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粒子相互碰撞,故事能量持續延燒」
4 月 8 日,臺灣作家陳玉慧、陳雪、甘耀明、高翊峰、童偉格於單向空間,將與讀者談談生活與創作的關係,創作過程的甘苦,透過創作進行生命的反思。
【沙龍信息】
時間:2017 年 4 月 8 日 14:00-16:00
地點:單向空間‧花家地店
座談主題:有故事的人──小說創作經驗談
主持人:楊宗翰
與會作家:陳玉慧、甘耀明、童偉格、陳雪、高翊峰
【嘉賓介紹】
楊宗翰
佛光大學文學系博士。現為淡江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著有評論集《臺灣新詩評論:歷史與轉型》、《臺灣現代詩史:批判的閱讀》、《臺灣文學的當代視野》、《異語:現代詩與文學史論》;主編《淡江詩派的誕生》、《逾越:臺灣跨界詩歌選》、《跨國界詩想:世華新詩評析》。作品入選《中華現代文學大系Ⅱ》(詩卷、評論卷)、《臺灣文學三十年菁英選:評論三十家》、《馬華文學讀本Ⅱ:赤道回聲》等多部選集。曾策畫「林燿德佚文選」、「菲律賓華文風」、「馬華文學獎大系」、「馬森文集」、「臺灣七年級文學金典」等系列出版品。
陳玉慧
早年在法國學習戲劇,後旅居德國,寫作領域包含小說、散文、劇本和評論。文學創作之外,曾為德國新聞媒體如法蘭克福廣訊報等擔任特約撰述,亦從事戲劇和影視策劃工作。小說作品《徵婚啟事》曾多次改編為電影及舞臺劇和電視影集。帶有自傳色彩的長篇《海神家族》獲選「2001-2015 華文長篇小說 20 部」、「2001-2015 臺灣長篇小說 30 部」、香港浸會大學主辦的第一屆紅樓夢獎決審團獎,以及臺灣文學館金典獎,該小說亦曾由作者本人改編暨導演,在國家戲劇院演出。該書德文譯本 Die Insel der Göttin 於2008 年出版,日文譯《女神の島》於 2011 年出版。同名小說已改編為交響樂曲。以瓷器為題的長篇小說《CHINA》(又名「瓷淚」)德譯本 Die Tränen des Porzellans 已出版,同名音樂劇 2004 年於臺灣巡迴演出。
甘耀明
曾任小劇場工作者、記者。現專事寫作,兼任寫作教學工作。曾獲《聯合報》文學獎、《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獎、臺北國際書展大展獎、臺灣文學金典獎圖書類長篇小說獎等。長篇小說《殺鬼》、《邦查女孩》獲選為「2001〜2015 華文長篇小說 20 部」、「2001〜2015 臺灣長篇小說 30 部」。著有短篇小說集《神秘列車》、《水鬼學校和失去媽媽的水獺》、《喪禮上的故事》。
童偉格
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碩士。曾獲臺北文學獎短篇小說評審獎、臺灣文學獎圖書類長篇小說金典獎等。長篇小說《西北雨》獲選為「2001〜2015 臺灣長篇小說 30 部」。另著有長篇小說《無傷時代》;短篇小說集《王考》;散文集《童話故事》;舞臺劇劇本《小事》。主編《九歌 104 年小說選》。(照片:丁名慶攝影)
陳雪
現專事寫作。多次擔任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臺積電文學獎、臺北文學獎、臺灣小說獎、溫世仁武俠小說獎等評審。曾獲《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獎、入圍臺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臺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類年度之書、金鼎獎。短篇小說〈蝴蝶的記號〉由香港導演麥婉欣改編拍攝成電影《蝴蝶》。部分作品獲得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寫作計劃補助,並翻譯成英文與日文於海外發表。長篇小說《橋上的孩子》於日本發行日文版。著有長篇小說《惡魔的女兒》、《愛情酒店》、《橋上的孩子》、《陳春天》、《無人知曉的我》、《附魔者》、《迷宮中的戀人》、《摩天大樓》;短篇小說集《惡女書》、《夢遊 1994》、《鬼手》;散文集《戀愛課:戀人的五十道習題》、《我們都是千瘡百孔的戀人》等多部。
高翊峰
中國文化大學法律系畢業。曾從事雜誌編輯、文案、編劇等工作。曾擔任《Cosmopolitan》副總編輯。2008~2010 年間,移居北京擔任《MAXIM》雜誌中國版編輯總監。返回臺灣之後,2011 年 1 月~2012 年 6 月擔任《GQ》雜誌副總編輯。影像編劇作品《肉身蛾》曾獲臺灣金鐘獎迷你劇集,最佳編劇獎。文字作品曾獲《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中國時報》文學獎。2011 年出版長篇小說《幻艙》,入圍臺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長篇小說《泡沫戰爭》選入「2001〜2015 臺灣長篇小說TOP 101」。著有短篇小說集《家,這個牢籠》、《肉身蛾》、《奔馳在美麗的光裡》、《烏鴉燒》;散文集《傷疤引子》、《一公克的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