真&迷影·雲上影視沙龍預告
    (往期精彩分享:純真迷影們是這樣看電影的|純真迷影首場雲上影視沙龍·回顧)映後談 | 永遠在走路+說話的侯麥電影究竟在講什麼本期影片《馬爾他之鷹》獲獎情況 第14◆偵探小說史不朽名作!《漫長的告別》作者錢德勒偶像之書!◆就是這本書,重新定義偵探小說!創造出前所未有的硬漢偵探形象,改變偵探小說書寫規則。推翻長達一個世紀的古典模式,影響後世無數推理文學的創作!從此,偵探小說不再只是安樂椅上 的解謎遊戲◆這個偵探特別冷!
  • 單向空間眾籌續命,背後是實體書店的集體「呼救」?
    這讓曾經打造過爆款,引起過跟風的單向街書店,在15年後走上了一條眾籌求援之路。項目眾籌在50-8000元之間,不同等級有單向街「單向卡」「單向日曆」「單向空間儲蓄卡」等會員權益。「賣書不賺錢」,這已經成為書店的共識和現狀。
  • 疫情下的小說家與小說:阿特伍德等作家創作現代「十日談」
    十日談(Decameron),桑德羅·波提切利繪於1487年我們從該欄目中選編了五篇小說,其中有參與銀河系援助計劃的外星人,遊蕩在隔離牢房裡的孤獨靈魂,一個「樂善好施」的強盜,一種概念裝置下的相互守望以及一份充盈著家庭之愛的臨床記錄,這些小說以或詼諧或冷靜或溫情的筆調展現了疫情時期的人們對希望與愛的極度渴求。
  • 以日本鬼怪小說為範本,談類型小說的創作
    我一直覺得,容不下妖怪的地方,人的存在也會受到威脅---京極夏彥這是小泉八雲鬼怪小說的魅力所在。再來說京極夏彥,作為60年代生人,前面有小泉八雲的鋪墊,同時代還有夢枕貘比肩,但他能在此脫穎而出,不可不說他獨特的寫作特點。他會用一到兩個人物來貫穿整部小說,但每一個故事又相對獨立。
  • 單向街度過藍色港灣最後一夜 年輕人彈吉他唱歌
    一襲棉布黑色襯衣,他的身影完全融化在黑夜裡,但臉上卻是明亮的,「當然每離開一個地方都會有感傷。」此刻,望著朝陽公園的一灣湖水,三年來的記憶或許正在慢慢滑過他的腦際。  一周前,臺灣作家舒國治來單向街沙龍和讀者交流,聽說這家書店由於租金高漲即將搬家,在留言本上默默留下這樣幾個字,「好書店,不畏流浪。」
  • 【單向歷】12 月 15 日,宜回眸
    編輯推薦「愛是投向水中的石子,如果石子夠多,我們就會彼此相愛
  • 王家衛談《擺渡人》:拍有意義的故事才有創作動力
    原標題:拍有意義的故事才有創作動力   由王家衛監製、張嘉佳導演的電影《擺渡人》23日上映以來,累計票房已突破3億元,但觀眾的口碑卻兩極分化。以注重電影藝術品質著稱的王家衛,為什麼這次會選擇與一位「80後」暢銷書作家張嘉佳合作?又為什麼會傾注心血來幫助他實現電影夢?
  • 會員福利 電影沙龍第17期:愛情的邊界——聽陶立夏談翁達傑故事裡的情感線索
    會員只需報名即可免費參加!不久前,陶立夏帶來了她翻譯的翁達傑作品《安尼爾的鬼魂》,她也在分享會上透露自己是翁達傑的忠實粉絲,並且收藏了很多個版本的《英國病人》小說。本期電影沙龍,我們就邀請陶立夏帶大家一起賞析根據翁達傑小說改編的奧斯卡獲獎電影《英國病人》,並聽她聊聊翁達傑故事裡的情感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