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格萊美之於音樂界,就相當於奧斯卡之於電影界。
這個全球最受矚目的音樂獎項,也在今年迎來了自己60大壽,在這裡磅礴也要祝老奶奶(因為拼寫發音相似,Grammy經常會被戲稱為Granny)生日快樂。
既然是獎項,難免少不了輸贏與爭議。
奧斯卡那廝被吐槽「太白」後,格萊美也遭到詬病「太老」。
這裡的「老」不是說它的年紀,而是它在對待新型音樂風格的態度上。
為什麼這麼一說呢?
首先我們回顧一下去年轟轟烈烈的樂壇兩大女歌手的格萊美之爭——Adele與Beyoncé一同角逐包括年度最佳在內的三項大獎。
原本勢均力敵的競爭,但最後結果卻令人大吃一驚,三個獎項最後都被Adele奪得。
而這也是Adele第二次橫掃並捧走年度專輯大獎,同樣也是Beyoncé第三次向獎項發起挑戰,並以失敗告終。
而在臺上的Adele更是認為自己有愧拿下大獎,甚至在臺上直接為Beyoncé感到惋惜,並喊話格萊美:「她究竟還要怎麼做才能獲得年度專輯?」
除開作為迷妹的Adele為偶像打抱不平,而之後輿論導向也都集體唱衰格萊美的決擇。
時代周刊甚至發表了一片名為《Beyoncé的格萊美爭議並非疏忽,而是一個真問題》來抨擊學院的「保守主義」。
今年剛剛憑藉《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主題曲《Mystery of Love》入圍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的美國歌手Sufjan Stevens,在當時甚至直接喊話格萊美不要種族歧視。
早在前年第58屆格萊美時,Kendrick Lamar的《To Pimp A Butterfly》敗北Taylor Swift的《1989》時,就引起了輿論界的沸騰。
事實上《25》和《Lemonade》就作品質量和完成度來說都是優質的,後者有著令人目瞪口呆的商業成績,但前者的格局也是後者所無法比肩的。對於這個結果,大眾認為格萊美有失公允也不是沒道理。
而從今年的入圍名單來看,邁入花甲的格萊美似乎有意在為自己正名:
8項領跑的JAY-Z,7項提名的Kendrick Lamar與火星哥Bruno Mars 都是有色人種。
本以為這個名單足以平息之前的爭議,但不料這個60周年註定坎坷,就在典禮前夕,被爆出今年入圍年度專輯的唯一女歌手Lorde,在其他幾名男歌手都有獨唱表演的情況下,自己只有合唱致敬Tom Petty的機會,為了表示不滿拒絕演出。
她的母親還在INS上發圖,並圈出了「過去6年的格萊美入圍名單中,女性只有9%」暗指性別待遇不平等。
相比以往,今年的紅毯似乎也有些星光黯淡:大家期待的Rihanna、Beyoncé、Taylor Swift、Katy Perry等人全都沒有出現。
幸好最後Lady Gaga出現總算挽回了一些頹勢,這一身Armani Privé定製禮服十分貴氣,同時也十分戲劇化:蕾絲,大墊肩、恨天高、這次的Gaga終於不再是鄉村女歌手「Joanne」了,而是我們最熟悉的怪獸母親本尊。
之前在金球獎浩浩蕩蕩的「Time’s Up」反性騷擾活動,在格萊美並沒有發起「黑色禮服」行動,而是選擇用一隻白玫瑰將精神延續。
——如果讓磅礴看一個頒獎季的黑色,估計也會困暈過去吧。
事實上,今年Grammy的紅毯也還是有許多亮點的:
除了彩色雞毛撣子成精的P!nk,
以及打扮成女版十八銅人的Ashanti……
其餘的女歌手們都像是去參加蟠桃大會的仙女,個個都白紗輕羽,夢幻得很。
比如身著Valentino Pre-Fall 2018紅色吊帶禮裙的紐西蘭才女Lorde,就算配上大紅唇也絲毫不落俗套。
