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治共享,畫出高質量小康最大「同心圓」

2020-12-24 中山網

治國安邦,重在基層。在奔向全面小康的道路上,社會治理關係到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一直以來,中山市重視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形成「全民參與社會治理」「全民創無」等社會治理名片。「十四五」是我國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時期,中山必須緊緊抓住推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這個「牛鼻子」,加快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畫出高質量小康「最大同心圓」,實現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一、中山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實踐創新

高質量小康是共建共治共享的小康,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是必然要求。中山市從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群團助推、社會協同、公眾參與體制著眼,建立了權責明晰、上下貫通的縱向治理架構;從完善治安防控體系、化解社會矛盾風險、加強公共安全保障等多方面著手;從政治引領、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強基、智治支撐方面入手,構建「五治共促」模式,推動社會治理方式現代化。2016年,被確定為「首批全國社會治理創新優秀城市」;2017年,第6次獲得「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榮譽稱號,第4次捧回全國政法綜治最高獎項「長安杯」,中山「智慧公安」項目獲2018年度中國十大社會治理創新獎。

(一)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的全民參與社會治理體系

中山將「全民參與」作為全市的戰略部署,全面鋪開全民參與社會治理工作,著重抓好全民治安、全民創食安、全民修身等基礎較好的項目,挖掘「N」個新項目。

在全民治安方面。2012年以來,以「平安細胞」創建「全民治安」,成功建設了「平安鎮區」「平安村居」「平安醫院」「平安校園」「平安社區」「平安廠企」等19項「平安細胞」,成效顯著,呈現出「三降兩升」的可喜局面:越級上訪、群體性事件、刑事案件尤其是命案發案數逐年下降,群眾安全感和對平安建設的滿意度持續上升。

在全民創食安方面。建立「食安有隊伍、有平臺、有手段、有保障」的「四有」共治體系。包括建立了食品安全研究中心;開展了豐富的「食安衛士在身邊」科普進社區宣傳活動;建立起覆蓋全市的食品藥品安全社區巡查員隊伍;聘請食品安全專家、系統特邀監察員和志願者共同參與共治;利用微信和微博推送宣傳食品藥品法律法規及科學消費知識。

在全民修身方面。以「全民」為主體,以「修身」為內容,以「行動」為支點,通過修身學堂、修身活動、「中山好人」評選等載體,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注重社會協同,搭建社會力量參與的社會治理格局

引導異地商會參與社會治理。中山市工商聯在廣大會員企業中開展「社企共榮、和諧相伴」建設活動,推動企業參與中山經濟和文化建設,參與光彩事業和其他社會公益事業。

引入專業法律服務,構建覆蓋城鄉的法律援助受理服務網絡。培育公共法律服務產品,推廣「人社、公安、工會」三級矛盾化解機制,建立維穩專項小組,全市搭建起了「半小時法律服務圈」。各鎮區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由駐村律師進駐村居社區提供法律諮詢援助,力爭讓各類社會矛盾在法制框架下解決。

引入慈善組織力量,構建社區+社會組織+社工人才的「三社聯動」機制。「三社聯動」博愛行動以社區黨組織牽頭,社區居委會、社區社會組織等多方參與,依託社工,實現社工、義工、社區社會組織互相融合支持。

(三)引導資源下沉,建立健全「2+8+N」社區治理模式

建立健全「2+8+N」社區治理模式。進一步規範了社區、村居的公共服務,將服務對象從戶籍村民擴大到社區、轄區常住人口,社區服務範圍和水平進一步拓展。該模式入選全國社會治理創新最佳案例。

全面建設基層公共服務綜合平臺。在整合原有鎮區、村(社區)二級硬體設備、軟體系統、網絡資源的基礎上,建立了集「服務、管理、監督」三位一體的「一站式」公共服務平臺信息網絡,構建了「線上服務大廳」與「線下服務中心」無縫連接的鎮街級公共服務平臺載體。

