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某項研究發現,如果一個嬰兒對呈現給他的很多物體或面孔都顯示出較短的注視時間或較弱的某種腦電活動,可能會患有自閉症的風險。
作為父母,了解寶寶的視覺發展,或許能夠有效儘早排查寶寶發育過程中的一些疾病。
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寶寶的視覺發展,以及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如何鍛鍊寶寶的視覺功能。
嬰兒視覺發展過程
嬰兒是一個視覺神經系統尚未完全成熟,但是又發展快速的一個個體。因此父母在寶寶成長過程中,對視覺發展的關注也該刻不容緩。
那麼寶寶的視覺發展過程又是怎樣的呢?
初期
嬰兒視覺發展的最早表現,是對光刺激的反應。
有些父母可能會發現,如果房間內亮了一盞燈,小寶寶會不自主地去看發亮處的來源,或者眼睛出現強光刺激下的迴避反應。這種反應更多屬於定向反射。
1-2個月
寶寶在1-2個月的時候,看到的東西還是非常模糊的,他們一般難以分辨物體的輪廓,眼前的世界就像是被蒙上了一層磨砂玻璃一樣。但他們在這個階段已經開始對黑白這樣的刺激產生了偏好性注視,尤其是對那些對比比較強烈的黑白圖畫、亮暗不一的圖畫及物品等。
3-4個月
到了3個月左右,大部分寶寶開始能夠分辨橙色、黃色、紅色等一系列亮度比較高的暖色。從這個時候起,他們對於顏色的彩色知覺逐漸發展起來。4個月大小的嬰兒已經能夠去追視一個移動的物體,而且這方面的偏好一旦發展,他們會開始喜歡觀察,用眼睛去探索這個世界。
5-6個月
除了追視,嬰兒還會通過定視去觀察周圍。定視,用直白一點的話來說,也就是注視。寶寶們通過定視,開始逐漸分辨物體的輪廓。直到5-6個月的時候,寶寶在觀察周圍環境的時候,已經能夠看到立體的感覺。
7-8個月
這時候的寶寶已經具備了成人所具備的觀察大部分立體世界的能力,這和他們開始翻身爬動等肢體運動的發展是相關的。二者的結合,使得寶寶開始發展起對物體遠近、大小、形狀等的知覺,提高了他們適應世界的能力。
雖然嬰兒的視覺正在逐漸發展,但是他們對所能看到的物體並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這些視覺呈現對他們而言,只是能夠感受到的一種刺激。而分辨兩個相似度比較高的物體時,嬰兒要到一歲左右的時候才能夠做到。
寶寶的面孔知覺和深度知覺
與嬰兒有關的視覺發展中,最為引人關注的還是面孔知覺和深度知覺。
面孔知覺
嬰兒先天就具有對成人臉部的識別偏好。
大部分嬰兒在出生以後,就更喜歡看面孔此類的相關刺激。從模糊到清晰,他們能夠感受到哪些面孔是常見的,是能夠給予她們溫暖的。因此為何寶寶在幾個月之後一到陌生人的懷抱就會開始哭鬧呢?因為媽媽或者照顧人的面孔,更能夠讓他們感受到安全。
深度知覺
在嬰兒發展的早期,他們看到的都是物體的平面像,之後才慢慢發展起立體的知覺,比如物體的遠近,方位,高矮等。而這方面的發展,一般到一歲左右才開始成熟定型。
而這個知覺有什麼用?
距離和深度的知覺,能夠保護嬰兒在爬行中不至於跌落的危險。
因此,父母應該遵循嬰兒的視覺發展規律,施加相應的視覺教育。那規律的視覺訓練是怎樣的?父母們可以參照以下的訓練順序。
靜止的黑白圓點
移動黑白圓點
複雜點的黑白線條
紅色、黃色、橙色等彩色圓點
圓形、方形、三角形、立體形
動靜結合
父母在不同階段該如何鍛鍊寶寶的視覺功能?
在某些發展階段,不適當的視覺呈現容易損傷嬰兒的視覺功能。因此要在恰當的時間段對孩子進行正確的視覺功能教育,才能夠促進寶寶視覺的健康發展。
2-6月
這是嬰兒定視、追視、立體視的發展階段。如果在這個時候長時間讓嬰兒靜止注視一個物體,很容易出現對眼或近視。我們可以適當呈現一些移動的物體來刺激孩子的視覺發展。例如,多帶孩子出門活動,或觀察更多的自然物體。
1-2歲
這時候嬰兒已經開始對物體的細節感興趣,定視能力進一步發展。這個時候可以培養孩子模仿看到的行為,或較長長時間閱讀故事書中圖片的能力。
2-3歲
可以更多利用走路、觸摸等動作,培養孩子追蹤、觀察,主動感受各種不同小動物和不同幾何形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