另一位在2017年備受矚目的新人女歌手SZA則選擇了Atelier Versace Fall 2017這一身飄逸閃爍的禮服。
在去年一年中她從默默無聞,到成為今年格萊美上提名數量最多的女歌手,可謂是變化巨大。也就像她歌裡所唱的那樣,她也是可以成為Super Model的。
Lana Del Rey這次可是可不是打雷女士了,而是Wi-Fi女神本人。
身穿Gucci定製禮服的她,也在致敬傳奇女星,Wi-Fi之母的Hedy Lamarr,這種30年代的風格本身就跟她十分契合。
當紅炸子雞,在真人秀上撒潑扯頭髮的Cardi B女士竟然甜美得讓人不敢相信,這件Ashi Studio的高級定製禮服可以說將她塑造成仙子本仙了。
在音樂類頒獎典禮,除了公布各個獎項花落誰家外,現場的精彩演出自然也不容錯過:
Kendrick Lamar聯手老牌樂隊U2開場的開場表演,一如既往的激進、Freestyle也是燃到爆棚;
Lady Gaga換了另一套Armani Privé高級定製禮服,華貴得讓人以為爵士精靈要再度出山……
——但粉絲們說還是不要再爵士了吧!
Kesha在經歷性侵案低谷後,鳳凰涅槃登上格萊美舞臺,Bebe Rexha, Cyndi Lauper, Camila Cabello, Andra Day等女歌手為其助陣,可以說很是戳心了。
靠Fenty Beauty賺的盆滿的日日,最近肯定是心情大好,一不留神就胖成成了晶晶……
燈光師看來是要被話筒伺候了。
沒有耍雜技的粉媽P!nk,以及回村後從良的Miley都讓人多少有點抽離,大姑媽Elton John被Julianne Moore從黃金圈放出來後也是好久不見。
終於有人把他拍的跟Cardi B一樣高了,火星哥看到照片後估計比橫掃格萊美還開心。
臺上精彩紛呈,臺下當然也不甘示弱。音樂界食物鏈最頂端的女人——掌控者碧局長和Jay老闆生殺大權的Blue Ivy,目前大概升職成藍廳長了。
畢竟她可是這世上唯一一個一句話就能同時讓兩位大佬低頭的人——
(其實是現場她嫌父母鼓掌時間太久了,覺得尷尬,所以就讓兩位大佬停止拍掌。)
而將目光轉向最重要的獎項歸屬部分——
最佳新人:
Alessia Cara
最佳新人這個一輩子只有一次機會獲得的獎項,最後由加拿大鐵肺女歌手Alessia Cara捧走,她也是史上首個拿下新人獎的加拿大歌手。
出道不久的她卻已經貢獻出了多首金曲,包括《海洋奇緣》的主題曲《How Far I』ll Go》,以及去年引起現象級效應的公益單曲《自殺》。
但Alessia Cara最後勝出其實有些爆冷,因為在前期預測與評論家眼裡R&B歌手SZA以及Khalid更有可能脫穎而出。
或許是Alessia Cara的商業成績更為耀眼,格萊美想要扶持下一個天后也可以理解。
年度歌曲:
《That's What I Like》by Bruno Mars
在這個獎項中,JAY Z的《4:44》雖然從內容與水準更勝一籌,但商業成績確實短板。
另外四席在歌曲質量大同小異的情況下,其實頒給《1-800-273-8255》更有社會意義。
但作為全美冠軍單曲的《Despacito》和《That’s What I Like》在目前商業為大的格萊美上贏面則不言而喻。
兩人都有機會逐鹿,而最後《That's What I Like》奪魁,或許也是因為英語語種的優勢吧。
年度製作:
《24K Magic》by Bruno Mars
如果說《That's What I Like》拿下年度歌曲是商業勝利,情有可原,那麼最高排名第四的《24K Magic》擊敗了Kendrick Lamar的冠軍單曲《Humble》則有些令人摸不著頭腦了。況且在業內外評論聲音中,前者也遜色後者不止一點。