多途徑提升社區建設水平。加大創建宜居社區的統籌和協調力度,提升社區功能,優化社區環境,強化社區管理等。加大宣揚鄰裡文化互融、互助;鼓勵社工站進村社;鼓勵村(社)民間社團登記成社會組織;推動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產社團化,促進社區文化建設。民生、東明兩個社區被評為「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單位」。

(四)依託網格管理,形成「10+N」全民創無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繼「全民治安」後,中山市進一步推動社會治理方式創新,從「出了問題再打擊整治」的淺層「控亂式」管理,向「不讓問題發生」的深層「創無式」治理轉變,全面開展「全民創建10+N」系列行動,對社會問題進行源頭預防、徹底根治,最大限度擠壓違法犯罪空間,剷除違法犯罪土壤。「全民創無」行動實行網格化管理。該模式做出了具有中山特色的有益探索,實現了民意主導警務,達到了全民參與共建的轉變,全市違法犯罪發案量逐年大幅下降。在「全民創無」行動的推動下,中山市成功創建了「無醫鬧」「無三非」「無三害」(黃賭毒)、「全民參與創建無假藥」「無大災」「無傳銷」「無毒害」「無邪教」「無命案」「無刑案」等十個特色項目,各鎮區還探索推出「消防無大災城市」等「N」個創新項目,形成「10+N」全民創無新格局。

二、中山市開創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的策略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0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的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的發展目標,要求「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在未來五年定百年的關鍵期,中山必須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上全面發力,畫出高質量小康最大「同心圓」。

(一)全面建立健全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體系

1.治理理念現代化:構建上下結合的目標設置機制

健全「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結合的社會治理問題研判和目標設置機制。一方面,加強對國家、省、市的政策研究分析,通過政策分析、細化目標,分解任務等方式將每年的社會治理目標落實落細。另一方面,加強對中山本地社會治理問題的調查研究,通過研判影響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的突出問題,並將這些實際問題納入社會治理目標體系,真正構建以問題為導向的市域社會治理體系。

2.治理體系現代化:推進黨委領導與社會自治的有機結合

一是完善城鄉基層群眾自治機制,農村的重點在於進一步加強基層黨組織對村民自治的引導;城鎮的重點在於社區黨組織要加強對住宅小區業主自治的引導,通過構建黨組織領導下的社會自治體系,才能健全以群眾自治組織為主體、社會各方廣泛參與的新型社區治理體系。二是完善企事業單位自治機制,健全職工代表大會、工會等民主管理機制,發揮好維護職工權益、化解內部矛盾的作用。三是完善社會組織自治機制,各級黨委政府要為社會組織健康發展提供空間,主動培育行業協會、商會等行業性社會組織,以及群眾生活服務類、公益類的社區社會組織,推動城鄉社會組織成為制度健全、運行規範、充滿活力的自治實體,讓社會組織的微治理釋放出大能量。

3.治理能力現代化:強化統籌謀劃能力與破解難題能力

一是進一步加強社會治理中的市級統籌協調能力。市級黨委政府既具有整合物質資源、文化資源、智力資源、信息資源等多種資源的優勢,能夠在化解多發社會治理問題、處理重大社會事件中發揮統領作用。二是實現市域統籌協調和基層多元機制的有機銜接。進一步構建群團改革、政府購買服務和基層多元主體協同治理的新機制和新載體,整合已有的基層黨建、基層執法和基層自治機制,統籌好政府服務、市場服務和社會服務的相關機制。

(二)以全科網格為抓手,全面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流程再造

1.優化網格頂層設計,實施基層社會治理「一張網」

實施「全科網格」後,明確實行基層社會治理「一張網」。網格分為兩大類,分別是按照屬地性原則劃分的村(社區)網格和按照行業性原則劃分的專屬網格,由相關部門統一進行劃分,所有涉及基層社會治理的事項全部納入網格管理。根據對網格的準確測算,建立專職網格員標準化制裝和全科化培訓工作機制。同時,進一步明確網格管理工作機制,制定準入事項、網格員職責清單等。

2.強化服務意識,全面構建全科網格的管理體系

功能定位上,「全科網格」是從全能型管理向綜合型服務轉變。在政府職能轉型和放管服改革的基礎上,堅持「全科不等於全能」「融合不等於替代」的原則,以綜合性、服務性、兜底性為導向,明確和規範網格「管理」與「服務」職能定位,理清網格與村居(社區)的職責邊界,建立網格員的代辦服務事項清單,促進網格工作與基層執法和公共服務工作的有機融合。

主體協同上,從外生型處置向內生型治理轉變。將協治與自治相結合,推動網格全科化向治理全員化拓展,激發基層社會內生活力,是全科網格建設的必由之路。充分調動村居(社區)幹部、黨員、鄉賢、新居民等主體及各類基層組織的作用,建立制度化的居民參與公共事務的渠道及空間,以此推動資源整合、部門聯動、流程再造,保障基層自治功能有效釋放。

運行載體上,從技術型依賴向結構性整合轉變。加強網格信息數據的整體統籌和標準化建設,為綜合信息平臺和各條線平臺的數據對接制定相對統一的規範和標準,將碎片化的信息轉化成集約、可用的數據。在此基礎上,推進全科網格、公共服務與政務辦事共享互通和無縫對接,最終推動政府部門的功能性變革和政社關係的系統性再造。

信息報送上,規範信息報送和現場巡查制度。設置不納入「辦結率」考核的「事件報備」模塊,消除系統的信息「盲區」,以考核指揮棒引導網格工作轉型。依據各地差異制定和實施分類改革方案,不搞「一刀切」。

3.分類施策,完善全科網格員的隊伍管理機制

基礎較好、需求強烈的鎮區可建立專門負責網格員隊伍運營的公益類社會組織,破除網格員身份難題,實施政社分開,完善政府購買服務機制,進一步提升網格隊伍的專業化與職業化水平。對於基礎偏弱、矛盾不突出的鎮區可考慮適度兼職網格員的做法。

(三)構建黨組織引導下的住宅小區治理體系

1.加強社區黨組織對住宅小區治理的統籌力度

一是加強統籌管理,明晰住宅小區行政管理主體,在鎮區層面探索設立住宅小區管理辦公室,加強對物業管理行業的監督指導。二是完善物業管理體制。把好物業管理市場準入關,強化物業企業資質管理。三是實行小區公約制度,要求開發商制定小區公約或物業管理委託合同,明確前期物管企業的職責、權利、法律責任,並報政府登記備案,減少前期物業管理糾紛,保障購房者的合法權益。四是加強行業自律,成立物業服務行業協會,制定相應的規範管理標準,對物業服務企業進行教育培訓,規範企業經營行為。五是建立信用體系,推行物業管理收費公示制度,確保業主對物業管理服務收費的知情權。

2.完善業主自治機制

一是加快推進成立業主委員會。對未成立小區開展調查,逐個了解這些小區不成立業委會的原因和困難,進行分類造冊,再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成立業委會。二是探索業主委員會的規範化建設。探索成立類似業主社團組織的法人單位,由其代表業主與物業管理公司籤訂管理合同,監督物業服務企業的日常管理。可先選擇一兩個條件比較好的小區作為試點,成熟後再推廣。三是探索實施一小區一法律顧問制度。對部分小區聘請一位律師為顧問,並籤訂協議,律師負責小區業主的法律法規宣傳普及,督促物業管理企業和業主依法履行職責義務,物業管理企業和業主發生糾紛時,代表業主依法處理。

(作者系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副教授、中山市香山智庫研究院特邀研究員)