Funk舞曲《24K Magic》可以說是Bruno Mars的經典之作《Uptown Funk》的2.0版本,雖說延續了一貫的優質,但終究突破不大。
而名單中有著南方騷靈樂根源之美的《Redbone》、說唱巨鱷的自省之作《The Story of O.J.》、以及信息量巨大且霸氣十足的《Humble》都明顯更能夠服眾。
年度專輯:
《24K Magic》
歷史總是驚人相似,當火星哥抱走年度製作以及年度單曲兩項大獎後,最後的終極大獎年度專輯會花落誰家自然也不言而喻了。
如果要從專輯音樂性來說,《24K Magic》的口碑質量在入圍的競爭對手中究竟如何,不用磅礴多說大家也都心裡有底,並不是說作品本身弱,而是在有對比以及更好作品選擇時,這樣的結局令人心中五味雜陳。
沒錯,《24K Magic》像是一步精彩紛呈的復古巡禮,Funk、R&B、Old School火星哥都可以信手拈來,流暢的旋律、上乘的製作足以讓它成為一張A類流行佳作。
但音樂、電影、文學這些藝術體裁有時並不是單單帶給人歡愉的,它跟需要去引人深思、去引領改變、是源於生活且高於生活的存在。
在Lorde的《Melodrama》中,是當下年輕人普世的矛盾與掙扎,她用音樂作為情緒的出口、以如同散文詩般的歌詞自省著,最終過編排和概念化的嘗試,將這樣一張篇幅不長但十分精緻的專輯,出落的擲地有聲。
《4:44》 則是這位說唱巨頭出道至今最為真摯的作品,化繁入簡,頗有將Hip Hop帶回黃金時代的決心。
配合著精彩的音樂採樣與字字珠璣的人生感悟,譜寫了音樂史最赤裸的獨白告解。
《「Awaken, My Love!」》有著如同電影般天馬行空的聽覺畫面感,實驗性與根源音樂在集中發生了不可思議的化學作用。
也將Childish Gambino的多面才華發揮的淋漓盡致,貢獻出當代樂壇不可多的個性之作。
作為從提名公布以來,一直保持著壓倒性優勢的《DAMN.》是集口碑、商業、冠軍單曲於一體集大成之作,幾乎所有媒體都將它視作最能夠代表2017的作品。
從種族、到社會問題、再到個人價值觀,在保持超強的音樂性外,它的音樂的內容,信息量更是多到爆炸。
毫無疑問,這又是一屆充滿著爭議的格萊美。
之所以存在這些爭議,我想也是因為觀眾們不僅僅只想看見商業的勝利、或是主流群體的長期盤踞,而希望聽到更多不同的聲音,去鼓勵那些長期被忽視的藝術家、藝術群體們。
他們也值得更多的榮譽,而不是將他們圈在某個領域自娛自樂。
60歲的格萊美給我們留下了問題去思考,我想它也需要聽到更多聲音與訴求。
拿獎與否其實並不是全部,事實上大多數名垂千古的經典作品並沒有獎項數據的支撐,透過現象去探究作品的本質,更是我們迫切需要做的。
也許在未來,格萊美會給我新的解答。
最後仍要祝賀火星哥7提7中大滿貫——對了,他的中國演唱會,你們準備好去搶票了麼?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所有者,文字為博主原創。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作者
向來不毒舌,內心充滿愛的吉良先生 微信公眾帳號,會精選過去未來從前以後的所有時尚界、美容圈、科技業,以及旅行、美食等相關生活領域裡的有趣內容,以不負責任的彈幕式吐槽來添加個人觀點。
基本是一個無節操也不靠譜的資訊平臺,甚至偶爾偷懶時會以(自認為)迷人的嗓音來跟大家插科打諢。如果這樣的人你都感興趣,那麼請記得關注本平臺。
三種關注方式請任選:
1.直接(強烈推薦)
2.請搜索帳號:mr_kira_xo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