相關焦點

  • 共建共治共享,「美美與共」的東湖實踐
    近年來,東湖街道以黨建引領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打破各領域黨組織行政隸屬壁壘,構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黨建引領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東湖街道黨工委書記尹衛東緊緊抓住黨建「美美與共」的牛鼻子。共駐共建,開闢黨員服務中心、黨章文化園、黨建聯盟等黨建新陣地,聚合單位資源、聚力項目建設,發力「城中村」改造;共商共治,推出了東湖夜話、民情快遞員、百姓家常議事會等創新基層治理新途徑;共擔共享,編制出了屋頂菜園、志願服務精準配對等黨建新紐帶。
  • 同心共圓小康夢 ——定西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掃描
    原標題:【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   同心共圓小康夢 ——定西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掃描  今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
  • 「針」走民心,「繡」好中央廚房,青海畫好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圓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青海西寧「針」走民心,「繡」好中央廚房……堅持「人民至上」的本質與初心,依託共建共治共享,經社會治理共同體的實踐和打造,彰顯生動而富有時代內涵。
  • 畫好基層治理同心圓 譜寫區域化黨建「紅色奏鳴曲」
    一力社區堅持問題導向,以社區基層黨組織為龍頭,採取共建、聯席、分類等方式整合資源,構建區域化黨建格局,畫好基層治理同心圓,實現了資源在社區整合、服務在社區拓展、問題在社區解決、民心在社區凝聚。披塘職工宿舍小區通過一力社區微提質改後車輛管理更加規範,道路更加乾淨了。
  • 姜曉萍:社會治理須堅持共建共治共享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保持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安全」。共建共治共享從主體、路徑、目標三個維度體現我國社會治理制度的內在邏輯和要素構成,對於實現社會治理理念科學化、結構合理化、方式精細化,彰顯我國社會治理制度的優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畫出「網上網下」同心圓!達州市網際網路聯合會成立,包惠發來寄語
    畫出「網上網下」同心圓!市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中央、省委決策部署,全方位推動網際網路創新發展,全市各類新型網絡社會公益事業「爭做達州好網民」等活動,匯聚了「達善達美」正能量、畫出了「網上網下」同心圓,為建設幸福美麗達州作出了積極貢獻。包惠強調市網際網路聯合會的成立,標誌著我市網際網路事業邁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 沙鋼:用鐵骨柔情,繪就大愛「同心圓」
    沙鋼:用鐵骨柔情,繪就大愛「同心圓」 2020-12-16 06:52:37   來源:沙鋼集團     列印      2020年,全國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經受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
  • 關於開展「同心奮進·共享小康」優秀詩歌作品徵集活動的徵稿啟事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充分發揮政協組織在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作用,推動「靜滄廊」(3+5)協同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落實,由靜海區政協牽頭,與黃驊市、霸州市、青縣、大城縣、文安縣等五市縣政協,聯合舉辦「同心奮進共享小康」優秀詩歌作品徵集活動,現面向全區徵集詩歌作品
  • 法治文明依撒 共建共治共享丨愛之家(布拖站)開展民法典宣講活動
    法治文明依撒 共建共治共享丨愛之家(布拖站)開展民法典宣講活動 2020-12-19 12: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優秀黨建品牌巡展|以黨建聯創共建凝聚紅色合力,繪就合作共贏同心圓
    8月20日,大眾日報、山東省委黨校聯合13所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攜手共建的山東黨建雲平臺上線,同步啟動「齊魯印初心」山東優秀黨建品牌孵化工程,面向全省徵集黨建優秀做法。本期展示的,是山東高速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探索以黨建聯創共建凝聚紅色合力,繪就合作共贏同心圓的優秀做法。
  • 「共建共享共治」微信群幫迷路孩子找到家人
    14日晚上6時許,黃集鎮黃石路中通快遞站一名工作人員打開鎮上的「共建共享共治」微信工作群,發布了一條求助信息。他發現一個小姑娘和家人走散,在中通快遞門店前哭泣,不知是誰家的小孩。信息末尾,他專門@黃集派出所教導員李永新,尋求幫助。
  • 「小窗口」走向共建共治共享,增添百姓幸福指數
    ,暢通公安服務渠道,提升辦事窗口服務水平,實現「小窗口」走向共建共治共享,全力打造融合化、智能化、親情化、陽光化的美麗窗口。今年來,共為轄區孤寡困難老人、困境兒童提供上門服務25人次,解決學齡兒童未入戶問題15人次。
  • 常州市市場監管局局長何革:全力開啟「共建共治共享」市場監管新徵程
    2019年,常州市市場監管局緊緊圍繞江蘇省市場監管局「推進高質量監管,助力高質量發展」工作主題,縱深推進「守住底線、營造環境、規範競爭、提升質量、促進發展」各項工作,被評為「全國市場監管系統先進集體」和「省文明單位」。
  • 果洛:畫好民族團結進步「同心圓」
    在這裡,奔騰的黃河水清澈甘甜,皚皚的雪山和遼闊的草原相映,20萬各民族群眾之間緊密相連……果洛是一個以藏族為主體,漢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等多民族群眾和睦相處的聚居區,全州20餘萬各族兒女銳意進取,在這片7.64萬平方公裡的壯闊高原上,用青山綠水的底色、高品質生活的主色、高質量發展的亮色,繪就了欣欣向榮的民族團結新畫卷。
  • 臺山努力「畫出最大思想同心圓」
    為學生代表頒發「小小宣講員」聘書通過開展主題實踐活動,以志願服務為抓手,在發動學生進村入戶開展新思想宣講活動前,教師志願者對學生宣講團成員進行專題培訓,努力為「畫出最大思想同心圓——「小海燕」徐悅源新思想家庭講,請聽中國少年說,共畫最大思想同心圓。「堂前燕」新思想家庭,創新宣講模式和傳播路徑,打通理論宣講「最後一公裡」,讓黨的創新理論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揚州雙橋街道:一張黨建地圖畫出社區治理新...
    據了解,2018年6月,虹橋社區黨總支與36家駐區單位黨組織攜手成立區域化黨建紅色聯盟(簡稱「紅盟」),以社區為核心,延伸工作半徑,畫出黨建「同心圓」,打造「接地氣、聚人氣、有生氣」的黨建聯盟和治理聯盟。  近年來,虹橋社區堅持以黨建工作「實效化」、區域資源「共享化」、工作機制「聯動化」為抓手,打造了區域化黨建紅盟平臺。
  • 《人民日報》聚焦寧波:搭建生態環境議事廳 合力畫出環保"同心圓"
    10月26日,《人民日報》「綠色」版整版,以《浙江寧波為剛性執法增添柔性手段,求取環境治理「最大公約數」搭建生態環境議事廳合力畫出環保「同心圓」》為題,介紹了寧波奉化的「生態環境議事廳」:  能否搭建一個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合力會診的平臺,一起找到癥結、對症下藥、治好頑疾?  2017年年底,市生態環境局奉化分局決定開設生態環境議事廳,探尋生態環境共治新途徑。議事廳活動針對熱點環境問題,邀請企業、行業協會、環保專家、群眾代表、政府部門、鎮(街道)及社會組織等參與,共同議事會商,明確解決方案。
  • 「每日一習話」攜手同心 共圓中國夢
    大家要攜手同心,共圓中國夢。這段話出自2017年4月19日習近平在廣西考察時的講話。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7年來,從理念到實踐,從「大寫意」到「工筆畫」,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開展務實合作,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和人民的擁護。
  • 建寧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河長制!
    點擊播放 GIF 0.0M溪源鄉生態立鄉、生態治河,是當前建寧縣全民參與,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河長制的一個縮影。當地助推扶貧工作,敢於創新、勇於創新,積極探索出了一套以電站增效擴容助推精準扶貧機制。黃埠鄉桃路際電站,總裝機容量2×250千瓦,改造後電站裝機2×320千瓦,電站概算增效擴容改造總投資185萬元。